『壹』 在哪儿能看到旅游的好照片 知乎
蜂鸟摄影网,橡树摄影网,国家地理PPT...
『贰』 一家很COOL的企业文化公司是怎么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个被浏览了超过千万次的话题:有哪些很 cool 的公司文化?在700多个回复中,着实有很多很cool的回答。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这些很酷的公司文化也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粗暴的归结为一点就是:为员工、顾客着想,价值理念有格调。
首先看看这个被最高票赞了的回答吧,作者是苏耷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每个月有一百块钱的读书补助,只能拿买书的发票兑换,为了保证买的都是正经书,还要提供购买书单。从前杂志社人少,每年都会有一次全体员工集体野外考察的活动,基本上去的都是人迹罕至的很冷门但很美的地方,一般来说会有保护区或不对外开放的地方,会有随队的科学家一路讲解。这里的员工如果没有点公众眼里不正经的爱好,其实是挺受鄙视的,主要是这意味着你没也啥稿子可写。比如养各种昆虫蜥蜴小乌龟大蛤蟆一只虫子盯半天,比如带个马扎和望远镜去看鸟看松鼠,比如带着求生装备钻进山里有打火机不用非要钻木取火,比如倒腾各国古董矿石标本,上山下乡就为拍摄根草,比如从城市到荒野四处找古代石碑认字玩。工作氛围很好,虽然是科普单位,但也很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这里年会最高荣誉是社长亲自送的礼物,基本上都是石头或贝壳,都是社长早年外出科考时捡的,屯了一整个办公室。”对于那些有着小众爱好的朋友而言,如果还是喜欢户外、旅行、科考,这样的公司文化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好玩儿,还可以顺便工作。当然,《中国国家地理》这样的单位不好找哇!但是,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好玩儿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动力之一。人生苦短,工作如果是让人深感无聊的,岂不如同受刑一般。《中国国家地理》让人看到了出版单位内部组织文化的活跃之处,心向往之啊。
除了高票被赞排第一的,第二的回答就简单粗暴了一些,但是透露着深刻到不差钱的酷和平等意识。答主写到:“不算很酷,但我觉得不错了。以前的公司,公司旅游去普吉岛,连打扫卫生的阿姨也去了。关键是,这是十多年前。”嗯,这家公司的文化在平等待人上可以是一流了。估计也不差钱的单位。当代公司治理的内部结构科层制,形成了层级结构下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如果公司内部各个层级的员工能够被一视同仁的对待,至少人文气氛不会差。如果能一起去普吉岛旅游,钱估计也不会少啊。所以,公司文化不是教条,而是组织内交流相处的氛围和落实到员工头上的福利以及对待客户的态度和所秉持的价值理念。
再看看星巴克的吧。有一次我休息去吃饭吃完回来休息,看到外面非常忙碌。就准备穿上围裙去帮忙。经理见到问我。你休息够50分钟了么。我说48差不多了。外面忙我来帮忙。经理直接告诉我。我不差你的两分钟回去休息够点再来。店里再忙都不需要你提前上班。 不侵占员工的休息权力,资本主义的公司做的还是比较好。
文化是人们共同形塑的,当然,组织领导对于公司的文化有着不可忽视影响与主导作用。下面看看一位总监对下属的态度吧,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1.任何时候有加班需求都请求我的同意然后再三感谢,虽然我一直是都配合甚至主动加班的。谈加班的时候告诉我们,他领的是年薪是24小时工作制,只要母公司有需求,半夜十二点也要起床参加conference-call。但我们工程师领的是月薪,合同里就是8小时工作制。超出这个时间的加班,是我们牺牲私人时间的代价,所以他必须感谢。 2.教会我为自己理直气壮争取权益。每次调薪期间,我都是提前发邮件预约他时间,然后进入他办公室和他说:xxx您好,我想和您聊一下我的薪水和以后的工作规划。他一直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付出应得的回报,但需要自己为自己争取,并且不需要感谢任何人。
文化是一种竞争力,公司文化是赢得客户的因素,也是公司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工作动力,不完全是拿着工资坐在办公室干活。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员工有着更为高层次的生活追求与生活理想。如果钱留不下人,可能就是文化了。或者是二者都没有到位。祝愿新的一年,各位都能处在于舒服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工作。
『叁』 在中国国家地理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
《家理》编辑部
招聘职位:文字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专佳;涉外媒体相属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较强选题策划能力采编能力;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本科历
招聘职位:图片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能力佳者优先;摄影、摄像或图片编辑工作经验;较强选题策划能力采编能力;解境外媒体视觉审美规律;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
招聘职位:图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读、写能力佳者优先;熟练应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软件;定美术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
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记采纳哦
我DTA
『肆』 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哪个好知乎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科院地理所出的,原名地理知识,英文名是CNG 。
《国家地理》是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回国国家地理学会答出的,在中国大陆正规渠道有售三个版本:英文版(中国香港出版)、繁体中文版(中国台湾出版)、简体中文版(中国大陆出版,与时尚杂志社合作办刊)
而《华夏地理》是《国家地理》授权,中国发行 。
『伍』 知乎 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
著名骗局加的夫巨人骗局
这是发生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媒体骗局,“加的夫巨人骗局”开始于1869年,工人们在纽约州加的夫海港的一座农场挖井,挖出一座神秘的化石,其形状是一个高达10英尺的巨人。当报纸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之后,争论战就此打响,甚至还有一些“专家”推测这个“人类化石”应该来源于《圣经》中记载过的那段日子:巨人在地球上漫步。与此同时,农场主威廉·C·纽厄尔将自己的农场对外开放,允许别人买票来观看这座巨石像,很快,他就以3万美金的价钱将化石卖给了位于锡拉库扎港口的一个大财团。两个月之后,这座化石开始了巡展,骗局才被纽厄尔的一个远房亲戚乔治·赫尔揭穿,这位雪茄销售商表示,他们联手制造了这个骟局,只为了证明美国人是多么地容易上当受骗。如今,这座“加的夫巨石”保存在纽约州古珀镇的一家农业博物馆中。
皮尔丹人骗局
1912年,英格兰的皮尔丹有一位业余收藏家查尔斯·道森对外宣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那是一个头盖骨的化石,据说可以解开人猿向人类的进化谜团……整个世界都为此沸腾了,一些人类学家甚至将这个发现当成了自己毕业研究的事业。1953年,科学家才意识到这块闻名于世界的头盖骨其实是伪造的,是用一块地球上随处可见的动物骨头做成的。直到今天,这个骗局仍然被当作科学史上最著名的欺骗行为之一。
维梅尔骗局
二战之后,有人从纳粹军官赫尔曼·戈林的收藏中发现了一幅荷兰大师约翰尼斯·维梅尔的作品……官方迅速追查到,这幅画是由一位荷兰画家汉斯·范·梅赫伦卖给戈林的。梅赫伦以叛国罪被捕后,却在法庭上语出惊人,原来他卖出去的画是自己伪造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在监狱亲手复制了维梅尔的另一幅画。事实证明,梅赫伦是这个世界是最伟大的复制画家之一,经过了仔细的鉴定,还发现了另外14幅假冒成维梅尔手笔的画,梅赫伦从中获利数百万美元。他模仿的手段如此之高明,甚至在他公开表示了自己的作假行为之后,仍然有一些专家拿不准那些画到底是不是真的。
石器时代的部落骗局
上世纪70年代,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在任期间的文化部长曼纽尔·伊利赞尔德向全世界宣告,他与一个在菲律宾新发现的部落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即塔桑代人,据说他们代表着人类远古的过去--塔桑代人就像生活在石器时代一样,住在山洞里,全身赤裸,过着钻木取火、使用石器或竹木工具、主要靠采集为生的生活。《国家地理》杂志以及媒体的新闻网都有派记者过去,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能够找到他们。然而当马科斯倒台之后,那些对塔桑代人进行研究的人却发现,他们竟然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而且会使用大量的现代工具。这个部落的成员随后承认他们收取了伊利赞尔德的酬金,丢掉了他们的衣服,使用假的石器,在这里过 “原始”的生活。
波士顿马拉松骗局
1980年,第一个在波士顿马拉松大赛中穿过终点线的女人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不仅仅是因为她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同时,她在这个领域中可以说是完全没什么名气。她的名字叫罗丝·鲁兹,后来,调查机构和目击证人都表示鲁兹在穿越终点线之前,至少比别人少跑了0.5英里……尽管鲁兹一再声明这种指责毫无根据,然而评委会仍然取消了她第一名的成绩,而第二个穿过终点的杰姬·加罗成了新的冠军。
毒瘾骗局
这是发生在1980年最能打击新闻业的丑闻之一。那一年,《华盛顿邮报》的黑人女记者珍妮特·库克被授予普利策奖,因为她报道得那篇感人、心碎的关于一个名叫吉米的8岁男孩染上毒瘾的故事。当政府要求库克公开男孩的真实身份,好给予他适当的救助时,她却拒绝了,并声称这种做法会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是在连续的压力之下,库克最终只好承认“吉米”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
希特勒日记骗局
发生在1983年最大的新闻故事之一,德国的《明星》周刊表示收藏了一本阿道夫·希特勒1932-1945年的日记本。日记本是在一架坠毁的飞机中找到的,并被一名东德的将军保存了几十年。在经历了一场争夺版权的风波之后,《明星》表示这些日记百分之百是真的。然而,当专家最终有机会看到这些日记时,他们发现日记不但是伪造的,而且手法还非常拙劣。后来,《明星》只好承认自己被一名西德的收藏家给骗了,这些日记都是那个人自己写的。
米力瓦利合唱团骗局
德国的米力瓦利合唱团是上世纪80年代末乐坛上的一记重型炮弹,同时还赢得了1989年的格莱美奖。然而,后来却曝出让所有的歌迷都崩溃的丑闻,原来这个二重唱组合并没有什么音乐天分,只是通过对口型造假……米力瓦利合唱团被剥夺了格莱美奖,即使他们曾尝试着发行自己的专辑来恢复人气,可惜他们的丑闻对于歌迷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