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湿地精灵

地理中国湿地精灵

发布时间: 2021-02-22 17:35:57

『壹』 中国有哪些湿地

广义的湿地是指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狭义的则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定义: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很多功能,如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节流量控制洪水等。
目前, 全世界约有湿地5.14 亿公顷,加拿大湿地面积居世界首位,约有1.27亿公顷,占全世界湿地面积的24环;美国1.11亿公顷,之后为俄罗斯,中国湿地面积约3848万公顷(包括稻田和人工湿地),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地区沿海分布着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辽宁省比较有名是卧龙湖湿地;
天津的七里海,北大港,尔王庄湿地;
河南开封柳园口湿地;洛阳吉利湿地;
山东:南四湖湿地、荣成湿地、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湿地、庙岛群岛湿地、黄垒河和乳山河河口湿地、大沽夹河河口和胶州湾湿地。
内蒙古科尔沁湿地;
河北:白洋淀,衡水湖,昌黎黄金海岸、滦河河口、北戴河沿海、沧州南大港及张家口坝湿地;

『贰』 地理的湿地是什么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
湿地
湿地
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20多个类型,这个定义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被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4]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暂时性的河流:季节性和间歇性流动的河流和溪流[5]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滩,洪泛河谷和季节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平方公里以上),包括遭季节性或间歇性淹没的湖滨;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平方公里以上)。
季节性的湖泊:季节性淡水湖(8平方公里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沼泽

藓类沼泽:以藓类植物为主,盖度100%的泥炭沼泽。
草本沼泽:植被盖度≥30%、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
沼泽化草甸: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冻原池塘、融雪形成的临时水域。
灌丛沼泽:以灌木为主的沼泽,植被盖度≥30%。
森林沼泽:有明显主干、高于6m、郁闭度≥0.2的木本植物群落沼泽。
内陆盐沼: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盐沼。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水含盐量达0.6%以上,植被盖度≥30%。
地热湿地:由温泉水补给的沼泽湿地。
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人工水面

如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属于广义湿地,得到湿地公约的认可。
4公约分类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A -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包括海湾和海峡。
B -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E -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州、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 潮间带森林湿地:
沼泽
沼泽
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 - 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溶洞穴
(二)内陆湿地
L -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小河。
O - 湖泊:面积大于8公顷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P - 时令湖:大于8公顷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
R - 时令盐湖: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Sp -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s - 实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
Tp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公顷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s - 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公顷的泡沼。
U - 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Va - 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t - 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W - 灌丛湿地:灌丛沼泽、灌丛为主的淡水沼泽,无泥炭积累。
Xf - 淡水森林沼泽: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
Xp - 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泽。
Y - 淡水泉及绿洲。
Zg - 地热湿地。温泉。
Zk(b) - 内陆岩溶洞穴水系。地下溶洞水系。
注:“漫滩”是一个宽泛的术语指一种或多种湿地类型,可能包括R、Ss、Ts、W、Xf、Xp或其它湿地类型的范例。漫滩的一些范例为季节性淹没草地(包括天然湿草地)、灌丛林地、林地和森林。漫滩湿地在此不作为一种具体的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

1 - 水产池塘。例如鱼、虾养殖池塘。
2 - 水塘。包括农用池塘、储水池塘,一般面积小于8公顷。
3 - 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 - 农用泛洪湿地。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包括集约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 - 盐田。晒盐池、采盐场等。
6 - 蓄水区。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公顷的储水区。
7 - 采掘区。积水取土坑、采矿地。
8 - 废水处理场所。污水场、处理池、氧化池等。
9 - 运河、排水渠。输水渠系。
Zk(c) - 地下输水系统。人工管护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5湿地系统

组成要素
非生物要素

1-水
2-土壤
3-气候
生物要素

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红荷湿地
红荷湿地[6]
湿地植物
2-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等。
3-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湿地微生物
湿地生物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6湿地植物

地理知识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横跨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湿地分布广,是世界湿地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276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的63.7%,25.6%,7.7%(表1) 。全国湿地 调查将全国的湿地植被划分为7组、16个植被型、180个群系(严承高等,2005)。
湿地高等植物中,濒危种约有 100 种。如亚热带的水松,江南湿地的李氏禾,青藏高原湿地的芒尖苔草、西藏粉报草、斑唇马先蒿,三江平原的绶草、大花马先蒿,南部沿海红树林湿地的水椰、木榄、红榄李等都是濒危、渐危或稀有种。
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湿地野生植物有 6 种:中华水韭、宽叶水韭、莼草、水松、水杉、长喙毛茛泽泻。
由于各植物带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湿地植物区系比较复杂。中国湿地植物归属于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中国特有、北极高山分布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重要湿地标准

《湿地公约》第二条规定,每个缔约方必须把本国至少1块湿地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且被纳入的湿地必须符合标准。
标准1:如果一块湿地包含适当生物地理区内一个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类型的一处具代表性的、稀有的或独特的范例,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2: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态群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3: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对维护一个特定生物地理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4:如果一块湿地在生命周期的某一关键阶段支持动植物种或在不利条件下对其提供庇护场所,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5: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6: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7:如果一块湿地栖息着绝大部分本地鱼类亚种、种或科,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种间和/或种群间的关系对湿地效益和/或价值具有代表性,并因此有助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截至2009年,中国共有37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可参看“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叁』 地理中的湿地在地图中怎么看

连续的虚线组成的
比如,。。
------
------
------

『肆』 简单地理题,,求湿地形成的原因以及作用,

形成原因: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其类型多样。因而成因也多样。
一般来说。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
除此之外。
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尼)
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
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如东北三江湿地)

作用: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十一)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十二)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6419865.html?si=1

『伍』 黄河九曲第一大湾有多美,《国家地理杂志》都把它评为了中国最美湿地

说到黄河,古代的文人墨客经常会用一些诗文来赞美她。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一听荡气回肠。黄河从天边一路斗折蛇行,没有气势磅礴,也看不到惊涛拍岸的景象,弯弯曲曲,情意绵绵地弯曲迂回于唐克大草原……

这边的地势有很多的小山丘,有些山丘像一座座小岛一样,浮在黄河之中。因为周边的气候比较湿润,而且这边的水源比较充足,所以多湿地。经常会有水鸟翔集,渔舟横渡。是水栖动物的游乐园,这里曾被,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

在这里视野开阔,水连着天,到了傍晚时分,就会让人想起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等景色真叫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陆』 中国的湿地资源有哪些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我国湿地分为5类28型。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共12型;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共3型;湖泊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共4型;沼泽湿地类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共8型;人工湿地类有多种型,但从面积和湿地功能的重要性考虑,全国湿地调查只调查了库塘湿地1型。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现有100hm2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hm2(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4.07%,库塘湿地的面积22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5.95%。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为594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44%;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1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33%;湖泊湿地的面积为835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21.70%;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70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35.60%。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各类湿地分布情况是:

一、近海与海岸湿地

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

(一)杭州湾以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特别丰富,浅水区域鱼类较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场所,许多地区成为大量珍禽的栖息地,如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沿海等。

(二)杭州湾以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西海岸的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都有天然红树林分布。

二、河流湿地

我国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我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分界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

在外流河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源远流长、水量很大、蕴藏巨大水利资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豫西山地、云贵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滦海河、淮河、珠江、元江等;发源于东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赣江等,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内陆河划分为新疆内陆诸河、青海内陆诸河、河西内陆诸河、羌塘内陆诸河和内蒙古内陆诸河五大区域,其共同点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消失于山前平原或流入内陆湖泊。

三、湖泊湿地

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我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

(一)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本区湖泊数量和面积锐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二)蒙新高原地区湖泊地处内陆,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补给不丰,蒸发强度较大,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而发育成闭流类的咸水湖或盐湖。

(三)云贵高原地区湖泊全系淡水湖。区内一些大的湖泊都分布在断裂带或各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如滇池、抚仙湖、洱海等。由于入湖支流水系较多,而湖泊的出流水系普遍较少,故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

(四)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本区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水系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五)东北平原与山区湖泊多系外流淡水湖,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育了大小不等的湖泊。此外,丘陵和山地还有火山口湖和堰塞湖。

四、沼泽湿地

我国沼泽在地理分布和类型特征上,既显示出地带性规律,又有非地带性或地区性差异。全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青藏高原为多,天山山麓、阿尔泰山、云贵高原以及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概括起来,我国沼泽分布有如下规律:

(一)分布广而零散。我国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山地和高原都有沼泽分布,但每一块沼泽地的面积都不大,仅东北的三江平原和四川西北部的若尔盖沼泽呈集中连片分布。

(二)东部地区的沼泽多于西部。我国东部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利于沼泽发育,故沼泽面积约占全国沼泽面积的70%左右。

(三)东部地区受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沼泽面积有从北向南减少的总趋势。东北山地和平原,属寒温带和温带,气候比较冷湿,不仅沼泽类型多,面积也大,东北全区沼泽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向南至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沼泽面积迅速减小。

五、库塘湿地

全国各地都有零星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上游以及天然湿地集中的周边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是我国库塘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未含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信息)

Ⅰ、东北地区 1.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 2.七星河和挠力河流域湿地 3.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湿地 4.镜泊湖湿地 5.长吉岗湿地 6.穆棱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湿地 7.汤旺河流域湿地 8.兴凯湖湿地 9.嫩江源头区湿地 10.乌裕尔河流域湿地 11.呼玛河湿地 12.龙江哈拉海湿地 13.五大连池湿地 14.长白山熔岩台地沼泽区 15.松花湖湿地 16.龙沼沼泽 17.月亮泡湿地 18.查干湖湿地 19.向海湿地 20.莫莫格湿地 21.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Ⅱ、华北地区 22.鸭绿江湿地 23.辽河三角洲湿地 24.密云水库湿地 25.昌黎黄金海岸湿地 26.天津古海岸湿地 27.天津北大港湿地 28.滦河河口湿地 29.白洋淀湿地 30.北戴河沿海湿地 31.沧州南大港湿地 32.张家口坝上湿地 33.衡水湖湿地 34.青铜峡库区湿地 35.三门峡库区湿地 36.豫北黄河故道沼泽区湿地 37.南四湖区湿地 38.北五湖湿地 39.荣成湿地 40.黄河三角洲和莱洲湾湿地 41.庙岛群岛湿地 42.黄垒河和乳山河河口湿地 43.大沽夹河河口和胶州湾湿地 Ⅲ、华中地区 44.宿鸭湖湿地 45.盐城滨海湿地 46.洪泽湖湿地 47.高邮湖湿地 48.崇明岛湿地 49.金山三岛湿地 50.长兴岛和横沙岛 51.太湖湿地 52.石臼湖湿地 53.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54.巢湖湿地 55.升金湖湿地 56.太平湖湿地 57.网湖湿地 58.洪湖湿地 59.梁子湖群湿地 60.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区湿地 61.洞庭湖湿地 62.鄱阳湖湿地 63.千岛湖湿地 64.庵东沼泽区湿地 65.灵昆岛东滩湿地 66.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湿地 67.三都湾湿地 68.福清湾湿地 69.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 Ⅳ、西南地区 70.洋县朱鹮栖息区湿地 71.丹江口库区湿地 72.红枫湖湿地 73.威宁草海湿地 74.滇池湿地 75.抚仙湖湿地 76.异龙湖湿地 77.洱海湿地 78.程海湿地 79.泸沽湖湿地 80.碧塔海湿地 81.纳帕海湿地 82.丽江拉市海湿地 83.昭通大山包湿地 84.会泽黑颈鹤栖息区湿地 Ⅴ、华南地区 85.晋江河口和泉州湾湿地 86.九龙江河口湿地 87.东山湾湿地 88.深沪湾湿地 89.深圳后海湾湿地 90.珠江三角洲湿地 91.东寨港湿地 92.清澜港和文昌湿地 93.洋浦港湿地 94.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湿地 95.大洲岛自然保护区湿地 96.西沙群岛湿地 97.钦州湾湿地 98.澄碧河水库湿地 99.山口红树林区湿地 100.北伦河口湿地 101.淡水河河口湿地 102.兰阳溪河口湿地 103.大肚溪河口湿地 104.台南北门湿地 105.台东大坡池湿地 106.日月潭湿地 107.米埔及深圳湾湿地 Ⅵ、内蒙古地区 108.乌梁素海湿地 109.岱海湿地 110.察干湖和安固里湖湿地 111.查干诸尔和巴哈湖湿地 112.达里诺尔湿地 113.乌拉盖沼泽区湿地 114.科尔沁湿地 115.呼伦湖湿地 116.红碱淖湿地 Ⅶ、西北地区 117.居延海湿地 118.阿牙克库木湖湿地 119.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湿地 120.博斯腾湖湿地 121.巴里湖湿地 122.巴音布鲁克湿地 123.赛里木湖湿地 124.艾比湖湿地 125.克拉玛依湖湿地 126.玛纳斯湖湿地 127.喀纳斯湖湿地 128.乌伦古湖和吉力湖湿地 129.阿尔泰山东南部湿地 130.布伦口湖群湿地 131.叶尔羌河流域湿地 132.阿克苏湿地 133.渭干河流域湿地 134.伊犁河湿地 135.乌鲁木齐河湿地 Ⅷ、青藏地区 136.鲸鱼湖湿地 137.阿其克库勒湖湿地 138.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 139.尕海湿地 140.九寨沟湿地 141.青海湖湿地 142.茶卡盐湖湿地 143.冬给措纳湖湿地 144.鄂陵湖湿地 145.扎陵湖湿地 146.隆宝滩湿地 147.依然错湿地 148.多尔改错湿地 149.卓乃湖湿地 150.库赛湖湿地 151.哈拉湖湿地 152.托素湖和克鲁克湖湿地 153.柴达木盆地中的湿地 154.苏干湖和小苏干湖湿地 155.尕斯库勒湖湿地 156.玛多湖湿地 157.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湿地 158.羌塘地区的湖泊湿地 159.美马错湿地 160.美卓雍错湿地 161.大加错湿地 162.马河沼泽区湿地 163.玛芳雍错和拉昂错湿地 164.班公湖湿地 165.大竹卡河沼泽区湿地 166.聂荣、安多沼泽区湿地 167.那曲沼泽湿地 168.班戈湖群沼泽湿地 169.色林错沼泽湿地 170.马泉河流域沼泽湿地 171.乌马曲沼泽湿地 172.羊八井沼泽湿地 173.纳木错沼泽湿地

『柒』 从地理的角度讲,湿地都包括什么

江河、水库、湖泊、稻田、池塘、沼泽、沿海大陆架

『捌』 《地理中国》观后感 5篇

【一】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二】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三】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者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玖』 中国湿地之都是那里

盘锦,中国湿地之都。
这里,海河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
这是一座因油而兴、以米著称的生态新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产地。
这是一座景观独特,宜居、宜游、宜商的城市,一座充盈着活力和希望的年轻城市。
盘锦地处渤海之滨,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全市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辖盘山、大洼两县和双台子、兴隆台两区。这里交通便利,区域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盘锦是全国首批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是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区域、辽宁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
盘锦地势低洼平坦,境内多水无山,有大中小河流21条,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条大河在这里融汇入海。这里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芦苇荡,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重要湿地,也是中国最美的湿地,被誉为“湿地之都”。珍稀鸟类丹顶鹤、濒危物种黑嘴鸥等260多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嘴鸥之乡”称号。
盘锦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主产区,盘锦大米享誉国内外,是“中国名牌产品”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里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中华绒螯蟹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盘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井盐等矿产资源。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就在这里。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道路沥青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防水卷材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第二大化肥生产基地。
盘锦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4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燃起了文明的篝火,夏商属冀,周归幽州,汉属辽东,明长城在境内蜿蜒而过,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故事传奇。古镇田庄台是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一役的战场;以清军骨墓、古战场遗址、古炮台为代表的甲午末战遗址群,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洼县东风镇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和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祖居地;中国“辽河碑林”以全国唯一不断代的碑林而闻名。
盘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依托弥足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盘锦华丽转身,面向大海,全面开启了扬帆远航的新征程,正大步走向渤海时代。一个产业先进、生态优美、和谐宜居、充满活力的新盘锦将崛起于渤海之滨。热情淳朴的盘锦人民,正张开双臂欢迎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的海内外宾朋!

『拾』 中国湿地的分布

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 中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珊瑚礁、河口水域、三角洲、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近海与海岸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两个部分。
(一)杭州湾以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特别丰富,浅水区域鱼类较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场所,许多地区成为大量珍禽的栖息地,如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江苏盐城沿海等。
(二)杭州湾以南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西海岸的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都有天然红树林分布。 中国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中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分界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
在外流河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源远流长、水量很大、蕴藏巨大水利资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豫西山地、云贵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滦海河、淮河、珠江、元江等;发源于东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赣江等,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中国的内陆河划分为新疆内陆诸河、青海内陆诸河、河西内陆诸河、羌塘内陆诸河和内蒙古内陆诸河五大区域,其共同点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消失于山前平原或流入内陆湖泊。 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中国的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区域。
(一)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是中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本区湖泊数量和面积锐减,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二)蒙新高原地区湖泊地处内陆,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径流补给不丰,蒸发强度较大,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而发育成闭流类的咸水湖或盐湖。
(三)云贵高原地区湖泊全系淡水湖。区内一些大的湖泊都分布在断裂带或各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如滇池、抚仙湖、洱海等。由于入湖支流水系较多,而湖泊的出流水系普遍较少,故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
(四)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也是中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本区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水系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五)东北平原与山区湖泊多系外流淡水湖,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育了大小不等的湖泊。此外,丘陵和山地还有火山口湖和堰塞湖。 中国沼泽在地理分布和类型特征上,既显示出地带性规律,又有非地带性或地区性差异。全国沼泽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青藏高原为多,天山山麓、阿尔泰山、云贵高原以及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概括起来,中国沼泽分布有如下规律:
(一)分布广而零散。中国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山地和高原都有沼泽分布,但每一块沼泽地的面积都不大,仅东北的三江平原和四川西北部的若尔盖沼泽呈集中连片分布。
(二)东部地区的沼泽多于西部。中国东部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利于沼泽发育,故沼泽面积约占全国沼泽面积的70%左右。
(三)东部地区受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沼泽面积有从北向南减少的总趋势。东北山地和平原,属寒温带和温带,气候比较冷湿,不仅沼泽类型多,面积也大,东北全区沼泽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向南至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沼泽面积迅速减小。 全国各地都有零星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上游以及天然湿地集中的周边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是中国库塘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