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小报内容
『壹』 《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是讲什么的 谁能介绍下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专,并揭示其背景和属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不好意思,我是复制来的
『贰』 求中国国家地理摘录
你是指中国国家地理中的优秀文章吧。恰好我这里有好多,我也是国家地理的忠实读者,平时也有及时摘录优秀文章的习惯,现把我摘录的向你呈上。内容挺大,以附件呈上。
『叁』 老师让我们做一张关于地理知识的小报,该怎么做给点素材和资料 初一
先找个地方写题目,如果用A4纸,可以分三~四个栏目,最好栏目的大小都一样,必要可以缩一缩或者放大;如果是大一点的纸,就分五个栏目吧,中间一个,旁边挨着四个。写哪个都行。
不一定非按我说的写,课本上也是有知识的,总结起来就行。手抄报的形式可以自己想,下面的不用都抄上去,看情况。下面我都从网络上搜的,不过自我认为还是课本最好。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七大洲:
七大洲指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的划分: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四大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世界海洋面积太平洋占将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占一半。由于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极洋这一称谓。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
1. 太平洋18134.4万平方公里
2. 大西洋9431.4万平方公里
3. 印度洋7411.8万平方公里
4. 北冰洋1225.7万平方公里
连接四大洋的海峡
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印度洋(地中海)和大西洋
戴维斯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大西洋
南冰洋现在是五大洋了,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南冰洋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英文名称是Southern Ocean,也叫“南极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洋、第四大洋。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截至2004年底,全国县级以 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长18400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约为35989.76平方公里。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公里,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
世界地理之最:
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长的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
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最长的河;尼罗河
流量最大的河:亚马孙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
最大的湖泊:里海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连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淡水最多)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巴西)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丹麦,北美洲)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11,033米)
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准均盐度35‰高得多)
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8米)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最咸的湖:死海(咸度33.2%,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
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秘鲁,玻利维亚)
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澳大利亚)
最大的洞:加尔吉斯洞(9998540.364万平方千米)
『肆』 中国国家地理主要内容 侧重方向是什么
《中国复国家地理》可以说是内容制丰富,图文并茂的好杂志。我已经连续订阅了5年了。每一本杂志我都精心收藏着。
涉及的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杂志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独家性。
每月一期,出版日期为每月一号,十月刊除外。有时会有赠刊。一般来说,除开广告内容和目录,文章和图片约有160至200页,多则有230页。十月特刊内容最丰富,一般能达到400至500页之间。每期的图片也是相当丰富的。
杂志的价格为RMB20元,HK $ 25元。不包括邮费。
如果您还比较犹豫,建议您买一期过期杂志参详。内容最多的一期刊定当是十月的期刊。
如果考虑要定的话,可以去当地邮局订阅。如果是长期订阅的话,最好是入会,只要交一定的会费金额,选择对应套餐,您就可以较邮局优惠的价格得到相应的获赠杂志。
申明一下。。。我不是在打广告。。。望理解和信任。。。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谢谢。
『伍』 2014中国国家地理各期的主要内容
十大峡谷美丽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金沙江峡谷(云南),长江专三峡(重庆,湖北属),怒江大峡谷(西藏,云南),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云南),太鲁阁大峡谷(台湾),黄河峡谷(内蒙古,山西,陕西),大渡河(四川),太行山大峡谷(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天山库车大峡谷(新疆) - 欧洲6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织金洞(贵州毕节),芙蓉洞(重庆武隆),黄龙洞(湖南张家界),腾龙洞(湖北利川),薛吁冬(重庆丰都),本溪(辽宁)
『陆』 地理和政治手抄报
徽州人家的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对开张这一天上门的顾客,象征性的手下红纸包(货币退还),同时赠送一定的货物,如布店赠3尺红布,百货店赠送一件日用品等。
学艺:民国时期,学艺拜师必须经过中荐人出面,为师徒双方商议协约。洽妥后,徒弟要办拜师酒,向师傅行大礼。砖工学艺,一般一年出师;木工学艺,则为三年,均无工资,师傅只供给伙食。三年升为伙计,师傅给一定的生活费,艺成后才离师营生。
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发掘创下隋唐城门考古之最
据记载,丹凤门是唐长安大明宫的南墙正门,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年),是皇帝举行改元、登基、大赦等外朝大典之处,也是宣示皇朝政令、礼仪的重要场所。唐玄宗以前,大赦、改元的敕令多在太极宫的承天门宣布,唐肃宗执政后,皇帝起居在大明宫,故而大赦、改元的诏令改在丹凤门宣布。
丹凤门遗址现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东段北侧。从二00五年九月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展开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八千平方米。结果表明,丹凤门为城门中最高等级的五门道制。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但破坏较为严重,除西边的三个门道、隔墙、墩台和城墙保存较好外,其余的门道、隔墙、墩台、马道及城墙仅剩下最底下的夯土基础。整个墩台东西长七十五米,南北宽三十三米(包括护基和散水部分)。保存较好的三个门道东西均宽九点四米、残存进深二十三米,隔墙宽三米。
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发掘出的丹凤门门道地面较平整,中部偏南处地面较高,尚存有部分木门限的遗迹和石门砧的遗物。门道两侧的夯墙下有南北向排列的长方形排叉柱坑,个别柱坑中尚保存有未移动的石础,其中心有长方形的卯眼。据专家介绍,丹凤门门道比明清北京天安门门道还宽阔,门道内竖立有巨大的木柱并架以横梁以支撑承重,这些柱坑即是立柱的支撑点。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于门道地面、隔墙上发现有火烧红土的痕迹,在门道的堆积中还出土了许多烧流的砖瓦残块。这些迹象表明,丹凤门最终毁于唐晚期的一场大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表示,丹凤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为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保护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而且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
消失的城市——世界著名废都的兴亡故事与探险
1.庞贝(Pompei):
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演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约有2万居民。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环绕有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将全城分成9个城区,里面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里满是清凉的泉水。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这儿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暗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混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时间逃命,至今在遗址只发掘到2000多具尸骨。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新的城镇很快又矗立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已忘却了这座完整密封于占地65公顷的火山屑中的罗马古城,只叫它“西维塔”。
1707年,有人打井时掘出了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但只将其当作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意大利农民挖水渠时发现了金币,接着又掘出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开始苏醒了,大批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闻风而至。
庞贝最初是坎帕尼亚人的城市,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它于公元前89年秋被罗马人征服。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8世纪中,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勾画出他们多元的世情风俗画面。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商业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随处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每年7月,市民们选举市政官员。妇女的地位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她为“庞贝女人”,她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受到欢迎。
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城东南角的圆形露天剧场也兼作角斗场,有灌水和防泄系统。四周层环的观众席,分下、中、高席,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可容纳5000人。中心低处为舞台,可进行海战表演。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圆形剧场还早40年。
庞贝人对神极为崇拜,也不排斥外来的神,他们认为赫克力士是庞贝的创造者,维纳斯则是庞贝的守护者。他们也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德国诗人歌德在游览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道:“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2.巴比伦(Babylon):
天堂的失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占地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3800年前,这里诞生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创造,史称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巴比伦城在《圣经》中被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著称于世,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由于多次战火,此门现为该城惟一完整的建筑,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也由巴比伦创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此外,巴比伦还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7日一周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也属于巴比伦文明,它最令人称奇的是供水系统。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筑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乐功能的园林式建筑体。它呈阶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楼,有幽静的山间小道,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高,又被称为“悬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它由图画文字经几百年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证了《圣经·创世纪》上“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解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远古初民时代,地球确曾是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过,由此,全世界才会有这么普遍的关于一场大洪水的传说。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它逐渐势微。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杀了波斯国王大流士,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他还不到33岁时,即因发热生病而亡。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
3.特佩拉(Petra):
中东玫瑰红
被穆斯林看做“禁区”的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3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蜚声于古代世界。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石头城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4世纪中,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17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由于几个世纪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奥斯曼土耳其人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对欧洲人颇怀疑心,独身途经此地的基督徒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1812年,一名化装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险家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发现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国学者却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却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4.科潘(Copan):
马雅切肤之痛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横跨大西洋,在洪都拉斯海湾碰见一群他们从未见过的“怪异”人种———玛雅人(又译“马亚”、“马雅”),继而打开了美洲大门,使这片土地既成为天堂,又成为印第安人的地狱,人们将其视作哥伦布一生最伟大的错误。
玛雅文化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即进入所谓的古玛雅时代,其中心地带从危地马拉高原、墨西哥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辽阔平原,身处其间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玛雅文明至今仍留给世界许多的不解之谜!
公元前1100年,玛雅先民出于一种对离奇世界的幻觉,开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并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筑;不同的是,玛雅建筑散布在高山丛林中,也未修建连接都市与密林的道路。他们的金字塔与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内部为帝王陵寝;后者是实心的,塔顶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塔前广场是民众参加祭典的场所。在热带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运来,再切成块状。玛雅人始终不曾使用过金属,这些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今仍是一个谜。玛雅人修建巨大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奥的科学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庙有12个平台和365阶,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阶代表一天,计算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建筑指出金星或月球的运行;有的则表示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玛雅人的历法可维持到4亿年以后,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误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50年内的测算仅差7秒。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就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13个月,每月29天,称“佐尔金年”,此种历法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
玛雅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和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及神只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至今只破译出其中数字和历法的记号,某种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词和某些表示动物的绘画文字。他们曾留下过几千本书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幸免于西班牙传教士和时间的蹂躏。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和欧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玛雅人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也令人咋舌。
16世纪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还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过着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纪的他们,怎么会产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数玛雅城市早已荒废几百年,玛雅人似约好了一般,各自放弃了城中的一切,带上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东西,到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玛雅异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断了,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其他著名的废都
特洛伊(Troy):神谕指引的黄金城———公元前8世纪,希腊盲诗人荷马围绕着一座城市特洛伊与一个美女海伦,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塞》。多少年来,人们只把它们看作为神话。天才的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却对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带着他惟一的向导《伊里亚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发掘的宝藏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童话的存在。这个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逊色。
统万(Tongwan):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中国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有一座湮埋地下千余年的匈奴故城统万。它建于5世纪初,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这里曾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点,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统万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重镇之一。统万依地势而筑,构思精巧,虽是土城,却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雄伟、坚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后期才被发现。它是营建之初就在沙漠中,还是后来陷入沙漠中的,已成为一个悬案。
克诺塞斯(Knossos):欧罗巴最初的荣华———谢里曼发现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后,把视线转移到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这是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神秘之地,相关故事人物在希腊神话中有详细记载。谢里曼未竟的事业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完成,克诺塞斯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伊文思发现的不仅是一座废墟,而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它将欧洲文明从希腊的古典时代上推到传说中的“荷马时代”,又进而追溯到史前时代。
楼兰(Loulan):罗布泊的美丽幽灵———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风沙湮没了1600余年的古城楼兰,世界惊呼:“中国再现了庞贝城!”楼兰是一西域小国,2000年前,因位处罗布泊和孔雀河故道的“丝绸之路”而盛绝一时。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汉文明的冲击,使手工业、建筑、宗教、民间艺术等成为楼兰文明的杰出代表。但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只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五六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史不记载,传不列名。它的传奇消失,使其成为古丝绸路上的最大之谜。
高昌(Gaochang):城头变幻大王旗———赫定从楼兰带走的大批900年前的佛教古物,引发了一场国际考古热,古城高昌的神秘面纱在此寻宝赛中被悄然揭开。高昌是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西域五大名城之一。它城郭高耸,街衢纵横,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汉人主政高昌,出现了儒、道、佛并存的多元文化,并在此发现了早已灭绝的波斯摩尼教遗迹。察合台汗国建立后,首领铁木尔汗成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落入“圣战”者手中的高昌城,在战火洗礼中变成一座废城。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消失在云雾中的古城———印加、玛雅、阿兹特克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是最成熟的。印加的国教是太阳神崇拜,主神是太阳神因蒂。印加人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以日月盈亏规律来安排宗教活动,是印加人的首创。马丘·比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个宗教活动遗址的中心。这儿居住着担任太阳贞女的王室少女“纽斯塔”,她们经层层选拔,百里挑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像天主教的修女一般。随着美洲大陆的被发现,强盛的印加帝国迅速瓦解。
大津巴布韦(Zimbabwe):石头城的秘密———大津巴布韦城的墙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确的石板天衣无缝地垒砌而成,石板间找不到任何泥浆之类的黏合物。它曾是一个强大的非洲国家的中心。传说这就是《圣经》中的黄金和宝石城———俄斐。遗址庞大巍峨的建筑及出土文物所体现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欧洲人不相信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力归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津巴布韦,这是马绍那语的英语形式,意思是“望族。(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
『柒』 求任何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要内容。200字左右
2011年6月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一期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一、梯田:登高线上的秘密
二、泸县:千年石雕惊天下
三、56个名族系列---傣族、黎族
梯田:在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定里,坡度大于25°的山坡,是不适合农耕的,需要退耕还林或还草。然而,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山区,平地较少,所以,人们不得不利用坡地作为自己的农耕地,于是,梯田就成为把坡地变为平地的土地利用手段之一,梯田也成为了人类在长期的农生产中的重要基础。所有的梯田是沿等高线延伸的,这样才能使田地平趟,才能有利于储水和储肥,使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
泸县:位于南丘陵中的小县城,隐藏着上百座明清时期的时刻龙桥,踏着这些石桥行走在泸县乡野,脚下无处不是宋代的石刻墓葬,泸县高耸在山崖上,几乎通体是精美的明代石窟,在泸县,无论是桥、墓、石窟遗像,无一不是精美的时刻艺术。全县19个乡镇都有宋墓分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发现宋墓群160余处,暴露在外的就有500余座,是迄今的中国最为密集的宋代石窟墓群。
傣族:对许多人来说,傣族是一个既熟悉有陌生的民族,因为傣族的孔雀舞和泼水节实在是太有名气了,以至于成为傣族的符号象征。傣族的名族文化十分丰富,全民信奉佛教,是一个平和、淡泊的名族。
黎族: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因为我也喜欢中国国家地理,以上是我自认为的主要内容,如有不同见解,请分享!
『捌』 有关地理的手抄报文章
徽州人家的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
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对开张这一天上门的顾客,象征性的手下红纸包(货币退还),同时赠送一定的货物,如布店赠3尺红布,百货店赠送一件日用品等。
学艺:民国时期,学艺拜师必须经过中荐人出面,为师徒双方商议协约。洽妥后,徒弟要办拜师酒,向师傅行大礼。砖工学艺,一般一年出师;木工学艺,则为三年,均无工资,师傅只供给伙食。三年升为伙计,师傅给一定的生活费,艺成后才离师营生。
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发掘创下隋唐城门考古之最
据记载,丹凤门是唐长安大明宫的南墙正门,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年),是皇帝举行改元、登基、大赦等外朝大典之处,也是宣示皇朝政令、礼仪的重要场所。唐玄宗以前,大赦、改元的敕令多在太极宫的承天门宣布,唐肃宗执政后,皇帝起居在大明宫,故而大赦、改元的诏令改在丹凤门宣布。
丹凤门遗址现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东段北侧。从二00五年九月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展开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八千平方米。结果表明,丹凤门为城门中最高等级的五门道制。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但破坏较为严重,除西边的三个门道、隔墙、墩台和城墙保存较好外,其余的门道、隔墙、墩台、马道及城墙仅剩下最底下的夯土基础。整个墩台东西长七十五米,南北宽三十三米(包括护基和散水部分)。保存较好的三个门道东西均宽九点四米、残存进深二十三米,隔墙宽三米。
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发掘出的丹凤门门道地面较平整,中部偏南处地面较高,尚存有部分木门限的遗迹和石门砧的遗物。门道两侧的夯墙下有南北向排列的长方形排叉柱坑,个别柱坑中尚保存有未移动的石础,其中心有长方形的卯眼。据专家介绍,丹凤门门道比明清北京天安门门道还宽阔,门道内竖立有巨大的木柱并架以横梁以支撑承重,这些柱坑即是立柱的支撑点。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于门道地面、隔墙上发现有火烧红土的痕迹,在门道的堆积中还出土了许多烧流的砖瓦残块。这些迹象表明,丹凤门最终毁于唐晚期的一场大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表示,丹凤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为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保护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而且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
消失的城市——世界著名废都的兴亡故事与探险
1.庞贝(Pompei):
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演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约有2万居民。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环绕有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将全城分成9个城区,里面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里满是清凉的泉水。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这儿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暗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混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时间逃命,至今在遗址只发掘到2000多具尸骨。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新的城镇很快又矗立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已忘却了这座完整密封于占地65公顷的火山屑中的罗马古城,只叫它“西维塔”。
1707年,有人打井时掘出了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但只将其当作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意大利农民挖水渠时发现了金币,接着又掘出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开始苏醒了,大批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闻风而至。
庞贝最初是坎帕尼亚人的城市,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它于公元前89年秋被罗马人征服。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8世纪中,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勾画出他们多元的世情风俗画面。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商业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随处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每年7月,市民们选举市政官员。妇女的地位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她为“庞贝女人”,她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受到欢迎。
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城东南角的圆形露天剧场也兼作角斗场,有灌水和防泄系统。四周层环的观众席,分下、中、高席,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可容纳5000人。中心低处为舞台,可进行海战表演。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圆形剧场还早40年。
庞贝人对神极为崇拜,也不排斥外来的神,他们认为赫克力士是庞贝的创造者,维纳斯则是庞贝的守护者。他们也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德国诗人歌德在游览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道:“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2.巴比伦(Babylon):
天堂的失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占地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3800年前,这里诞生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创造,史称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巴比伦城在《圣经》中被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著称于世,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由于多次战火,此门现为该城惟一完整的建筑,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也由巴比伦创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此外,巴比伦还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7日一周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也属于巴比伦文明,它最令人称奇的是供水系统。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筑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乐功能的园林式建筑体。它呈阶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楼,有幽静的山间小道,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高,又被称为“悬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它由图画文字经几百年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证了《圣经·创世纪》上“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解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远古初民时代,地球确曾是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过,由此,全世界才会有这么普遍的关于一场大洪水的传说。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它逐渐势微。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杀了波斯国王大流士,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他还不到33岁时,即因发热生病而亡。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
3.特佩拉(Petra):
中东玫瑰红
被穆斯林看做“禁区”的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3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蜚声于古代世界。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石头城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4世纪中,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17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由于几个世纪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奥斯曼土耳其人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对欧洲人颇怀疑心,独身途经此地的基督徒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1812年,一名化装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险家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发现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国学者却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却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4.科潘(Copan):
马雅切肤之痛
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横跨大西洋,在洪都拉斯海湾碰见一群他们从未见过的“怪异”人种———玛雅人(又译“马亚”、“马雅”),继而打开了美洲大门,使这片土地既成为天堂,又成为印第安人的地狱,人们将其视作哥伦布一生最伟大的错误。
玛雅文化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即进入所谓的古玛雅时代,其中心地带从危地马拉高原、墨西哥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辽阔平原,身处其间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玛雅文明至今仍留给世界许多的不解之谜!
公元前1100年,玛雅先民出于一种对离奇世界的幻觉,开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并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筑;不同的是,玛雅建筑散布在高山丛林中,也未修建连接都市与密林的道路。他们的金字塔与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内部为帝王陵寝;后者是实心的,塔顶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塔前广场是民众参加祭典的场所。在热带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运来,再切成块状。玛雅人始终不曾使用过金属,这些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今仍是一个谜。玛雅人修建巨大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奥的科学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庙有12个平台和365阶,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阶代表一天,计算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建筑指出金星或月球的运行;有的则表示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玛雅人的历法可维持到4亿年以后,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误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50年内的测算仅差7秒。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就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13个月,每月29天,称“佐尔金年”,此种历法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
玛雅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和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及神只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至今只破译出其中数字和历法的记号,某种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词和某些表示动物的绘画文字。他们曾留下过几千本书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幸免于西班牙传教士和时间的蹂躏。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和欧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玛雅人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也令人咋舌。
16世纪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还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过着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纪的他们,怎么会产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数玛雅城市早已荒废几百年,玛雅人似约好了一般,各自放弃了城中的一切,带上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东西,到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玛雅异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断了,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其他著名的废都
特洛伊(Troy):神谕指引的黄金城———公元前8世纪,希腊盲诗人荷马围绕着一座城市特洛伊与一个美女海伦,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塞》。多少年来,人们只把它们看作为神话。天才的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却对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带着他惟一的向导《伊里亚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发掘的宝藏向世界证明了一个童话的存在。这个发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逊色。
统万(Tongwan):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中国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深处,有一座湮埋地下千余年的匈奴故城统万。它建于5世纪初,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这里曾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点,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统万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重镇之一。统万依地势而筑,构思精巧,虽是土城,却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雄伟、坚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后期才被发现。它是营建之初就在沙漠中,还是后来陷入沙漠中的,已成为一个悬案。
克诺塞斯(Knossos):欧罗巴最初的荣华———谢里曼发现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后,把视线转移到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这是另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神秘之地,相关故事人物在希腊神话中有详细记载。谢里曼未竟的事业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完成,克诺塞斯精美绝伦的豪华宫殿得以重见天日。伊文思发现的不仅是一座废墟,而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它将欧洲文明从希腊的古典时代上推到传说中的“荷马时代”,又进而追溯到史前时代。
楼兰(Loulan):罗布泊的美丽幽灵———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风沙湮没了1600余年的古城楼兰,世界惊呼:“中国再现了庞贝城!”楼兰是一西域小国,2000年前,因位处罗布泊和孔雀河故道的“丝绸之路”而盛绝一时。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汉文明的冲击,使手工业、建筑、宗教、民间艺术等成为楼兰文明的杰出代表。但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只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五六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史不记载,传不列名。它的传奇消失,使其成为古丝绸路上的最大之谜。
高昌(Gaochang):城头变幻大王旗———赫定从楼兰带走的大批900年前的佛教古物,引发了一场国际考古热,古城高昌的神秘面纱在此寻宝赛中被悄然揭开。高昌是东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西域五大名城之一。它城郭高耸,街衢纵横,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汉人主政高昌,出现了儒、道、佛并存的多元文化,并在此发现了早已灭绝的波斯摩尼教遗迹。察合台汗国建立后,首领铁木尔汗成为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王。落入“圣战”者手中的高昌城,在战火洗礼中变成一座废城。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消失在云雾中的古城———印加、玛雅、阿兹特克并称为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是最成熟的。印加的国教是太阳神崇拜,主神是太阳神因蒂。印加人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以日月盈亏规律来安排宗教活动,是印加人的首创。马丘·比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个宗教活动遗址的中心。这儿居住着担任太阳贞女的王室少女“纽斯塔”,她们经层层选拔,百里挑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像天主教的修女一般。随着美洲大陆的被发现,强盛的印加帝国迅速瓦解。
大津巴布韦(Zimbabwe):石头城的秘密———大津巴布韦城的墙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确的石板天衣无缝地垒砌而成,石板间找不到任何泥浆之类的黏合物。它曾是一个强大的非洲国家的中心。传说这就是《圣经》中的黄金和宝石城———俄斐。遗址庞大巍峨的建筑及出土文物所体现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欧洲人不相信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一切权力归占绝大多数的黑人,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津巴布韦,这是马绍那语的英语形式,意思是“望族。(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
『玖』 中国国家地理是什么东西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回地答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