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怎么样
A. 中國文學論叢怎么样
原文见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18kbx.html 此处看不到演示的Flash及部分高亮格式。 最近在公司(联科集团)内部电子邮件讨论某些话题时提到了“钱穆”以及他写的一些书,于是CEO让我和CJ在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读书心得。这里我将我的分享演示及文本贴到这里,与各位分享。 钱穆先生(Ch'ien Mu),本来我以为很多人知道他的大名,后来发现并不是。他的具体生平我就不介绍了。一位中学肄业的人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非常人毅力。顾颉刚、胡适、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司徒雷登、香港中文大学、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与他都有好多说不完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从网络、谷歌、维基网络、互动网络等八卦一下。我想,八卦得越多,你也许会越佩服他。 以下内容都是我写的,或者我摘抄的。如有错误,尽请赐教。 分享会标题:讀書會——小窺歷史與文學之美 内容提要: 歷史在於求真,文學在於求美。卡夫卡說:“人們真正需要的書,應該是一把能擊破我們心頭冰海的利斧。”我想,錢穆先生的書就是其中一把利斧。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其間治亂興替,波譎雲詭。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以其淵博的史學涵養,敏銳的剖析能力,使人得窺中國歷史文化之堂奧,深入瞭解五千年來歷史精神之所在,從而認清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所背負的歷史使命及應當努力的方向。《中國文學論叢》原本名為《中國文學講演集》,集結了錢穆先生數年來在中國各地有關中國文學的講演稿和少數筆記,分享了先生對中國文學的精妙見解。 我們希望通過對此兩本書的閱讀分享,讓大家“知之”;借以講座,引各位“樂之”;結束之後,能使諸君“好之”,那麼歷史和文學或許能讓我們發現 “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苑之下”的生趣,並幫我們“盡其可能地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 分享演示(使用Prezi.com制作): 注:Prezi.com对繁体中文支持好过简体中文,但仍然有些字显示不了,所以某些地方(比如繁体的“歷”、“黃”、“說”等等),我用拼音替代。不影响阅读。 若下面的Flash演示看不见,可以访问此链接:http://prezi.com/wuitfuqxd5rz/clustertech-/ ClusterTech 讀書會 --《中國文學論叢》(錢穆) on Prezi 《中国文学论丛》原文摘抄(演示中我转换成了繁体,而且根据主题不同,内容先后顺序有所调整): 1.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42页 中国文学之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而仅对人生作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中国文学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家,对于其本人之当身生活,有一番亲切之体味。而此种体味,又必先悬有一种理想上之崇高标准的向往,而在其内心,经验了长期的陶冶与修养,所谓有“钻之弥坚,仰之弥高”之一境。必具有此种心灵感映,然后其所体味,其所抒写,虽若短篇薄物,旁见侧出,而能使读者亦随其一鳞片爪而隐约窥见人生之大体与全真。 43页 人生不能脱离大群, 而人群亦复不能脱离自然。故个人人生,不仅当与大群人生融凝合一,而又须与大自然融凝合一,此即中国思想传统中之所谓"万物一体"与夫"天人合一"。 2. 中国散文 71页 宋明理学注重人格修养,这正如韩愈所说:"我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尤其如朱子、阳明,是理学家中能文的。他们的文章,也都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切事物及对外应接都装入其诗文中去。从这里,我们更看得清楚些,所谓文以载道,其实是要在文学里表现出作者的人生。 72页 他(姚鼐)又特别提出八个字来作为衡评文学的主要标准。此八字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此八个字遂为桐城派做文章的依据。我们可说神、理、气、味四字, 偏在文学的人生方面。格、律、声、色四字,则偏在文学的技巧方面。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重,而桐城派言义理,其实有些即已涵在他们所举神、 理、气、味、格、律、声、色八字之内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主张。此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字,即是文章与义理兼通互用融化合一了。因此桐城派 主张文章的每一辞句,都得含有道德意味在内,都得慎细考虑,从严检别。这样的写作态度,可算得是很严肃的。 73页 从这一观点,章氏(章学诚,《文史通义》)又申述"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今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诸语。照这样做来,则可成为如古代诸子,成一家之言,而不专限在文学中去学文学。 3. 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 82页 相传清代乾隆下江南,路遇雪景,脱口唱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这是俗诌,不成诗,下面又没法接得下,但纪晓岚从旁接道:"飞入芦花皆不见。"这一句也成为画龙点睛,使上三句全都生动了,这就有了诗境和诗味,勉强 也算得是诗了。此事固非实有,只是了解文字的人捏造来讥笑乾隆。但我们正可借来说明,一段文字,如何便不成为文学,如何便可被目为文学之所在。 4. 谈诗 124页 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胸襟。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 125页 故中国人学文学,实即是学做人一条径直的大道。 130页 我这些琐碎话,只说中国文学之伟大有其内在的真实性,所教训我们的,全是些最平常而最真实的。倘我们对这些不能有所欣赏,我们做人,可能做不通。因此我希 望诸位要了解中国文学的真精神。中国人拿人生加进文学里,而这些人生则是有一个很高的境界的。这个高境界,需要经过多少年修养。但这些大文学家,好像一开 头就是大文学家了,不晓得怎样一开头他的胸襟情趣会就与众不同呀!好在我们并不想自己做大文学家,只要欣赏得到便够了。你喜欢看梅兰芳戏,自己并不想做梅 兰芳。这样也不就是无志气。当知做学问最高境界,也只像听人唱戏,能欣赏即够,不想自己亦登台出风头。有人说这样不是便会一无成就吗?其实诗人心胸最高境 界并不在时时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业,大诗人,大作家,都该有一个来源,我们且把它来源处欣赏。自己心胸境界自会日进高明,当下即是一满足,便何论成 就与其他。让我且举《诗经》中两句来作我此番讲演之结束。《诗经》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不忌刻他人来表现自己,至少也应是一个诗人的心 胸吧! 5. 再论中国小说戏剧中之中国心情 180页 人不能独立营生,必群居以为生。既相群居,则必求其同。而相与群居者,则仍属各个人。个人与个人间,终必有异。故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乃为人生一大艺术。 6. 品与味 215页 次言地利,中国全国之锦绣河山,乃为中国人陶冶品格一大温床。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山水之乐,其性其情,固本天赋,亦属地成。东岳泰 山,西岳华山,积朝野数千年之经营,有天然,亦有人文。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以及其他如四川之峨眉,云南之括苍,湖北之武当,安徽之黄山、九华,江西之庐山、青原,山西之太行,浙江之天台,更如两广福建等诸省各有名山胜景,亦莫不有人文荟萃。而河济江淮四大渎,则又流贯其间。又如江之有汉,河 之有渭,西南之有澜沧江、珠江,东北之有黑龙江等,古人著有《水经》。水又汇而为湖泊,如云南大理有洱海,昆明有滇池,湖南有洞庭,江西有鄱阳,苏浙有太 湖。又如杭州有西湖,济南有大明湖,川渎湖泽,几乎遍地皆是。岂能盈篇累幅,逐一称举。中国乃如一幅大山水,一山一水,又必有人文点染。 故游中国山水,即如读中国历史,全国历史尽融入山水中。而每一山水名胜之经营构造,亦皆有历史可稽。如西湖,自唐之白乐天,吴越之钱武肃王,北宋之苏东 坡,循此以往,上下一千年,西湖非由天造地设,乃有人文灌溉。故此中国一幅大山水,不仅一自然,乃由中国人文不断绘就,其多情多味有如此。 220页 中国山水园亭亦不宜辟为近代之观光游览区。近代之观光游览必广揽游众,乃可赢利。故凡属胜境,惟求通俗化,遂使群客奔波尽兴。实则人看人,倘兼以歌唱舞 蹈,愈撩乱,则愈活跃,心神无片刻安顿处,斯为观光之成功。凡属观光,乃求动,不求静。乃求热闹,不求清净。此乃近代人心一大趋向。中国风景皆求清赏," 鸟鸣山更幽",始觉此山中之深趣。"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倘亦男女杂沓,喧哗拥挤,转眼即过,则七日亦在一瞬间。此始是近代观光客游览客所要求,如 此才感快意。 7. 读书与游历 240页 中国书读不完,中国地也走不完。而更所遗憾的,当吾世之中国人,似乎心不爱中国,不爱读中国书,亦不爱游中国地。更主要的,是不爱中国古人,因此中国古人所活动的天地,也连带受轻忽,受厌弃。像是天地景物都变了,总似乎外国的天地景物,都胜过了中国。 243页 故中国地理,得天既厚,而中国人四千年来经之营之,人文赓续自然之参赞培植之功,亦在此世独占鳌头。计此后,在中国欲复兴文化,劝人读中国书,莫如先导人 游中国地。身履其地,不啻即是读了中国一部活历史,而此一部活历史,实从天地大自然中孕育酝酿而来。不仅是所谓天人合一之人文大理想,而实具有几千年来吾 中华民族躬修实践之大智大慧而得此成果,可以有目而共睹。求之历史,不易骤入,求之地理,则惊心动魄,不啻耳提而面命。 我读的版本是由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ISBN 7-108-01720-2/K.362 《中国文学论丛》这本书可以从这里看到简体中文全文。其他的著作网上多半都有PDF提供下载。 其实,有关钱穆,我最想写的是他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的艰辛过程。 拖了估计有一年了吧,下次单独写,一定。 哦,对了,差点忘记说了。有关文章中写的孔子的那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演讲时发错音,被香港同事指出,我们CEO Dr. Suen给出了非常准确的解释。 令人汗颜的是,我们当时在座的大陆同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字还有三种发音,都以为只有两种。 各位知道是哪个字,发的什么音么? 答案参考这里吧:http://culture.163.com/06/0510/16/2GPC17FR00280003.html
B. 地理杂志有哪些是很有意义的,不会枯燥的
推荐指数:★★★★☆; 《经济地理》(双月刊),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区域经济)、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不过个人觉得近年来期刊论文的质量似乎有所下降。推荐指数★★★★☆; 《地理研究》(双月刊),仅次于《地理学报》的地理学类综合权威刊物,论文质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论文的领域比较均衡(不似地理学报过于偏重在狭义自然、经济、GIS三块),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的可读性也较强,难度较低。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双月刊),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综合来讲稍逊色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且区域性比较明显,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着手。推荐指数★★★★; 《人文地理》(双月刊),我国惟一的人文地理类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语学院人地所主办,侧重于刊登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类论文,可读性较强,难度较低,是人文地理学专业方向必读的刊物之一。不过和经济地理有类似的问题,期刊论文质量不及从前。推荐指数★★★★★; 《城市规划》(双月刊),强烈推荐,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是却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论文,看这本期刊,你不仅会体会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区别跟联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推荐指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类权威刊物,由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很强的陕西师大主办。论文主要反应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历史人文过程。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学阅读,不过由于是挂在历史学下面的刊物,所以论文的思路大多按照传统的文科历史模式召开,地理学特征不明显。推荐指数★★★★。 《城市问题》(季刊),这个期刊严格说来不能算地理学类,按中图法的分号是“C”打头,即社科类期刊,我大概翻过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的作者来源很杂,但地理学者不占主导,里面的论文综合性、理论性很强,可读性一般。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进展》(双月刊),也是很权威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和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学传统的四大核心期刊。期刊论文的偏重领域类似于地理学报,难度较大。推荐指数★★★★。 《旅游学刊》,看得不多,一般会看上师大(并了上海旅游高专)的旅游学报,不过应该也是旅游类比较权威的期刊了吧,旅游方向的朋友必读。推荐指数★★★☆。
C. 请问,谁知道暨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怎么样
暨南大学的历史地理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建国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曾在本校文学院工作,讲授中国沿革地理。建国后,又有李长傅、陈代光、汤开建、陈伟明教授等继承不绝。近年来,学校又先后引进系出历史地理名门的王元林、王颋、郭声波、吴宏岐等博士、教授,初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在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历史地理、城市与经济历史地理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一、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研究
暨南大学关于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发轫于上世纪朱杰勤、汤开建教授对西域南海、西北边疆民族史地的探索,近年则大力开展古代西南、中南民族地理及东南沿海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地理研究,形成特色。郭声波教授在国家及教育部项目《唐宋羁縻府州研究》、《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彝族历史地理研究》的支持下,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对西南地区数百个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深感棘手的唐宋羁縻府州的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社会经济文化、交通与地望及相关的帝国西部边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仅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就有20多篇,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王颋教授对辽、金、蒙古国政区地理的研究,也多有成果问世。
暨南大学以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为核心,已形成一支力量较强的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研究队伍,出版著作《完颜金行政地理》、论文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民族与边疆历史地理》等多部,在《中国史研究》、《中国藏学》、《西域研究》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有关学术论文70多篇,在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7项,学术骨干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二、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研究
早年李龙潜、唐森教授等曾在岭南社会与环境历史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近年,本方向研究不仅在空间上拓展到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并且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等特殊社会集团的生产、生活、文化心理特征及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全方位考察,阐释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陈伟明教授主持《全方位与多功能——历史时期岭南交通地理》、《历史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生态学研究》等省部项目,出版《明清澳门与内地移民》等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有关澳门城市移民、闽粤海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农工商贸、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学科前沿报告给予了较高评价。吴宏岐教授对历史社会地理的理论问题有所发明,主编《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王颋、郭声波教授对华东、四川某些地区的环境变迁,有比较精到的研究。王元林教授的新著《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更是这方面的力作。刘正刚教授对南方移民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问题也有论著。
目前,本方向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三、中外交通历史地理研究
由于著名中外关系史专家朱杰勤教授的倡导和培养,长期以来,就是我校学者认真从事的学术点面之一。早年以岭南与南洋史地研究为特色,如李长傅、卢苇教授等,著有若干论文揭橥南粤。近5年来,承担《从中国走向世界: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的粤商海商》、《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广东的传播及兴衰》等6项国家及省部级有关课题,出版了《古代中外交通史略》、《鴐泽抟云——中外关系史地研究》等6部教材、著作和论文集,在《文史》、《中国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本方向研究在传统学科西域南海史地、中西交通史方面有较强优势。王颋教授对古代西域南海史地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在《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有论文多篇,或以典籍所载异域地名的勘同,或以动物、生态为切入点,多所发明,其后收入《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一书中。纪宗安教授对清代中英俄在中亚的领土争夺及三角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新意勃发;王元林教授对岭南沿海外贸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发表有系列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专著《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总之,暨南大学中外交通历史地理的总体研究水平在全国属一流,在国外也有较大影响。
四、城市与经济历史地理研究,
在城市地理方面,陈代光教授著有《广州城市发展史》,为其代表作。郭声波教授曾对唐代长安水利有过深入研究。吴宏岐教授承担《中国北方城乡居民生活史研究》、《近1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小城镇发展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等国家及省部项目,在城市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取得了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推出了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显示了深厚的研究功力,现在又开始对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历史城市地理进行研究。
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郭声波、吴宏岐教授均曾从事过历史农业、工矿业地理研究,出版了专著《四川历史农业地理》、《元代农业地理》等,在学术界受到较高评价,被认为在历史农业地理研究领域具有示范性作用,前者获得了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显示了坚强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
本方向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20多篇,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3项。
在教学上,以历史系历史地理教研室为核心,已有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2005年3月,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本中心以专职科研教学人员郭声波教授、吴宏岐教授、陈伟明教授、王颋教授、王元林教授等为骨干,另有勾利军教授、赵善德副教授等兼职授课教师数人,郭声波教授任主任,吴宏岐教授任副主任。已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硕士生三届,共31名。招收专门史专业边疆与民族史地方向博士生3届,共6名;2007年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
D. 怎样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学习地理学需要掌握哪些要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E. 中国大陆有哪些比较权威的历史学刊物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F.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般什么时候出刊
看清楚 季刊 3个月出一份
G.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外审多长时间
中国历史地理论来丛论文外审三个自月左右。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对所有来稿均实行编辑初审、编委或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三级定稿制,如作者在投稿后4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限内,若因一稿多投产生不良后果,概由作者负责。
H. 谁知道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怎么样
1.历史地理学
创建人为大陆“历史地理学三杰”之一的史念海(其余二人为谭其骧、侯仁之)。
历史渊源:
早期奠定了师大历史地理学在国内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史念海、朱士光、马正林三位教授。1987年由史念海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它在今天依然是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唯一的专业期刊(CSSCI)。同年,师大成立历史地理研究所;2000年,改组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简称西北环发中心),同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师大历史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古都学会:由史念海创建,如今会长是朱士光。今天八大古都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古都学会的影响,其中几个古都是由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
现状:
上述三位教授,朱士光、马正林早已不带学生了,而史念海则在2001年病逝。如今担任西北环发中心主任的是侯甬坚。
中心主要人员:
侯甬坚:教授,石泉、安芷生(中科院)的弟子;担任师大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历史地理》副主编。他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学过历史地理学(历史学)、地质学(理学)的学者之一。
王社教: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师大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主任。
李令福: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
张萍:教授,朱士光的弟子;代表作《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耿占军: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今天,同在西安的西北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导师也是从师大出来的:如吕卓民、徐卫民,是史念海的学生。
2.中国古代史
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史是师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其中,师大的先秦史、唐史作为全国重镇之一已经很多年了。历史上在师大任教的学者有赵世超(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何清谷(战国秦汉史学家)、斯维至(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史念海(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秘书长)、胡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马驰(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牛致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牛志平(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
1980年成立的中国唐史学会会址设在师大,主要创建人为史念海、唐长孺、郭琦。然后史念海创办了《唐史论丛》,担任主编多年,之后主编是杜文玉。2007,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今天师大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教授有:
杜文玉:教授,担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史论丛》主编。
王双怀: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
王晖:教授,晁福林的弟子;担任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韩小忙:教授、李范文的弟子,主攻西夏学;代表作《西夏文正字研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萧正洪:教授,李长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史念海的弟子,主攻历史地理学、明清史;担任师大副校长。
3.历史文献学
历史渊源:
由黄永年创建,黄永年的主攻方向是唐代历史文献。
今天师大历史文献学主要是黄永年的弟子贾二强(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在,他的主攻方向也是唐代历史文献。师大是国内唐代文献方面的重镇之一。
4.专门史
师大专门史有8个方向左右,每位导师有自己不同的主攻方向:
韩星:教授,主攻中国文化史、先秦史;担任师大儒教研究所所长。
袁林:教授,王玉哲的弟子,主攻先秦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区的副秘书长(西南区则是川大彭邦本,已升任副会长)。
薛平拴:教授,史念海的弟子,主攻隋唐史、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经济史;担任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
艾冲:教授,主攻历史地理学、中国边疆史地。
唐亦功:教授,黄永年、侯仁之的弟子,主攻城市历史地理。
拜根兴:教授,主攻中外关系史(东北亚方向)。
刘戈:教授,主攻中国民族史(回纥文方向)。
商国君: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思想史,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编者之一。
5.中国近现代史
主要导师有:
王玉华:教授,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
张华腾:教授,主攻清末民初社会转型。
6.世界史
师大世界史是同中国社科院的合作基地之一。世界史80年代之后逐渐成为师大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其中苏联史(俄国史)学科由杨存堂(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创建,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1985年由师大筹办在西安举办成立大会。今天师大俄国史方面的导师是——曹维安:教授,担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理事。
今天师大世界史的主要优势学科是美国史(冷战史)、俄国史、欧洲史、世界近现代史。
主要教授有:
白建才:教授。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分会副会长)。
马瑞映:教授,主攻欧洲史、国际关系史。担任师大社科处处长。
何志龙:主攻中东历史与国际关系,担任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7.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主要导师是张懋镕教授,西大校友,李学勤的弟子,不过因为年纪大了貌似已经不带学生了;曹玮,教授,主攻商周考古与古文字,担任中国殷商学会理事。
8.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只有一位导师——施建雄,教授,担任师大研究生部副主任。
I. 中国地理历史论丛是一级还是二级期刊
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http://ke..com/view/5657258.htm
属于 中文核心期刊 http://ke..com/view/574725.htm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04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但各单位对中文核心认定办法不一样,应以自己单位的规定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学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来确定核心期刊。
国家级期刊。同时也可以称为一级期刊,这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
所谓省级期刊,是省部级所主办的期刊。当然相对一级期刊来说,也可以称它为二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