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汶川人文地理

汶川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2 12:56:00

A. 三郎镇的人文地理

三郎镇,因场镇有三郎殿得名。历史近千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游居在此多年,镇内有九龙寺、大明寺、千佛山等多处历史文化景点遗迹,被列为省市旅游发展重点镇。三郎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处于山区与坝区交接地带,东与街子镇为邻,南与怀远镇相连,西与万家镇、苟家乡相连,北面与都江堰两河乡、汶川县白石乡接壤,辖区内有省级著名风景旅游区——九龙沟。三郎镇镇域面积104.1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5%,丘陵和平原占5%。山区山势陡峭,海拔在680-2680米之间,从平原拔地而起,形成峰弯无数,山间溪谷纵横。干五里河横贯全境,其水源分别出自令牌山和六顶山,全长27公里,镇境内长21公里。三郎镇辖7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分别为天国、欢喜、三台、益善、红纸、茶园、凤鸣村和和平社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场镇人口6000余人。政府办公大楼位于天国村5组,距崇州市区27公里。
川西旅游环线穿境而过,境内有至九龙沟旅游专线、三古路、三化路、三茶路等旅游专线。
乡镇企业有电站、竹木制品厂、衡器厂、消防器材厂等。农业优势产品有:川芎苓种、茶、棕、漆、水果等。内有自来水供水设备和医院、邮电所、光纤电视、文化站、程控电话等设施;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三所,幼儿园一所。

B. 如何学地理,要详细一点的,不要很笼统的。

先说明一下,前不久有人提差不多一样的问,我的答案被采纳了,复制一下我自己的答案给你,希望对你也有帮助。我相信我自己真正的的学习经验要比那些复制粘贴的答案要实用得多。

现在都大二了,还能看到这样的问题很怀念啊,高中时我就是地理课代表,文综成绩很好,说些我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虽然是文科,但其实相比历史政治来说是有些文理综合的,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反正我们那时的全国二卷有三道左右的计算题,综合性很强。我觉得不论是地理还是历史政治,记是一定的,但绝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学好的。
首先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现在你还没高三,可以看看国家地理杂志什么的,不急着弄那些死知识,兴趣有了记什么都是主动的,很快就能背下来。其次现在你这个阶段老师应该是分块讲一些书上的东西,跟住老师就好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一定要结合着学,孤立开来的话考试你看地图什么也看不出来。。平时闲着么事就拿着本小地图册反复看,重要经纬线,地形,洋流,大气,人口,资源分布,根据各国自然地理延伸出的人文地理状况……只要你常看地图册,所有的知识都能延伸出来,像一张网一样,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有些知识我记不太清了,简单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北美洲的地图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反正我会联想出靠太平洋一侧北太平洋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低纬流向高纬是阿拉斯加暖流,由洋流可以联想出气压带风带规律,和沿岸出现的独特的地中海气候原因,说到地中海气候,又可以想到美国其他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气候类型?地形很重要!于是西高东低的地形图在脑中显现,然后,西面的科迪勒拉山脉产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版块的消亡边界,是地震带,但为什么这么著名?因为西部有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这些城市都以什么著称?——硅谷,然后可以联想到美国交通发达,可以联想到其他城市,密西西比河贯穿美国,工业农业,玉米带棉花带小麦蔬菜种植地畜牧业,中央大平原也随之显现……最后到达东部,五大湖相关知识,纽约的繁忙,迈阿密的温暖阳光你似乎能感受到……再就是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由此又可以延展到欧洲为什么那么温暖湿润…………以此类推的联想,你还觉得地理难背吗?反正我有想在复习一遍的冲动,呵呵
再就是一些固定公式,气压等基本问题要弄懂,记住是弄懂产生原理,不是背!背你是永远也记不牢的,在就跟住老师,把平时考试测试的错题都弄到一个本子上,反复看。
我相信这样学习高中地理一年后你会很从容的进入考场!完全个人经验,希望对你和学弟学妹们有帮助!

另外以下这是来自于huazeyan98
的答案,他的更具体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本人参加过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几名,这些都是我的经验之谈,望好好吸收

附录:关于等值线图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讲义:
4.2. 等温线:
4.2.1.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 解说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 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7月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 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 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 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 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 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 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 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 玉树和08年的汶川是巧合吗

不是巧合来,青海玉树地震自是由于汶川地震引起的周边块起应力调整所引起的,是在预料之中的。有学者认为,玉树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是存在一定联系的。 地震发生地青海玉树距离汶川近700公里,它是汶川地震后我国到目前为止监测到的第一个7级以上浅源地震,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位于鲜水河地震带的延伸部分,鲜水河地震带从四川康定向甘孜方向延伸,玉树就处于这一地震带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地区。该地区历史上就是强震多发区。2008年汶川地震带来的应力调整,必将会对周边块起造成影响。2010年地处四川盆地的遂宁曾发生5.0级地震,从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条件来讲,这一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它主要由质地较软的砂岩构成,而地震一般发生在岩石比较坚硬的地区。遂宁地震的发生使得汶川地震对周边区域影响的猜测变成了现实,但并不能完全说此次地震完全是由汶川地震引起的。汶川地震之后对地块活动的影响只是玉树地震的一个外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玉树本就处在一个地震多发的地震带上。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D. 中国地理图集的目录

地图 Map
中国地理位置与政区 Lo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
2-3从太空看中国 A View of China from Space
4-5中国的地理位置 Location of China in the World
6-7与中国建交的国家(2007年) Nations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2007)
8-9中国政区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hina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10-11中国自然景观
12-13中国地势
14 中国地势剖面
中国山系结构
15 中国三维地形
16 中国地貌类型
17 中国地貌区划
20-21中国地质
22 中国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
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地质力学学说)
23 中国大地构造(多旋回学说)
24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
中国年日照时数
25 中国一月海平面气压及盛行风向频率
中国七月海平面气压及盛行风向频率
26 中国一月气候锋及气旋路径
中国七月气候锋及气旋路径
27 中国年平均气温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
中国四月平均气温
27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
中国十月平均气温
28 中国气温年较差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
29 中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
中国年气温日较差
中国年无霜期日数
中国四季分配类型
30 中国年降水量
中国一月降水量
中国四月降水量
中国七月降水量
中国十月降水量
31 中国雨季类型和梅雨
中国年降水量相对变率
中国年平均相对湿度
中国年干燥度
32 中国冬、夏季风及其进退
33 侵入中国的寒潮和台风路径
中国主要气象台站年各风向频率及其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
34 中国气候类型
35 中国气候区划
36-37中国水系流域
38 中国年径流深
中国河流径流量增长与入海径流泥沙及补给类型
39 中国径流带
中国水系结构与密度
40 中国湖泊分区、沼泽与冰川
中国地下水类型
41 中国水文区划
42-43中国土壤类型(系统分类)
44 中国土壤成土母质
45 中国土壤地球化学性质
中国土壤有机质含量
46 中国土壤类型(发生学分类)
47 中国土壤区划
48-49中国植被类型
50 中国植物区系
51 中国植被区划
54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中国生态地理动物群
55 中国鸟兽区系分区
56 中国东部沿海及其岛屿
57 中国南部沿海及其岛屿
58 中国海域与近海地貌
中国海岸变迁及海底沉积物
59 中国近海潮汐与潮流
中国近海M2潮汐
60 中国二月近海表层水温与海流
中国二月近海表层盐度
61 中国八月近海表层水温与海流
中国八月近海表层盐度
62 中国海岸带水化学类型与海底矿产资源
63 中国近海主要游泳动物资源
中国近海植物资源
64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黄秉维,1965年)
65 中国自然地理区域(赵松乔,1983年)
66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任美锷、包浩生,1988年)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师范院校用,1995年)
67 中国生态地理区划(郑度等,1999年)
68 中国中岳运动后海陆分布
中国震旦运动后海陆分布
中国加里东运动后海陆分布
中国华力西运动后海陆分布
中国印支运动后海陆分布
中国燕山运动后海陆分布
69 中国新近纪古地理环境
中国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古地理环境
70 中国古近纪(早第三纪)景观格局
中国新近纪(晚第三纪)景观格局
中国晚更新世盛冰期气候带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景观格局
中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年平均气温
中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年降水量
71 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1951-2002年)
中国年平均降水变化速率(1951-2002年)
中国土地变化的减少型(20世纪90年代)
中国土地变化的增加型(20世纪90年代)
72 中国自然地带
中国潜在第一性生产力
全球气候变化后的中国自然地带(温度增加4℃)
全球气候变化后的中国潜在第一性生产力(温度增加4℃)
全球气候变化后的中国自然地带(温度增加4℃,降水增加10%)
全球气候变化后的中国潜在第一性生产力(温度增加4℃,降水增加10%)
全球气候变化后的中国潜在第一性生产力(温度增加4℃,降水减少10%)
73 中国基准年生态系统脆弱性(1961-1990)
中国近期生态系统脆弱性(1991-2020)
中国中期生态系统脆弱性(2021-2050)
中国远期生态系统脆弱性(2051-2080)
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74 西汉时期全图
唐时期全图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75 辽、北宋时期全图 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
元时期全图 至顺元年(1330年)
76 明时期全图 宣德八年(1433年)
77 清时期全图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78 中国人口密度(1953年)
中国人口密度(1982年)
人口数和人口密度、性别年龄构成、平均预期寿命、家庭(户)平均规模、抚养比、迁移;
收入、消费、居住;
建国以来的建制市;
城市化、城镇、新农村;
民族;广播覆盖情况;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08年奥运会火炬境内外传递路线;
旅游区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2009)、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接待人次&收入、旅行社&星级饭店、客源国和入境旅游人次、部分旅游目的国家和地区;
综合交通网、铁路网、国道和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网,沿海航线、内河航线和港口,主要远洋航线;
固话、移动电话用户数量;
主要油田、天然气田与管道运输;
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教育经费&构成、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在校生人数;
专利申请受理与授权、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能力;
地区GDP、财政收入、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产业构成、就业人员构成;
工业企业增加值和行业结构;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产量、优势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畜牧业区划;
风电建设、石油生产与消费;
中国区域发展——三线建设、中国区域发展——三大地带;
贸易、邮电、互联网。
资源开发与国土整治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Management
152-153中国土地类型
154-155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
156-157中国土地利用
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利工程、供水;
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煤炭、石油、太阳能资、地热、风能、生物能;
森林、林业、畜禽、渔业、药用资源、陆地生态系统资产分布;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水土保持、退耕还林与平原绿化;
地震、洪涝、旱灾、台风、滑坡泥石流、冰雹、雪灾霜冻、风沙灾害、森林火灾、作物病害、城市&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减灾工程;
水环境——水质、二氧化硫排放与浓度、烟尘粉尘、酸雨强度、固体废弃物、重点城市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料排放;
大骨节病、吸虫病等;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地理区划、地理分区。
区域地理 Regional Geography
辽吉黑地区
216-217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地形
218-219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政区
220 辽吉黑地区土地资源
221 辽吉黑地区积温与降水
辽吉黑地区矿产资源
222 辽吉黑地区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1982年)
辽吉黑地区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
223 辽吉黑地区人均GDP与交通(1982年)
辽吉黑地区人均GDP与交通(2005年)
224 辽吉黑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县(1985年)
辽吉黑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县(2004年)
辽吉黑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县类型(1985年)
辽吉黑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县类型(2004年)
225 三江平原地势
三江平原地区耕地与湿地(20世纪50年代)
三江平原地区耕地与湿地(2000年)
226 辽吉黑地区森林资源(1980年)
辽吉黑地区森林资源(2004年)
东北亚各国区域经济优势
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227 辽吉黑地区工业结构与规模(1985年)
辽吉黑地区工业结构与规模(2004年)
京津冀鲁豫地区 [228~243页]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平原区地下水与调水工程、水田与水浇地、盐碱地、黄河下游河道变迁、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小浪底水利枢纽平面图、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现状&开发规划与开发设想、首都圈地区人均GDP&产业结构及规模&城市体系、北京市城市建设——城区的发展&地铁发展&首都国际机场发展
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 [244~273]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态势&环境状况、台湾岛工业&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交通&旅游资源&自然保护区、闽台经济交流和合作、深圳市开发态势、海南岛各市县热带作物面积
内蒙古地区 [274~285]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与县域草地生产力、草地退化与土地沙漠化、锡林郭勒&科尔沁&呼伦贝尔草鱼地区、毛乌素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旅游分区与主要旅游景点
晋陕甘宁地区 [286~297]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秦汉&隋唐&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与土地利用、甘肃省华池县樊庄小流域位置&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地区沙漠治理与科学实验、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成果辐射、晋陕能源基地分布及能源流向、旅游资源&热线区
川渝地区 [298~309]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四川盆地农业生产水平、旅游资源与分区、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自然灾害分区与地质灾害、汶川地震及余震震中、、汶川地震受灾范围及程度、长江三峡库区淹没范围
云贵地区 [310~321]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贵州花江示范区位置&石漠化、三江并流区国际河流开发现状与构想、横断山区植被类型、旅游资源&热线区
新疆地区 [322~335]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历史时期罗布泊范围及上游水系变化、罗布泊地区主要遗址遗物、塔里木河、天山北麓植被类型与城市布局、油气地质构造、油气资源与生产、棉花生产、草地资源与畜牧业、旅游资源与分区
青藏地区 [336~347]
地形、政区、土地资源、积温与降水、矿产资源、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口规模、人均GDP与交通、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治理规划、柴达木地区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模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青藏高原冰川分布、青藏铁路建设与生态保护、旅游资源与分区
图表

E. 九寨沟人文地理概况论文 请大家帮忙下!!!!!

奇特的水体景观

九寨沟以高原钙华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表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优美的综合环境

九寨沟以明朗的高原风光为基调,融翠湖、叠瀑、秋林、雪峰于一体。号称“人间仙境” 九寨沟历来被当地藏民视为“神山圣水”。沟内山、水、林、石均为藏民所崇拜和保护的对象。风景名胜区对外开放后,东方人称九寨沟为“人间仙境”,西方人把它誉为“童话世界”。

类型多样的地貌景观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保存完好的冰川遗迹

九寨沟角峰睁嵘,刃脊璀嵬,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谷地古冰川侧磕、终债垄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生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许多古老、子遗植物保存良好,单型属、少型属分别占植物总数的3.3%及13.73%。形态上原始的领春木、连香树、金连花、独叶草等对于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及植物区系的演变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九寨沟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红雉、大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蓝马鸡、血雉等。
编辑本段九寨沟民风民俗
九寨沟人的衣食往行、婚丧嫁娶和生产方式等,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是对生活的炽爱;遍地的马尼堆,高耸的喇嘛塔,循环不息的转经轮,是对宗教的虔诚。

九寨沟的民风民俗又不完全同于西藏,由于这里正处于从藏区到汉区,从牧区到农区的过渡地带,因此具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在九寨沟周围,藏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促进,共同繁荣:草地上英俊的骑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雕楼与羌笛,一起谱写了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

九寨沟民族节日

九寨最隆重的节日是阴历年的春节。早在过年前的许多天妇女们就忙开了,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贴上八宝吉祥图和守护神,愿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吉祥。春节期间的日程安排为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初一、初二家人团聚。初三开始为大众活动,他们舞龙、舞狮欢庆节日。正月十一九寨沟内有规模盛大的春节联欢会,极其热闹。

九寨沟文化

汶川羌族文化阿坝县民间文艺活动

阿坝县饮食文化阿坝县民族服饰

阿坝县房舍建筑艺术黑水木巴节

黑水一古节黑水穷度卜节

黑水戎觉节黑水舞蹈-卡斯达温

黑水人民的民歌黑水民族服饰

黑水民居黑水锅庄舞蹈简介

黑水转山会舞简介黑水铠甲舞

黑水宗教舞蹈简介金川房屋建筑

金川雪梨节九寨沟黄龙游览区主要藏羌节日

藏族饮食青稞酒

藏族日常习俗藏族饮食禁忌

羌族饮食羌族节日饮食

羌族酒文化黄龙民族工艺品

黄龙寺庙会朝山会

扎崇节燃灯节

九寨沟人文历史

汶川羌人与中华远古历史汶川大禹文化

阿坝县旅游概况马尔康红色文化

马尔康县的红色人物理县建置沿革

黑水丰富厚重的红军文化汶川羌笛羌舞入选国家级非遗

阿坝嘉绒藏族

F. 地理事件的意思

比如日本地震,维苏威火山爆发之类的都是

G. 汶川大地震是地形瞬间发生大变化的结果吗我觉得是原因啊

不是的,地震源头一般不会在地表的,而是在地面下一定深度,这个内源头称为震源。地震实际上是容以地震波传播的,分横波和纵波。地形的变化只是地震波对地面的影响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地震发生后,从震源向四周发出地震波,因此,地震源越近,受到破坏越大,震源越浅,造成地面的破坏也越大。

H. 中国目前比较好的记录片有哪些人文地理历史社会都可以。不要说教性质的,不要故作姿态的。

你好!建议你看看央视十套的探索.发现.这是一个以系列记录片为主的内节目.包罗可谓万千容.给你推荐几个著名记录片.人文的有考古中国,复活的秦军,世界遗产在中国.地理的有走遍中国,古文明新探密.社会的有大变迁.历史的有秦始皇,北洋水师,鸦片战争,解放战争. 最后再向你强烈推荐一部长达173集的大型记录片 秘境追踪. 决对精彩. 探索.发现首播时间21点25分,敬请关注!

I. 近两月来关于地理的新闻

http://www.cctv.com/geography/report/index.shtml
这里是专业的地理频道,你可以在这找你所的。

J. 有关地理类专业的几个问题

我是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学生,学习这门专业,如果你高中是文科的,内就需要多花功夫在物理容化学上,例如地质学就需要化学,像做做实验分析环境,都需要用到。而天体学,就需要物理知识,像开普勒第一二定律。总之,学地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是 很辛苦的, 也不过很有意思,我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地貌,了解水文,勘矿产,寻找化石。。。一个地利人很幸福的。
地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好的可以去研究所等,或去做一些煤矿电力公司专家。或者当一个地理老师。现在3S技术也需要地理人才
地理专业最好的,除了中科院,应该是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等。
海地的地震,当然我们能榜上很多,就像汶川地震我很多同学帮着做地理遥感图像解译一样
如果你喜欢地理,欢迎你加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