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古代地理位置与现在的对比

中国古代地理位置与现在的对比

发布时间: 2021-02-22 12:15:43

❶ 古代的方位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划分天区,制定历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照。到了后来,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四神“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为人们所重视,并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二十八宿也成了崇祀的对象。秦汉时期四神与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相配,已被当时文献如《淮南子》、《史记》等书所系统记载,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
另外,汉代还流行八卦四灵纹铜镜,上面铸有“四神”和“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等铭文,这也有宗教含义:即镜中反映的是人的形象,灵魂附之,故以四神保护,避免邪魔侵害。

❷ 我想要了解中国的一些古地名和今天的地名的对比,谁能帮帮我吗

有几个途径:
1,看二十四史各史书的地理志。这个办法最好,但费力。
2,看各个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地图》之类的书,但你会发现,在某些地方,不同的书表明的不同。例如秦朝的象郡所在地。

❸ 中国古代各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在现在哪儿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都城几经变更,传说,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具体位置不明确。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还有商朝早期的都城“毫”一直有争论,影响较大的说法一种说在今天的郑州,还有一种说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 493 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名义上的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都城在兴庆府,在今天的宁夏银川。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最初的都城在上京会宁府,在黑龙江的阿城。中期迁都中都,在今天的北京。晚期迁都南京,在现代的河南开封。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求采纳

❹ 古代东周现在中国地理位置

主要是如今长江中下游的华中、华东地区以及华北地区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周围的一些小国,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七国在当下的分布分别是:齐国,首都临淄,在山东东北、河北的一部分;楚国,首都鄢郢,在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燕国,首都蓟,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韩国,首都新郑, 在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魏国,首都大梁, 在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赵国,首都邯郸, 在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秦国,首都咸阳, 在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❺ 中国古代分为的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具体位置在哪

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大地划分为九州,并以九州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来象征着中华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谓的九州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州呢?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梁州包括重庆、成都、云南和西藏等地。最后一个就是雍州,雍州是主要为位置是西北方,历史上关于这里的记载比较少,不过这里的荒漠、沙场倒是引起了众多文人骚客写诗的素材,这里也是边疆之地,有不少的将领也向往这里的沙场,肆意人生。

❻ 中国古代的地图和现代地图相比,形状有何变化

地图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方向感不好的话,肯定要拿着地图的。不然的话根本找不到地方。现在我们的地图都是那种印刷型的,一印刷可以有一大批的地图出现,古人的地图和我们现在的地图形状是相似的,但是古人的地图都是手绘出来的,毕竟那个时候条件有限。

纵观一下,我们现在绘制地图简单多了,可以利用高科技精准的实现。但是古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用脚步去丈量,古人这种不辞辛劳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❼ 中国古代南北城市的差异

说起来南北方差异,人们都会觉得南方是小家碧玉,北方是泼辣妹子,南方人吃甜酸,北方人吃辣,南方人温婉如水,北方人直爽豪迈。南北方因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也同样影响了南北方的人的性格,建筑的风格,饮食的趋向,歌曲的韵味……
记得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描述过这样一段:“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 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 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尽显了独特的南方建筑的清秀,而北方建筑中首推的“故宫建筑群”的雄伟,其实磅礴也是动人心魄的,有文说:“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为主的庞大的建筑群。居于中轴线上的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至于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从北京故宫的装饰艺术来看,最引人注目的是色彩的运用。如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南北方在建筑上风格明显,各成系统。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景等名堂。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地段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不难看出,毗连型的构成是在宅第上满铺成片的房屋,中庭和边角留出一口尺度不大的、供通风采光的天井,结合不规则的地段因地制宜组合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外观。而离散型的布局,使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呈现一进进规则的庭院和一栋栋定型的宅屋。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
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型的聚落,广阔的黄土地带,。沟壑纵横,地形变化万千。分布在这里的窑洞群落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窑洞自身不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和黄土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风韵的古朴粗犷。
在建筑体型上,建筑空间被厚重的实体所枷锁,并受到构架性能和采暖设施的牵制,导致建筑单体体量规整,体态敦厚。
那南北方生物建筑风格又明显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北方的建筑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建筑强调更多的是通风。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的设计。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对比南方,以两个地方为例,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梅雨季节,非常潮湿,居住不是很舒服;另一个是广东,阳光又过于强烈。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其次,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所以,立面多为浅色,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再次,在绿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设计可以强调其四季变化的特点,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为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一年四季,红、绿、黄,色彩变化很丰富;而南方,更多强调水的特点,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点状的池塘,同时,在绿化方面,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
最后,在建筑细部,北方在强调阁楼的同时也可以强调地下室。阁楼可以根据各种造型利用更多的空间,同时,由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地下室也利于使用;而南方在这两个方面稍微处于劣势。因为,南方的阁楼在夏天,日晒相当严重,所以,本身的使用是其次,其主要作用在于,为阁楼下面那层空间提供隔热。所以,虽然需要阁楼,但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用来隔热。同时,它的地下室也比较少,原因是气候比较潮,而地下室防潮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如果说绿化植被方面南方建筑稍占上风的话,那么,就建筑细部而言,北方建筑理应稍占上风。
就如南方的吊脚楼、骑楼,北方的四合院、胡同,代表着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建筑物们长久的保存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区别与南北方建筑的风格都蕴含中浓重的中国特色,就是应了这份特色成就了中国富有南北方地域特色的建筑。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义的民居。

从建筑文化上讲,中国传统民居的没落不代表中国的建筑文化就落后于国外,但却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所谓强势的经济必然带来强势的文化渗透,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很多人觉得照搬过来的别墅,未必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但是它能带来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财富的表达感。由此,西洋式,东洋式的别墅建筑,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我国别墅的代名词,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其实,别墅本身的风格不是特别大的一个问题,它只是一个外在表现,但它所带来的巨大问题是,这种引进来的建筑风格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的地域特点?它对气候、对环境、对阳光,是不是有那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西班牙风格的别墅是来源于地中海,而地中海属典型的海洋气候,四季都比较湿润,但是在中国,从广东到哈尔滨可能都有这样的别墅存在。再比如,同样一个北欧的建筑,本来适应在寒冷地区,但它可能会出现在中国上海。所以,这就引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即南北方别墅的个性化特色,究竟应该怎么体现?

影响别墅居住品质或形象的几大因素第一是技术。这个技术只跟历史、经济有关,跟区域没有关系,即使技术水平再高,也是哪个地区都可以运用的,跟南方、北方没有关系。

第二是室内空间。这跟人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有关,这方面的要求也不会体现在南北方的差距上。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应该有什么样的配比关系就有什么的空间关系,与地域无关,不是南方人就喜欢小厅,北方人就喜欢大厅。

第三是半室外空间。通常指有顶但没有墙的空间,包括雨棚、敞廊、回廊、敞厅。半室外空间就可以体现出南北方的差异。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别墅的半室外空间就非常少;而南方就更能凸显其半室外空间的优势,如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半室外空间,而且往往这个半室外空间能成为别墅一个亮点、卖点。

第四是纯室外空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附著于建筑主体上的室外空间,包括常见的露台、阳台;另一部分是室外庭院。露台,阳台对于南北方来讲,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应该说旗鼓相当,北方冬天不好用,南方夏天不好用;而室外庭院部分,从常理上讲,南方四季如画,红花绿树,而北方四季分明加上北方水资源的缺乏,造成现在南、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不平衡,所以,通常意义上讲,北方的庭院不如南方的庭院。因为,北方本来不缺乔木,灌木等,而由于现在多是不毛之地了,很难在短时间内成形;而南方,本来环境就好,加之水分充足,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把绿化做好,哪怕是新建的小区,通过移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社区的整体绿化。

别墅的南北方差异的主要体现首先,北方的别墅强调的是阳光,而南方别墅强调更多的是通风。虽然这两个字眼看似宽泛,但它却影响了建筑的体型设计、门窗设计和院落设计。对阳光的利用、对通风条件的改善,都会影响到一系列平面图、剖面图、立体图的设计。北方强调阳光,正因为阳光是它的优势所在。对比南方,以两个地方为例,一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有梅雨季节,非常潮湿,居住不是很舒服;另一个是广东,阳光又过于强烈。所以说,北方的阳光,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能提供更高的舒适度,同时,又能塑造出一个建筑的阴影、轮廓,也即建筑学上常说的“阳光是真正刻画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强调通风,主要通过大量的半室外空间解决。

其次,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强调厚重、朴实,包括用材上,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所以,立面多为浅色,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再次,在绿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设计可以强调其四季变化的特点,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为北方有很多具有鲜明季节特色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一年四季,红、绿、黄,色彩变化很丰富;而南方,更多强调水的特点,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点状的池塘,同时,在绿化方面,多用花卉来体现其的绿化植被的特色。

最后,在建筑细部,北方在强调阁楼的同时也可以强调地下室。阁楼可以根据各种造型利用更多的空间,同时,由于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地下室也利于使用;而南方在这两个方面稍微处于劣势。因为,南方的阁楼在夏天,日晒相当严重,所以,本身的使用是其次,其主要作用在于,为阁楼下面那层空间提供隔热。所以,虽然需要阁楼,但主要不是为了使用,而用来隔热。同时,它的地下室也比较少,原因是气候比较潮,而地下室防潮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如果说绿化植被方面南方别墅稍占上风的话,那么,就建筑细部而言,北方别墅理应稍占上风。
南方多风雨,房顶尖,北方冷,房顶平,房子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居住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要件。 城市建筑担负着为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场所以及生活住房的任务。建筑物的建造需与周围气候环境相适应,才能防御室外反覆变化的天气,创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气候环境的形成跟所受到的气候要素,如 太阳辐射、气温、地温、降水量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差异 大有不同,所以房屋建筑设计亦不尽相同,房屋的内外结构、高度、造型及建筑材料等亦大 相径庭。当今的建筑设计更考虑到国际先进性,务使建筑物的外形和色彩别具一格。我国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多种多样,有冷暖、乾湿、 雨量、大风、暴雨、积雪和沙暴等气候的差异。由於气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存在 的,因此,在研究建筑用地时,既要重视区域性范围的大气候环境,亦要重视待选用地范围 的小气候环境和微气候环境。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分 界线,我国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环境,东北和华北气候环境有异,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清 凉。冬寒是居住条件中的主要矛盾,建筑设计着重於采暖、防寒;因此,建筑基地应选在能 充分吸收阳光的地方,所以在东北地区房屋具紧凑密闭的程度较高、窗门相对较窄小的特 点。

华北地区的冬季不及东北严寒,但仍有来 自北方的寒潮大风,气温较低,特别春季多风沙,所以华北地区的建筑设计较着重保湿和避 风沙,住房布局通常座北向南,以避风向阳。北京的“四合院”是一种避寒风的好形式,紧 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

在北方地区年降雨量平均在800毫米以下,由於降水较少,屋顶的设计和墙脚使用的 材料都有所选择,屋顶设计起着防水、保湿、隔热和抵抗雨水侵袭及承受积雪的负荷的作 用,以平顶屋居多。

长江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稍 冷,而夏季漫长,雨较多,湿度较大,风速较小,闷热异常。因此,这况的建筑需具通风、 防潮、隔热等房屋建筑设计的形式,一般朝向为南偏东15度左右,这既可遮挡骄阳,又可迎 着夏季东南风。

华南地区至海南一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 气候,年内炎热,降水充沛,夏秋多台风,此时降水强大量多。城市的楼房多建有露台,走 廊,力求高大、宽敞及通风,以解决炎夏的热闷气候,房顶设计多为人字形,有“滤水”和 不易积水的功能,与这种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典型的要算是街道两旁的行人廊(俗称骑 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厦门、汕头、广州、南宁和台湾等许多城市都有这种南方特色建 筑。

西北和青藏都在非季风区内,西北地区为 乾旱的大陆性气候环境,降水稀少,气温高,气温的日、年差较大,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化 比较严重的地区,终年风沙大。因此,房屋的建筑需具防寒、隔热和避风沙等特点。形成了 土拱的独特建筑,厚墙,甚至石墙、小窗和拱形房顶的结构,这可减弱太阳辐射和寒风的侵 袭,保持通爽、凉快。

青藏地区云南省的中南部,虽属热带、亚 热带季风气候,甚至热带雨林气候,但因海拔高(约1,500米左右)故冬夏温和,四季如春, 既无严寒又无酷暑,但这况降水量丰沛,空气潮湿,在建筑设计上更需要解决通风、防潮问 题,因此在这区形成了特殊的竹楼住宅,特别是云南西双版纳区傣族小竹楼,劈竹编

❽ 古代中国地理位置最优越,现在怎么感觉最恶

不知道你是以什么评判标准的,反正我不认同你说现在最恶这一观点

❾ 春秋战国国地图和现代中国地图相比较

春秋战国地图如下: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9)中国古代地理位置与现在的对比扩展阅读:

一、中国的区域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

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

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五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春秋战国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