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要素。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
(1)西安人文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最重要的常态地貌类型以外,我国还有类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缘地貌,仅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北段,类型就有45种以上,成为世界上冰缘地貌类型最多的国家。
如此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多元化和中华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地处地球的北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气候宜人,众多的江河湖泊,使广阔的土地可垦可耕,供人们衣食。
因此,与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华文化产生和延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同埃及文化囿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化囿于两河流域相异,中华文化滋生地不是依托一个江河流域,而是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大的区段。
『贰』 西安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1、地理环境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2、历史文化
西安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西安的戏剧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长安画派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风土人情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西安人民好客大方,热情迎接客人的到来。
(2)西安人文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西安特有的节日习俗
1、西安草莓音乐节。 每年的5月“草莓音乐节”是国内音乐厂牌摩登天空继“摩登天空音乐节”之后,于2009年创办的另一音乐节品牌,比之“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的气质更为多元,更具有春天、浪漫、爱的特质。
2、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
3、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每年9月中旬,西安临潼既是兵马俑的故乡,又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亦正值旅游旺季,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辉添色。西安兵马俑石榴节把这两项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使旅游客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
4、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金秋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
5、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每年11月第1个周日,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体育旅游金牌赛事”。
6、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每年新春期间,唐都上元不夜城——西安城墙新春灯会活动自1984年开始举办以来成功举办了30余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西安市新春期间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动之一,也是景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叁』 陕西安康的人文地理介绍,有哪些地理特点
地理位置 安康位置安康市位于祖国版图中部,幅员在北纬31°42′—33°49′、东经108°01′—110°01′之间,面积23391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其中耕地面积199432公顷,林地1658496公顷,森林覆盖率55.4%,荒山荒地91691公顷,水域面积39861公顷。 本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全市最高海拔2964.60米(秦岭东梁),最低海拔170米(白河县汉江出境处),海拔高低相对差为2794.6米。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在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即东与湖北省(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川渝两省市(万源、城口、巫溪)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有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在陕西省内,安康北与省会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毗连,西与汉中市(佛坪、洋县、西乡)为邻。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杨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路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具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特点。安康以汉江为界,分两大地域,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以汉水—池河—月河—汉水为秦岭和大巴山的分界,其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全市地貌可分为亚高山、中山、低山、宽谷盆地、岩溶地貌、山地古冰川地貌6种类型。月河是安康最大的支流,月河下游流经汉滨区恒口 ,五里 ,大同等地,经建民镇许家台注入汉江。在本市土地面积中,大巴山约占60%,秦岭约占40%,山地约占92.5%,丘陵约占5.7%,川道平坝占1.8%。海拔高程以白河县与湖北省交界的汉江右岸为最低(海拔170米),秦岭东梁为最高(海拔2964.6米)。秦岭主脊横亘于北,一般海拔2500米左右;大巴山主梁蜿蜒于南,一般海拔2400米左右;凤凰山自西向东延伸于汉江谷地和月河川道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势轮廓,汉江谷地平均海拔370米左右。秦岭、大巴山主脊与汉江河谷的高差都在2000米以上。境内的主要山脉有秦岭的东梁、平梁河、南羊山和大巴山的化龙山、凤凰山、笔架山。 经济概况初步核算,2007年安康市生产总值(GDP)189.85 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4亿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27.4%;第二产业增加值59.05亿元,增长16.4%,占生产总值的31.1%;第三产业增加值78.76亿元,增长12.2%,占生产总值的41.5%,人均生产总值7160元。各县区生产总值(GDP) 交通资源 安康交通图航空:安康飞机场位于城西的五里镇,距市中心约7公里。机场在停航5年后正式实现复航,每周有从安康直达西安、武汉等地的航班。从1964年开航至今,安康机场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运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飞播造林500多万亩,为安康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安康机场改扩建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并决定将机场迁建。届时,不仅能极大提升安康的区位优势,满足全市人民对外联络与沟通的需要,更能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铁路:西安铁路局安康火车站位于城区江北,以安康站为核心的安康铁路枢纽处在包(头)柳(州)通道与沪汉蓉大通道的交会处。市内有阳安、襄渝二条电气化铁路,阳安线:阳平关至安康;襄渝线:襄樊至重庆;西康线:西安至安康。这三条铁路是我国中南、华北、西南、西北铁路交通之间重要的联络线路,是连接西北、华北、华中与西南地区的重要枢纽,每天有列车分别可达北京、上海、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福州、青岛等大城市。 目前,安康枢纽存在客货运干扰严重及能力不足等问题。为配套沪汉蓉通道及西安重庆铁路复线、武汉安康铁路复线的建设,将改扩建旬阳北站候车室2000平方米,修建旬阳北至旬阳连接线,扩建安康站为5站台9线和安康东编组站200万吨大型综合性货场、旬阳北50万吨货场等。十一五期间,中国还将新建安常铁路(安康至常德)。安常铁路的建成,将使安康站形成襄渝、阳安、西康、安常四条电气化铁路干线交汇的交通格局,会大大增强安康枢纽的客货运能力和交通疏导能力。(PS:安康至洛阳,安康至岳阳铁路在河南,湖北两省呼声强烈!) 公路:安康市内有国道316、210穿境而过。全市现有公路112条,通车里程1253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80公里,多为三、四级。城区内开通公共汽车路线九条,总程60公里。2009年5月28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安康市被纳入西安2小时经济圈。十天高速公路在安康境内横穿5县区,全长224公里,投资190亿元,是国家高速网福银线陕西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计划于2010年建成通车。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内全线长104.58公里,计划投资88.7亿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线的重要一段,预计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2009-10年开工建设安康至关垭子(66公里)、安康至陕渝界(125公里)两条高速公路,争取提前建设桐木至旬阳市(52公里)、石泉至大河坝(50公里)、宁陕至丹凤竹林关连接线安康段(73公里)三条高速公路。随着以上7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安康将全面实现与毗邻省市交通大通道的连接,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安康市行政区划水运:水路航运蓄势推进。水路交通是安康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旅游强市战略实施、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推动沿江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已建成渡口150处,港口、码头及停靠点35处。有水路运输企业16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1家,各类船舶2400艘,其中运营船舶1100艘,总功率16664.28千瓦,客位14799座,载重10774吨。2008年,完成水运客运量300多万人,客运周转量近6000万人公里,货运量100多万吨,货运周转量3000万吨公里。针对安康水运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全力破解汉江梯级开发(汉江陕西段七座水电站位于安康占有六座)造成的碍航瓶颈,实现汉江与长江间干支直达通航,打造黄金水道,实现通江达海。 展望未来,安康将奋力进行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交通建设,着力构筑更为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把大交通枢纽变成现实,促使安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翅腾飞。 气候资源安康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宁陕、镇坪12℃左右,其他各县15℃左右。全市日照时数在1495.6小时(镇坪)—1836.2小时(白河)之间。年降水量在750毫米—1100毫米之间。全市无霜期210—270天,平均8个月以上。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是伏旱、暴雨和连阴雨。 旅游资源 安康旅游图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安康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 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上许家台南宋古墓、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 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已查明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多处(擂鼓台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其他名胜有:汉江、中华太极城、瀛湖、香溪洞、天柱山 、巴山秋池、子午栈道、龙王山、旬阳县博物馆、文峰塔、吕河千里荷塘等。
『肆』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人文地复理环境是人类的社会制,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
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伍』 陕西省汉中市人文地理自然环境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来西源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西。西邻四川,东去湖北,南抵重庆。按“秦岭——淮河”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划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经105'30130〞—108'24137〞,北纬32'15115〞-33'56137〞;行政区划面积2724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雨量871.8毫米。资源丰富,被誉为“西北小江南”。
『陆』 陕西西安人文地理历史常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6)西安人文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
『柒』 西安地理有那些现象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
米,其中东北端渭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捌』 帮我详细介绍下西安!人文地理,主要街道,有名景点,天气等,越详细越好!底分100,选为最佳,我再追100
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曲江遗址公园(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乐公园)、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翠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唐芙蓉园(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朝盛世的皇宫)、西安汉城湖(西安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秦始皇陵、兵谏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骊山(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和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书院门步行街(古文化一条街)、钟鼓楼广场(西安市中心广场)、都城隍庙(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德福巷、西安事变张学良公馆旧址、西安事变杨虎城公馆旧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兴庆公园(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青龙寺遗址公园(中国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赏樱花地方)。
『玖』 陕西在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陕西,犹如镶嵌在中国西部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较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终南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陕北榆林的红碱淖。 三秦大地在国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别黄土漫天的时代,森林覆盖率达41.42%,远超很多西部省份,处处山清水碧,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堪称“北方的江南”。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境内)为界。 陕西省地跨中国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古老神秘。 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秦岭
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我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历史文化: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我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经济:陕北土地原本贫瘠,黄土高原,因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而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业、稀土等重要资源而迅速崛起。 语言:汉语族,中原官话,晋语。 气候:温带半干旱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