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地理大发现风土大漠
1. 《中国地理大发现》读后感400字
读〈〈中国地理大发现〉〉有感
〈〈中国地理大发现〉〉开篇第二节,讲的是西行佛国取专真经,法显、宋云、玄奘属、义净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法显,法显大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那时的交通工具大概就是马了,法显西去取经时,可能已经是57岁的即将退休的年龄了,可是他老,不在家喝喝茶,念念经,舒舒服服安享晚年,却因为感叹经律流失,怀着矢志寻求梵文经本的伟大理想,历经七年,经新疆、克什米尔等地,到达印度,那年他可能是63岁,然后取经学法,抄写经书,又过6年,取海路,过马六甲海峡,遭遇大风暴,九死一生,历经一年多回到山东,那时他可能已经70高龄了,可是他还不消停,回国后还抓紧时间,著书立说,写下了大名鼎鼎的《佛国记》,《佛国记》的成就按下不表,但就他就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历险,这样的翻山越岭,就足以让我汗颜了。
当时的西域,下有流沙,有走兽,上无飞鸟,四顾茫茫,惟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与现在的西域应该大不相同,哪像现在交通发达,可以一日千里的。我想象一下我的57岁,如果能有健康的身体,借助于现代的交通工具,游遍国内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心亦足以。
2. “地理大发现”开始于哪个世纪
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1]
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因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3. “地理大发现”开始于哪个世纪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新大陆的发现
在葡萄牙组织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力图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第一次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开创了欧洲主导世界的世纪,但是其主要的诱导动因确是由于原来的传统东西方经济交流道路被当时强悍的奥斯曼帝国阻碍而被迫进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为现有的社会形态不能进一步前进成为了桎梏而进行的,这是很有趣的一点。即便是在被纪念的哥伦布也是怀着寻找东方的梦想经过了偶然的巧合才发现了美洲的,他在登陆了古巴后就认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历史的巧合就是这样。
同时期亚洲航海发展
中国人进行了世界航海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壮举,郑和下西洋,同样性质的封建国家的不同性质的航海壮举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当今的中国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年郑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扩张一样,那么当今的中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4. 地理大发现之前,古代中国人最远去到世界的什么地方
这个真不好说,因为有很多词语无法界定。
首先,什么是“古代中国人”?古代汉族版人一权般都可以视为当然的中国人,那么匈奴人呢?蒙古人呢?契丹人呢?吐蕃人呢?这些非汉族的民族算不算古代中国人?
其次,这个“古代中国人”是只算官方行为,还是可以算民间行为?
地理大发现,一般指的是1500年前后的几次大航海时代。
在此之前,汉族的、官方的行为,一次是郑和下西洋,目前一般认为最远到了东非海岸;一次是东汉甘英出使西域,最远到了现在的西亚一代,将近到了地中海。
如果其他民族也算,那么蒙古西征,最远到了欧洲布达佩斯、奥地利、波兰一代。
至于民间的,那就没法计算了。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20岁的航海家汪大渊,首次附泉州商舶远航,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入孟加拉湾,绕印度半岛,经阿拉伯湾,进入波斯湾,南下经亚丁湾、红海,沿非洲东岸南下至坦桑尼亚。
5. 地理大发现的经过及历史文化
一、地理大发现: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二、历史背景:
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欧洲人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港口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从而迫使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
2、对新的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
3、文化与航海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三、经过:
1、在西欧,葡萄牙首先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15世纪早期,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创办地理研究机构,先后发现了马德拉岛、佛得角群岛,并从直布罗陀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几内亚湾;1473年,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1487年,迪亚斯的探险队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并进入印度洋;1497年,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沿迪亚斯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
2、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他相信大地球形说;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6. 请说出“地理大发现”中做出贡献的一位人物事迹。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哥伦布
哥伦布自幼便热爱航海。他认为之所以帆船向大海启航后,船身由下而上渐渐消失的原因正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向东能到的地方,向西也到得了。为了验证他的想法,他先后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国王寻求协助,以实现出海西行至中国和印度的计划,但均得不到帮助。在此同时,欧洲国家极需要东南亚的香料和黄金。可通往亚洲的陆路却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所阻,海路则要经由南非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因此欧洲的君主开始改变以往的想法。哥伦布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于1492年,终于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
从1492年到1503年间,哥伦布完成了4次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来回航行。所以这些航行都是由卡斯提亚王国资助的。这些航行标志着欧洲人对美洲大陆的探险和殖民的开始,因此对西方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尽管面对日渐增多的反对他的观点的证据,哥伦布仍然坚持认为,他在历次航行中所到过的地方就是马可·波罗以及其他欧洲旅行家说描述过的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哥伦布的拒绝承认他到过的地方不是亚洲的一部分可能部分的解释了,为什么美洲大陆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以在他之后的到达美洲的佛罗伦萨的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
7. 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的《蒙娜丽莎》出自哪位画家之手?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是什么?请写出含有相同时代主题的戏剧作品一部。(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位航海家下西洋的路线图?(1分)
(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请写出“四大发明”中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发明。(1分)
第(1)问,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另一部作品是《最后的晚餐》;而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戏剧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第(2)问,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3)问,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内容,观察图片,图片中航线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依据所学知识,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所以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人物应为:郑和。
第(4)问,主要考查指南针的用途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中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事业,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所以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发明是:指南针。
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
(1)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哥伦布的远航给印第安人带来巨版大灾难,但权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三角贸易”;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 (3)英国疯狂掠夺印度等殖民地财富;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积累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量资本,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4)章西女王;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是正义的。 |
9. 地理大发现开始于哪个世纪
15世纪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10. 为什么中国没有地理大发现
1、首先,你所指的地理大发现是什么?
西方人所说的地理大发现??
2、“积内弱百年”?
欧洲容人耀武扬威的日子也就是这样长而已。不要以为他们就一定很成功。
中国人耀武扬威的日子其实更长,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人曾经的目中无人。
3、综上所述,
既不可盲目自大,
也不可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