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人文地理
1. 衡阳师范学院有哪些专业及什么专业好
学计算机的年龄抄建议是在14-28岁之间。
年龄小的人,学计算机就如在一张白纸上绘画,
能跟着老师的节奏来,吸收的快,计算机基础知识会扎实点。
年龄在22岁以上的,由于在外面工作过,体验过外面的艰辛工作经历,
知道如果没技术没学历想找个好工作挺难,
于是来学校读书,就会更加的珍惜这次机会,
会比平常人更刻苦,在加上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思想比较成熟,
见识广,接受能力强。对了,年龄大点的在就业方面还有优势哦。
超过28岁的,不是说不可以学,也可以,只是这个时候的你应该都成家立业了吧?
有了家庭负担,如果想再来学的话,那还是需要很大勇气,
我想你也比较难集中经历学习,当然你如果能克服,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只要你肯下决心,那学IT,年龄就不是问题,学到老,活到老!
可以去专门的电脑学校看看比较下
2. 湖南为什么被称为三湘,指的是哪三湘
关于三湘指的是哪三个地区?至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可以说每一种说法都保持着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我就是对的,管你怎么说,反正就是我的才是对的,你的说法就是错误的,不过虽然说关于三湘的具体定义没有非常明确的说法,但是三湘所指的东西却是全国统一的,在全国统一的认识当中,都认为三湘二字指代的就是湖南省地区。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其实都是人们自己在思想上的划分,整体上来讲,三湘指代的就是湖南省地区。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其实并没有必要去太过于纠结三湘究竟指的是哪三湘?我们只需要理解到它所代指的就是湖南省地区,同时也是人们以及湖南省人民对于湖南省的一种爱称。
3. 花石镇的人文地理
花石镇位于湘潭县的西南部,南界茶恩寺,北抵射埠,东至紫荆山,西连排头,最低海拔50.40米,最高海拔425.70米。总面积为13340公顷,城镇面积为360公顷,有水田2750公顷,旱地74公顷,林地7357公顷,水面119公顷。辖3个管区,31个村,2个居委会,564个村民小组,14165户,54941人。 花石是历史名城,千年古镇,在西汉时期即以地理位置显要、历史文化厚重而被定址为湘南县的县城,素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而享有“小南京”之美誉,是湘潭市经济重镇。镇区东面1.5公里处罗汉山下的“汉城桥”,系东汉时期所建,至今尚保存完整,列为湘潭县级保护文物。花石既是湘潭、衡山、湘乡三县市交界处的物资吞吐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又是湘潭县南部最大的集市贸易集散中心,特别是湘莲产业独具特色,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籽贸易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湘莲之乡”。
有职教中专一所,镇中学一所,中心小学等10余所小学,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7处,各类图书室30个,藏书37800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7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花石镇,依湘江支流-涓水,位于湘潭南部,邻南岳衡山,交通发达,区位优越。距省会长沙2个半小时车程(非高速)。潭花公路贯穿全镇南北,距湘潭市区1个半小时,距株洲、衡阳仅2个多小时,东西有韶茶公路贯穿而过。镇区距临岳高速-花石回龙桥收费站5公里,另有规划宁花(宁乡-花石)高速。
每天15分钟一趟得县际班车至湘潭市区及湘潭县城。每天各2趟始发至长沙汽车南站、株洲火车站、衡阳西站大客班车,另有过境至邵阳、双峰、岳阳等班车数趟。逢年过节还有至深圳、广州、东莞等地大巴临时运营。 单位:公顷
乡镇、村 总面积 林地面积 非林地面积
花石镇 13468 7458.9 6009.1
七星 265 74.3 190.7
前进 121 0 121
河头 248 13 235
马垅 412 168.7 243.3
超上 232 2.6 229.4
罗汉 230 118.4 111.6
长岭 840 432.7 407.3
双溪 541 312 229
金莲 775 525.7 249.3
棋岭 814 11.5 302.5
芙蓉 637 442.6 94.4
新华 378 217.2 160.8
铜锣 311 209.2 101.8
水南 500 312 188
紫荆 604 419.5 184.5
中心 523 394.1 128.9
北斗 341 178 163
天马 458 312.7 45.3
兴合 445 302 143
石坝 354 221.9 132.1
赵家营 252 42.6 209.4
涓江 379 30.6 348.4
金丰 950 724.4 225.6
金塘 387 157.1 229.9
盐浮 521 345.7 175.3
永仁 525 393.9 131.1
永丰 219 130.4 88.6
园艺 167 73.9 93.1
东晓 364 162.4 201.6
润塘 314 121.6 192.4 花石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南岳衡山相距约30公里。因传说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得名。秦汉时期湘南县治。景区内名胜众多,现存有清代建筑汉城桥、观政桥等古迹。传说古代有18个罗汉化为石山,永镇洪魔,因山形似罗汉,故名罗汉山。石山呈棕红色、深褐色,“罗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景区内的有花石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59年8月,是湘潭县最大的一个中型水库,担负着防洪灌溉的大任,兼有发电、养鱼等多种综合利用功能。水库水面面积4.86 km²,水库四周青山葱茏,与南岳遥相呼应,水质良好,库中有一小岛,岛上有农户居住。从大坝处摇舟前往,水路时宽时窄,既有中流击水之酣畅,又有曲径通幽之微妙。水库中有珊瑚岛(其形如珊瑚,故名)、泰坦尼克岛(其山体似巨舰出海,形如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故名)、子母洲(是湖中伸出水面的一大一小两个高地,形如母子相随,故名)。野鸭洲的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常见白鹭、黑鹭、天鹅等十余种候鸟在此栖歇、嬉戏。
花石水库系丘陵地带,是南岳七十二峰之天马山、紫荆山余脉,与花石境内闻名于世的“十八罗汉山”相伴,面临远近闻名盛产湘莲的花石一带平原,与花石湘莲大市场相邻,与涓涓流水的涓江河相通,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适宜休闲娱乐的风水宝地。花石水库被开辟为多个水上、岛上旅游项目。
4. 湖南省的人文地理特征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14°、北纬20°—30°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
地 势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 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为炎陵(原“酃县”)的斗笠顶海拔2052米,桂东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武夷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边缘山地属南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湘中大部属湘中丘陵,台地广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红岩盆地众多,主要盆地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等,均为红岩盆地,盆地沿河区域常有河流冲积平原,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与农业区。从形态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与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顶部比较平坦。衡山位于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的南岳。
湘北为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广,堤垸众多。一般的堤垸边缘的位置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轻粘土为主,土壤肥沃,为重要产粮区。
地 貌
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 ,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
面 积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农用地面积1790.72万公顷,建设用地137.36万公顷,未利用地190.45万公顷。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湖南省耕地保有量为377.2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3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8.50万公顷以内,全省平均土地产出效益达到491.91万元/平方公里 。
地 质
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二是雪峰的隆起区,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构成了湘中、湘南两个大的成矿带。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在全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种中,湖南有14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湖南是一个弱震,少震区。
土 壤
地层发育较齐全,土壤类型多样。根据分类原则和土壤的具体情况,可分为铁铝土纲、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初育土纲、水成土纲、半水成土纲和人为土纲等7个土纲,红壤、黄壤等13个土类,29个亚类,129个土属和463个土种。沿武陵~雪峰山东麓一线划界,以东红壤为主,以西黄壤为主。洞庭湖平原为潮土、紫湖泥地区;湘中为丘陵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地区;湘南为中低山丘陵黄壤地区;湘西为中低山石灰土,黄壤地区。红壤840.88万公顷,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约50.4%;水稻土275.59万公顷,占16.5%;黄壤210.64万公顷,占12.62%;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占16.54%;红粘土、石质土、粗骨土、草甸土占3.94%。
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衡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还是旧校区二本的文科生。
这个专业是资旅系的,在新校区
6. 衡阳师范地理科学是王牌专业吗
抄地球表面(包括生物圈,可以和生物挂钩,从而更好地认识地理):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层-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地图(包括中国地图和地理,还有气候地图,地形图,经济社会地图,自然地图,地势图等)
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方面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属性
7. 衡东衡山的人文地理
地址:衡阳市衡山县
人文历史
折叠佛教
衡山佛教的奠基人是慧思大师。他于陈光大二年(568)到衡山,带领四十余名弟子,开创般若禅林,弘扬"一心慧思三观"、"定慧双修"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中国天台宗思想的源泉,为衡山佛教、甚至中国佛教打开新天地。故慧思大师被誉为衡山的"开山祖师"。
衡山还是唐代律宗三大中心之一。唐肃宗为衡山立毗尼戒律藏,惠开为首选。唐代宗为衡山大明寺选21僧人立戒律,衡山惠开获第一。衡山云峰大师法证在唐肃宗下诏求五岳三大德长老时,被选为首。他居衡山50余年,度学者五万,为当时全国之冠。希操被当时称为大律师,他去逝后,柳宗元为撰《塔铭》。由于有一批律宗高僧在衡山,衡山律宗在当时成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
折叠道教
衡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道教是第一家传入衡山的宗教。据明代《衡岳志》记载,第一个进入衡山的道教人士为著中天师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他从天目山云游至衡山,登祝融峰,拜谒青玉坛、光天坛,朝礼祝融君祠。但张道陵在衡山并无传人,亦未开派。晋武帝时,名道王谷神与皮之曜同居衡山金母殿,炼内外丹数年,胎息还元,被晋武帝封为太徽先生与太素先生,但也无宗派传承,也不知所终。而后世在衡山影响巨大的道教人物是魏夫人魏华存,影响最大的宗派是上清派。
折叠寿文化
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寿比南山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折叠书院文化
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衡山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相传过三万轴,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衡山建衡山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此外还有文定书院、白沙书院、紫云书院故址。
书院
折叠抗战文化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津、沪、宁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1938年10月下旬,随着日军新攻势的展开,广州、武汉两重镇又接连沦陷,抗战形势异常严峻。 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于1938年10月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并邀请了朱德参加。会上,朱德向蒋介石提交了国共两党联合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建议,得到蒋介石的赞同。南岳忠烈祠1938年11月,蒋介石在衡山召开中华民国第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应邀参加。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确定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两党共同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筹建南岳"忠烈祠"安葬抗日阵亡将士。会议决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班址设在南岳衡山。定名为"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并请中共方面派员参加。经中共中央决定,派叶剑英和李涛、边章五、吴系如、薛子正、李崇等参加教学工作。不久训练班成立,并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叶剑英二人任正副教育长。后来,汤调河南前线,李默庵受陈诚指定继任教育长。
学员来源为四个方面:全国各战区部队按分配名额选送校级和尉级的军官,各省、县政府及各级国民党党部选送的党政人员,三民主义青年团部保送的人员,从衡山、衡阳、曲江、桂林、吉安等地直接招考的部分高中毕业生(其中女学员占1/10)。学员结业后,即分批分配到各战区部队任职。学员中少部分是上校、中校军衔,大多数为少校军衔。一些中外名人也曾来此讲课、作报告的学习,其中有苏联顾问讲授炮兵协同作战;胡愈之先生讲"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分析",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讲述"对日军阀的解剖和日本国内的民主斗争"等专题讲座。越南共产党胡志明曾化名胡光在游干班学习和工作,后来成为越南共产党主席。
第二次衡山军事会议于1939年10月下旬在南岳召开的江南各战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着重总结湘北会战的经验教训。
第三次衡山军事会议于1941年10月16日开幕,会期7天,会议对湘北会战的胜利进行了清醒、正确的估价。
衡山半山亭附近有一所"蒋宋官邸"的老别墅,是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省主席何键所建,故又名何公馆。一九三0至一九四四年间,蒋介石八上南岳,五次与夫人宋美龄居住于此。在屋后的参天古木之中,隐藏着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衡山指挥所"神秘堡垒。沿着数十级台阶深入,身处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地下密室,室内可容数十人,排水、通风、照明设施良好,当年蒋宋二人及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此抵御日军的空袭和指挥抗战。尘封六十多年后,地下密室才被后人发现清出。台湾最高军事指挥中心还继沿用"衡山指挥所"的名称。
折叠民俗文化
元旦朝圣、庙会、八月香火是衡山民俗文化的基本形式。这种文化的形成与衡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分不开。衡山既是历代佛、儒、道的活动中心, 也是原始宗教对衡山山神崇拜的圣地。在宗教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民俗民风, 终于形成今天这种有别于任何地方的带有独特风格和特征的民俗文化。
7诗词选登:
七绝·南岳衡山
李祚忠
独立江南顶碧空,四时风景不相同。
花香春日云飞夏,旭灿秋晨雪舞冬!
七律·登衡山祝融峰远眺
李祚忠
独立江南傲碧空,盘旋飞跃自从容。
群峰叠翠腾如海,众瀑翻白舞似虹。
丽日一轮辉宇内,清流九转润湘中。
人生得意登高望,无限山川无限胸!
8. 永卅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
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永州市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区桂林市,西北挨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永州地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地区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即2.24万平方千米),地区户籍人口580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5180235(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其中永州市辖区面积3200平方千米,市辖区户籍人口110多万(2012年),市辖区城市人口40多万。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
永州市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全市年均气温为17.6~18.6℃,无霜期286~311天,日最低气温0℃以下的天数只有8~15天。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3~7天,极端最低气温在-4.9~-8.4℃之间。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达6450—6800℃,≥10℃的积温为5530~58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174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达101.5~113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一般是山区多于平岗区,南部多于北部。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
折叠金洞漂流
永州市金洞漂流位于金洞国家森林公园内,临近322、320、衡昆高速、湘桂铁路。旅游区内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为93。经考证,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高达11478个平方厘米高于正常含量的16105倍空气质量等级为一级地表水2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天然纯净水厂”。金洞漂流河段全长13公里,落差为113米,河湾37个,有26处急流险滩,碧水深潭19个,国内绝无仅有的长达650米的时光隧道和激情浪漫的夜光情调将漂流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该漂流河段赋予了金洞漂流“竹林揽胜”峡谷风情漂、“梦溪神游”平湖写意漂、“时光隧道”梦幻惊魂漂、“碧波弄潮”激流勇士漂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江四漂,绝无仅有。漂流途中,两岸山势雄奇,峰峦叠秀,悬崖壁立,飞瀑流泉,古树林立,青藤缭绕,环云蔼翠,河道蜿蜓曲折,漂石如林,碧泉急滩密布,流水扬雪溅珠,河上白鹭成群,河下鱼翔浅底,金洞漂流具有“奇、险、幽、秀、野”之特征,所谓“造化钟神秀”在此时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令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折叠文武庙
零陵文庙虽饮经风雨沧桑,但作为古建筑,仍以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备受世人瞩目。现存的大成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7米的台基上,台基及月台用青石筑砌。两庑各长35.8米,宽9.3米。大成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殿高13米,1956年,省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做过多次维修。大成殿正面为月形大门,系建国后改建。“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刻、石雕、木雕等遭到破坏比较严重,1981年至1982年由省文物部门拨款,原县级永州市(现零陵区)文物管理所主持进行了维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零陵城内的东山就是这么一座名山。
东山位于潇水以东,矗立于城廓之内,横贯于城池之间,横亘三五里,是零陵历史文化的核心所在。围绕这座小山丘,历史上庙宇亭塔众多,曾有大书法家怀素住过的绿天庵、大文学家柳宗元住过的法华寺(高山寺)、纪念南宋“布衣宰相”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而建的思范堂、南宋宰相张浚所建的三省堂等等,各路圣贤都在此显灵。
最有意思的,是这座小山上,仅相距一箭之遥,建有两座庙:文庙与武庙,让文圣人孔丘与武圣人关羽比邻而居,共建和谐社会。来源据史籍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首迁城东,建成不足8年,毁于战火。明洪武三年(1371年)改迁城南。明弘治三年(1490年)因避洪水三迁城北。嘉靖十三年(1534年),当时的县令及绅士们认为庙地不吉利,曾议改迁到太平寺附近(今千秋岭一带),但因靠近南渭王文化教育而被阻止。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巡抚姜侑溪来县巡视,第四次选定康庄宅地,离现庙址约10余米处建庙,这次建成后约二百年未移址。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攻克永州时,文庙再次被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旧址上重建。并于康熙八年(1669年)、雍正四年(1726年)两次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文庙第五次迁于千秋岭上、太平寺侧的南渭王府地,历时36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复迁到城东,原文庙左侧高地,即现文庙地址。 文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县的最高学府,每年要在这里举行岁试和科试。岁试谷称考秀才,科试是选送优等学生参加在省府举行的会试。规模古文庙建筑规模庞大。大成殿前面有三门,中间仪门,两侧戟门。仪门外有青云桥,架于泮池之上,池外筑有“宫墙”。大成殿后有“崇圣祠”,供奉孔子之父叔梁纥的牌位。大成殿左面是“明伦堂”,堂内竖有朱熹写的“忠孝”、“廉洁”匾额。明伦堂下有两个书房,一为“育才斋”,是儿童学习的地方;一为“兴贤斋”,是举人秀才的住处。右面是“乡贤祠”,还有“名宦祠”、“孝子祠”、“节妇烈女祠”等建筑,均毁于五十年代初期。 文庙现存的建筑有大成殿和东西两庑,面积约700平方米。大成殿的神台上原来供大体上着木刻朱地金字“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侧有四子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和十二哲(闵子、冉子、促、宰我、子贰、冉求、季路、子由、子夏、子张、有若、朱熹)的牌位。殿内垛柱上原挂有“德配天地”、“万世师表”、“与天地参”、“圣神天纵”等匾额。大成殿两侧的东西两庑称“配享从祀”。“从祀”的“先贤先儒”牌位是朱底黑字。左侧东庑在明朝以前供奉董仲舒、程灏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65人。右侧西庑在明朝以前供奉张载、程颐等47人牌位,清道光年间增至56人。民国时期及以前,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县内大小官吏和儒生,都要聚集文庙举行祭典,行三跪九叩大礼,先孔子,后拜“四配”、“十二哲”和“崇圣祠”等。五十年代初,殿堂内外的牌位、匾额均被毁;两庑曾改作零陵县四中(永州市五中的前身)的学生宿舍,现在是零陵区文管所的办公室及储藏室等。艺术价值庄严雄伟,富丽肃穆,彩绘斗拱,疏朗宏大,歇山重檐,翼角高,屋顶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两条彩龙匍匐屋,托着一宝葫芦,极为壮观。大成殿前檐下有汉白玉柱及青石柱各两根,柱上是龙盘凤舞的浮雕,两根木柱上亦刻着蟠龙、飞凤,额枋为“双龙抢珠”等镂空木雕,殿前石阶有石狮、石象各一对,月台中部前方的石丹墀上有浮雕的大小五条盘旋云龙。此外,殿后还存有玉石碑一块,立于青石刻的乌龟背山,碑文系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刻的清圣祖御制《圣对赞》,石碑两边的雕刻十分精巧。所有这些木雕、石刻的飞禽、走兽、花卉、人物等,都各具风采,造型生动逼真,雕琢玲珑剔透,堪称艺术珍品。
零陵文庙具有卓越的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大成殿大门两侧以雕花细格为墙,殿内四根大柱支撑屋顶,铺平綦天花板,中央有圆形藻。1982年维修时请零陵县建筑公司退休老工人、画师杨先哲先生用了四个多月时间,重绘山水、人物故事藻景120余幅,殿正中靠后墙处有高1.7米,长6.2米,宽2.7米的汉白玉神台,1983年,塑了高2米的孔子像坐落其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祁阳县羊角城山张秋元、黄新平等木雕师傅也参与了维修工作,为其重现昔日风采做出了贡献。现在永州文庙已得到较好的保护,成为永州人民参观浏览的一大胜地。
零陵武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零陵城内的东山就是这么一座名山。 东山位于潇水以东,矗立于城廓之内,横贯于城池之间,横亘三五里,是零陵历史文化的核心所在。围绕这座小山丘,历史上庙宇亭塔众多,曾有大书法家怀素住过的绿天庵、大文学家柳宗元住过的法华寺(高山寺)、纪念南宋“布衣宰相”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而建的思范堂、南宋宰相张浚所建的三省堂等等,各路圣贤都在此显灵。
最有意思的,是这座小山上,仅相距一箭之遥,建有两座庙:文庙与武庙,让文圣人孔丘与武圣人关羽比邻而居,共建和谐社会。规模武庙又名关圣庙、关帝庙、关云长庙,坐落于永州古城东山上高山寺右侧,东西向,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系砖木结构,歇山重檐式,红墙青瓦,翼角高翘,端庄雄伟。现存正殿,殿前有宽三米的檐廊,廊前有六柱,直径约0.6米。其中青石龙凤柱四根,浮雕雌雄蟠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势动欲腾,其中两雌龙怀抱小龙,小龙形态活泼天真,精美绝伦,是现已存在不多的古代雕刻艺术精品。历史殿内关云长神像前原有“秉烛岂避嫌此夜心中思汉,华容非报德当日眼底无曹”等对联,五十年代毁。殿正门上方原挂有一横匾,正书“与天地参”四个大字,系光结十二年(1886年)零陵总兵才勇巴图鲁长明敬献。殿台基前有石狮二尊,青石丹墀浮雕云龙,气势雄伟,“文化大革命”中,地区农具研究所修房时埋于地下,殿后有歌颂关云长功德的圣诰碑一块,亦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武庙建筑,造型宏伟,石刻石雕富有民族艺术风格,年久失修,四檐残破,石龙拆缝。1988年永州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维修,199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可供游人观赏。
折叠萍岛
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城北,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此景是“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亦是“永州八景”之首,又名“萍洲春涨”。
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风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意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每逢潇潇落雨漫天弥下,游人夜宿萍岛就可手把一盏香茶卧听江涛,或手执一把罗伞踽行于江畔,领略迷蒙夜雨所带来的静谧氛围和朦胧之美。每当此时,游人心中的劳累亦或烦躁都会飘散无踪,只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在眼前展开,如梦如幻的感觉在心中萦绕。
2萍岛历史编辑本段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城北8华里,潇水和湘水汇合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原名频洲,又名萍岛、浮洲。这里四面环水,高洁幽静,环绕一周,约600余米;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旖旎。柳宗元写的《湘口馆潇湘二水所汇》诗,记叙了频岛风光。
3传说编辑本段
,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大仅一弓的沙洲。湘江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入腹中。娥皇女英,沿河而上寻找虞舜,路过零陵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小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
这里地处潇湘二水汇合口,往来船只如梭,风帆与洲中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故有“萍洲春涨”之称。它系永州名胜之一。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岛上过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发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创建频洲书院于此。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乡试,频洲书院学生有八人考选贡生.自此频洲书院之名益盛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频洲学堂。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学校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高楼大厦掩盖在绿荫丛中,春花秋桂,浓香远溢,沁人心肺。站在洲头望湘江奔腾北去,仰视蓝天,乱云飞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折叠柳子庙
柳子庙是柳子景区的核心景点。公元814年,永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文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而建。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
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
小知识: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永州虽有胜景恐亦在闺中人不识,但柳宗元在永州写下那么多关于永州的华文诗赋,为永州传播声名作出了贡献。柳子庙就是永州人民为纪念他而筑建的
折叠永州小石潭
系柳宗元所著《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中所写的小石潭,小石潭位于悬溪之中,1958年在下游建水电站后旧址被淹没,小石潭已成了大石潭,气势己迥然不同。·
9. 衡阳师范学院是几本院校
根据湘教发[2019]19号文件得知,衡阳师范学院从年开始调整到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味着衡阳师范学院已经是一本院校了。
衡阳师范学院(HengyangNormalUniversity)位于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国家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衡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衡阳师范学院。2001年2月,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和“文明高校”,东、西两个校区面积共2166亩。现有20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2.1万多人,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
(9)衡阳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学校坐落于王船山(王夫之)故里、蔡伦家乡所在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北望南岳衡山,南接奔腾湘江,
学校办学历史肇始于1904年创办的湖南官立南路师范学堂,百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恽代英、张秋人、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江华、陶铸、张经武、张平化、张际春、曾希圣、唐天际、周里、盛荣华、杨旸、汪瀛、樊芬芳等是该校校友的杰出代表。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音乐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10.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文理兼收吗
衡阳师范学院并没有地理系。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归属于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
地理类专内业介绍:城市与旅游学院设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5个本科专业。地容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学士学位授权。现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三个二级学科,其中人文地理学是湖南省高校"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自然地理学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地理教学论教育硕士点,拥有一批重要的学科专业建设平台。
招生类别: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师范)和地理信息科学招生类别为理科;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招生类别为文科。也就是说,除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招收理科生外,其余地理相关专业均招收文、理科生。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您珍惜回答者付出的劳动,及时点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