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国家地理201903

中国国家地理201903

发布时间: 2021-02-22 04:11:25

⑴ 云南省的中国之最

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之最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最大的侨乡--保山地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僳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文化、工艺之最

☆最著名的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
☆中国创建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江川青铜器博物馆
☆中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最独特的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
☆中国最大的玉佛--保山玉卧佛
☆木雕艺术最高的珍品--通海小新村隔子门
☆中国最怪的村--蜂岩洞村

地理风貌之最

☆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6740米的卡格博峰
☆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76.4米
☆最热的地方--元江县河谷
☆最冷的地方--迪庆州东部
☆气候最好的地方--昆明市
☆日照最多的地方--永仁县
☆最潮湿的地方--龙陵县
☆干燥的季节--冬春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景东县
☆木材蓄积量最高的县--中甸县
☆最大的城市--昆明市
☆火山最多的地方--腾冲火山群
最惊险的桥——怒江溜索
在云南怒江峡谷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根根绳索横贯怒江两岸,这就是怒江大桥——溜索。人们凭借着它跨过怒江天堑。怒江峡谷壁陡崖悬,万丈深渊,江水像一匹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交通历来闭塞。过去,居住在这里的僳僳族、怒族等少数民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用竹篾编扭成很长的篾绳,作为溜索架设在怒江溜板,人们紧紧抓住溜板,便能滑向对岸。把又粗又长的溜索送向对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把溜索抛在江水转弯处拉直,对岸的人接住端节。另一种是用黄麻搓成很长的细绳拴在箭上用强弩射向对岸,然后把溜索拉向对岸。解放后,在不便架桥的怒江上空,政府拨款用钢绳取代了溜索。这样,人们就不必担心溜索会断了。不过,在钢绳上滑渡怒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技巧。

最古老的道路——五尺道
云南最古老的道路,最初应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通道。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地区之间的通线也产生了。云南历史上最著名的作为交通线路的道路是“五尺道”和“南夷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常安把李冰在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从今四川宜宾一直修到今天的曲靖附近。曲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五尺道"的开辟,不仅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而且使云南各部落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

最古老的国际通道——蜀身毒道
此道即为西南丝绸之路,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从今四川起始,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从保山地区出境入缅甸、泰国,到达印度、阿拉伯半岛。保山是这条古道的商业重镇。这条国际商道比西北的丝绸之路还要早几百年。

修筑最早的国际铁路——昆明至河内的米轨铁路
云南境内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是昆明至越南河内的米轨铁路,也是云南第一条国际铁路。1998年4月,法国经五年左右的勘测,设计和准备,于1903年开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464。2公里,总投资16550万法郎。

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水富港
据《盐津县志》记载,从盐津以东至水富县滚坎坝的航道,古称石门江即横江,约100多公里,可供木船行驶。古代转运“京铜”和盐,皆由这里启运。现在,人水富港口起航,沿金沙不而下,由长江直抵上海,全程长2900公里,是我省最长的一条内洒航线。水富港是我省物资出滇的北大门。1989年,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最大的港务楼——水富港相配套。楼内功能齐全,设有售票厅、候船厅、办公厅、舞厅、餐厅、招待所;导航通讯设备齐全,无线电通讯可与全国各地联络。

最长的国际水运航道——云泰航道
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经过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周的水运航线于1991年8月开通,全长340公里,这是云南最长的国际水运航道。从西双版纳顺水而行至泰国清盛。约需10小时,逆行约需20小时。自开通以来,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等已先后派出国贸客货运船只上千个航次,首次出现了跨国船队。进入我国的老挝、缅甸、泰国船帕也达上千次。云泰水运国际航道的开通,运送了大量的游客和30来万吨物资,不仅提高了云南的旅游交通功能,而且大大促进了云南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

修建最早的机场——巫家坝机场
1922年,云南总督唐继尧招聘广东人刘沛泉、王锹王、张子璇等航空人员来昆明,并在香港向美国人买了两架飞机,组成了航空处,辟巫家坝陆军操场为飞机场。1942年2月,日军侵入云南,滇缅公路被断,进口物资只能靠中印驼峰航线空运,同年5月17日,"昆明空运站"正式在巫家坝成立,6月"中国航空公司"开始抽调6架飞机,增设专线,参加美国的军用物资。随后又开辟了牛街、呈贡、沾益、云南驿等机场做空运物资转运工作。1950年以来,巫家坝机场先后开辟了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长沙、桂林、南宁、贵阳和昭通、思茅、保山等省内外航线以及昆明至香港、爷光、曼谷的国际航线。现在,巫家坝机场已成为西南航空的重要进出口通道,客运量居全国第八位。

⑵ 洮儿河的流域概况

清代以前,整个洮儿河流域除了偶有游牧部族光顾以外,主要是一片兼有大面积湿地的草原,处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有清一代,整个洮儿河流域皆属于蒙古王公的游牧草场,通过清政府设立的盟旗制度进行综合管理。洮儿河流域主要属于科尔沁右翼哲里木盟札萨克图旗地。清早期的蒙旗是重点封禁之地,除少数的游牧地外,皆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荒原。据清季档案记载。“札萨克图郡王旗界全境,南北长一千余里,东西宽者至一百二、三十里。……山冈、平原、河泡具备,水草极为丰茂,于牧畜最宜。”到了清中叶以后,蒙古王公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主动向汉民出租土地,且招租条件优厚,“郭尔罗斯札萨克公恭格喇布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将该牧地放与流民垦种。当时仅图目前之利,于履亩绳丈之政暗然未讲,流民因之多占地而少纳租。”关内汉人见有利可图,奔走相告,私自进入蒙地开荒租种者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蒙地汉民的管理,清政府于1800年在郭尔罗斯旗设立了长春厅。由此,其他各部蒙旗纷纷进入了招垦状态。唯洮儿河流域因纬度偏北,气候稍寒,移民极少留寓此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继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内矛盾愈发尖锐。为了缓解生存压力,摆脱苛捐杂税的羁绊,关内汉民掀起了向东北未开垦地区迁徙的移民潮。同时,清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转移矛盾焦点,也鼓励汉民向边境迁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开始实施“移民实边”的新政,全面开禁招垦。光绪二十八年(1902),吉林省西部蒙荒全面开放。1903年,科尔沁右翼前旗开始设局丈放,陆续丈放了巴彦昭以北至那金河、交流河带的蒙地62.5万垧。1904年,科尔沁右翼后旗设局丈放,放出洮儿河以南熟地1864.7垧,生荒222,991垧。洮儿河流域的蒙荒由此进入了大规模的丈放阶段。这标致着东北蒙地开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即从“蒙旗招垦”和“流民私垦”变成了“官局丈放”,从官方对蒙地的被动性施禁改成主动开放。河流域虽放蒙荒,但实际垦荒者数量有限,村屯发展缓慢。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查原奏内开奉省前放扎萨克图王旗蒙荒案内媵有坐落靖安县未放沙碱余荒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余晌,按一五折扣计实荒二千九百余晌,交该管靖安县招放,截至本年仅放出荒地一千三百余晌,尚有实荒一千六百余晌无人承领。”剩余荒地多首先是因为关内汉人不愿往吉林省西部地区移民。很多关内移民因气候寒冷和时有水患等原因而不愿到洮儿河流域拓荒,如现镇赉境内即少有人烟。镇赉虽“兼有农林渔泽之利,惟纬度偏北气候较寒,而江河流域时有水患未免引为缺憾。”其次,蒙古王公分散的移民政策使关内移民短时间内无法形成聚居区,独居散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诸多不便。《奉天省洮安县志》记载,“本境之南及西北迤西一带均洮儿河未放荒以前所有蒙人尽依河而居,嗣经蒙王招佃,饬分一里一家,并不成村落。放荒后发迁于自治荒段内,建盖住屋,即以姓氏为某窝棚,零星散处。极鲜数十家之大村落。”由于汉族新移民数量少,分布散,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都十分有限。再者,蒙古王公与汉人;艺间因耕地和纳租问题屡有矛盾发生,甚至产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导致很多定居汉民为了避难进行二次移民。据记载,在宣统三年的内蒙乌泰的叛乱中,仅靖安一县就有约1828户汉族移民逃亡,余者仅存6967户。随着洮儿河流域中心地带的流民渐增,蒙地新移民的各项事务日益繁杂,为达到有效治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请于洮儿河中轴设立府治双流镇,以治境内的蛟流河和自洮儿河二河流域,双流镇即以境内两河而得名。该地原属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的游牧地,早在明代初年即已形成聚落,后发展为军事要塞,曾建有周长十余华里的城墙。清末期汉民自发形成了一个半农半牧区的一个中心市场,又有“萨察加伊莫特”之别名。朝廷准赵尔巽所奏,1905年设立府治。后因府址地处于洮儿河南岸,故更名为洮南府,领开通(现通榆县)、靖安(现白城市洮安县境)二县,次年又于解家窝堡增设安广一县治。建周长五华里、四城门的城墙。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辽东半岛成为主战场,辽南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北逃难,来到洮儿河流域的难民日以万计。洮南知府以“救济灾民,防御敌扰”为由向奉天都督将拨给银两修筑城池。奉天都督拨款数万两纹银修筑了城池,设防守备,使避战乱的难民得以安居。在洮南知府的主持下,1908年和1910年又续放洮儿河北部荒地,1910年于叉干挠置镇东县。进入民国后,洮南府于1914-年-废府改县,与昌图皆划归洮昌道管辖,统属奉天省。在奉天省统一管理下,洮儿河流域的蒙地得到了渐次的开垦和拓殖,以洮南为中心的吉林省西部商业日渐繁荣,洮儿河流域的原始草原逐渐变成了农垦区。由于洮儿河下游地区滩地众多,村屯之间在雨季时常常一片泽国,如洮安县的“孟家窝堡至五家子之间的二十余里之间,皆是湿地带,交通困难。”经济发展受制于落后的交通。而此时吉林省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为了加紧对该地资源的掠夺和运输,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决定将铁路线延伸至洮南。1913年10月,袁世凯为了在复辟帝制中获得日本人的支持,与日本签订了《满蒙五路换文》,同意将满铁的南满铁路以四平为轴点延伸到满蒙腹地,修建满蒙五路。日本满铁在东北西部建设的最长的一段铁路是平(四平)齐(齐齐哈尔)铁路中的三段,即四郑(四平一郑家屯)铁路、郑洮(郑家屯至洮南)铁路、洮昂(洮南至昂昂溪)铁路。最先建设的是四郑铁路,1917年4月开工,1918年1月建成。随后,开始了郑洮铁路的修建。郑洮铁路全长224公里,1922年4月开工,1923年建成,次年通车。1925年8月,洮昂铁路继之而起,11月27日通车至镇赉,1926年1月通车至泰来,同年7月4日全线竣工。由于昂昂溪是中东铁路线上的一个站点,这标志着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首府性城市洮南已成为中东铁路网向满蒙西部延伸的一个重要支点,洮儿河流域因为铁路的修建而与整个东北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1934年4月1日,满铁在洮南成立了统管郑洮、洮昂、洮索(洮南至索伦,1929年始建)铁路的洮南铁路局,洮南在东北西部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满铁平齐线上的重要枢纽。截至1945后8月,原四洮、洮昂、齐昂路被“满铁”全部并为平齐线(全长571.4公里);洮索路延至杜鲁尔改为自杜线(377.1公里,1945年7月,日军将伊尔炮至杜鲁尔间22.9公里线路拆除,今之白阿线)。铁路的修建和通车对洮儿河流域产生了两大重要影响:其一,铁路沿线新移民迅速增加,沿线各个站点皆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城镇,沿线草原被迅速开垦,村庄增多,人口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值逐年上升。平齐线建成后,涌现了一批新兴城镇。其中主要有:开通:距离四平252.6千米。原为蒙古扎萨克图郡王旗地,光绪二十八年(1902)开始对汉民开放,人121渐次增多。1905年清政府在此设开通县治,修建了南北长3华里、东西2华里的夯土城墙和南北一条长街,当时称七井子。至1935年,人口为14000。洮南:由于此处是沟通郑家屯、洮安、大来、开通、伯都讷(扶余)、长岭等地的交通要点,商品经济往来频繁,每年输出粮食15万石(一石为500市斤)、牛马6000头(匹)。常驻人口亦增殖快速,到1913年,城内有人口1.5万人,商家400户。四郑路开通后,洮南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形成了东西八条、南北五条街的城区。商品经济更为繁荣,城内“店铺栉比”,砖造房屋“宏伟壮丽”,街道宽阔。1922年,全城人口为2.7万人,已修建公路,开设长途汽车通安广、大赉等县,还有水路船运,形成四通八达交通网,是东北西部仅次于齐齐哈尔和郑家屯的第三大城市。到1938年,该城人口为63000人。白城子:清末民初时称洮安,又名靖安,位于洮儿河边,距离四平352.4千米。原系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萨克图郡王(民初为镇国公)旗地,20世纪初,因汉族垦殖民的大量移居形成大村落,1904年在此设洮南附属靖安县,1907年修建城池。1913年2月,撤府改设北路观察使。1914年6月,再改称洮昌道。不久,又随全国恢复县治名称改称为洮安(洮儿河畔安宁之意)县。当时人口为2000人。1920年代中期,人口升为4000人。镇东(镇赉):白城子北38千米处,历史上归属于科尔沁右翼前旗王公,称南又干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对汉民开放后,由乡村发展为一小集镇,人口为450。1914年设县后始建市街。铁路开通后,人口增长加快,市镇经济渐次发达,1920年代末,人口为2万。泰来:距白城101.8千米,现属黑龙江省管辖。原为蒙古札赉特王旗的一个游牧部落,俗称为泰来溪、泰来气。清宣统年间始设垦局,对汉民开放。民国六年(1917),在此设县治。洮昂路开通后,这里成为齐齐哈尔至洮南问“最繁华之地”,街面店铺林立,“太商贾杂然并轩”,其输出品以当地特产苏打、中草药、土豆为大宗。1920年代,该地人口为2万。此外,因这里位于嫩江边的草原地带,自然风景优美,1930年代成为北满的一个旅游观光城市。1937年人口为4.5万。此外还有后期洮索支线建成后兴起的站点性城镇,如平安镇、葛根庙、怀远镇(乌兰浩特)、索伦等。至1930年,辽宁省政府通令各县调查可容纳垦民的人数,以便安置鲁豫难民。据呈报:“洮南县可容纳两万人,镇东县可容纳2500人,安广县可容纳2000人……‘其余各县均称无旷土…。可见当时的洮儿河流域是关内移民的主要移居地,市镇村庄增容较快。第二,铁路沿线市镇的商业繁荣带动了区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铁路开通后的民国13年至17年(1924—1928)是洮南市商埠鼎盛时期。当时,洮南城内各种商号竟达1700余家,每年商业总产值达千万元。工业则以制皮革、制靴等最为著名。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附近之高梁、大豆及牲畜多由此输出”,而外面的日用商品亦皆洮南分散到各地,购销两旺。当时洮南为北满和西蒙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商品交易购销两旺。每年外运牛1万头、马6万匹、生猪1.5万头、羊0.5万只,外运粮食有高梁10万石、大豆6万石、苞米1万石,外运毛皮包括马匹0.7万张、驴皮1万张、黄鼠皮l万张、狗皮1万张、以及狼皮、貉皮、狐狸皮等,商品远销至海外。铁路的修建集聚了大量流民参与其中,为迎合筑路工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当地原住民及关内移民改变了原始的农牧业的生活模式,从事饮食、零售、被服等个体商业经营,致使铁路沿线出现了小型的集贸市场和商业聚落,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小型市镇。随着铁路运输业的繁荣,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迎合商业需求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取代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同时,土特产品的增加也带动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油坊、面粉厂等基础工业丰富了经济运行模式。另一方面,畜牧业也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而逐步繁荣,城市皮革业和肉品加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同时,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带进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为市镇的增容和基础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指导。虽然这一时期洮儿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增加,商业日渐繁荣,但从清末初放蒙荒开始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洮儿河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未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铁路沿线带以外大面积的草原仍处于原始状态,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草地单位面积生物量是现在的5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缘于三个因素:其一,洮儿河流域已开垦的荒地皆是旱田,且因年降水量充沛而没有建造灌溉设施,农业对地表水的利用十分有限。缺少种植水田经验的关内新移民见洮儿河流域原“各蒙旗之荒地,均极饶沃,”且土地辽阔,因而多数人选择了容易进行田间管理且能大面积播种的旱田;其二,蒙古人从来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视水为神,从不食鱼鳖,即使把土地租佃给汉族人,但从来不租赁水泡池沼,并且禁止捕捞。其三,人工修建的防洪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洮儿河时常发洪水。这一时期的洮儿河流域不仅年降雨量充沛,地表水土保持良好,而且常常会在雨季到来时出现大规模的汛情,洮儿河周边的居民经年饱受水患侵扰。水患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之际,降雨多发之时。水灾的成因多是强降雨导致洮儿河上游水位猛涨,下游泄洪不畅,积水倒流冲击洮南府治及周边的村屯。据《洮南县志》载:“洮河包围县之东北二面,交流河亦贯县之中部,下流以嫩江为归宿。夏秋之交,若江水不涨,虽适淫雨,上游之流无所害,其为患犹小。如江水猛涨,下流无所容,激为倒流,往往天晴日暖,洮交两河日增水数尺。丈余高之河岸,不数日即遭横决之患,滨河膏腴之田幸免此患者几希。二十五年已九遭此患矣。”早在洮南没治后不久,饱受水患影响的当地民众就开始了以官绅牵头,民众集资的方式来兴建河堤,但限于人力物力有限,所筑河堤,皆是为保护耕地而建成的临时性小坝,堤线弯曲,距河床太近,因此很难抵卸大型洪水的侵袭。如1928年,洮蛟两河泛滥,河水入浸洮南县,水深8尺,农田尽毁。民国时期仅洮南一地就于25年间发了9次大型洪水,可见洮儿河的来水量在当时是十分丰富的,而正是经年的水患和泄洪不畅的地势使洮儿河流域下游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仅白城市区段就有湿地3986.03hm(2)。正常年景,洮儿河平均水深可达五六尺。充足的河水和丰沛的湿地有效地保持了洮儿河流域整体良好的水资源环境,为地方的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域内行政区域经济多次变更,到21世纪初,大部地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吉林省白城市地界。兴安盟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地。拥有“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民族解放纪念馆”等一批革命旧址。少数民族人口占4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2.1%,是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较高地区。1980年兴安盟恢复盟建制,现辖两市(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三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一县(突泉县),其中,阿尔山市和科右前旗为边境旗市,乌兰浩特市为盟委行署所在地。
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 95 一 145 天,大部分地区 110---130 天。年降水量平均为 400---450 毫米,雨热同期,适合一季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日照在 2800---3100 小时之间,中南部地区 10 ℃以上积温在 2200---3100 ℃之间。从北向南气温、积温、光照、无霜期递增,而降水量、相对湿度则递减。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200多条,水库25座,总库容1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自治区第二位,是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具备水煤组合、发展新型煤化工和新型能源的独特优势。位于嫩江、松花江流域和科尔沁沙地源头,是大兴安岭林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3900万亩、森林面积2400万亩、可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2000万亩,生态服务价值、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是阿尔山地区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于一身,拥有温泉、湿地、火山、冰雪、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是典型的生态文明体验区。农牧业发展条件较好。年均降水量400—450毫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耕地面积1200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820万头只。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核心区,以有色金属资源为主,地下蕴藏铅、锌、铜、镁、铁等资源;在经济运输半径内,由周边的蒙古国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等地构成一个煤炭资源富集圈。
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除盛夏短时间内受海洋季风影响外,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降水系统来自西风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和芦苇面积均居全省首位。白城市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矿泉水和建筑用砂、石、粘土7种。 白城市,产业结构以林业、畜牧、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奶牛、肉牛、肉禽产业为主。 初步形成以林木加工、苗木生产、森林培育,以湿地草原为主的特色旅游、养殖业,以林下经济为主的中药种植业,以灌木和水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规模不断增大。 白城市地处于半农半牧区,畜牧业是我市重要的、传统的民生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在更高层次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0万亩,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和“三大灌区”工程实施,面积将达到300万亩,我市发展成为全省水稻产业第一大市。 白城的生态环境好,饲草饲料品质优,所以牛奶质量极高。全市奶牛饲养总量18.5万头,年产鲜奶35万吨,分别占全国、全省年产量的0.99%和71%。

⑶ 如何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体制

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行如下原则: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①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②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详情http://www.dsac.cn/DataProct/Detail/201903

⑷ 有关巴拿马国情资料

巴拿马国情摘要 2002.6.25

基本背景资料 国内政治环境 国内经济环境 评等机构评等 基本经济指标

一、基本背景资料:

地理位置:位於中美洲地峡地区南部。南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由於地处中美洲地峡最狭之处,自古即为美洲进出大西洋及太平洋走廊。

● 面积:77,082平方公里

● 人口:296万人。

● 币制:巴波亚(Balboa)。

● 民族:印欧混血种人占总人口的65%,黑人占13%,白人占11%,印第安人占10%。

● 语言: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 宗教:居民中85%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等。

● 历史:1903年11月3日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11月18日,美国取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1977年,美、巴签订新约,规定运河和运河区的领土主权自2000年元旦开始加归巴拿马。

二、国内政治环境:

1999年巴拿马境内第一大党--巴拿马联盟(Union por Panama)推举之莫丝柯索(Mireya Moscoso)获选巴国首任女总统,其所组之联合政府在国会并握有多数席次。莫丝柯索就职后所提出之施政重点包括:消弭贫穷、削减外债、改革税制、促进农工业发展,并继续推动各重要区域性集团之整合与经贸合作。

惟自1999年底美军自巴拿马运河撤军以来,个朗自由区贸易缩减,致使2000年始巴国经济成长即开始减缓,失业率随之攀升,税制改革又未能顺利推动,使得莫丝柯索之施政能力备受质疑。据近期民调显示,在反对党要求财经改革之压力不断、及民众对政府之贪渎与社会不安之疑虑加深的情况下,莫丝柯索的声望正持续下滑中,其民意支持度由甫上任之70%已降至40%。

今(2002)年五月巴国国会通过乙项新经济方案,期透过政府公共工程投资之增加,促进巴国之经济成长并进而增加就业。惟由於巴国近期财政赤字有逐渐攀升之虞,增税措施又受企业及劳工团体掣肘,因而如何在政府财源有限、不增加财政负担之情势下,达成巴国之经济成长与就业目标,并使巴国债信升至投资级,是巴国政府当前正面临的重大考验。

三、国内经济环境:

巴拿马运河为贯通太平洋及大西洋两洋的交通孔道,素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其在经济及军事上的重要性不可言喻,也因此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巴拿马发展成为世界交通要津、及中南美洲之重要商业与金融中心。贸易、仓储、交通运输及金融服务业因而成为巴国经济发展主轴,对巴国GDP之贡献率达75%;至於工业基础则薄弱,农业、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亦相对较低。

九○年代初期为巴国经济成长高峰,国民生产总值曾以6%之幅度成长,惟自1999年美军撤出巴拿马运河以来,巴国经济成长即开始减缓。2001年受到国内投资及与消费低迷,以及美国经济不振致巴国出口转弱影响,巴拿马经济出现停滞现象,GDP仅微幅成长了0.3%。

2002年据EIU预测,巴拿马经济可望因美国及欧洲景气转佳、及兴建美洲第二大桥、艾斯迪水力发电工程等大型公共投资计画带动,亦开始复苏,惟受制於巴国政府之行政效率不佳、加以财源恐筹措不易,其经济成长幅度将有限,约仅1.7%。

据最近公布之2002年全球资本流通自由度调查报告(Capital Access Index)指出,巴拿马为拉丁美洲资本流通最自由国家之一,仅次於智利,在全球列入排名之九十八国(地区)中居第卅四位。此因巴国近百年来使用美元,币值稳定,通货膨胀率为全拉美地区最低,且巴国为国际重要金融中心,资本流通相当自由,此一有利环境亦因此吸引外资挹注该国经济体系。

巴拿马的外人投资在1998年达高峰后,1999年始受到国营事业民营化脚步减缓、巴国经济成长下滑、及财政赤赤字攀升影响,外资移入速度已有逐渐趋缓之势。外债方面,亦因财政困窘而有逐渐增加之虞,所幸国际利率走低,使巴国之债负比率迄2002年尚维持在15.4%左右,近期国会决议将原本预计偿还外债的政府基金转至公共投资用途,使得巴国政府在短期内欲降低外债、提升国际债信之目标恐难以达成。

⑸ 中国区域划分名词解释(5个)

中国的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历史概况中国自秦兼并各诸侯国,建立统一国家, 施行郡县制开始,就已形成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域制度。 但历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名称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朝代, 行政区域也有调整和变动。例如,秦(公元前221~前206) 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向南方开拓疆土,又增设四郡。 唐贞观(公元627—649)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 733)增为十五道。 宋(960~1279)初分境内为二十一路,其后分合不一} 神宗(1068~1085)时增至二十三路。元(1271~ 1368)除京师附近地区直辖于“中书省”外,又于各处设十一“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明(1368~1644)改“ 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除两京直辖地区外, 全国设十三布政使司,但习惯仍称行省,简称为省。清(1644~ 1911)初增为十八省,后又增为二十二省。 中华民国时期分全国为二十八行省,二地方(西藏、蒙古); 1945年将东北三省分为九省,台湾归还祖国后设省, 全国共有三十五省,十二直辖市,一地方(西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域划分与名称亦有多次变动( 见中国历代政区沿革)。 现行行政区划根据中国宪法(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社会区域环境可按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划分为 城市 区域环境、 工业区域环境等,它们分别构成一个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 城市 区域 环境与自然区域环境不同,它是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的区域。在 城市 区域环境中还包含次一级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 交通枢纽区等。 城市 类型不同,社会区域环境特点也有差异。有的 城 市主要功能是一个政治中心,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波恩, 这样的区域环境主要包含行政机关、居民区和商业区等。 有的是以科学文化事业为主的,如日本的筑波。 有的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许多 城市 是以工业为主 体的,如美国的底特律以汽车工业占优势, 日本的四日市以石油化工为主。 在 城市 区域环境中,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 大量暖弃物排人周围的大气、水体和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 使环境质量下降。一些 城市 对环境污染开始进行治理和控制, 城市 区 域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 农业区域环境与 城市 区域环境不同, 人口的密集程度和交通的发达程度都较低。 农业区域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地形) 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例如中国南方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 长江以南的农业区域环境中,农田主要是由稻田构成。 中国北方的气候适于种植小麦、玉米、高梁等旱地作物, 衣田主要由旱地构成。一些国家经营集约性农业,种植单一的作物( 如咖啡、甘蔗、棉花等), 这种农业区域环境就不同于多种经营的农业区域环境。农、 止区域环境的共同持点是以生产农产品和畜产品为主, 有的兼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工业。 旅游区域环境主要作为观赏、娱乐、休息和疗养的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为北京。”宪法还规定:“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 规定。”据此, 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 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将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目前全国省级行政区共31个(表1),其中包括: ①23个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 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 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 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台湾省。 ②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简况 名称 简称 人民政府驻地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京 津 冀 晋 内蒙古 辽 吉 黑 沪或申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川或蜀 贵或黔 云或滇 藏 陕或秦 甘或陇 青 宁 新 台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 福州 南昌 济南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成都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台北市 ③3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 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域。按中国现行行政区域体制, 县可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属于市、自治州,也可由省、 自治区的派出机构“地区”、“盟”管辖。 自治县是相当于县的民族自治地方。此外, 相当于县级的行政区域还有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工农区、 林区。 据1990年底统计,全国共有1903个县级行政区。 市是省、自治区内人口较集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较重要的 城 市。市人民政府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它可属于省、自治区,称省( 自治区)辖市,相当地区级。也可属于自治州,或由省, 自治区委托其派出机构“地区”、“盟”管辖,称地(州)辖市, 相当县级。截至1990年底,全国共有地级(185)和县级( 279)市464个。 乡级行政区中国农村基层行政区域,由县级行政区管辖。 至1990年底,全国共有4.44万个乡(包括民族乡) 人民政府。各地在建乡的同时,建立村民委员会74.33万多个。 镇通常是县行政机关所在地,或是农村工商业较集中的地区。 1990年底全国建制镇已达1.2万个。 市辖区(简称区) 城市 基层政权组织的行政区域。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多将市区范围划分为若干区,设立区人民政府。 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 将其所管辖的地区分为若干街道管理区,设立街道办事处, 作为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截至1990年底, 市辖区共为651个。 地级行政区地区、自治州、 盟是介于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域, 但是它们的政权性质不完全相同。 地区是省、自治区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 将其所辖区域划分的分区管辖范围。地区设行政公署,作为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作为一级行政组织。 现在有的省已将地区和较大的 城市 合并,撤销地区, 实行市管县的体制。例如,1983年江苏撤销原来的7个地区, 将全省的县划归11个市管辖。截至1990年底, 全国地级行政区尚有151个。 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 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一级政权组织的行政区域,设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州分设县、自治县、市。1990年全国有30个自治州( 表2)。 表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州简况 所属省、区 合计 自治州名称 吉林省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甘肃省 2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青海省 6 海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 伊犁啥萨克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昌吉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湖北省 1 鄂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 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省 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省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8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盟 内蒙古自治区介于自治区和旗、县之间的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有8个盟:呼伦贝尔盟、兴安盟、 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 阿拉善盟。原昭乌达盟撤销,归赤峰市管辖。 台湾省的市、县简况暂未统计在内。 出自《中国大网络全书-中国地理卷》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