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历史地理学说课稿

中国历史地理学说课稿

发布时间: 2021-02-22 01:54:33

① 蓝勇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调剂的政策各个学校都不一样
你在这里问作用肯定不容易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一般的招生负责人怎么会这么巧来到这个地方呢,你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结果我建议你按下面的方法作。
我建议你把你所能搜到的学校,特别是西部院校,普通院校,研究所等上他们网站,这个一般你上google或者,搜这个学校的名字就可以了。然后得到他们招生办电话,一个个的打,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失败,一个个的问,会得到调配资格的
http://e.sina.com.cn/focus/2005tj/index.html上面也登记了很多学校调配信息阿,
http://www.chinakaoyan.com/2005tiaoji上也登记了很多调配信息
一个个的打一边电话吧,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上的。
我同学当年就是这样,后来居然有一个学校一个研究所都愿意接收他的调配
加油

下面的是我一个在学校研究生办公室工作过的朋友说的
一般说来,在3月中旬,各学校的成绩陆续出来了,调剂名额也就差不多了,在这个时候各个学校都会把自己接受调剂的专业和联系电话发布出来,按照他的电话,你就给接受调剂的学校打电话,问他如何把自己的材料给他.一般情况下都是传真,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同时出现自己报考的相近专业和相同的专业接受调剂考生的情况以后,你就打电话联系,发传真给他.要向许多学校发传真.把材料传过去之后,每隔三天两天的就打电话问国家线出来了没有,和老师客气一些,多打电话。如果是34所自己订线的学校,咱们学校(北理工)就是,可能更好办一些

② 急急急~~高中地理说课稿,最好是有特色的模板

爱学啦有 可以去看看

③ 求一份中国历史说课稿,谢谢啦!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本课位于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主题下。在第十三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相关历史。本课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阐释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以及这一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对秦帝国兴亡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秦朝相关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
2、七年级的学生认知以感性认识为主。对图片、影音资料等形象化的内容,兴趣大,接受快。但逻辑思维尚处于上升阶段,对历史现象及原因的分析、归纳、联系的能力较弱。
三、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基础知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畅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钱、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对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在大连出土的古代钱币。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述“习。出示“秦朝行政系统的简表”,学生贴贴看,有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和第十三课的学习,学生能懂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周游列国的尴尬事”设疑质疑,促进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废分封,立郡县”讲述了秦始皇确立的 “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都是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服务的,因而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1、由于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对一些历史概念理解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如何理解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就成为本课的难点之一。
2、“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属于教材的隐形知识,初一学生一般不易看出并理解,所以这两方面内容均需要教师进行阐述,定为本课的难点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
1、模拟历史情境、探究式教学,我根据教学内容, 提出“秦皇的四个烦恼”,创设特殊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2、运用合作、探究、比较归纳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体验,合作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周游列国尴尬事”,运用故事导新课。
在导课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历史情境。(放幻灯片)战国末年有些 “驴友”喜欢四处旅游。在旅途中遇到了诸如:车不能行、钱不能花、字不能识、尺度不一等尴尬事引来了秦皇的无尽烦恼。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贴合初一学生的感性认知特点,此环节创设目的是设置悬念,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 二 )古今史料展新授,师生互动出谋略。
在新授环节,我设计了 “秦皇的四个烦恼”
“秦皇的烦恼一”:“车不同轨,书不同文”。
我设计的活动是“我帮秦皇解烦忧”。
首先请学生结合教材呈现的史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对策。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每提及的一点,教师就相应的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关于统一货币的知识点,课前叫学生收集古代钱币,结合学生收集的钱币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多铸造圆形方孔钱?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
关于统一度量衡,教师出示幻灯片,通过古今数据对比,以算一算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度量衡的统一认识。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意义。教师适机补充更为详实的史料,凸显难点。
设计意图:“车同轨、书同文” 与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之一,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组中,及时了解学情,适机加以引导。学生普遍能够理解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消除了六国遗留的陈迹,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对于其更重要的作用是有利于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统治,可能会理解不到。所以教师要准备相应的史实加以阐述,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学习。
秦皇的烦恼二:“废分封还是立郡县”
我设计的活动是角色模拟。学生扮演群臣,殿前争辩。(请看大屏幕),
现场展示的形式体现出分封制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到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必须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图片展示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大屏幕展示)
便于学生了解秦始皇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从而实现政治上的完美统一。
接下来,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历代中央集权制的简况”。
使同学能够清楚的认识和体会到:秦朝的政治制度确实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学习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诠释。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我们通过课本剧的形式配合大屏幕的动画演示,再现历史场景,直观体现中央集权制的概念及其内容。让学生能够体会秦皇的烦恼,理解秦皇的创新。由此成功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秦皇的烦恼三:匈奴进犯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视频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领悟新知。(大屏幕展示视频:匈奴进犯等场景)。
在了解了秦长城修筑的原因之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看图讲解,识记秦长城和灵渠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意义。教师再出示一组现状图,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使学生理解保护长城和灵渠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保护长城和灵渠,这虽然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但巧夺天工的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关注和保护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秦皇的烦恼四:儒生怨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的儒生们的背后议论,引起他的第四个烦恼。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大屏幕展示“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始终是功过参半,请你结合本段内容谈一谈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为何要 “焚书坑儒”?
学生激烈争辩,得出结论: “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思想措施。
教师追问“焚书坑儒”的利与弊。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结归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但手段残暴,同时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他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使学生掌握要辨证看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的看待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现实作用。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结合板书(看大屏幕)总结归纳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适机点拨重、难点。
教师小结:秦朝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秦始皇,共同感受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创新精神,共同领略了这位“千古一帝”的非常人生!希望他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能引领今天的我们厚积薄发、与时俱进!

④ 怎样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学习地理学需要掌握哪些要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学习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方式,认真了解,了解所学的知识,明确各部分的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之外,我们还必须充分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的初中地理成绩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并且在学习当中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和老师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及时的把每一个难点都解决掉,并且加上教科书知识以及可以课外的知识,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内容更加的丰富,让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到的知识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再次练习,否则可能会出现忘记的情况.

以上就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技巧,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会以上的方式之后自身的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⑤ 怎么学中国历史地理学

吃透:
只有1建立兴趣,兴趣是专长的母亲。
2 理清脉络,历史是脉络是时代,顺应时代,无往不克;地理的脉络是区域与板块,将其细化,再细化,即可吃透。
除以上两条,不能吃透该书也。

⑥ 泰山学院历史系里的行政管理专业怎么样

其实还好啦,可是你想想,行政管理专业本应该是经济类的吧,现在是历史系的,总不会学的太专业。历史系考上研的还算不少,可是没大有特别好的学校,这个全靠自己努力了,考上好的研究生一定会有好的就业前景的,加油!

任课老师:
公维章,男,山东沂源人,历史系副教授,兰州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项目,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一项,其研究成果《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并获得2005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宗教学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考古与文物》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美术考古学、中国佛教史等课程,另开设全院公选课《中国佛教艺术专题十五讲》。主持

郭华,女,山东东平人,历史系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主要讲授英国史、西方史学史等课程,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等教材,在《齐鲁学刊》、《山东社会科学》、《东方论坛》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孙月华,女,山东青州人,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国际关系史的研究。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近年来先后讲述过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中学历史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开设了外国法制史、中东史等选修课程,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校首届十佳师德标兵称号。参加编写省统编教材《世界通史教程》,在《山东社会科学》、《烟台师范学院学报》、《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历史》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倪翠兰,女,山东莱芜人,历史系副教授,教学副主任。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近年来主要讲授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当代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世界现代化进程、宗教与国际政治等课程,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十佳”青年园丁称号。参加编写《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现代殖民史》等教材,在《史学集刊》、《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中国教育界》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校科研成果奖。

张淑华,女,山东莱芜人,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美国史的研究。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主要讲授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美国史、国际关系史等课程,曾获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在《历史教学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孙明杰,男,山东莱芜人,助理研究员,历史系副书记。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思想教育专业,1997—1999年,在山东省委党校党政干部研究生班脱产学习。先后在英语系、党委宣传部、外事办公室等部门工作。在《青年工作论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省级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曾被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崔缨,女,山东泰安人,历史系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晚清改革史等课程。在《职业技术教育》、《岱宗学刊》、《泰山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论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成人教育政策分析》在泰安市社联、市委宣传部、市党史办组织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获得三等奖。

聂立申,男,山东新泰人,历史系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近年来主要开设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曾获泰山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被评为“泰山学院最受欢迎”教师。主持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一项,出版《简明中国历史地理学》著作1部,在《史学月刊》、《求实》、《泰山学报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泰安市、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张春慧,女,山东宁阳人,历史系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讲授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心理学、农村社会学等课程。近年来在《岱宗学刊》、《泰山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戚焕丽,女,山东泰安人,历史系副教授,山东大学法律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宪政发展的研究。近年来主要开设世界近代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出版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著《神童山》,近年来在《岱宗学刊》、《泰山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周晓冀,男,江苏宜兴人,助理研究员,山东大学历史学硕士,历史系办公室主任。多次获市政府嘉奖,记三等功2次,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优秀科研论文三等奖等。主要讲授外国教育史、美术考古学等课程,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

周绍华,男,山东泗水人,历史系讲师,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发表了《董仲舒君主观念的思想来源》、《董仲舒的君臣观》等文章。

张日元,男,山东高密人,历史系讲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的研究。主要讲授世界古代史、历史专业英语等课程。论文《十七世纪的英国民众宗教》,载于《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历史科学有性别吗?》,载于《妇女史译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赵京国,男,山东新泰人,历史系讲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主要讲授《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等课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李耀奎,男,山东郓城人,历史系助教,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研究。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课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构建行政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封闭运行机制》一文被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收录。

李慧,女,山东济宁人,历史系辅导员,200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史学硕士学位,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泰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王伟,男,山东临沂人,历史系助教,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市政学和社会保障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讲授《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管理心理学》、《市政学》、《社会保障学》等课程。曾在《国际城市规划》、《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山东科技信息》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安其心,男,山东宁阳人,历史系辅导员。2005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报》、《大连干部学刊》、《怀化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

刘霞,女,山东泰安人,历史系资料员。曲阜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泰山区粮食市学校任教,曾获全国尝试教学说课稿一等奖、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等各一项,曾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部级课题子课题一项,另有多篇论文、教案获市(区)一、二等奖。多次荣获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晓筠,女,山东泰安人,历史系助教。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本科、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考古学、民俗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在汉唐美术考古方面研究有一定影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