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高校地理教学研究会

中国高校地理教学研究会

发布时间: 2021-02-21 23:43:10

㈠ 中国 大学的发展历史

▎民国没有重点大学,但有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等名校
在中国历史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期,随着传统教育的衰落和现代新型高等教育的兴起,才逐渐出现的。当时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由私人创建的,如高层官僚、开明绅士、传教士等,1895年建立的北洋公学,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

民国时期,蔡元培借鉴德国的大学模式,把高等院校分为以理论学科为主的大学和以应用性学科为主的专业院校。他对北大进行教育改革,设立课程选修制度。五四运动后,北大一跃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的大学。

20年代初期的新学制深受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分成了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新学制实施后,涌现了大量高等专业学校,学习工程技术、法律、医学、农业等专业技术。

1927年,新的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立高等学校体系,在他的倡议下,中华民国大学院成立,除了管理全国的大学、图书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外,还起到教育部的作用,负责全国的教育立法工作。他还在全国实施大学区制,把中国分成若干学区,每个学区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校。但是大学在之前就获得了相当大的自治权,并不愿意服从中央政府的规划。1928年,蔡元培的改革计划以失败告终。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的高校大量内迁,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的高校数量迅速增加。西南联大合聚清华、北平、南开三校之力,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大学,也是当时世界的名校。抗战结束后,各校又纷纷回迁,并没有改变中国高校地理分配不均的状况。

1949年之前,陆续出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西南联大培养过杨振宁、李政道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央大学也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

同时教会大学为中国的教育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顶尖教会大学的教学质量并不逊于国立大学,如金陵大学在南京堪与中央大学媲美,燕京大学在北京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雄,圣约翰大学在上海与交通大学齐驱。
现代大学建立初期,在办学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是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经验,结合中国传统和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大学办学思想。

▎50年代开始院系调整,建立重点大学

建国后,政府接收旧国立大学,号召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开设适应国家实际应用所需要的课程,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融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在苏联单科大学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进行了“院系调整”的教育改革,旨在使教育地区分布合理化,和对课程模式、高校名称进行调整。那些已经拥有人文科学、基础科学、工程学、教育学、农学和医学的综合性大学被纷纷拆散,并入新成立的各院校中,私立和教会院校也被合并重组。
中央大学被肢解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几个大学,交通大学成为纯工科大学,唐山、北方两交大也相继独立,浙大按理、工、农拆成几部分。它们是院校调整最大的受害者。

到1955年,一个结构严密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体系中居首,其次是高等教育部直接管辖的一些工业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再次是由一些其他部委管辖的部属院校。

50年代末期,地方创办的大学明显增多,如湖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从1957年到1960年期间,高校数量和入学人数增长惊人。高校数量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1960年的1289所,学生数则涨了至少一倍。
特殊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曾一度停止招生,一些学校被裁并、撤销。1971年高校数量328所,被砍掉了106所。

1954年,开始出现了第一批重点大学。教育部指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6所学校为重点大学,到1959年又扩展到了16所。重点大学不断增加,到1966年前,全国重点高校有68所。
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到1946年结束。
▎“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15所大学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开复苏。特殊时期被搬迁和解散的各类院校开始恢复,1952以后停办的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也得到了恢复。

1977年5月2日邓小平提出要办重点大学,集中优秀人才办。1978年恢复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

八十年代初,四所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中央政府增加对教育的财政预算和投入,特别是要拨出专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国著名的部分重点大学建设。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于1984年确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六所大学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后来增至15所。而上述四所大学均未上榜。

“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确定后的十年间,教育领域的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五年后这15所大学又顺延为“八五”重点建设的大学。

▎90年代高校格局大乱,211工程名单起变化

进入90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乱。南京大学要求每位博士生必须发表两篇SCI文章才能拿到学位,使得连续7年SCI文章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科建设水平、教师科研能力也都迅速提高。浙江大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其规模一度比其他同类学校高出一倍以上,使得浙大在学科布局,特别是理科博士点的布局及国家重点学科的争取中都取得主动。华中理工、东南、天大、哈工大等校发展也很快,之前的重点大学建设名单有些不适应了。1995年,开始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的“211工程”。用新的15所高校取代了老的15所。去掉了国防科大、人大、北师大、北医大四所,新添了南大、浙大、南开、天大共四所大学。211工程一定程度促进了各校的竞争,也一定程度助长了攀比。迄今为止,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中国共有112所211院校。

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1970年和1971年开始试点招收工农兵学员,每年只招4万多人。

▎985工程是211工程的升级版,是高校重中之重

从1996年,国务院、教育部就设想再从这15所大学中选出10所,作为中国高校航母,即重中之重。国家将投入巨资,目标是在中国打造10所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这就是所谓的“985工程”的原型。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首批“985工程”的9所院校当年12月出炉:北大、清华、复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等教育部属七所、中科院属中科大以及国防科工委属哈工大入选。其中北大、清华是重中之重,南大、浙大则是新面孔,取代了其他两所高校。

985工程”成了其他各校争抢的名额,不断扩大。至今,985高校共有39所。而第一批上榜的9所顶尖大学基于互相认同,为了互相促进,“九校”组织了自己的“常春藤联盟”,即C9联盟。

▎985、211工程后,高校差距开始拉大

很多高校纷纷开始合并。北京大学合并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合并上海农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华中理工合并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建学院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则合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合并了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合并了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

211工程和985工程,本意是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很多高校却把它当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高校有了一个985的帽子,一戴定终身,缺乏淘汰、更新的机制。

在招生中,985、211高校能轻松地获得比一本普通本科院校更好的生源;获得的国家资源也远比其他普通院校多。据媒体报道,2013年,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经费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6亿之多。

另外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会以985、211工程为标杆来简单衡量人才。虽然教育部多次提过“不得设置211、985门槛”,但实际收效甚微。甚至部分事业单位选拔,一些地方公务员引进人才,也把985视为一个必要的门槛。

这些弊端让“985”“211”的存废争议在社会上时常出现。2014年11月,一则“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传闻在网上持续发酵。虽然教育部后来辟谣了,但关于“985”“211”高校存在价值,关于教育资源失衡、大学等级森严、利益固化等弊端却再度成为热议焦点。

教育部多次提过“不得设置211、985门槛”,但实际收效甚微

▎2011计划,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

进入2011年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计划——“2011计划”。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根本目的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3年4月,中国教育部公布即“2011计划”的首批入选名单,全国4大类共计14个高端研究领域获得认定建设,相关单位成为首批工程建设体。

首批牵头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其中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此前并不是211工程高校。

2014年后,国家层面又公布了2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入选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

▎“双一流”是211、985的延续,引入淘汰机制

2015年开始,面对新的形势,国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方案。教育专家曾表示,国家提出“双一流”,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我们最早提出211概念,是为了做出一批好大学;后来提出985,是为了培养出一批更优质的大学;现在提出双一流,是要再提升一个层次,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三者之间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发展的关系。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后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985、211工程不同的是,一位教育部官员表示,“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如今,距离双一流计划提出已经过去了数年,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评估提上日程应该也不会太久了。140所高校发展情况到底如何?未来哪些高校将新增进入这些名单,哪些高校“半路下车”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㈡ 陈澄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任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教材审查组组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继续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上海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命题专家组地理学科组组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青年教师课题评审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主编。 196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1967年赴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工作
198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
1992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
1996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学副系主任、地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2002年任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与制订,2000年~2001年,负责人之一,总经费40万。
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与制订,2001年~2003年,负责人之一,总经费40万。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项目上海市二期课改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编写与研究,2001年~2006年,负责人、主编,总经费30万。
4.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项目在职教育硕士(地理)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研究与制订,2000年,负责人,经费2万。
5.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项目上海市高考、会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样题研制,2002年~2006年。 《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主编。
2.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主编。
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主编。
4. 《中学地理教育实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编。
5. 《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6. 《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7.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8.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9. 《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10. 《地理典型课示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编。
11. 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系列(课本、地图册、练习册、教学参考、光盘),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04年~2006年,主编。
12. “地理表象、概念、原理及其层级关系”,《地理教学》2000年第二期。
13.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地理教学》2004年第九期。
14.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教学》2004年第十期。
15.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简析”,《地理教学》2004年第十一期。
16. “多媒体地理教学软件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8, 与段玉山合撰。
17. “中国的地理基础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结构”《地理研究》2001年第五期,与樊杰等合撰。
18. “计算机网络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六期,与苏小兵合撰。
19. “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解析”,《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16日第五版,与刘兰合撰。
20. 《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主编。
21. 《地理新课程教学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主编。

㈢ 2011年中高考预测8套密卷的主要编委老师

初中组
曾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区物理兼职教研员,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2007年,参加了北京市物理中考题的命题工作,有丰富的物理教学经验,从教30余年,所教学生在物理竞赛中获奖的多达几十人次。多年带初三毕业班,学生中考成绩优秀。
张全贵 ,北师大二附中物理一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从事物理教学10年。多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中考成绩优异。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的任务,《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为百节优秀课被国家网台收录。
秦秀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年级主任。
以优异成绩通过英语口语等级考试9级,曾赴美国进行英语培训并获得证书。所教学生中曾有多人获得北京市和海淀区科技英语创意大赛各种奖项,曾多次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
依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从教二十年,多次获得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所带教研组多次获先进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语教师。
尚晓嫚,女,数学硕士,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数学实验班教师。
所教学生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多篇论文比赛在全国、北京市、海淀区的各种比赛中获奖。2009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育先进工作者。
李佳,北京101中学数学实验班教师,应用数学硕士,海淀区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
从教数年来,关注学生数学、数学教育、数学学习的发展,致力于中考数学和奥林匹克数学的研究,所带学生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亚洲区第一名等优异成绩。
高中组
邱道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学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清华附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曾被清华附中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著多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全国或北京市一等奖。
杨燕,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研修部化学教研室教研员。北京市骨干教师。
1999年至今,一直主抓北京市崇文区初三年级化学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经参加过北京市中考化学课标卷试题的命制。北京市课标卷化学中考说明编写组成员。
胡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诗词专业博士。
在海淀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解题能力二等奖,《论双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中国语文教育学会“语文资源”相关课题二等奖。
张道林,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评价组成员,教育部《网络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个人会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组成员,曾任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
赵书梅,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英语教研室主任。
东城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城区外语学会副秘书长、东城区职称评定学科组成员;是北京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教师用书编写成员。
王燕谋,北京一帮一助教协会常务理事,数学科主任委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长年工作在高三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高考改革以来注重对高考命题的研究、复习备考的方略研究,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和指导学科老师备课。
龙涛,北京四中物理学科高级教师。
有多年从事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经验,深受学生喜爱。北京四中网校的主讲教师,参与多本教辅书籍的编撰,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发表。
王树声,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北京师大、首都师大及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大地理系,长期在北京师大附中任教,致力于地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曾参加教育部地理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与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大学组
周尚意,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
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文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周荫庄, 教授,中国科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化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1992年经教育部选拔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学。多年主讲化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多门基础课程。
张海山,数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多年来对高考数学,考研数学等颇有研究。
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05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06年指导学生获得北京市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达30多篇。
林薇,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学位会议口译专业讲师。
担任研究生一年级,口译教学组组长。多次为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公司企业提供中文、英文专业会议口译(同声传译及交替传译)。
张燕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连续5年参与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并担任负责人,出版《大学语文》、《文学概论》、《艺术概论》等多部教材。
谭清华,哲学博士,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和主持多个课题。
胡玉华,北京教育学院生化环境系主任,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与研究工作。社会兼职:生物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生物编委。
刘滢滢,任教于清华大学理学院的物理系,光信息处理专业硕士。
清华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讲师。教学态度认真,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㈣ 国内知名人文地理学研究者有哪些院士、教授等

陆大道: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顾朝林: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

袁书琪: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暨地理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交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会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理事暨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区域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交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府旅游发展顾问。

吴传钧:
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在学科建设、学术组织、人才培养以及地理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是我国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他提出经济地理是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的边缘学科,地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等的新论述。

李旭旦:(1911~1985),中国地理学家。1911年9月8日生于江苏江阴,1985年7月8日卒于南京。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先后担任《地理学报》总编辑和《地理知识》主编。1983年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理论的研究,他在普及地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译著有《人地学原理》(与任美锷合译)、《地理学思想史》等。著有《白龙江中游人文地理观察》、《中国地理区之划分》等。主编有《人文地理学概说》和《人文地理学论丛》等。

㈤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GOOGLE EARTH 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啊

完了 你这个题目偏窄 做毕业论文很难,给你个建议:

题目 :网络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GOOGLE EARTH 为例

这样你就比较好写。否则你的内容不只是窄的问题了,收集资料都很困难,因为这是比较新的内容。

关于收集资料 给你下面的文章看看:

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进行论文写作和课题查询

一. 论文写作、课题查询与信息检索
1.论文写作
(1)论文类型:科研论文、学位论文
(2)论文格式:前置部分:标题、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3) 论文写作步骤:选题、资料准备、论点形成、撰写
(4) 论文写作与信息检索关系
选题阶段。通过信息检索,了解专业的研究现状、前沿、热点问题,寻求科研中的空白点、学术的争鸣点、社会实践的需求点、知识的概括点、科学定论中的矛盾点、个人的兴趣点、学科和专业的熟悉点
资料准备。通过信息检索,获取事实资料、数据资料、文献资料、论据、观点。
论点形成:通过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提炼,逐步形成论点。
2.课题查询
(1)概念
(2) 课题查询与信息检索
立项查新阶段:了解课题项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动态信息
课题跟踪阶段:在课题项目实施中,通过资料丰富、论证。
成果查新阶段:课题项目完成后,通过查新,确定成果在国内外的地位,以便对项目成果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二.信息资源检索策略与方法
1.课题分析
2.问题分类
3.选择检索工具
4.实施检索
5.结果处理
信息资源检索步骤(图式)

课题 问题 选择检索 实施 结果
分析 分类 工具(途径) 检索 处理
1.课题分析
确定专业范围:课题涉及专业及其相关学科。
确定时间范围:课题需要检索的年代范围。
地理及语种范围:课题在那个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原则上采用该国及该母语的检索工具。
信息范围:选择与课题有关的、针对性强的检 索工具。

2.问题分类
(1)寻找事实、数据型信息,找寻问题的准确答案。
(2)查找特定文献,根据某一文献的线索查找原文,或已知某一作者,查询其所有发表的文章.
(3)对某一问题作大致的了解,并就问题的一个方面,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撰写小型论文.
(4)查询某一专题的前沿和最新资料,了解研究动态,发展趋势。
(5)对某个课题全面调研,了解整个发展过程,全面细致地了解国内外有关的所有出版物的情况,年代范围较广,主要撰写综述或研究报告.
(6)对某一课题作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充分掌握材料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观点或论点,撰写报告或学术论文.

3.选择检索工具
根据课题性质的不同,确定相应的检索途径:一般利用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组织和控制一次文献 ,同时可通过一次文献后列出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大范围。
检索工具与检索课题的学科相一致,注重检索工具的权威性。
技术和手段:有机检条件的一般就不选择手检工具。
考虑价格和可获得性,应选择就近获取。

4.实施检索
(1)确定检索途经:分类途径、主题途径、题名途径、著者途径、代码途径、其他途径
从已知信息特征选择
从课题检索要求选择
检索工具提供的索引进行选择
(2)制定、调整检索策略
确定检索用词,构建检索表达式,实施检索,反馈调整检索

5.结果处理
n 检索结果分析:浏览文摘,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并加以筛选,若不满意,及时修改检索策略,二次检索,直止满意.
n 获取原文:(1)全文数据库直接获取
(2)文摘、题录、索引数据库通过外刊导航获取全文http://libweb.zju.e.cn
(3)馆际互借
三.各专题信息的检索
1.事实型、数值型信息的检索
事实型信息主要指名词术语、人物、地理、机构、年度资料等。数值型信息主要指计算公式、图表、数据、统计资料等.
检索工具主要是词典、网络全书、年鉴、手册等

(1)词典、辞典

综合性辞典:《辞海》《辞源》 《汉语大词典》
专科辞典:《经济大辞典》 《国际贸易金融大词典》《计算机词典》 《建筑材料辞典》
网上的词典:
中文词典:http://cn.yahoo.com.cn
IT词典: http://www.longen.com

(2)网络全书

综合性:《中国大网络全书》《不列颠网络全书》http://www.eb.com 《大美网络全书》
专业性:《工商管理大网络全书》 《科学技术网络全书》等。
网络全书网站:
国家网络全书:http://countries-book.db66.com
现代会计网络辞典网: http://countries-book.db66.com
(3)年鉴
综合性:《中国网络年鉴》 《世界知识年鉴》
专业性:《中国经济年鉴》 《中国会计年鉴》
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广东年鉴》
网上年鉴:国家图书馆主页提供年鉴数据库的网上检索。
(4)手册
参考性:《现代营销手册》
指南性 《出国留学指南》
数据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5)数据库、网站
万方:中国科研机构数据库(CSI)
万方: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
UMI《商业信息摘要数据库》(ABI/INFORM)
传记网:http://www.biography.com
世界名人录网络版http://www.worldeyes.org/index.html
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gov.cn
中国经济信息网:http://lib.nit.net.cn
中国资讯行: http://lib.nit.net.cn
中国资讯行 http://lib.nit.n http://www.nlic.net.cn
主要数据库: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文献库、香港上市公司资料库、中国企业产品库 、名词解释库、中国人物库、中国中央地方政府机构库、中国法律法规库、中国医疗健康库 。
中经网 http://lib.nit.net.cn http://www.nlic.net.cn
内容包括推荐专辑、综合动态、经济分析、经济数据、行业经济、区域经济、财经视频等
提供3种查询工具:
全文信息检索系统:综合经济和中经新闻
中经搜索:Internet网站资源搜索
中企网址查询:按企业、产品查询

2.文献型信息的检索 以文献(题录、文摘、全文)为检索对象
检索工具:期刊论文 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 专利 标准
(1)期刊

又称连续出版物,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文献载体。核心期刊是重要的一种期刊。
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少数期刊(约20%)刊载了某些学科大量的高质量的论文(80%),他们的被摘率、被索率、被引用率以及在流通中的借阅率明显高于其他刊物,这部分期刊被称为核心期刊(core Journals)
http://libweb.zju.e.cn
电子期刊:电子期刊与快讯http://gort.ucsd.e/newjour
期刊数据库

中文综合性全文数据库举要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
收录期刊种类近12000种,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期刊。
万方数据库(共包括100多个专业数据库)
(A) 科技信息子系统
(B) 数字化期刊
(C) 商务信息子系统
清华学术期刊网
收录国内6600种核心与专业特色中英文期刊的全文,积累题录1500万余条,全文文献500多万篇。分九大专辑,126个专题文献数据库,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收录年限从1994年至今.
VIP、CNKI、万方三种数据库比较
CNKI VIP 万方
时间 1994 1989 1998
种数 6000种 12000种 2700
全文 664万篇 500万篇 30万篇
内容 9/126专题 7/27专题 5/77小类
更新 2 1 3

Springer(全文) http://lib.nit.net.cn
德国Springer-Verlag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检索服务。
Springer LINK目前所提供的全文电子期刊共包含439种学术期刊(其中近400种为英文期刊),涉及的学科范围包括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法律、生命科学、数学、医学、物理与天文学等11个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

(2)会议文献

是指学术会议文献。检索工具主要有:
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国内唯一全文数据库。
《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报道国际性或科技会议论文的专门性检索刊物。
(3)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检索工具主要有:
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检索
学位论文查询:浙大(硕士)、(博士)
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
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PQD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MD) http://lib.nit.net.cn http://www.nlic.net.cn
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整、连续动态更新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每年收录全国30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论文约2万篇,2002年“211工程”高校收录率85%以上,收录年限2000年至今。

(4)专利
专利文献: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各种专利文件统称为专利文献。
类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等。
检索途径:
专利权人(个人、机构)
专利分类(IPC分类、各国专利分类)
专利主题(关键词)
专利号码(专利号、申请号(优先项)、入藏登记 号等)

免费专利数据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http://www.sipo.gov.cn
中国专利信息:
http://www.patent.com.cn
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库:http://www.cnipr.com
易信网专利库http://www.exin.net
CNKI网专利库 http://www.cnki.net
(5)标准
标准的等级
国家标准:GB
行业标准 :行业主管部门名称的汉语首 字母表示,例如:JB。
地方标准:DB
企业标准

标准的检索:一般采用分类和标准号途径
检索课题—查找标准目录中的分类目录—标准号—索取标准原文
检索课题—查找目录中的标准号索引—标准名称—索取标准原文
标准的检索工具:
上海标准文献信息网上服务系统:http://www.shsi.net.cn
中国标准计量信息网:http://www.stdcn.com
3.小结
1.查找一般问题答案,多用工具书或事实、数据型数据库。利用工具书时,可按下列模式:
(1)查时政大事:年鉴
(2)查名词、术语:词典
(3)查人物:辞典、网络全书
(4)查数据:统计资料、年鉴、手册、数据库
(5)查机构、地名:名录、手册
2. 查当代科学进展及当前学术动态:年鉴或数据库(综述)。
3.查找图书:先查当地馆藏目录,若无,联机检索,馆际互借。
4.查论文资料:索引、文摘、全文数据库(期刊、会议录、学位论文)
5.查法令条约:汇编资料、书目或法律法规数据库。
6.查专利、标准:专利、标准数据库
2.文科专业信息资源检索工具举要
(1)《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1995-) http://lib.nit.net.cn
l 共包括4个子数据库:①政治类;②经济类;③教育类;④文史类。

3.经济学专业信息检索工具
工具书:
《中国经济大辞典》*
《牛津经济学词典》
《中国近百年经济史辞典》*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国际贸易金融大词典》
《实用外贸英汉词典》
《经济学网络全书》*
《中国经济网络全书》*
《哈佛商学院管理全书》

《中国会计年鉴》
《中国经济科学年鉴》*
《中国经济年鉴》
《中国市场统计年鉴》
《中国经济贸易年鉴》
《现代营销手册》
《市场调研手册》
《国际贸易简明核算手册》*

经济专业相关数据库(20个)
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
书生之家
万方数据库
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
清华学术期刊网
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中国资讯行
中经网
期刊目录:SSCI
学位论文查询:浙大(硕士)
学位论文查询:浙大(博士)

相关网站
工商企业、金融、财政、价格等信息:
中国企业在线:conline.126.com
万方企业数据库:
中银网:http://www.cfn.com.cn
http://www.powerize.com

五.理工科专业信息资源检索
1.理工科文献特点
数量急剧增加
文献交叉重复
文献出版分散
文献失效加快
文献类型增多

SCI与EI比较
SCI EI
索引 索引、文摘
回溯年代 40年 120年
范围 侧重基础科学 不收基础理论
侧重工程界
检索思想 引文思想 传统文献检索思想
特点 多学科交叉覆盖 时效强、文摘详尽
时效强 使用方便
收录我国文献 少 多

3.计算机专业信息检索工具数据库(20个)
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
书生之家
万方数据库
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
清华学术期刊网
Springer清华镜像
World Scientific 世界科学出版社全文电子期刊镜像
CALIS管理中心数据库资源
期刊目录:SCI
学位论文查询:浙大(硕士)
学位论文查询:浙大(博士)
六.检索实例
检索课题:反倾销*WTO
1.分析研究
2.选择检索工具
事实型、数据型资料:专业工具书,中经网
相关文献资料:维普或清华同方、人大复印资料、万方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UMI、Elsevier SDOS、
Kluwer
3.确定检索途径:
主题途径:反倾销*WTO
anti mping*WTO(02/04)
分类途径:F72
4.实施检索,结果如下:
中经网:11篇(浙江*反倾销*WTO)
维普:116篇(核心期刊02/04)
CNKI:121篇(02/04)
CNKI博硕论文:9篇
万方会议论文:4篇
万方学位论文:12篇
人大复印资料:(略)
UMI:4篇(学术期刊02/04)
Elsevier SDOS:0篇
Kluwer:1篇

检索课题:高层建筑和抗震设计
1.分析研究
2.选择检索工具
数据型资料:专业工具书
相关文献资料:维普、CNKI、万方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EI(工程索引)、Elsevier SDOS、 Kluwer
3.确定检索途径:
主题途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tall building*seismic design
分类途径:TU97(高层建筑)
4.实施检索,结果如下:56篇
维普:24篇(核心期刊2000/2004)
万方会议论文:4篇
万方学位论文:0篇
万方期刊论文:2篇
CNKI全文期刊:11篇
CNKI学位论文:2篇
Elsevier SDOS:1篇
EI 工程索引:12篇(文摘)
Kluwer :0篇

㈥ 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期刊是国家级期刊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吗谢谢了!

是国家级刊物,但不是中文核心
这个刊物是人大复印资料,一些高校,都是专按照核心算的
因为是属人大复印资料,所以这个刊物不会发表新的文章,只会复印转载已经发表过的比较好的文章
如果有人告诉你能在上面发表原来没有发表的文章,一定是骗子,请小心

㈦ 研究生阶段,人文地理或经济地理专业,中国高校科研院所实力排名或者导师推荐

1、北京大学,2,中山大学,3、华东师范大学
依据:北大、中大人文地理多年前就是国家重点学科(08前只有两个),08年后增加华东师范大学

㈧ 想考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生,不知道怎么复习

我对床就是一个今年考的。
1.333+地理教学论+英语二+政治
2.主要是背诵333和地理教学论
3.暑假开始专背,背早了会忘得。属
4.暑假开始背政治的选择题,政治大题考前一月背
5.英语二从现在开始背单词,随便一家机构的都可以。
6.训练一套适合自己做阅读的方法,作文部分考前背模板,比如何凯文今年押中了。
7.333教育综合主要参考凯诚的资料,看华中的历年真题。
8.地理教学论看陈澄的《地理教学论》,后面的设计题考教师技能,如:设计教学目标、画中国地图等。
祝你考研成功

㈨ 中国高校地理专业排名

地理科学类抄新专业W
1
北京袭大学
A++
7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W
2
北京师范大学
A++
7

地理科学
1
南京大学
A++
104

地理科学
2
北京大学
A++
104

地理科学
3
华东师范大学
A++
10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
西北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北京林业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新疆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南京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5
浙江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6
福建农林大学
A++
12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
北京大学
A++
122

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24

地理信息系统
2
北京大学
A++
124

地理信息系统
3
武汉大学
A++
124
希望你能满意。

㈩ 地理学科到大学选什么专业

涉及到地理学科的专业:气候气象类、大气类、地质矿产类、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经济地理类、天文类、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类、环境保护、人口资源、水利类、交通管理类、地理教育、土地资源管理、海洋经济、海洋科学类、历史地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等。

  1.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岩土钻掘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资源勘查及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可以在资源勘查和工程勘察两个方向上有所侧重。

  2. 石油工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田钻井与完井、采油及油气开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3. 采矿工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4. 海洋技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5. 海洋科学:本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基本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6. 应用气象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适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7. 大气科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8.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9.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10. 地理科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11. 地质学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12. 天文学专业:本专业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天文观测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拓展资料:

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以及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需要,地理学将成为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学科的内容和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研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学科──理论地理学,研究地理学应用理论的学科──应用地理学,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将率先获得较大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进展;地理学研究中的人文化趋势将会强化,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的两栖科学(或称边缘学科)。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