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微盘
㈠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哪些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㈡ 古代地理书籍
古人一向注重对地理的研究,天人关系的探讨。
著名的
(1)《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其书名为《水经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北魏郦道元著。
山海经(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地员》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十八篇。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记
汉书地理志
地方志
元和郡县图志
方舆胜览
㈢ 哪个版本的二十四史好些
中华书局版本的比较好,而且还是繁体字版,看着过瘾! 补充: 中华书局 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初系合资经营,资本二万五千元,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等杂志和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华大字典》。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 增设发行所;翌年资本增至一百六十万元,职工达千余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7年,因资金周转不灵,几至停业。经多方设法,营业重获发展。此后,除编印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外,还于1929年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学文具仪器;1932年扩充印刷所,1933年在九龙新建印刷分厂,1935年在上海澳门路建成印刷总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既印本版图书,也承印地图、邮票、香烟壳子以及政府的有价证券、钞票、公债券等。 到1937年春,资本扩充至四百万元,在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开设四十余个分局,年营业额约一千万元,进入全盛时期。 中华书局 [1] 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其中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在社会上颇具影响。黎锦晖等主编的《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其他杂志还有,《中华英文周报》(1919年创刊)、《新中华》(1933年创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费逵赴香港,成立驻港办事处,掌握全局重要事务;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设在公共租界的印刷总厂以“美商永宁公司”的名义维持营业。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九龙病逝。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核心内迁,在重庆设立总管理处。此间,仍然印制教科书,编辑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印制教科书的业务虽迅速恢复,但图书杂志出版业务逐渐陷入困境。 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原始》等重要译著,以及几十种杂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 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 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㈣ 地理教师必读书目
1. 保罗·克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推荐语:本书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对上自古希腊下至21 世纪初的地理学思想作了全新的划分。全书旁征博引,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详简适当,译述精当。
2.《山海经》
推荐语:《山海经》乃中国文化的珍品,是中国古人想象力的集中体现,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种种神话传说。320 幅最珍贵的古版插画,选自10 部国宝级版本。特别添加张步天教授独家考据地图,指明古地址的现代方位。
3. 阿瑟·格蒂斯《地理学与生活》
推荐语: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
4.《中国国家地理》
推荐语: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杂志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5. 斯特拉博《地理学》
推荐语:现存的唯一一部这样的地理学著作:它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全面地描述了直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整个古代西方世界。作者认为地理学应包括数理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部分:前者以天文学和数学为基础,后者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现象。他指出要很好地认识地理学,必须掌握有关天文学、数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理学史等基础科学知识。
6. 祝穆生《方舆胜览》
推荐语: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拾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补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7. 郦道元《水经注》
推荐语:《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8. 钱穆《古史地理论丛》
推荐语:汇集了钱穆先生考论古代历史地理的二十余篇文章。作者以通儒精神将地名学、史学、政治经济、人文及民族学融为一体,辨析异地同名的历史现象,探究古代部族迁徙之迹,进而说明中国历史上各地经济、政治、人文方面的演进变迁。
9. 卫文杰《中学地理老师手册》
推荐语:一本已经绝版的好书,对中学地理老师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10. 史蒂芬·法里斯《大迁移——气候变化与人类的未来》
推荐语:美国一位新闻记者对各种气候问题的关注。这些阅读,有益于我们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去看待一些气候变化与生态的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学科角度。
㈤ 买哪个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最好
楼下的说法感觉未说到正题,只是一直在介绍中华书局的优势。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方面其版实权可以优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如果没有想要的或者中华书局的版本更好,则可以考虑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系列【中华书局】。
㈥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暂时知道这么多。
读史方舆纪要(共12册)
方舆胜览(上中下)
元和郡孙图志(上下)
元丰九域志(共2册)
太平寰宇记(共9册)
㈦ 请问有谁知道哪里可以下载中华书局的书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由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以编辑出版各类教科书为主,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建局不久,中华书局的出版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国内出版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华书局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并陆续出版了《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颇有影响的书籍,编辑出版了《大中华》、《新中华》、《学衡》、《中华学生界》、《中华小说界》、《小朋友》、《中华故事》等2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从建局到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书580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重要古籍、少儿读物等多种门类。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多个分支局,1000多家分销处还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相继设立分局,业务遍及全国并海外发展。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几家大型综合出版企业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着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着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着名学者的学术着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 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着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着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21世纪,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在汉语的世界化方面,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中华书局将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1.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1983年版 影印清光绪虚受堂刻本 1748页
2. 后汉书集解 清王先谦 1984年版 影印民国4年虚受堂刻本 1361页
3. 三国志集解 卢弼 1982年版 影印民国初石印本 1157页
4.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吴晗辑 1980年版 排印本 5314页
5.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探源 清崔适 1986年版 排印本 229页
6.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志疑 清梁玉绳 1981年版 排印本 1506页
7.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 清梁玉绳等 1982年版 排印本 1046页
8.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 宋熊方等 1984年版 排印本 1642页
9.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汉书食货志集释 金少英 1986年版 排印本 313页
10.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唐方镇年表 吴廷燮 1980年版 排印本 1567页
11.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北宋经抚年表 南宋制抚年表 吴廷燮 1984年版 排印本 594页
12.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元史本证 清汪辉祖 1984年版 排印本 596页
13.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1981年版 排印本 1736页
14.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万国鼎 1978年版 排印本 164页
15. 左传纪事本末 清高士奇 1979年版 排印本 833页
16. 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1964年版 排印本 4064页
17. 宋史纪事本末 陈邦瞻 1977年版 排印本 1198页
18. 辽史纪事本末 清李有棠 1983年版 排印本 727页
19. 金史纪事本末 清李有棠 1980年版 排印本 879页
20. 元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1979年版 排印本 245页
21.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1977年版 排印本 1618页
22. 三藩纪事本末 清杨陆荣 1985年版 排印本 98页
23.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 1984年版 排印本 757页
24.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 1984年版 排印本 525页
25. 明史考证 黄云眉 1986年版 排印本 2647页
26.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清阮元校刻 1980年版 影印世界书局重印嘉庆阮元刻本 2784页
27. 明会要 龙文彬 1956年版 排印本 1563页
28. 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等编 1962年版 影印本 5563页
29. 明清史论着集刊 孟森 1959年版 排印本 634页
30. 明清史论着集刊续编 孟森 1986年版 排印本 558页
31.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谢国桢 1982年版 排印本 288页
32. 国榷 明谈迁 1958年版 排印本 6233页
33. 弇山堂别集 明王世贞 1985年版 排印本 1975页
34. 玉镜新谭 明朱长祚 1989年版 排印本 172页
35. 小腆纪传 清徐鼒 1958年版 排印本 815页
36. 小腆纪年附考 清徐鼒 1957年版 排印本 796页
37. 南疆逸史 清温睿临 1959年版 排印本 158页
38. 国初群雄事略 清钱谦益 1982年版 排印本 307页
39. 明代黄册制度 韦庆远 1961年版 排印本 253页
40. 明季史料题跋 朱希祖编 1961年版 排印本 146页
41. 明清史讲义 孟森 1981年版 排印本 632页
42. 史记(简体字本) 汉司马迁撰 南朝宋裴骃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1999年版 排印本 2564页
43. 汉书(简体字本)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3134页
44. 后汉书(简体字本) 南朝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2522页
45. 三国志(简体字本) 晋陈寿撰 南朝宋裴松之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1108页
46.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3306页
47. 宋书 梁沉约 1974年版 排印本 2470页
48. 魏书 北齐魏收 1974年版 排印本 3107页
49.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971年版 排印本 944页
50. 南史 唐李延寿 1975年版 排印本 2027页
51. 隋书 唐魏征等 1973年版 排印本 1904页
52.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76年版 排印本 2042页
53.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1974年版 排印本 923页
54. 宋史 元脱脱等 1977年版 排印本 14262页
55. 辽史 元脱脱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1560页
56. 金史 元脱脱等 1975年版 排印本 2906页
57. 明史 清张廷玉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8642页
58. 东华录 清蒋良骐 1980年版 排印本 547页
59. 清稗类钞 清徐珂 1984年版 排印本 6544页
60. 纲鉴易知录 清吴乘权等 1960年版 排印本 2982页
61. 十国春秋 清吴任臣 1983年版 排印本 1787页
62. 宋大诏令集 1962年版 排印本 946页
63.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辑 1981年版 排印本 1160页
64.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 宋徐自明撰 王瑞来校补 1986年版 排印本 1848页
6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李心传 1956年版 排印本 3409页
66. 登科记考 清徐松 1984年版 排印本 1231页
67. 二十史朔闰表(附中西回史日历) 陈垣 影印写本 1956年版 240页
68.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 1981年版 排印本 652页
69. 廿二史札记校证 王树民 1984年版 排印本 889页
70. 突厥集史 岑仲勉 1958年版 排印本 1136页
71. 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王德昭 1984年版 排印本 282页
72. 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 庄吉发 1987年版 排印本 644页
73.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1987年版 排印本 1450页
74. 老子臆解 徐梵澄 1988年版 排印本 118页
75. 掌故丛编 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 1990年版 影印本 972页
76.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方国瑜 1987年版 排印本 1310页
77. 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编) 郦纯 1982年版 排印本 628页
78. 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下编) 郦纯 1982年版 排印本 815页
79. 太平天国制度初探(第二次修订本) 郦纯 1989年版 排印本 711页
80.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1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1980年版 排印本 335页
81.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2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1979年版 排印本 973页
82.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325页
83.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295页
84.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325页
85. 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 陈垣 1980年版 排印本 561页
86. 陈垣学术论文集(第2集) 陈垣.中华书局.1982年版 排印本 490页
87. 枫窗脞语 罗继祖 1984年版 排印本 199页
88. 古史新探 杨宽 1965年版 排印本 370页
89. 洪业论学集 洪业 1981年版 排印本 445页
90. 困学集 罗尔纲 1986年版 排印本 529页
91. 莱芜集 王毓铨 1983年版 排印本 378页
92. 史学丛考 柴德赓 1982年版 排印本 441页
93. 探微集 郑天挺 1980年版 排印本 466页
94. 昔华山馆丛稿 王仲荦 1987年版 排印本 607页
95. 中国史探研 齐思和 1981年版 排印本 357页
96. 注史斋丛稿 牟润孙 1987年版 排印本 544页
97. 十三经清人注疏 大戴礼记解诂 清王聘珍 1983年版 排印本 261页
98. 十三经清人注疏 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中华书局.1989年版 排印本 535页
99. 十三经清人注疏 礼记集解 清孙希旦 1989年版 排印本 1487页
100. 十三经清人注疏 周礼正义 清孙诒让 1987年版 排印本 3568页
101. 十三经清人注疏 论语正义 清刘宝楠 1990年版 排印本 800页
102. 十三经清人注疏 尚书今古文注疏 清孙星衍 1986年版 排印本 613页
103. 十三经清人注疏 诗三家义集疏 清王先谦 1987年版 排印本 1125页
104. 南齐书 梁萧子颐 1972年版 排印本 1038页
105. 北朝胡姓考 姚薇元 1962年版 排印本 438页
106. 北周六典 王仲荦 1979年版 排印本 696页
107. 建康实录 唐许嵩 1986年版 排印本 840页
108. 十三经清人注疏 春秋左传诂 清洪亮吉 1987年版 排印本 907页
109. 十三经清人注疏 孟子正义 清焦循 1987年版 排印本 1052页
110. 十三经清人注疏 毛诗传笺通释 清马瑞辰 1989年版 排印本 1194页
111.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唐长孺 1983年版 排印本 281页
112.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周一良 1985年版 排印本 484页
113.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 费琅 1989年版 排印本 908页
114.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1981年版 排印本 150页
115.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等 1983年版 排印本 705页
116. 说文解字诂林 丁福保编 1988年 影印本 18420页
117. 史记 汉司马迁 1959年版 排印本
118. 汉书 汉班固 1962年版 排印本
119.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965年版 排印本
200. 三国志 晋陈寿 1971年版 排印本
201.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 周振甫 1986年简体横排本
202. 文心雕龙辞典 周振甫主编 1996年简体横排本
203.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清黄叔琳注 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拾遗 2000年繁体竖排本
204. 历代诗话 清何文焕辑 1981年繁体竖排本
205. 历代诗话续编 丁福保辑 1983年繁体竖排本
206. 词话丛编 唐圭璋编 1986年繁体竖排本
207. 曲品校注 明吕天成撰 吴书荫校注 1990年繁体竖排本
208. 吟窗杂录 宋陈应行编 1997年影印本
209.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诗词格律 王力 2000年简体横排本
210.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 2000年简体横排本
211.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读词常识 夏承焘 吴熊和 2000年简体横排本
212.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词学概说 吴丈蜀 2000年简体横排本
213. 古谣谚 清杜文澜辑 1958年繁体竖排本
214.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 1983年繁体竖排本
2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1991年繁体竖排本
21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古诗源 清沈德潜选 1963年繁体竖排本
21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 1979年繁体竖排本
2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玉台新咏笺注 陈徐陵编 清吴兆宜注 程琰删补 1985年繁体竖排本
219.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1960年繁体竖排本
220.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辑校 1992年繁体竖排本
221. 全唐诗(增订本) 清彭定求等编 1999年简体横排本
共141本。
如果您是教育网用户,你可以在5Q上下载
㈧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山海经第一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招摇山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1983年12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性山海经学术研讨会“中国《山海经》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研讨会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论证山海经第一山招摇山是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
(8)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微盘扩展阅读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
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网络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㈨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包含哪些书目
清代著名考据大家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
唐
括地志
李泰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
唐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下册)
唐
郡国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十道四蕃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唐
贞元十道录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仅存16行
宋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元丰九域志》,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丰九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新定九域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宋
太平寰宇记
乐史
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补全本(全9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9-470册(有阙文)
《太平寰宇记补阙》六卷,《续修四库全书》第585册
宋
舆地广记
欧阳忞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上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宋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选楼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选楼本(上中下册)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影印道光文选楼本(全8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583册
宋
方舆胜览
祝穆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中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元
元一统志
孛兰肸
金毓黻辑《辽海丛书》本,1936年
《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第47册
新文丰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26册
赵万里增辑本,中华书局1966年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明
寰宇通衢
官修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寰宇通志
陈循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明
大明一统志
李贤
《天下一统志》,万历间万寿堂刻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台湾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顺五年司礼监本
明
大明一统名胜志
曹学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170册
明
皇明一统纪要
顾充
早稻田大学藏万历元年原版
明
皇舆考
张天复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7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广舆记
陆应阳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册
明
方舆胜略
程百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明
广志绎
王士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明
郡县释名
郭子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167册
明
目营小辑
陆化熙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册
明
寰宇分合志
徐枢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册
清
康熙大清一统志
蒋廷锡等
有电子版
清
乾隆大清一统志
和珅等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4-483册
清
嘉庆大清一统志
穆彰阿等
《四部丛刊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98-612册
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清
肇域志
顾炎武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上海古籍2004年
清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四部丛刊三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清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续修四库全书》第595-597册
中华书局2005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全12册)
清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洪亮吉
光绪5年授经堂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613-624册
清
方舆考证
许鸿磐
民国华鉴阁本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线装本
清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钱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清
历代地理沿革图
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