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遵义风景人文地理背景

遵义风景人文地理背景

发布时间: 2021-02-21 14:38:00

① 遵义县的风景名胜

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从明朝末至清朝后期,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沙滩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悲阁、洛安江堤、沙滩大桥、水红树、禹门山古柏林、禹门寺、摩崖石刻、沙滩文化陈列馆、黎庶昌故居、琴洲、笔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坝等。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② 家乡的遵义四季风景作文400字

每个抄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袭每个人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我的家乡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现在,让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春天,我的家乡鲜花盛开,淡淡的花香扑入了我的鼻子里,柳树爆出了芽,小河边奔跑边歌唱,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夏天,绿树成荫,枝叶茂密,整个村庄都是绿色的。人们在树下乘凉,谈天说地,还有许多小朋友与夏哥哥在林海中玩耍。

秋天,凉风吹来,果园里瓜果飘香,田野里的棉花洁白无暇……看!那边有许多金色的海洋。噢,原来是一块块稻田呀!整个村庄都是金色的,秋姑娘正躲在某个角落吃着那香甜的果子呢!

冬天,虽然我的家乡不下雪,但是早上起来,有雾有霜,叶子上还有白白的冰晶呢!小河塘里还浮着几块冰,而冬弟弟正惬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觉呢!
我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你们喜欢么?喜欢可以抽时间去看看呢!我很欢迎。

告诉你,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德化的国宝乡格头村。

③ 2016年遵义县县情,人文地理,风土民情,

遵义县

(地名)
编辑
遵义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瓮安县,南邻息烽、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抱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全县国土总面积4093.77平方公里,下辖28个镇2个民族乡,人口122.78万人(2013年)。全县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1]
遵义县地处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位于黔渝经济走廊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遵南大道将遵义县与遵义市区相连。川黔铁路、渝黔快铁、210国道、326国道和渝黔高速、杭瑞高速、遵茅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乌江航道顺境而过直达长江,与新舟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
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钼镍矿、铝土矿、硅石等。遵义县有鸭溪发电厂和乌江渡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5万千瓦,是西南地区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3]
遵义县是“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清朝后期出现了黎庶昌、郑珍、莫友芝等文人学者,民主革命时期,陈铁、陈德明等为贵州解放做出贡献。境内有乌江渡、沙滩景区、苟坝红军遗址、茶山关红军渡口、陈公祠、龙坪瓦厂寺等知名景点。
地势地貌
遵义县地貌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与沟谷盆地等自然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点位于山盆镇落炉,海拔为489米,最高点位于山盆镇的仙人山,海拔为1849米。按形态划分,在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2]

气候
遵义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县境内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风向多为偏北风,因地貌复杂多变,地面风主要是东北风,从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气变暖减弱,主要风向为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2]

自然资源编辑
截至2010年,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26种。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4]

人口民族编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遵义县总人口1243193人。2003年末,遵义县总人口138.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万人。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4]
2013年,遵义县公安户籍户数385885户,总人口1227803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233人,非农业人口17957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640737人,女性587066人,性别比109:100。年内迁入7812人,迁出6138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长率5‰。[1]
2011年,遵义县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仡佬族、彝等20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3304户140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2%,其中苗族8191人,仡佬族3664人,彝族478人,土家族218人,白族165人,侗族89人,其他少数民族1276人。苗族、仡佬族是该县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洪关苗族乡和平正仡佬族乡,两个乡共有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8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组。其余少数民族散居枫香镇、乌江镇、三合镇等20多个镇的边远山区。[2]

经济概况编辑

综述
2013年,遵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0804万元,比2012年增长16.9%,增速比2012年低0.6%。其中:第一产业385497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1134526万元,比2012年增长22.3%;第三产业770781万元,比2012年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2012年增长16.2%;金融保险业比2012年增长9.6%;批发和零售业比2012年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比2012年增长17.9%;房地产业比2012年增长11.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8%、49.5%、33.7%;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6.3%、64.3%和2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0.8%和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516元,比2012年增长16.6%。[1]

第一产业
2013年,遵义县粮食种植面积125528公顷,比2012年增长2.5%。其中: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1968公顷,秋收粮食作物面积93560公顷。油料作物面积38248公顷,油菜面积35333公顷,蔬菜面积59111公顷;烤烟面积10984公顷;药材面积2075公顷;水稻面积30592公顷,玉米面积25288公顷,小麦面积3628公顷;薯类面积43588公顷;豆类面积11176公顷。[1]
2013年,遵义县完成人工造林1914公顷;实施稻田养殖青田鱼4227户15100亩,全县水产品产量21841吨,渔业总产值32858万元,比2012年增长18.5%。[1]

第二产业
2013年,遵义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64561万元,比2012年增长21.1%,实现增加值914049万元,比2012年

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89857万元,比2012年增长19.8%,实现增加值853490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230816万元,比2012年增长144.9%;重工业增加值622674万元,比2012年增长1.4%。
2013年,遵义县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73585万元,比2012年增长72.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个,从业人员6135人,比2012年增加2700人;施工房屋面积92300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80.8%。[1]

第三产业
2013年,遵义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738万元,比2012年增长16.4%。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735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738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6010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8728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87019万元,比2012年增长95.3%;限额以下单位零售总额407718万元,比2012年增长7.2%。
2013年,遵义县旅游接待人次370万人次,综合收入28.8亿元,比2012年增长29.5%。[1]

社会事业编辑

社会保障
2013年,遵义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428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289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98人,“5个100”工程培训1092人。
2013年,遵义县城镇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400元,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6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1337万元、农村低保金5995万元、救灾救济款836万元、救济粮806吨,发放救灾物资21978件。
2013年,遵义县职工养老保险53403人,失业保险24063人,工伤保险50997人,城居医保62388人,职工医保48038人,新型农村医保103170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4.73亿元,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3.84亿元。[1]

教育事业
2013年,遵义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其中小学189所、教学点82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3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职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66所。在校学生162911名,教职工10245名,专任教师9226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0.39%。
2013学年,遵义县14486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文化成绩监测,总分优秀率10.2%、优良率20.2%、合格率60.1%;中考全县11611人参考,500分以上1329人,居遵义市之首;高考报考人数9568人,一本上线人数文科192名、理科1208名,7943名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高考升学文科录取率86.2%,理科录取率80.9%,中职录取率81.9%。2013学年,遵义县8人考入清华、3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上香港理工大学。[1]
文化事业
2013年,遵义县县有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31个,藏书105.8万册(含镇乡图书馆藏书),县级图书馆1个,其中: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1万册;镇(乡)图书馆(室)20个,接待读者16万人次,图书流通15万人次。
2013年,遵义县编辑播报《遵义县新闻》324期,制作审定并按时播出《新闻视点》54期,《小康之路》25期,《新闻半月谈》25期,《警界时空》25期,《艺苑风景》25期,《播雅书苑》25期。开辟“双创一巩固在行动”、“高考聚焦”、“支部登台 党员亮剑”等专栏13个。上送新闻346条,总计播出222条。其中:央视播出2条,省台播出7条,市台播出213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2013年,遵义县有文化经营单位234家,其中:印刷厂11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2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34家,打字复印经营部41家,电子产品(软件销售)2家,国营新华书店1家。[1]

医疗卫生
2013年,遵义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7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所31个,卫生监督1个、疾控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室899个;卫生机构人员412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379张。全县103170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2012年增加11850人。[1]

风景名胜编辑
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

风景名胜 (3张)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6]
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从明朝末至清朝后期,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沙滩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悲阁、洛安江堤、沙滩大桥、水红树、禹门山古柏林、禹门寺、摩崖石刻、沙滩文化陈列馆、黎庶昌故居、琴洲、笔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坝等。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7]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④ 贵州遵义有什么出名的自然风光

可以去遵义市赤水大瀑布景区里去欣赏瀑布,是国家级景区,赤水大瀑布也申请了世界遗产,也可以去看丹霞风貌,还有山峰。

⑤ 贵州省遵义市简介i

搞不懂为什么网络有的非要别人复制一遍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1]“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了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
中文名称
遵义市
外文名称
Zunyi City
别名
红色圣地·醉美遵义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2个新区
政府驻地
汇川区
电话区号
0851
邮政区码
5630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北部
面积
30762平方公里[2]
人口
常驻624.83万人(2017), 户籍801.83万人(2016)
方言
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遵义会议会址、赤水风景名胜区、娄山关等
机场
遵义新舟机场、遵义茅台机场
火车站
遵义西站、遵义东站(在建)
车牌代码
贵C
地区生产总值
2748.59亿元(2017年)[3]
高等院校
遵义医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市花/市树
映山红,桂花树
名酒
茅台、习酒、董酒等
市领导
市委书记:龙长春 /市长:魏树旺
行政代码
520300
城市精神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
代表企业
茅台集团、以晴集团等
对口帮扶城市
上海市
交通配套
高铁、高速、公交
人类发展指数
0.75
城市地标
遵义会议会址
旅游总人数
1.18亿人次(2017年)
旅游总收入
1143.2亿元(2017年)

⑥ 关于遵义的历史,旅游景点和名人演讲稿

今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今为遵义市。
遵义因其历史和地域独特的原因,而形成了以酒文化和长征文化为主线的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其文化的深层里,依稀可以看到巴蜀文化睿智休闲的灵气,和本土少数民族勤劳、质朴、骁勇的锐气。从现存文物上看,位于红花岗南郊的杨粲墓,其墓室石刻工艺精湛,结构规模宏大,墓内残存的铜鼓,陶器等物都工艺精细,文饰雕镌,其与其他中原同时代文物相比,并不逊色,可见当时遵义的文化艺术已相当发达。到近现代,更是名人辈出,郑珍、莫友芝并称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至今饮誉扶桑;殿试探花杨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跃于30年代文坛的才女卢葆华,虽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国内近代文坛前辈,著名文学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义。综观遵义历史与文化,从汉代“三贤”盛览、舍人、尹珍,清代“三儒”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到瓶底会议和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迁临,遵义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长征精神为文化依托,融时代精神,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遵义文化艺术,她是黔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小城遵义一幢两层灰砖小楼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内容
会议首先由在中央负总责的博古代表中央作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史称正报告。
博古的报告称中央红军在根据地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的强大,强调当时白区反帝反蒋运动没有显著进步,瓦獾芯墓ぷ髯龅貌睿位髡秸沟貌还唬鞲莸鼗ハ嗯浜喜还幻芮校约案莸氐暮蠓轿镒使┯ぷ髅挥凶龊玫瓤凸墼颉6浴叭送拧痹诰轮富由系拇砦笤蚯崦璧矗傅煤苌伲负趺挥猩婕啊?博古作报告时,毛泽东用一支白杆子的铅笔将不同意报告的意见,记在裁好的一叠毛边纸上。
博古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上的发言中说:“在这个会议上,我个人是不认识错误的,同时不了解错误,我只承认在苏区工作的政策上有个别的错误,在军事指导上有个别政策的错误,不承认是路线的错误,不承认军事领导上的错误。”
博古报告完毕后,周恩来代表军委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军事工作报告。
周恩来的报告,较客观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来的全部情况,实事求是地谈到此次反“围剿”红军在战略战术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承担了个人在指挥战争中应负的责任.周恩来报告完后,由洛甫根据会前所写的提纲,作批判“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史称反报告。
洛甫的报告批评“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中错误的战略战术原则。这些错误表现为:堡垒对堡垒;兵力分散;在军事上不知利用十九路军事变,打击蒋介石;在战略转移与突围行动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在部队不利的情况下,仍坚持去湘西会合红二、红六军团,是机械的战略方针作祟的结果。
洛甫的报告,实际上代表了毛泽东、王稼祥的意见,更多的是毛泽东的意思。因为长征出发后,他们三人较多的时间住在一起,经常交谈。毛泽东经常向他们解释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应该运用怎样的战略战术去打破敌人的“围剿”。由于洛甫当时是政治局常委,他来作报告是较为合适的。
三个报告作完后,第一个发言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首先表态不同意博古的报告。他指出,博古的报告对第五次反“围剿”受挫的原因,在政策与策略方面的失误谈得少,甚至回避,目的是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其中也包含博古当时未能认识清楚的有些问题)。毛泽东指出,“三人团”在指挥红军对付敌人的第五次进攻时,其错误归纳起来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第二阶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第三阶段则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接着毛泽东具体分析了敌人的一、二、三、四次进攻时一红军为什么能够取胜,而敌人第五次进攻时红军失利的原因。
毛泽东说,第一次反“围剿”时,敌军是10万,而红军只有4万,是2.5比1;第二次反“围剿”时,敌军20万,红军4万,是5比1;第三次反“围剿”时,敌军30万,红军3万,是10比1:第四次反“围剿”时,敌军50万,红军5万,仍是10比1:第五次反“围剿”时,敌军50万,红军5万余,不包括地方武装,仍然是10比1,为什么这次反“围剿”红军会失败得那么惨?前四次反“围剿”,各根据地同样是被敌人分割的,根据地范围比第五次反“围剿”时还要小,瓦解敌军白区工作的开展也很有限,为什么我们却赢得了胜利?其实,根据地人民经过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后方支前的工作是做得很出色的,根据地内的土地革命、经济建设的开展也是好的:在“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的口号下,广大群众参军参战,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扩红运动形成热潮,10万工农积极分子武装上前线,红军力量空前扩大;前方红军的财政、粮食和其他物质上的需要,都得到了供应和保证,这些都是粉碎敌人进攻的有利条件。
毛泽东还批评了李德的错误指挥: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战略图上用笔一划,限定时间打。这实际上是一种瞎指挥。
朱德发言说,如果再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周恩来在发言中坚决支持毛泽东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为党和红军的领本由。
出席会议的人,大多赞同洛甫的报告和毛泽东的发言,不同意博古的报告。只有凯丰替博古辩护,他在会上狂妄地对毛泽东说:“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多看了些《孙子兵法》!”
毛泽东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借鉴它并没有什么坏处,他估计凯丰连这本著名的兵书都没有看过,只知道崇尚外国的东西。和博古一样,只会生吞活剥地照搬马列主义的字句,教条主义地对待中国革命。于是,他在会上反问凯丰:“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问得凯丰哑口无言,因为他根本没有看过《孙子兵法》。
会议决议
(1) 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 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 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 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完毕后,中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遵义会议之后,洛甫在党中央负总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但党的政治领导主要由毛泽东负责。邓小平曾经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1935年2月5日,红军一渡赤水米到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鸡呜三省,洛甫代替博古在中央负总责。3月11日,红军在三度赤水途中,中央在遵义县的苟坝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全权指挥军事。在当时一战争环境中,它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小组,表明了新的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得到进一步巩固,也标志着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遵义会议所要解决的组织问题至此才大体完成,从而使红军赢得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巨大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建立,对当时的领导核心来说,有一个认识与加深理解的过程,随着革命的发展与不断实践而为全党所接受。

⑦ 家乡的一处风景(遵义)

还有许多小朋来友与夏哥哥源在林海中玩耍,但是早上起来,让我带你们去看看吧,绿树成荫!我很欢迎,凉风吹来,枝叶茂密! 春天,我的家乡的一年四季的景色也不例外,谈天说地,淡淡的花香扑入了我的鼻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有雾有霜,我的家乡鲜花盛开,秋姑娘正躲在某个角落吃着那香甜的果子呢,虽然我的家乡不下雪!那边有许多金色的海洋,果园里瓜果飘香?喜欢可以抽时间去看看呢,原来是一块块稻田呀,柳树爆出了芽,小河边奔跑边歌唱,每个人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整个村庄都是绿色的!你们喜欢么,叶子上还有白白的冰晶呢。现在! 冬天。 秋天。噢! 我家乡一年四季的景色真的很美吧。 告诉你,我的家乡在:福建泉州德化的国宝乡格头村,春姑娘正在和小花小草玩耍!整个村庄都是金色的,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人们在树下乘凉! 夏天,而冬弟弟正惬意的躺在冰上睡大觉呢,田野里的棉花洁白无暇……看!小河塘里还浮着几块冰

⑧ 遵义的自然资源

遵义市地下径流量为43.89亿立方米,占地表(河川)径流量的24.4%,人均占有水量约700立方米。据水文地质计算资料,遵义市天然水资源共有1054万吨/日,约合38亿吨/年。
遵义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5.0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606.82万千瓦,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143.66万千瓦。遵义市每平方公里水能储藏量达103千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在乌江干流的遵义段,建成的乌江渡电站和正在建设的构皮滩电站,水电装机容量425万千瓦(其中乌江渡电站125万千瓦,构皮滩电站300万千瓦);遵义市正在形成大中小为一体的水电群,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桐梓河以及湘江、綦江水系,都在进行中小水电开发。 市内有野生和常见的高等植物2009种,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具有植物区系南北过渡性和起源古老性的特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占全省稀有动植物资源总数的93.3%。其中银杉、桫椤、珙桐、金花茶、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83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截至2012年,市内有森林面积807906公顷,森林覆盖率37.8%。有畜牧用地面积1100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24%。其中,成片草山草坡占41.1%,万亩及万亩以上草地有96片,主要分布于道真、务川两自治县和正安、习水等县。
遵义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风景名胜区5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建成森林公园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遵义市森林面积已达149.37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5598.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56% 。

⑨ 写一篇论文关于自己家乡的我的家乡在遵义1300自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龙南吗?那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县城,城里的四周是蜿蜒起伏的群山,每当我从窗口望去,那青山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青龙,我想“龙南”这个名字也许就是这样来的吧。
春天,山上的树木抽出了新的枝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长得绿油油的,远远看去,漫山遍野像盖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当人们上山挖春笋的时候,累了,就躺在绿毯子上舒舒服服地睡大觉呢。
夏天,山上的树长得郁郁葱葱,上山干活的人们常常会在树底下乘凉。山坡上的野花开得漫山遍野,有红的、黄的、粉红的、蓝的、紫的,绚丽多彩,万紫千红,点缀着我家乡的土地,就像给山坡披上了一件花毯子。
秋天,山上的树林里就会长出许多蘑菇,每当这时,我常常会看到有人上山采蘑菇,蘑菇还是我家乡的特产呢!山上还有许多熟透的野果。看,红红的山楂,黄黄的柿子,像蓝宝石一样的蓝莓,发出阵阵香味,常常勾住人们的脚,让人留连忘返。
冬天,别的地方都看不到绿色了,而山上的松树、柏树却照样生机勃勃。每当下大雪的时候,山上盖满了雪,好像披上了一件银装。
山脚下有一条小河,小河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小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河底沙石。一阵风吹过,河水荡起水波,像一条条细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小河的水像甘露一样滋润着龙南人们。
啊,我要赞美你——美丽的家乡,我爱你的山水,将来我一定把你建设得更加美丽。

⑩ 贵州遵义风土人情怎样

1,踩山节

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回上午,要举行答立竿仪式,是在山坡中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的标志。

2,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

3,祭山节

农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归来,万物复苏,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

4,吃新节

孟秋季节,繁忙的农田管理基本结束,作物初熟,丰收在望。仡佬族人认为,这是天地、祖宗保佑的结果,所以新粮一熟就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尝新。这就是仡佬族 “吃新节”的由来。吃新的具体时间各地不一。多数在农历七月初七,少数在七月第一个辰日,如遇闰月,则在八月的第一个巳日。

5,七月初一

即发麦芽、豆芽、谷芽,挂堂屋中柱前迎接祖先回家,一直供至七月十三。吃新节当天摘取新谷穗、包谷、豆荚等一齐献祭,并把纸做的金山银山放桌上,点香燃纸念请祖宗享用,将仡佬族传统的吃新节与汉族的七月半祭鬼活动联系起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