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冰川珂

地理中国冰川珂

发布时间: 2021-02-21 13:31:57

『壹』 中国最美的6大冰川叫什么名字在哪些省份

中国最美的6大冰川
第一名:绒布冰川——西藏
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300米到6300米的广阔地带
第二名回:托木尔答冰川——新疆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北部托木尔峰
第三名:海螺沟冰川——四川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
第四名:米堆冰川——西藏
波密县玉普乡米美、米堆两村
第五名:.特拉木坎力冰川——新疆
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
第六名:.透明梦柯冰川——甘肃
甘肃省肃北县祁连山区大雪山北坡老虎沟内

『贰』 地理中国观后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叁』 中国最大的冰川在哪里,中国有哪些冰川!

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 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长达35公里回,它位于念青唐答古拉山南麓,易贡藏布江北侧。沿着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是我国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育的一个中心。这一处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把水汽向北输送的结果。 所谓海洋性冰川是指冰川形成的固体降水来自于海洋的水汽。因此,它区别与大陆性冰川的特点是水汽补给丰富,纬度高,维持在零度上下,因而活动性强,易运动。发育良好的海洋性冰川往往沿山坡前进,伸入森林中。

『肆』 哪些地方有冰川作用造成的自然景观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则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则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伍』 中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在哪儿海拔是多少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冰川 英文名称:glacier 定义1: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冰川学(二级学科) 定义2:分布在陆地上长期存在的、运动状态的巨大天然冰体。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3:分布在两极或高山地区、由大气固态降水积累演变而成、在重力作用下缓慢运动、长期存积的天然冰体。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文、水资源(二级学科);陆地水文学(水利)(三级学科) 定义4: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的天然冰体。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绒布冰川冰川或称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两极地区的冰川又名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七大洲都有冰川。

目录

基本概况
形成
分布
分类
地貌
运动简介
冰川运动原因
冰川运动速度
移动最快的冰川
冰川波动
作用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消退简介
现状
影响
原因
警示
应对措施
冰川崩裂
地质上的冰河时期列表
第四纪冰川
融化的冰川
冰川县
中国冰川大盘点冰川分布
冰 川 类 型 及 规 模
基本概况
形成
分布
分类
地貌
运动 简介
冰川运动原因
冰川运动速度
移动最快的冰川
冰川波动
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消退 简介
现状
影响
原因
警示
应对措施
冰川崩裂地质上的冰河时期
列表 第四纪冰川融化的冰川冰川县中国冰川大盘点
冰川分布 冰 川 类 型 及 规 模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冰川英文名:Glacier,亦称冰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向坡下运动。
冰川的景色(20张)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 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发育在高山上,所以称这种冰川为山岳冰川。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经过一个消融季节未融化的雪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新雪的水分子从雪片的尖端和边缘向凹处迁移,使晶体变圆的过程叫粒雪化。在这个过程中,雪逐步密实,经融化、再冻结、碰撞、压实 ,使晶体合并 ,数量减少而体积增大,冰晶间的孔隙减少,发展成颈状连接,称为密实化。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的温度下,进行很快;在负低温下,进行缓慢。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的凝固,最后就形成了冰川。当粒雪密度达到0.5~0.6克/厘米3时,粒雪化过程变得缓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进一步密实或由融水渗浸再冻结,晶粒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出现定向增长。当其密度达到0.84克/厘米时,晶粒间失去透气性和透水性,便成为冰川冰。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时间从数年至数千年。
编辑本段形成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 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慢慢流下(当然流的速度很慢),就形成了冰川。
编辑本段分布
世界冰川分布
冰川在世界两极和两极至赤道带的高山均有分布,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10为冰川所覆盖,而4/5的淡水资源就储存于冰川(冰盖)之中[1]。 现代冰川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纬度上都有分布。地球上的冰川,大约有29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着大陆11%的面积。冰川冰储水量虽然占地球总水量的2%,储藏着全球淡水量的3/4左右,但可以直接利用的很少。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米,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 中国冰川面积分别占世界和亚洲山地冰川总面积的14.5%和47.6%,是中低纬度冰川发育最多的国家。中国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6省区。其中西藏的冰川数量多达22468条,面积达28645平方公里。中国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14条山脉。这些山脉山体巨大,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积累空间和有利于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通过考察发现,中国冰川面积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冰川达33条,其中完全在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谷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面积为392.4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原是普若岗日,面积达423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帽是崇测冰川,面积达163平方公里[1]。 中国冰川分布图
中国山岳冰川按成因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总储量约51300亿立方米。前者占冰川总面积的80%,后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按山脉统计,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都超过7000平方千米,四条山脉的冰川面积共计40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70%,其余30%的冰川面积分布与喀喇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唐古拉山、祁连山、冈底斯山、横段山及阿尔泰山。
编辑本段分类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 ( 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其类型多样,主要有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 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则分

『陆』 地理,举出冰川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比较常考的几个地理位置。比如中国西北的某某盆地这样子,谢谢!多

冰川侵蚀地貌:波德平原,挪威西侧峡湾海岸,北美五大湖
风力堆积地貌: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世界所有的干旱沙漠地区,如果我国西北地区,撒哈拉沙漠等,具体地貌有沙丘

『柒』 地理冰川地貌上冰坎,冰盆到底是什么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冰川地貌。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 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我国虽地处中、低纬,但是在西部(大致东经102°线以西)却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于特殊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广泛发育了现代高山冰川。北起阿尔泰山(雪线高度3000~3400m),南至喜马拉雅山(北坡雪线高度6000~6200 m,南坡为5000 m),西自帕米尔高原(雪线高度约5000 m),东到川滇横断山系(雪线高度4600~4700 m),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现代高山冰川及其塑造的地貌。


形成机理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 蚀 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 蚀 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 楔 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冰川纵剖面上,从山体中心到冰川外围,依次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碛平原或丘陵——终碛垅——冰水扇;在横剖面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刃脊——槽谷肩——冰蚀崖——侧碛垅——冰床(底碛平原或丘陵)。

『捌』 米堆冰川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冰川之一是哪一期

米堆冰川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冰川之一”刊登在《中国地理杂志》2005年10月期特刊(选美中国特辑)。总第540期。

『玖』 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你知道哪几个呢

一. 绒布冰川 向第一高峰告别

绒布冰川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气流北上受阻,致使北坡和西藏高原干旱少雨,具有亚大陆性冰川物理性质。冰川的积累量不大,消融量较小,冰川进退变化幅度也小,要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海洋性冰川表现稳定,适宜于开展登山旅游。


交通

从敦煌出发:在敦煌乘班车至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党城湾,98km,每日有4班,10元/人。肃北县城去老虎沟冰川的车辆很难租,主要是一路太难走,很费车,单车去也很不安全。若包普通桑塔纳从敦煌出发价格在800-1000元之间,需要很早出发,先去冰川,回去的路上顺道游览榆林窟。

从嘉峪关出发:嘉峪关距离老虎沟冰川的直线距离是190km,简易公路通到玉门市的昌马乡,但在当地租车极为困难。自昌马乡到老虎沟沟口要翻越黑山头,一路基本上没有成型的道路,行车主要是看司机的技术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