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隐身的城堡概要
1. 凡尔纳简介
1848年赴巴黎来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源 儒勒·凡尔纳
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黑印度群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他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不仅如此,凡尔纳的小说到处充满了科学,许多的科幻事物在现在都成为了现实。
2.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城堡
欧洲所谓“城堡”(即英语中的“castle”)据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stle 的定义,为“the private fortified residence of a lord or noble”——领主或贵族私人所有的防御性居住地。依照这个标准,在中国历史上的城堡并不少见。
例如,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盛行于中国北方的“坞壁”(又称“坞堡”)。“城之小者曰坞”,其作用是“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每当社会动荡之时,地方豪强纷纷“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后汉书 樊宏传》),自任“坞主”。尤其北魏时实行“宗主督护”制度,承认“坞主”的行政地位,更与西欧封建领主制度颇为相似。
坞壁中著名者,有董卓的“郿坞”: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这类坞壁数量之多,往往可以千计,例如“关中堡壁三千余所,推平远将军冯翊、赵敖为统主”(《晋书》)。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如山西介休的“张壁古堡”。
请采纳
其实这些都不能分开来说的,
西北地区的干旱、沙尘暴;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包括产业结构、相对而言的地理优劣势等),青藏高原的地形(对冬季风即西北风的影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成因),我国南方水土流失问题(北方沙尘暴),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比如:南方水稻、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小麦,糖料作物是甜菜,还要注意一些地方特有的作物,这有利于辅助判别地区区域)还有世界上几种主要的农作物产区分布、特点等也要记牢
至于气候方面,我国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过了秦岭淮河,就是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原气候区(至于成因,你们老师应该都有讲,要是你要的话可以给我留言)
还要注意地形气候对工业农业交通的影响,比如青藏铁路的建设,冻土层的处理
至于具体的各个地区,山西的煤矿,黄河的水灾,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问题等
其实高中地理很简单,基本上把书看通了,把地图记记熟,基本考试就没多大的问题了,那些都是可以套的,有基本的答题模式。
(我高中学的是历史和地理,09年江苏高考拿了两A+,不知道你是那里的?不过我想既然是地理,自然科学,客观的东西,应该没多大的地域限制)
要是你还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联系我,我那还有一些资料和经验可以给你,或许对你有用
4.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英文概要80字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叫Jacob雅各布(阿沙· 巴特菲尔德 饰)的男孩与一群有特异回功能的儿童、一家专门收答留这样儿童的孤儿院所经历的奇幻、惊悚的故事。Jacob在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跟他讲起一个遥远小岛上关于一家孤儿院的神奇故事,那里有:可以把火苗握在手中的女孩,也有双脚从不沾地的女孩,还有一对无需动嘴说话就能心心相通的双胞胎。据爷爷说,他们住在这里是为了躲避一个可怕的怪兽。
爷爷去世后,雅各布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封“佩瑞格林小姐”(伊娃·格林的角色)给爷爷的来信,顺藤摸瓜他找到了威尔士海岸边上的一个小岛,这里就是当年爷爷和其他孤儿生活过的地方。不过现在这里已经破败不堪,也看不到曾经的孤儿的身影,不过随着雅各布的调查越来越深入,他发现当年那些孤儿还活着,爷爷所说的怪物也真实存在,并且正在跟踪自己
5. 中国有没有城堡之类的建筑
中国叫城池,没有城堡这样小门小户的东西
6. 地理概要
必背考点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
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
,向西度数增大为西
。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
,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
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
的划分:20°W往
160°E为
,20°W往西至160°E为
。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定律(例
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
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
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
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
的地图,
的箭头指
;
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11.
的疏密:同一幅图中
越密,
越陡;
越密,风力越大;
越密,温差越大
12.
的凸向与地形:
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
13.等
的凸向与河流:等
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
的凸向与
:
凸出方向与
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
的气体、尘埃等。
2、
的层次:
——
(银
)——
——
3、
按特徵分类:
(水
火)、
(木土)、
(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
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
)、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
、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
:光球(黑子)、色球(
)、
(
)。
7、
--黑子(标志)、
(最激烈),
的变化周期11年。
8.
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
--
--
,
――磁场――
9、
的影响:①维持
,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
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
速度:①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
(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
(23h56m4s真正周期) ②
(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上
为0度)。
12、
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
差+ 途中时间
14、
=经度/15°(若不整除,则
)
差=
差
15、
:以
(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
,也是零
的
。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
(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
为“昨天”。
17、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
)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
: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
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
)。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
:
,晴天多; ③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
—速度快,7月初--
—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
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
(23°26′):
①
存在---
的移动---昼夜长短和
的变化---四季
存在---
的移动—
风带的季节移动—
、
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
:
之间为热带、
之间为温带、
极点之间为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
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
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
消失。
21、
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
以北地区正午
一年中最大值,
一年中最小值;
以南地区正午
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
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
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
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
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
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
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
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
—
;昼长=24小时—夜长
=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
是6:00
=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
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七月初,
附近,
、
最慢 一月初,
附近,
、
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
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
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
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
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
以内出现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下降
洋
受
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
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
影响,降水多 冬
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因高温导致冰雪
多,
受
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
,
分
、夏汛 大部分进入
,
以北的河流有
,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
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
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
、瓜果
(华北
、长江
)、暴雨、
(表现:强风、暴雨、
)
、
、乾旱、
、
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
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
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
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
。
3、大气的
:
--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
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
的分布
最高,
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
,并通过
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
,气温不高(
反射作用强);夜晚
,气温较高(
强)。
8、气温的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②
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
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
:①影响因素:
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
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
>
,
>草地>
>湖泊,晴天>阴天。
11、
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
(
)——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
(
)——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
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
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
)——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
——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愈密
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
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
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
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
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
力、
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
与天气(冷暖不同
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
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
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
是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
、冬春季节出现的
。
18、
与天气(同一
作
):
①
(
)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
(
)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
及
风带:
①
(
)
画出右面
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
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
:
使亚洲、
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
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
。
22、东亚、
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
;主要由
引起。
南亚:夏季
,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
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
灾害、
的移动与
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
的移动
春末(5月),
在华南(
)(华北
,东北
)
夏初(6---7月),雨带移到
---
(
)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
”(
)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
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
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
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
、
、人类活动
25、判断
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
: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
差异较大
(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
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
,6--9月为雨季)
(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
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
类型:冬季最
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除
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位置在
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
类型:除
外,冬季最
均温以0℃以下。
: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
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
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年受大陆性
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
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
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
在2月,
较多。
27、主要的
:是指因暴雨
、乾旱、
、
、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
洋面 蒙古、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
、
暴雨、
或
大风、雨雪、
28、主要的
问题:全球变暖(
CO2)、
破坏(氟氯烃消耗O3)、
(SO2、NO2)
29、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
增强
②
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
,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
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
海
,
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
: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
和
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
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
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
。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
的变化与
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
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
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
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
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
)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
向低温是
,反之是寒流。
5、影响
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
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
、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
④
洋形成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
—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
—-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
9.世界主要渔场:
、北海、
---寒
交汇;
――
10.
集中在
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
流带来丰富的
类,
繁盛,
丰富。
11.
是指源
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
。
12.
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
:
、
、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
(
—
)、
(
以下)
2、
范围包括地壳和
顶部(
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
(
和
)、
(
、有化石)、
。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
-外力→
-变质→
-熔化→岩浆
5、
:①
(
、
、地震、
)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
的类型:
(
、
),
(上升岩块-
、下沉岩块-
)
7、
成谷
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
之前
成山、
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
--庐山、泰山;
--
、河平原和
。
9、
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选址,应避开
10.外力作用与常
貌:
①流水侵蚀——
、峡谷、瀑布、
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
)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
、
、河流中下游
③风力侵蚀——
、
、
、
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
、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
;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
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
。
14、影响
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
)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
的大小(迎风、
)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
:地震、火山、
和
。
①两大
是:
带、地中海——
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
中。
②
的防御:提
筑物抗震强度;实施
,防止
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
,12月22日
7.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读后感两篇300字
读《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有感
一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主要是教科书式的,这就是所谓的正史。它像是一棵倒置的大树,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汇集到树干上,后人可以沿着树干窥视到先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正史就如一面筛子,它只筛取了人类发展中符合传统历史观的枝干和分叉,而大量活生生的、带着鲜活质感的生活细节都被过滤掉了。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历史不是龟甲兽骨上凝固不变的抽象字符,也不是古墓墙壁上褪色斑驳的陈旧壁画,更不是青史古卷中遥远模糊的古老背影。《国家地理。神秘中国》带我们感知那些年代久远却与我们今天的生活隐隐相接的历史轨迹。在图片和文字中的这次行走,将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心灵经历。
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庄园,历经九代主人200多年的不断扩建,成为“中国封建时代地主生活的网络全书”。它庭院深深,融汇了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兼具北方的古朴粗犷和南方的清雅细腻,在朴实敦厚的齐鲁大地上彰显着灵活飞扬的荆楚之风。它就是百年活化石-----牟氏庄园。
窑洞积淀了黄土高原深层的历史文化,是普通民众创造的民间艺术。在当地居民的心中,冬暖夏凉的窑洞与秀水青山间的江南吊楼、翠竹掩映间的瑶乡竹楼、辽阔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样是家的象征。土楼----不仅是客家人的城堡,智慧的象征,更是一种乐观顽强的生活态度的体现。
匪患横行让客家人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围屋,在这赣南围屋的背后,有着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让每一座围屋都深深印刻上了沧桑的历史和奇幻的传说。素以“苏杭园林”著称的江南水乡之间,镶嵌着一颗第宅厅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园。
今年暑假,我们一行35人到风景这边独好的江西旅游,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婺源和李坑。
到婺源,不得不提婺源的徽式建筑:一式的白墙青瓦,造型独特的屋檐,翘角飞檐,外观上的朴素是古式徽商低调做人的真实体现。而成片成片的房檐相似的建筑群却成就了壮观的画面。远远看去,好不气派。进入屋里却有着天壤之别:精致的木雕或是石雕栩栩如生,透过这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都能看到曾经的风光和辉煌;从大门、偏门、窗户、天窗等等的设计和摆设无不充分体现了商人对于风水的讲究,对于富贵多子的祈盼、崇尚读书的风气。说婺源这一带具有浑厚的文化韵味是有原因的,从古至今走出过多少的文人及官仕,无不为婺源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徜徉在到处都沉淀着历史痕迹的一幢幢的老屋间,看着别具匠心的装饰或是摆设,我试着去设想:古时征战全国的徽州商人,一生都在商海里拼搏沉浮,或许一生都无不在思念着家中的妻儿,因此,年老后都纷纷回家,建一幢房子或是慈善性质地修建一座桥,告诉后代人其实他们一直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故土。
明清时期名仕辈出的李坑,村民住宅沿溪而建,粉墙黛瓦、参差错落,青石板铺的小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沟通两岸,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我们去参观的那天正好下着蒙蒙细雨,在如烟如梦的氤氲中,我们渴望遇着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如丁香般的姑娘。走进路旁各具特色的小店,我们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商品。除了憧憬美丽的邂逅和疯狂购物外,我们似乎亵渎着它的存在。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几句话非常深刻:
它(古村)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嚼。”想到2005年自己到云南的丽江和香格里拉,也是带着好奇的心情,带着数码相机,为了一种”文化”而来,然而自己真的寻找到文化的真谛了吗?没有,充其量只是为自己的相册增加了炫耀的资本,真真切切感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发现“周庄”的陈逸飞,他曾痛苦地说:“我把周庄给害了。”丽江的宣科老人则更痛苦地哀叹道:“丽江已经死了!” 确实,在无兵祸的年代,异化一种古老民族的淳朴传统,破坏一片纯净恬然的清静原野,没有什么比市场经济、商业游戏更有力、更彻底的了。
8. 中国古代有多少城堡
城堡的主要功能是据点防御,其他的他的方面就是建筑学领域了
中国只有在东周时期内,也就是秦容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大量兴建过城堡
因为当时群雄割据,土地易主频繁发生,建造规模宏大的城堡既可以显示地主的雄厚财力,又可以效的守护土地,而自从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禁止土地交易,当然也禁止城堡的建造,所以即可居住又可用于军事目的的城堡在秦朝时就消失了
秦之后天下一统,城堡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于是建造城池就成为了主要的防御手段,就是城市外围建造高大坚固的城墙,城墙内部是城市空间
三国至隋朝之间由于天下纷乱,城堡曾经大规模复兴过
唐代结束了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城堡又一次衰落
从唐朝开始城堡变得逐步变得军事化,清朝时期完全消失
历史上的没法统计,没有确切的数据,不过长城的每一个关隘都是一座城堡,比如嘉峪关
现存的比较著名的城堡就是北京的紫禁城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了
近代也有一些比较小型化的城堡,典型的例子就是开平碉楼
现存的城堡最多的地方就是福建,福建的土楼其实就是一个个城堡
9.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来龙山拍摄了什么
2月22日,摄制组首站来到桂塘镇惹迷洞,通过寻访当地村民了解惹迷洞的神奇传说,专并邀请地属质专家进洞,全面、系统、深入的讲述和解释了地质科学原理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