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726人文地理

726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1 07:33:20

『壹』 北京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古北水镇、慕田峪长城、明十三陵、十渡风景名胜区、雾灵西峰。

『贰』 美国的人文环境 比如 工业 第三产业 等

美国 - 军事
尼米兹号超级航母
美国军队分为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全都由国防部管理。海岸警卫队在和平时期由国土安全部管辖,战争期间归海军部。
美军虽然在20世纪到今天这100多年来经历过了一战、二战、韩战、越战、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大小战争,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如在海湾战争中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但美军因为这些战争、维和行动阵亡的士兵人数加起来的总和也不足50万人,而美国本土除911外几乎没几个美国平民在1900年以来因战争原因死亡,可见美军对内的保护和对外的科技军事实力。
在苏联垮台后,美军的军事力量之强大,在全球没有任何国家能比。美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迅速将军事力量投射至全球。虽然法国和英国也有一定的军事投射力量,但美军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大规模区域战争的军队。美国也拥有世界上能够使用的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曾经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末期在日本的广岛市、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
美军的军事潜力也表现在物流管理上,在这方面的庞大优势使美军能够迅速集结部队应付战争。美国空军有C-5、C-17等巨型空运载具,并且装备世界最先进的F-22猛禽战斗机。美国海军有11艘现役大型航空母舰,配合军事力量投射的原则,使美军能对大部分可能的威胁作出迅速反应。美国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区性军事防卫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使美国本土有了一层除美军外的军事保护屏障。
美国军队目前有现役军人140万,另有几十万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兵员。美国实行志愿兵役制度,在战时曾实施过义务兵役。美国的军事开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军费超过紧随其后的14个国家的总和。然而,美国的军事预算仅占其GDP的4%。目前美国在全球有七百多个军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古巴也有军事基地,遍及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大致分为欧洲、亚太、印度洋、中东以及美洲五大战略区。美国在欧洲拥有190多个军事基地,驻军总数约10万人。其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拥有80多个军事基地驻军总数也有10万人左右其中主要驻扎在日本、韩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等国,其中,美在伊拉克约有13万驻军。美在拉美地区建有16个军事基地,主要集中在波多黎各,驻有少量军事人员。
比起冷战期间,由于政治制度内部的军事思想变化,美国对军事上的开支和态度已经改变许多。单纯以物质资源衡量,美军目前的开销小于20年前的规模。然而,美军依然被世界视为训练有素、装备最为先进的部队。与潜在的敌手相比,美军在科技上拥有相对优势,这种优势是经过常年的大量研究投资所累积的。与国防相关的研究促成了许多技术突破,包括太空探险、电脑、互联网、超文本系统、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统、低可侦测性、防弹背心、甚至是微波炉,以及近来致力开发的激光武器。对美军而言,这些在科技研究经费通常高于战斗人员开支。军事技术与民间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连结,促成了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经由技术转移,民间经济往往也因此受益。
美国在1997年又对其防务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更注重对付长远威胁;以“塑造、反应、准备”为指针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强调充分利用军事革命成果,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相应地美国将其军事战略调整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同年11月,美国总统还颁发指令调整了核战略,但调整是战术性的,仍未摆脱冷战思想。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多次裁减军队数量,从1991年至1997年,美军现役总兵力已从200.26万人减至143.9万人。
战略核力量:实力计在海、空军内。主要装备有: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俄亥俄”级SSBN-734型10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D-5导弹,SSBN-726型8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C-5导弹);洲际弹道导弹580枚,其中“民兵”Ⅲ型530枚,“和平维持者”50枚;战略轰炸机174架,其中B-1B型95架、B-52H型66架、B-2A型13架。
陆军:美国陆军兵力49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3个独立步兵/空降兵营。
主要装备:主战坦克M-60A3、M-1A1和M-1A2型等共7836辆;
轻型坦克M-551型131辆;
装甲侦察车“狐狸”113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20辆;
装甲输送车M-113型18200辆;
各类火炮7428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734门;
反坦克导弹:“陶”和“龙”式,共32857具;
高炮329门,其中20毫米“火神”式118门;
防空导弹“复仇者”式660部,“爱国者”式474部;
各型飞机264架,直升机约5002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460架;
两栖舰艇161艘。
美国 - 经济
纽约市的华尔街代表了美国强大的金融力量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2001年美经济陷入短暂衰退,之后逐步复苏。2004年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GDP全年增长4.4%。2004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继续扩大,达4123亿美元。2004年外贸逆差为617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2008年,美国经济再次呈下滑趋势。
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然而,各级政府的总和却占GDP的36%;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社会福利网相对较小,政府对商业的管制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市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并且由于其薪资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因此持续的吸引制造业的投资。
美国的服务业占最大比重,全国四分之三的劳力从事服务业。美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了黄金、石油和铀,然而许多能源的供应都依赖于外国进口。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了玉米、小麦、糖和烟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区惊人的农业产量使其被誉为“世界粮仓”。美国工业产品主要包括了汽车、飞机和电子产品。美国也有发达的旅游业,排名世界第三。美国也是飞机、钢铁、军火和电子器材的主要输出国。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毗邻的加拿大(19%),中国(12%)、墨西哥(11%)和日本(8%)紧随其后,每天大约有价值高达11亿美元的产品流经美加的国界。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自从1980年代隆纳·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经济大恐慌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派经济政策。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赖于自由市场和私营的慈善机构上。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和军事支出。80年代,里根政府一方面减免税收,另一方面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军费开支,导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急剧扩张。1992年,美联邦财政赤字达到290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9%。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将“减赤”作为施政重点之一。90年代美经济持续增长使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克林顿政府加强了税收征管,美联邦财政于1998年财年转亏为盈,出现692亿美元的盈余。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台后,面对经济颓势,力主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复苏,加之反恐及军费开支大幅增加,2002财年美联邦财政重现赤字,达1578亿美元。2004财年美财政赤字达41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4年底,美国公债总额为75962亿美元,公众持有额为44084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银行
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金融业的管制,金融业兼并重组加剧,商业银行总数已从1985年14000多家减少到2002年的7887家。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法》法案,进一步取消了证券、保险及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
美主要商业银行有:
1、花旗集团(Citigroup)
2、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Chase&Co)
3、贝尔斯登公司(BearStearnsCos.)
4、美洲银行公司(BankofAmericaCorp)
5、第一银行公司(BankOneCorporation)
此外主要商业银行还有:第一联合银行、美林银行、威尔斯·法格银行、美国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怡银行等。
对外投资和外国资本
200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2258亿美元,高于2003年的1518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23674亿美元(以2004年价格计算)。2004年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为1049亿美元,远高于上年的298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17088亿美元(以2004年价格计算)。
对外援助
美国会2005财年批准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包括伊拉克减债和重建计划)共计约170亿美元,其中“千年挑战帐户”(MCA)占15亿美元;“关键发展援助”(CoreDevelopment,含发展援助基金、“转型计划”以及儿童和健康项目等)占30多亿美元。
以色列和埃及仍为美最大受援国,2005财年美对以、埃援助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18亿美元。此外,2005财年美对阿富汗援助额为26.8亿美元(含由国防部支配的17.24亿美元的紧急拨款),对巴勒斯坦援助额为2.7亿美元。(数据来源:2004年美国会研究服务部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居民收入
虽然美国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财富相对集中,与西欧相比,40%的人口相对更为贫困,而前20%的人则更富裕。自1975年以来,社会流动程度较低,劳动力市场两极化,经济增长的成果流向收入较高的20%的家庭。美国的居民家庭收入仍保留很高水平,但各州之间也存在显著差距。西弗吉尼亚州的中间家庭收入为33,000美元,而新罕布什尔州则高达57,000美元,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6,000美元。这些指标接近后工业化国,如瑞士(54,000美元),英国(39,000美元)和新西兰(40,000美元)。
中等收入群的长期工资趋势自1970年代一直陷入停滞,而低收入者的总体收入在下降,虽然时均劳动生产率业已大幅提高。非法移民所得的低工资使之成为最贫困的10%劳动力,然而肉类包装业和农业之类的产业大量依赖于非法劳工。在2005年的一份来自美国劳工部的报告中说,自1960年代以来,工资占国民GDP的比例之低和企业盈利水平之高同时创了历史纪录。
美国 - 交通
洛杉矶的一座高速公路
由于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发展相当早(比较起其他西方国家),美国许多城市的发展都提前顾虑到了将城市和住宅区搭配道路网络的设计。为了连结广阔的国土,美国设计并建造了高通行量、高速度的高速公路,美国的国家交通系统主要便是依赖这些高速公路网。当中最重要的是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这些高速公路在1950年代经由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授权建造。根据2004年的数据,美国的公路总长为6,407,637公里,名列世界第一。
在殖民地时代,美国多数地区遵行左驶规则。美国独立后,受支持其独立的法国和后来的18世纪欧洲移民的影响,逐渐将道路通行方向改为右驶,这个规则在美国内战之后通行于全国。
美国许多城市均拥有公共交通系统,而纽约市的地铁网络是当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捷运网络之一,而其通勤铁路和公共汽车网络则延伸至长岛、纽约上州、新泽西州和康乃狄克州,构成了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交通网之一。但是普遍而言,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仍算不上发达,除了少数如纽约、芝加哥及旧金山等公共运输较发达的都会区外,人们外出时最常倚赖的运输模式仍然是以私人汽车为主。
美国建造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网络,用以在48个州之间运载货物。美国铁路公司(Amtrak)所建造的铁路网也横贯了48个州中的46个,专门用于客运用途。美国的铁路货运系统是世界最繁忙和先进的,且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美国高速公路及民航客运十分发达,其机动性及省时性均远高于铁路,使得美国的铁路客运不及西欧和日本那般发达。美国政府的分析便认为空中客运是导致客运铁路公司在1970年代接连倒闭的主因。
空中运输是长途旅行的更好选择。以乘客量而言,在2004年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机场中就有17个位于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以运货量而言,在同一年里,全世界前30个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就有12个在美国,包括了排名第一的孟菲斯国际机场(MEM)。
许多世界上主要的港口也位于美国;东岸的纽约港及西岸加州的洛杉矶港—长堤港为美国最繁忙的两大港口,并全位居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列。五大湖也有许多船运交通,每大湖都与密西西比河的河网络广泛连接,河的最下游直通大西洋。伊利运河则为第一个连接五大湖与哈德逊河的运河,使得美国中西部的产品得以透过纽约港航行至大西洋外销,不仅促成美国农业和工业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纽约市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
2011年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政府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网,一可改造基础设施,二可促进就业。[2]
美国 - 教育

高等教育
美国的大学很多,从360多年前移民美国的清教徒创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后,美国的高等教育继承了欧洲古老大学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而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多达3400所。这些大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有近5万名的学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深春学院只有26个学生。有的大学校园广阔美丽,教学设施齐全,有的大学则设在闹市当中的几所其貌不扬的教学楼里面,校园和周围的市区没有高墙和周围的市区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国的大学也有着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两年之分,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之分,有专科学院和综合学院之分等等。这些学校完全独立,与哪个政治、教派都没有关系,每个大学的日程表、教纲、教育宗旨,连发给各个教学员工的工资都不一样。
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一。目前有7,660万的美国人正在接受教育(从幼儿园直到大学都包括在内)。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有非常高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全美有约3600所大学。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名;超过80%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这六大名校之一学习或工作。哈佛大学的文科、商科是美国公认最好的;耶鲁大学的法科则是连续多年稳居全美第一;医则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则是卡内基·梅隆大学(量子通信与计算则以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见长);地质科学与理论物理则属加州理工学院的强项;麻省理工学院则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以上因素使美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
其他高等学府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赖斯大学,西北大学等。
美国 - 文化
苹果派、棒球、美国国旗都是美国文化的象徵
美国文化根植于英属殖民地时期,随着当地的环境发展出独立而独特的文化,包括了西班牙-墨西哥的牛仔文化和后来的数波殖民潮的强烈影响—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总体上说,美国文化最显著的影响来自北欧,特别是德意志、英格兰和爱尔兰,以及后来的意大利、希腊、和中欧犹太人的文化影响。原为奴隶的非裔美国人也保存了一些自西非带来的文化。美国的地理名称往往反映了英格兰、荷兰、法国、西班牙、和美国原住民等等的综合历史成分。
一个描述美国文化的模型是“大熔炉”:移民带来自己的文化贡献,溶入美国文化之中,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国文化。最近常用的模型是“色拉碗”:移民带来的文化会保持一些自己独立的文化特征,而非完全融入原有的美国文化,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也会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学家对美国文化的目标的认同趋向于多元文化论,而非熔炉,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熔炉观念。
20世纪之前的美国文化从模仿欧洲(尤其是英国)逐渐发展到拥有自己的特色,二战后随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飞跃,它的文化对全世界、特别是欧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美国流行音乐响彻全球,美国电影和电视则在全球播放。
针对美国文化这种客观上“入侵”全球的现象,批评声不绝于耳。很多欧洲人认为美国文化天真幼稚,以法国为首的国家对美国文化的进入一直坚决抵制。而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文化传统与美国又大不相同,深受其影响的有日本等国,另一方面部分伊斯兰国家则对其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同时很多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也对美国文化的同化影响十分担忧。美国文化的全球地位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的传播,使其几乎成为实际上的“世界语”,法国等地则有意在自己能够影响到的范围内全力抗击英语文化的影响。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57年
音乐美国音乐的种类和风格之多,正反映出美国的文化沙拉盘的特色。摇滚乐、节奏布鲁斯、爵士乐、和乡村音乐等世界闻名的音乐类型都是源自美国。在20世纪初,从美国灌录、复制的唱片流行音乐逐渐传播至全世界,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
美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美国原住民的传统宗教音乐,随着大量欧洲国家移民的到来,替美国音乐增添了基督教合唱、音乐乐谱的的色彩。之后的每波移民潮都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特色的音乐。大量的非裔美国人也带来了具有非洲特色的传统音乐,19世纪后期开始浮现的美国流行音乐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这些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以及1920年代开始发展的福音音乐。非裔美国人音乐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根基,混合了欧洲与土著的音乐成分。美国也有大量的民间音乐以及来自乌克兰、爱尔兰、苏格兰、波兰、墨西哥、和犹太人等移民的音乐。许多美国城市和乡镇也都发展出独立的地区音乐。底特律、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以及数不尽的小城市都发展出自己的音乐风格。
文学如同其他所有国家一般,美国的文学是由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所塑成的。在早期,美国是由东岸的一系列英国殖民地所形成的,因此美国文学的传统较亲近于英国文学。不过,随着历史的进展和不断的移民潮,美国文学的特色和宽广度都已经超出英国文学的范畴。
马克·吐温,1907年
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主要的题材是赞扬新大陆替殖民者和欧洲母国所带来的利益。宗教信仰上的争议也是题材之一。随著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人写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极大影响,也催生了新国家的独立意识。随着1812年战争和对于独立文学特色的渴望,更多新的、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家如爱伦·坡等人逐渐崭露头角。奴隶制度的冲突和接踵而来的内战也对美国文学有深刻影响,到了19世纪末,由于工业化的进展和国土开拓时期的结束,美国文学脱离了原先的边境文学,马克·吐温成为第一个不在东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开启美国本土文学之先河。
进入了20世纪,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转变使美国文学发展的更为多元和复杂。海明威反映了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恶情绪。1925年费滋杰罗出版《大亨小传》代表着20年代经济大恐慌前美国人的迷梦。黑人文学、南部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也在同时期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代、和新的种族、地区、社会特征都与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学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文学也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了。
影视与戏剧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便都是源自美国。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爱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Muybridge)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匹。自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成为人类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正规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和超人等电影流传至几乎每个大陆和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除了电影之外,由迪士尼开创的卡通技术也是源自美国。
美国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今天,美国有著数千家电视台,电视是美国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喜爱看电视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少数共同特征之一。美国民众透过电视得知国内外的新闻时事,观看电影、比赛、卡通和肥皂剧。99%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部电视机,绝大多数家庭还拥有两部。
美式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观赏运动
运动运动是美国全国性的休闲活动,其受欢迎的程度是其他休闲活动都无法相比的。职业运动在美国是商机极大的领域,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人也获得极高的报酬。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团队和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被称为“四巨头”的运动领域包括了棒球、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和篮球。其他受欢迎的运动还包括赛车和长曲棍球—那是源自于美洲原住民的运动,也是美国最古老的运动。虽然足球也是相当受欢迎的运动,但相较其他国家而言,足球在美国的普及度并不高。
美国也有许多源自欧洲、并在美国广泛发展的运动,例如赛马。英式橄榄球也相当受到欢迎。其他的欧洲运动如马上曲棍球和板球虽然并不普及,但也有不少死忠的观众。美国也是发展高尔夫球和网球等运动的主要国家。美国也是西方国家里拳击和职业摔角的发展中心,其他的格斗运动,例如源自日本的空手道,在美国也相当受欢迎。
大学体育运动在美国也相当普及,而且几乎与职业领域不相上下,尤其是在足球和篮球领域。许多大学和学院都培养了运动团队,定期举行校际间的竞赛。大学和学院所培养的运动类型相当广泛,从田径运动到水球都包含在内。同样的,美国的高中也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有时候这些校际间的比赛还会成为当地的头条新闻,显示了美国人民对于运动的喜爱和重视。
饮食
美国烹饪吸收了美国原住民的烹饪法和食材,例如火鸡、马铃薯、玉米、南瓜,都成了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苹果派、比萨餠、汉堡包原先都是来自或改良自欧洲,现在则是美国速食文化的象征。墨西哥卷(Burritos)和炸玉米饼(tacos)则源自墨西哥。由非裔美国人在身为奴隶时从非洲引入的“心灵食物”(Soul food)也成了大众的家常菜之一。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时间,一般在早上8点。早餐内容各地自有差别。一顿简单的早饭,可能为果汁、麦片、烤面包以及咖啡。早餐通常在家里吃,不过也有时候借早餐之机来讨论业务等商业活动,称为“工作早餐”。午餐的时间基本在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或是下午1点到2点。因为时间短且人们离家也比较远,所以上班或是上学的人很少回家吃饭,而是从家里带饭。相比较而言美国人的午餐是三餐中最简单的,蔬菜和三明治、汉堡或馅餠、热狗,再来一杯饮料。晚餐在傍晚6点左右开始,一般都比较丰富,所以美语中晚饭(dinner)也有正餐、大餐的意思。在晚饭时一般都会先来一份果汁或是浓汤,然后再上主菜。常摆在餐桌上的主菜有牛排、猪排、烤牛腩、炸鸡、炸虾、火腿和烤羊排等。多数的美国人喜欢在享用完晚饭后再来一些甜食,比如冰激凌和巧克力。在周末或假日,许多家庭只吃两顿饭。他们把早饭和午饭和在一起吃叫做早午餐(brunch),由早餐(breakfast)和午餐(lunch)相加而得。一般比较正式。有的家庭星期天不做饭,全家出去吃饭。在一些节假日美国家庭也常常举行野餐和户外焼烤。
自由女神像:很多移民者对美国的第一印象
综上所述,可见美国饮食特点为:
1.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2、美国人的口味比较清淡,喜欢吃生、冷食品,如凉抖菜、嫩肉排等,热汤也不烫。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带点甜。
3、美国人喜欢吃糖醋鱼、炸牛肉、炸牛排、炸猪排、烤鸡、炸仔鸡等肉食菜品,爱用冰水、矿泉水、可口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饮料,喜欢在饮料中加冰块,不喜欢饮茶。
4、美国的餐饮多元化,大城市中有世界各地风味的餐馆。欧洲餐厅以法国和意大利餐馆为主,中餐馆遍布全美,其他还有日本、印度、中东、拉美和东南亚餐馆。

『叁』 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有海洋、大陆、岛屿......

『肆』 急求江西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历年的考研真题及答案.谢谢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觉得,这真的没有什么,要注重劳逸结合合理的分配时间很重要有助于恢复精力高效率的学习。越临近考试,大家可能越会紧张和焦虑

『伍』 CCTV-7的科技苑是多长时间

对 就是半个小时
06:05 科技苑
科教:科技苑
2007-1-15 星期一 06:05-06:35 CCTV-7
栏目介绍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CCTV-7)于1996年1月日正式开播。通过亚太1A卫星开...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6:35 聚焦三农
专题:聚焦三农
2007-1-15 星期一 06:35-07:05 CCTV-7
《聚焦三农》栏目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诞生的,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7:05 人与自然
专题:人与自然
2007-1-15 星期一 07:05-07:35 CCTV-7
人与自然》开播于1994年5月11日。栏目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栏目内容定位是介绍动植物和自...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7:35 军事纪实
专题:军事纪实
2007-1-15 星期一 07:35-08:05 CCTV-7
零距离触摸军人特有的心路历程
全方位展现军营独具的形象风采
《军事纪实》栏目主要围绕部队...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8:05 天天饮食
生活:天天饮食
2007-1-15 星期一 08:05-08:25 CCTV-7
《天天饮食》是中央电视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个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性...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8:25 科技博览
专题: 科技博览 2007-1-15 星期一 08:25-08:37 《科技博览》栏目创办于1997年5月,是在中国政府酝酿、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科技... 881855bc-8cb3-4ee5-a7b0-9aad9579360f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44135668-a164-4457-9e9e-bd8f97ce891c
08:37 动画城
少儿: 动画城 2007-1-15 星期一 08:37-09:08 《动画城》是由中央电视台动画片部主办的名牌栏目。
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动画片部成立于199... 26751b6d-4f02-479b-b8a0-9b3decf1ce8e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78ff4250-272b-44b3-9333-21b591ad29b1
09:08 动画短片
少儿:动画短片
2007-1-15 星期一 09:08-09:25 CCTV-7
动画短片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09:25 智慧树
智慧树 2007-1-15 星期一 09:25-09:55 智慧树 a4fae07a-fafa-456a-873b-5bd4a277c989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8b55880f-03a9-4f7a-ae4e-46a7d571d71d
09:55 七巧板
少儿: 七巧板 2007-1-15 星期一 09:55-10:05 诞生于1985年初的《七巧板》,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广大观众的支持和鼓励下,《七巧板》的全体成... b5286f1a-85e7-46f2-a26c-41ef4a834cb3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ee567746-ad94-4f72-8c55-f01eeef0ed41
10:05 军事报道
专题: 军事报道 2007-1-15 星期一 10:05-10:45 军事报道 04b39b33-10ab-4435-bbeb-2afd1f3bb1b5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db8fd9e3-756c-4a28-878f-9ce720a017a7
10:45 军事科技
专题: 军事科技 2007-1-15 星期一 10:45-11:37 《军事科技》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唯一一档以介绍军事科普知识为主的栏目,它是在“科技强军、科教... c87a856c-f5fb-494c-8db3-dca8ab8fa27d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fb0ed9ab-ce7c-4c23-8a46-d435fb7764ca
11:37 科学世界
科教:科学世界
2007-1-15 星期一 11:37-12:04 CCTV-7
《科学世界》是以编译国外科技节目为主的一个科普节目。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制作精良,是开阔观众眼界...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12:04 探索·发现
科教: 探索·发现 2007-1-15 星期一 12:04-12:37 《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于2001年7月9日开播... 2a4790e0-dc75-4fb0-9a0b-61ca358c2135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6cd57fc7-bd39-4f0b-8bce-e1cc4e09a203
12:37 乡土
乡土 2007-1-15 星期一 12:37-13:07 10ef918a-ed4e-4632-883e-eff089c6a69a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c146dc46-8f78-4d8d-b29d-0bd4e59eb521
13:07 聚焦三农
专题: 聚焦三农 2007-1-15 星期一 13:07-13:32 《聚焦三农》栏目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诞生的,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 0991e40a-9006-433a-8996-e5033a79b6eb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87a92fa2-2191-4a9f-8f30-83b89806ca48
13:32 法制编辑部
法制: 法制编辑部 2007-1-15 星期一 13:32-14:28 《法制编辑部》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于2003年11月3日全面改版推出的一个法制栏目,时长45分... ee910e80-7c06-43b4-9697-b30c3a5efcf4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726fd388-fd4f-49b4-9d2f-069f1f681d93
14:28 每日农经
专题: 每日农经 2007-1-15 星期一 14:28-14:32 栏目定位:
定位于农经时讯和国内外农经市场信息的权威发布与权威分析,及时、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 aff9a263-3dfa-40c0-942c-0c3bd62acf34 c CCTV-7 fqctcmb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02a8b0a4-45b1-4640-af1d-f78eef9f33ee
14:32 乡土
乡土 2007-1-15 星期一 14:32-15:34 8d9c978f-a580-47f9-b811-b7c6fc00ca58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c146dc46-8f78-4d8d-b29d-0bd4e59eb521
15:34 西部教育
西部教育 2007-1-15 星期一 15:34-16:24 西部教育 a1dd6f9c-a445-4309-9f48-542a636f170e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7dc3d93c-cce0-4e5f-a15a-041059864538
16:24 科技博览
专题: 科技博览 2007-1-15 星期一 16:24-16:34 《科技博览》栏目创办于1997年5月,是在中国政府酝酿、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科技... 1bca9dbc-4cef-45fd-8005-596168f2f3f7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44135668-a164-4457-9e9e-bd8f97ce891c
16:34 军事纪实
专题: 军事纪实 2007-1-15 星期一 16:34-17:04 零距离触摸军人特有的心路历程
全方位展现军营独具的形象风采
《军事纪实》栏目主要围绕部队... 265d458d-f4c7-4725-bb96-d1bf77cea2a9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fbebd604-3966-4997-b054-913805682f99
17:04 讲述
专题:讲述
2007-1-15 星期一 17:04-17:30 CCTV-7
情感的力量是无形的,但又是巨大的,一个个平凡的或是不平凡的人都满怀着时而静谧,时而澎湃情感生活着,努...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17:30 和平年代
专题:和平年代
2007-1-15 星期一 17:30-18:05 CCTV-7
暂无节目描述信息,期待您的补充。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18:05 生活567
生活:生活567
2007-1-15 星期一 18:05-18:30 CCTV-7
《生活567》是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的一档生活服务类日播栏目,自2003年1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18:30 科技苑
科教: 科技苑 2007-1-15 星期一 18:30-19:00 栏目介绍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CCTV-7)于1996年1月日正式开播。通过亚太1A卫星开... 9f16dfcb-eb55-44d8-8f36-509b1cbabfd6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ced0b1ff-eb8e-426e-82f1-3e0ce2c2d033
19:00 农广天地
科教:农广天地
2007-1-15 星期一 19:00-19:30 CCTV-7
《农广天地》栏目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CCTV—7开办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节目专栏,目的是向广大农...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19:30 军事报道
专题: 军事报道 2007-1-15 星期一 19:30-20:03 军事报道 87a500ce-f8e3-4000-a478-921c70e6e34e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db8fd9e3-756c-4a28-878f-9ce720a017a7
20:03 军事纪实
专题:军事纪实
2007-1-15 星期一 20:03-20:35 CCTV-7
零距离触摸军人特有的心路历程
全方位展现军营独具的形象风采
《军事纪实》栏目主要围绕部队...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20:35 人与自然
专题:人与自然
2007-1-15 星期一 20:35-21:17 CCTV-7
人与自然》开播于1994年5月11日。栏目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栏目内容定位是介绍动植物和自...
收藏到... 播出时间 评论

21:17 聚焦三农
专题: 聚焦三农 2007-1-15 星期一 21:17-21:42 《聚焦三农》栏目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诞生的,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 4eff947e-d6df-4ee5-9cd7-b5211c3b9d3c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87a92fa2-2191-4a9f-8f30-83b89806ca48
21:42 每日农经
专题: 每日农经 2007-1-15 星期一 21:42-22:02 栏目定位:
定位于农经时讯和国内外农经市场信息的权威发布与权威分析,及时、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 c637c2f8-ec3c-4cbf-9caf-1bca8c92d695 c CCTV-7 fqctcmb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02a8b0a4-45b1-4640-af1d-f78eef9f33ee
22:02 致富经
科教: 致富经 2007-1-15 星期一 22:02-22:37 目前,《致富经》设有三个版块:
闯天下:报道老百姓身边的“致富明星”,以农民的创业经历、经济生... 0f5b2542-4fbd-4927-9282-f11a2493df04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b6be27be-59f6-472a-b333-1a375ffcf103
22:37 和平年代
专题: 和平年代 2007-1-15 星期一 22:37-23:15 b75b570c-0faa-4a66-a840-73d0e77500fd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544b4a7c-0d38-4e46-bf56-35a96e73c024
23:15 生活567
生活: 生活567 2007-1-15 星期一 23:15-23:40 《生活567》是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的一档生活服务类日播栏目,自2003年11月开播以来,始终坚持... a4ee297a-88d3-4866-85f1-89abb148d336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d7b89469-6193-4b44-aeff-879b40330af1
23:40 科技苑
科教: 科技苑 2007-1-15 星期一 23:40-00:10 栏目介绍
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CCTV-7)于1996年1月日正式开播。通过亚太1A卫星开... 44e38bcf-ef5c-4adb-a169-19ac8417cdb9 c CCTV-7 fqct b9808db7-ee01-42a5-929e-5d8b365f97b2 False ced0b1ff-eb8e-426e-82f1-3e0ce2c2d033
00:10 农广天地

『陆』 关于北京旅游的

1,从西站出来步行一段向北,到长安街,可以坐1号线地铁(军博站)
2,1号线地铁版坐到天安门西或者权天安门东站都可以,上来就是天安门,从中间进去就是故宫
3,1号线地铁坐到复兴门换4号线,坐到沿途有北大东门,圆明园,还有北宫门(颐和园)
应该比较方便了,时间比较充足了,交通也算便利。
至于酒店,可以选在北京西站附近,具体的价位就要看你们自己选择了。

『柒』 地球是什么样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3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环中交叉十字是为地球的天文符号。十字的两画分别代表子午线和赤道;另一种画法则把十字放在环形的上方(Unicode:⊕或♁)。

目录 [隐藏]
1 地球概论特征
1.1 圈层结构
1.1.1 结构
1.1.2 内部
1.1.3 地核
1.1.4 地幔
1.1.5 地壳
1.1.6 生物圈
1.1.7 大气圈
1.1.8 水圈
1.2 地球的运动
1.2.1 地球自转
1.2.2 公转
1.3 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
1.3.1 卫星

2.1 自然地理
2.1.1 气候
2.1.2 地形
2.1.3 自然资源
2.1.4 自然灾难
2.2 人文地理
2.2.1 土地使用
2.2.2 人类

2.2.3 政府
3 地球的发展方向
3.1 环境问题

3.1.2 具体机制
3.2 人文问题
3.3 经济发展问题

4 对地球的描述
5 参见
6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

[编辑]
地球概论特征
[编辑]
圈层结构
参见主要条目:地球地质概况

[编辑]
结构
如同其他的类地行星,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别为矽质地壳、高度粘滞状地幔、以及一个外层为非粘滞液态内部为固态的地核。地核液体部份导电质的对流使得地球产生了微弱的地磁场。

地球内部的金属质不断的通过火山和大洋裂缝涌出地表(参见海底膨胀条目)。组成地壳大部分的岩石年龄都不超过1亿(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壳年龄大约有44亿(4.4×109)年历史[2]。

总体来说,地球大部分的质量是由下列元素组成:

铁: 34 .6 %
氧: 29 .5 %
矽: 15 .2 %
镁: 12 .7 %
镍: 2 .4 %
硫: 1 .9 %
钛: 0 .05 %
其他元素: 3 .65 %

参见地球内部重力分布。

[编辑]
内部
地球内部温度高达5270K。行星内部的热量来自于其形成之初的"吸积"(参见重力结合能)。这之后的热量来自于类似铀钍和钾这类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从地球内部到达地表的热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阳能量的1/20000。

地球内部分为:

0-60 千米 - 岩石圈
0-30/35 千米 - 地壳
30/35-2900 千米 - 地幔
100-700 千米 - 软流层
2900-5100 km - 地核外核
5100-~6375 km - 地核内核
[编辑]
地核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5kg/m3,是太阳系中密度较大的行星。但地球表面物质的密度只有大约3000kg/m3,所以一般认为地核处存在高密度物质-在地球形成早期,大约45亿(4.5×109)年前,地球几乎是由熔化的金属组成的,这就导致了地球中心处发生高密度物质聚集,低密度物质移向地表的过程(参见行星分异作用)。地核大部分是由铁所组成(占80%),其余物质基本上是镍和矽。像铀等高密度元素要么在地球是稀少的,要么就是和轻元素相结合存在于地壳中(参见:长英矿物条目)。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又以利曼界面为界分为两部分:一个半径约1250km的内核,即G层,以及一个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即E、F层。F层是地核与地幔的过渡层。

一般的,人们认为地球内核是一个主要由铁和一部分镍组成的固态核心。一个不同的观点则认为内核可能是由单铁结晶组成。包在内核外层的外核一般认为是由液态铁质混和液态镍和其他轻元素组成的。通常,人们相信外核中的对流加上地球的快速自转-通过发电机理论(参见:科里奥利力)-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固态内核因为温度过高以至于不可能产生一个永磁场(参见:居里点)。但内核仍然可能保存有液态外核产生的磁场。

最近的观测证据显示内核可能要比地球其他部分自转的快一点:一年大约相差2°(Comins DEU-P82).

[编辑]
地幔
从地核外围的古登堡面(约2900公里深处)一直延伸到莫霍界面(约33公里深处)的区域被称作地幔。在地幔底部的压力大约是1.40Matm(140GPa)。那里大部分都是由富含铁和镁的物质所组成。物质的熔点取决于所处之处的圧力。随着进入地幔的深入的增加,受到的压强也逐渐增加,地幔的下部一般认为是固态的,上地幔人们则一般认为是由塑性(半溶化的)物质所构成.上地幔区域物质的粘滞度在1021至1024Pa•s之间,具体数据依据深度而变化[3].所以上地幔才有可能缓慢地流动。

为什么地球内核是固态、外核是液态、而地幔却是固态/塑性的呢?因为富铁物质的熔点要比纯铁来的高。地核几乎完全是由一大块纯铁所构成,而在地核之外则基本只可能存在富铁物质。所以,地表的铁矿物是固态的;上地幔的含铁物质是半熔化的(因为那里温度高但受到的压力不是非常大);下地幔的含铁物质则是固态(因为那里压力温度都更大);在地核外核的纯铁是液态的,因为纯铁的熔点非常低(尽管那里压力巨大);而内核的固态则是由地球中心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所造成。

[编辑]
地壳
地壳指的是从地面至地下的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33km深处)的地下区域。薄的洋底壳是由高密的镁硅酸铁岩(镁铁矿)构成。硅酸镁铁岩是组成大洋盆地的基础材料。比较厚的陆壳是由密度较小的铝硅酸钾钠岩(长英矿物)所构成。地壳与地幔的交界处呈现不同的物理特性:首先,存在一个使地震波传播速率发生改变层称做莫霍洛维奇分界面的物理界线面,一般认为,产生分界面的原因是因为上部构成的岩石包括了斜长石而下部没有长石存在。第二个不同点就是地壳与地幔见存在化学改变-大洋壳深处部分观察到超碱性积累和无磁场的斜方辉橄岩的差别以及大洋壳挤压陆壳产生的蛇绿岩之间的差别.

[编辑]
生物圈
参见主要条目:生命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仍然拥有生命存在地方。整个行星的生命形式有时被称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通常据信始于自35亿(3.5×109)年前的进化。生物圈又分为很多不同的生物群系。根据相似的存在范围划分为植物群和动物群。在地面上,生物群落主要是以纬度划分,陆地生物群落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缺乏相关的植物和动物,大部分活跃的生物群落都在赤道附近。

[编辑]
大气圈
地球由地核到大气截面図.部分按照比例
参见主要条目: 地球大气层

地球拥有一个由78%的氮气、 21%的氧气、和1% 的氩气混和微量其他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的厚密大気层。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和太阳之间的缓冲。地球大气的构成并不稳固,其中成份亦被生物圈所影响。如大气中大量的自由二价氧是地球植物通过太阳能量制造出来的。离开这些植物,氧气将通过燃烧快速与物质重新结合。自由(未化合)的氧元素対地球上的生命意义重大。

地球大气是分层的。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所有的层在全球各地并不完全一致并且随着季节而有所改变。

地球大气圈的总质量大约是5.1×1018kg,是地球总质量是0.9ppm。

[编辑]
水圈
参见主要条目:海洋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表面含有液态水的行星。水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97%是海水3%是淡水[4])。水在五大洋和七大陆都存在。地球的太阳轨道、火山活动、地心引力、温室效应、地磁场以及富含氧气的大气这些因素相结合使得地球成为一颗水之行星。

地球正好出在足够温暖能存在液态水的轨道边缘。离开适当的温室效应,地球上的水将都会冻结为冰。古生物学证据显示如果蓝绿藻(藻青菌)在海洋中出现晚一点,温室效应将不足以维持地球表面液态水的存在,海洋可能在1000万至1亿年间冻结,发生冰川纪事件。

当时在像金星这样的行星上,气态的水破坏了(阻止)太阳的紫外辐射。大气中的氢被吹过的太阳风离子化,其产生的效果虽然缓慢但结果却不可改变。这也是一个金星上为何没有水的假说:离开了氢原子,氧气将与地表物质化合并留存在土壤矿物中。

在地球大气中,还存在一个薄薄的臭氧层。臭氧在平流层吸收了大气中大部分多余的高能紫外辐射,减低了裂化效应。 臭氧只能由大气中大量自由二价氧原子产生,所以臭氧的产生也依赖于生物圈(植物)。地磁场产生的电离层也保护了地球不会受到太阳风的直接袭击。

最后说明的一点是,火山活动也持续的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水蒸气。地球通过水和碳対地幔和火山中的石灰石消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参见行星筑造学)。据估计,仍存留在地幔中的水的总量是现在海洋中所有水数量的10倍,虽然地幔中的大部分水可能从来不会释放到地表。

地球水界的总质量大约是1.4 ×1021kg,计为地球总质量的0.023%。

一个使用Plate Carrée投影法组合卫星照片形成的地球表面地形图(请点击放大)[编辑]
地球的运动
[编辑]
地球自转
地球沿着贯串北极至南极的一条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1个恒星日)需要花时23小时56分4.09秒。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球上主要天体(大气中的流星和低轨道卫星除外)一日内向西的视运动是15°/小时(即15'/分钟)-即2分钟一个太阳或月亮的视直径的大小。

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地轴运动还包括一个缓慢的岁差运动。这个运动的大周期大约是25800年一个循环,每一次小的章动周期是18.6年。对处于参考坐标系中的地球、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微小吸引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造成地球赤道隆起,并形成类椭圆形的扁球。

地球的自转也是有轻微的扰动的。这称为极运动。极运动是准周期性的,所谓的准周期包括一个一年的晃动周期和一个被称为钱德勒摆动的14个月周期。自转速度也会相应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日长改变。

[编辑]
公转
地球公转围绕太阳旋转需要365.2564个平太阳日(即1个恒星年)。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相对其他恒星的视运动大约是1°/日-这就相当于每12小时一个太阳或月亮直径的大小。公转造成的视运动效果与自转造成的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轨道速度是30 km/s,即每7分钟一个地球直径,每4小时一个地月距离。

[编辑]
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
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月球。其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用时一恒星月(27又1/3日)。因此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运动相对太阳大约是12°/日-即每小时一个月球直径,方向同样与自转效果相反。

如果在地球北极进行观测,则地球的公转、月球运行以及地球自转都将是逆时针的。

地球的轨道和轴位面并非是一致的:地轴倾斜与地日平面交角是23.5度(这产生了四季变化);地月平面与地日平面交角大约为5度(否则每月都会发生日蚀)。

地球的Hill大气层(大气影响范围)的半径大约为1.5 G米(93万英里),这个范围足以覆盖惟一自然卫星(月球)的轨道了。

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地轴运动还包括一个缓慢的岁差运动。这个运动的大周期大约是25800年一个循环,每一次小的章动周期是18.6年。对处于参考坐标系中的地球、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微小吸引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造成地球赤道隆起,并形成类椭圆形的扁球。

地球的自转也是有轻微的扰动的。这称为极运动。极运动是准周期性的,所谓的准周期包括一个一年的晃动周期和一个被称为钱德勒摆动的14个月周期。自转速度也会相应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日长改变。

[编辑]
卫星
参见主要条目:月球

地球的卫星 名称 直径 (km) 质量 (kg) 轨道离心率 平均公转半径 (km) 公转周期
月球 3,474.8 7.349×1022 0.0549 384,400 27天7小时43.7分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卫星。

月球或'月亮',是一个固体的类行星卫星,其直径约为地球的1/4.围绕其他行星做轨道运行的天然卫星有时也统称其为为那个行星的"月亮"..

地月之间的重力吸引成就了地球表面的潮汐现象.该力量在月球上产生的效果是潮汐锁定: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围绕地球的时间一样长.这就导致在地球上总是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

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太阳会在月球上照亮不同的区域,这就形成了月相:暗区与亮区被明暗界线所划分.

月球能起到缓和气候以维持生命存在的作用.古生物学证据以及电脑模拟显示在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作用下,地球的轴倾斜相对稳定下来.离开这种对抗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发地球赤道隆起的扭矩稳定,一些理论相信地球旋转轴将会混乱不稳定-就像火星那样.如果地轴自转旋转接近黄道平面,极端剧烈的天气改变将导致全球季节差异剧烈:地球的一极在"夏天"将会直接对着太阳而在"冬天"将会完全背对太阳. 行星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宣称这将会杀死所有的大型动物和高级植物生命.这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无论如何,对火星—其自转周期与轴倾斜与地球相当,不同在于火星没有大卫星和液态核心—的更多研究,可能能够提供我们人类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地月距离是刚刚好,当从地球上看时,其角大小与太阳相当(太阳大小是月球的400倍,但月球比太阳近400倍).这就使得地球上会发生日蚀现象.如下的图示展现了地月距离以及两者大小比例(单击图象放大):

地球月球大小以及两者之间距离比例关系
关于月球的起源是未知的,但一个流行的理论假设月球可能是原始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原行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这种架设能够解释(许多之一)为什么月球上缺少铁和易挥发元素.参见巨物碰撞理论.

地球实际上已知还拥有一个同轨道小行星:小行星3753(Cruithne).

[编辑]
地理学特征
参见主要条目:地球地理学

200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中使用的世界地图(大小:2M)地球表面约29.2%是陆地,其余70.8%是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目前被分成四个主要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

地图参考:

时区、坐标

最大地理单位

大洲、大洋

地球上的面积:

总计: 5.10072亿km2
陆地: 1.4894亿km2
水域: 3.61132亿km2
注:全球70.8%的表面被水所覆盖,只有29.2%的陆地暴露在外。
陆地边界:

全球陆地边界总共250472千米(共享边界只计算一次)。其中的两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是交界国家最多的,各自和14个国家接壤。有43各国家和地区是内陆国家:阿富汗, 安道尔, 亚美尼亚, 奥地利, 阿塞拜疆, 白俄罗斯, 不丹, 玻利维亚,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中非共和国, 乍得, 捷克, 埃塞俄比亚, 梵蒂冈(梵蒂冈城国), 匈牙利,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老挝, 莱索托,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马拉维, 马里, 摩尔多瓦, 蒙古, 尼泊尔, 尼日尔, 巴拉圭, 卢旺达, 圣马力诺, 斯洛伐克, 斯威士兰, 瑞士, 塔吉克斯坦,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土库曼斯坦, 乌干达, 乌兹别克斯坦, 西岸, 赞比亚, 津巴布韦; 还有两个国家是双重内陆国家, 列支敦士登和乌兹别克斯坦。
海岸线:

共356000千米
有97个国家和其他实体是没有和其他国家接壤的岛国,他们包括: 美属萨摩亚群岛,安哥拉, 安提瓜和巴布达,阿卢巴, 亚什摩及卡地尔群岛,巴哈马,巴林,贝克岛,巴巴多斯, 印度礁,百慕达群岛,布威岛,英属印度洋领土,英属维京群岛,佛得角,开曼群岛,圣诞岛, 克里普顿岛, 科科斯群岛,科摩洛,科克群岛, 珊瑚岛,古巴,赛普勒斯,多米尼加共和国, 尤罗帕岛,福克兰群岛,法罗群岛,斐济,法属玻里尼西亚, 法国南半球及南极属地, Glorioso群岛,格陵兰,格林纳达,关岛,格恩西岛, 贺得及麦唐纳群岛, 豪兰岛,冰岛,牙买加,央麦恩群岛,日本,贾维斯岛,泽西,约翰斯顿环礁,万诺瓦岛, 金曼礁,吉尔巴斯,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 , 马尔他 , 人岛 , 马绍尔群岛 , 马提尼克岛 , 毛里求斯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中途岛,蒙特色纳,瑙鲁, 纳弗沙岛, 新喀里多尼亚, 新西兰,纽鄂岛, 诺福克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帛琉,巴尔米拉环礁, 西沙群岛,菲律宾,皮特克恩岛, 波多黎各, 法属留尼旺, 圣海伦娜, 圣吉斯和尼维斯,圣卢西亚, 圣皮耶和密克罗, 圣文森和格林纳丁斯,美属萨摩亚,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锡尔群岛,新加坡,索罗门群岛, 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岛, 南沙群岛, 斯里兰卡,斯瓦尔巴,托克劳,汤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Tromelin 岛, 土克斯和开科斯群岛,图瓦卢,万那度, 维京群岛, 威克岛, 瓦利斯和富图纳
海事宣言:

有各种情况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遵守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索赔请求。
毗邻区: 大部分为24海里(NM),但可以改变
大陆架:大部分为200米或探索深度,也有宣称为200NM或到大陆边缘边际的
专署捕鱼区:大部分宣称为200NM,但可以改变
专署经济区:大部分为200NM,但可以改变
领海:大部分为12NM,但可以改变
注:与邻国的边界状况在一些情况下阻止了很多国家扩展他们的捕鱼区和经济区达到完全的200NM
43个国家和区域是完全内陆的(参见内陆国家)
[编辑]
自然地理
[编辑]
气候
参见主要条目气候

因为地球气候从亘古到现在都有发生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继续演进,很难把地球气候概括。地球上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

两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度相差并非很大的区域分隔开来:赤道附近宽广的热带气候和稍高纬度上的亚热带气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也差异巨大,降水量从一年几米到一年少于一毫米的地区都有。

[编辑]
地形
极端海拔:

陆地上最低点:死海 −408米
全球最低点: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 −10,924米
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圣母峰) 8,844.43米
[编辑]
自然资源
参见自然资源条目

地壳中包含大量化石燃料沉积:煤、石油、天然气, 甲烷包合物。这些沉积物被人类使用用来制造能源和作为其他化学物的给料。
在腐蚀和行星筑造作用下,含铁矿石组成了地壳。这些金属矿石包含了多种金属质和有用的化学元素。
地球生物圈能够产生大量有用的生物产出,包括(但不限于)食物、木材、药物、氧气。生物圈还能回收大量有机垃圾、地面生态系统是依赖于上层土和新鲜水的,而海洋生态系统依赖于陆地上冲刷后融解的的营养物。
人类开发地球的自然资源是很普遍的。

这些资源中的一些,比如化石燃料,是很难短时间内是很难再重新产生的。这称作不可再生资源。人类文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取已经成为现代环保主义运动的重要论争之一。

[编辑]
自然灾难
大部分地区以及其间生物都遭受过类似热带气旋、飓风、或台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也有很多地区发生过地震、山崩、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灰岩坑(地层下陷)、洪水、干旱以及其他气候异常和灾难。

[编辑]
人文地理
[编辑]
土地使用
可耕地: 10.73%
永久农耕地: 1%
其他: 88.27% (2001年)

灌溉土地:

2,714,320km2(1998年)
[编辑]
人类

宇航员Bruce McCandless II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目前几乎所有的人类都居住在地球上:总数约 6,446,131,400人口(2005年7月估计)

两个人类目前居住在环绕地球的国际太空站轨道上。国际空间站成员每六个月轮换一次,所以在轮换期间会有更多的人类在空间站上,有时还会有其他的人类在大气外短暂“旅行”一番。

总体说来,截至2004年,大约有400名人类出过地球(到太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称对地球重新获得理解并且了解到其对维系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都对地球在太空中的美丽而惊讶不已。这些是他们(人类)在地表生活时所无法感受到的。

参见空间殖民条目

地球上最北的人类定居点是加拿大埃斯米岛的Alert。最南端的人类定居点是南极洲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这个美国南极站几乎就在南极点上。

年龄结构:

0-14 岁: 27.8% (男性919,726,623; 女性870,468,158)
15-64 岁: 64.9% (男性2,117,230,183; 女性2,066,864,970)
65 岁以上: 7.3% (男性207,903,775; 女性 263,627,270)
由于一些国家不维护年龄结构的信息, 因而在总世界人口和全球年龄结构共计之间存在轻微的误差(2005年)

年龄中位数:

总计:27.6岁
男性:27岁
女性:28.2岁(2005年)
人口增长率:

1.14%(2005年);7300万人/年(200000人/日); 每日32000
出生率:

20.15新生人口/1000人(2005年);1.4亿/年;每日17000
死亡率:

8.78死亡人口/1000人(2004年);6000万/年;每日41000
性别比:

出生: 1.06男婴/女婴
15岁以下:1.06男孩/女孩
15-64岁: 1.03男人/女人
65岁以上: 0.79男性/女性
总计:1.01男性/女性(2005年估计)
婴儿夭折率:(2005年估计)

总计:50.1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男性:52.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女性:48.0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平均寿命:

全部人口:64.33岁
男性: 62.73岁
女性: 66.04岁(2005年估计)
总出生率:

2.6婴儿出生/妇女(2005年估计)
[编辑]
识字能力
15岁以上具有读写的能力

总人口: 77%
男性: 83%
女性: 71% (1995年)
[编辑]
政府
地球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统治全行星的政府机构。目前,地球表面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区域都被某个国家宣称所统治。目前,还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但联合国主要是一个国际沟通论坛,它只拥有有限的实现法律的能力和实力。

政区(参看世界政区)

地球上目前共有271个国家,属地以及其他统治方式。

[编辑]
地球的发展方向
[编辑]
环境问题
[编辑]
热力学机制
对于地理环境的负熵流:主要是太阳辐射。

对于地理环境的正熵流:地理环境自身的增熵机制,人类系统对于地理环境的正熵流(包括两个部分:人类系统从地理环境获取负熵,人类系统向地理环境排放正熵流。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系统对于地理环境的正熵流大大超过地理环境所获得的负熵流。

[编辑]
具体机制
地理环境的再生机制和自净机制。主要能量来源为太阳能。

人类系统向地理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一般是第一产业的生产行为,如:放牧、砍伐森林、渔猎、种植、开采矿产等等。

人类系统向地理环境排放废弃物和热能。主要的行为有:生活行为(涤洗水、生理排放等);第一产业行为(喷撒农药、动物生理排放等等);第二产业行为(温室气体排放、酸性气体排放、电镀厂的有毒液体排放、工业噪声等);第三产业行为(汽车尾气排放、娱乐场所的噪声强光等)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系统向地理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大大超过了环境的再生能力;人类系统向地理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和热能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其他的人类行为通过环境对人类系统有负作用的。

目前地球上大范围的遭受到人口过剩。工业灾难(如大气和水污染)、 酸雨及有毒化合物袭击、植被流失(包括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野生动物消失、物种灭绝、土壤退化、土壤过度消耗、腐蚀、和外来物种入侵等环境灾难问题。

人类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大尺度的气候改变的观点是受人关注并存在争议的。相关的研究仍然在进行中。

夜间的地球。使用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间之照片组合而成。图中亮区是由城市化所产生,借此图也可看见全球的经济差距。
——如南北韩以及欧洲和非洲。最发达地区如美国和日本几乎没有暗区;欠发达地区则只有零星灯光。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是完全黑暗的。[编辑]
人文问题
[编辑]
经济发展问题
[编辑]
可持续发展
[编辑]
对地球的描述
地球经常被描绘为神迹,神创的(参见盖娅和地球之母条目)。在北欧挪威神话中,地球之神是Jord,Jord是Thor之母,是Annar之女。

地球有时也被描绘为一艘结实的宇宙飞船。并带有一个需要维护的生命支持系统,参见地球宇航船条目。

因为地球是如此庞大,在过去人类使用肉眼是很难观测出其整体表面是呈现扁球状的(赤道微隆两极稍平),以至于产生了多种关于平面地球的信仰。在太空飞行发明之前,这种信仰已经一点一点辑由观测其他行星形状以及观测到地面球形产生的次生效应(如观察远処船只总是先看见帆再看见船身)而逐渐为人所不信。

航海家1号拍摂是一张地球照片使Carl Sagan得到灵感,他把地球描绘为一个宇宙中的"浅蓝色的小白点。"

科幻小说中地球经常是幻想中星系/银河政府的首都或主要管理中心(当星系政府是由人类统治时尤其如此)。经常的,在科幻作品中地球是一个人类统治具有代表性的联邦共和国、帝国或专制统治也偶尔可见——如在星际旅行和巴比伦5号中那样。无论如何,在其他科幻作品中,未来的人类将不再记得这个他们祖先曾生活的星球(如Battlestar Galactica和The Foundation Series)。

在Douglas Adams写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一书中,他把地球描绘为是"基本无害"的。

『捌』 日月潭风景。人文。民族风情

日月潭 台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又称龙湖,亦为闻名遐迩之山水佳胜。位于南投县中部鱼池乡之水社村,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潭面辽阔,海拔约760公尺(2,495呎),面积约900馀公顷。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潭水碧蓝无垠,青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形势天然。该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诸如涵碧楼、慈恩塔(9层塔,高约45公尺〔148呎〕,建於海拔955公尺〔3,133呎〕之青龙山上,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玄奘寺、文武庙、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
[编辑本段]景区简介
所在地区:台湾省 南投县 鱼池乡
面积:7.73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 21.00米
成因类型:构造湖
[编辑本段]文化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相传日月潭之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嘉义县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寻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面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木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这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屿”。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义乘搭专线汽车运往,只需一个多小时旅程。环湖建有游览公路,道旁绿树成荫,宜行宜憩。但多数游者仍喜学古人“泛棹出渡”,深入各风景点去充分领略湖山风情。
日月潭晨间景色“出渡”先上珠仔屿。小舟一荡开桨,人便直入琉璃明镜。上下天光,碧水粼粼,令人顿有凭虚凌空、飞入仙境之感。舟泊珠屿,上岛游览。这小岛昔日甚大,后因日本人建水电站而大部分被淹没,变得很小。不过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屿孤浮四面空”之旷朗。小小珠屿,既是点缀碧湖的绿珠,又是观赏日月潭的极佳地点。
泛棹往北,可泊山麓崖边。这里有磴道上山,共365级,俗称“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庙。庙内集诸神之大成,济济一堂,居中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关公、神农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龙王等等。在山门前远眺潭景,若披展图画,绕岸皆山,云水四合,“风光不减巫山峡”。
文武庙山后有羊肠小径,迂回下抵潭东北角的孔雀园。园中饲养150多只孔雀,每见艳装游人便意相开屏,羽翎五光十色,光彩耀目。
自孔雀园无论循环湖公路或返渡头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现名忠孝村)。村在潭东南岸,村民数百,均为曹族。村中有山胞文物陈列馆,展出高山诸族的生活用具、艺术雕刻,兼售一些山胞手工艺品。村中又有歌舞组织,经常为慕名而来的人表演民族歌舞,其中《杵舞》表现山胞妇女丰年舂米时的欢愉,节奏轻快,歌声清越,舞姿曼妙,是曹族歌舞中的最佳传统节目。
从德化社环湖往南滨,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师全身,曾是玄奘法师灵骨暂藏之所。寺后有石径,登1300多级台阶才到山腰的玄奘寺。玄奘寺是为纪念唐三藏法师玄奘而建的寺庙。寺中大殿三层,三楼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师的头顶灵骨就安藏于塔中。
玄奘寺后的青龙山巅,建了一座九层高塔,名曰“慈恩塔”。塔仿辽宋古塔式样,为八角宝塔。据说塔基至塔顶高45米,加上青龙山高955米,恰恰为1000米。登塔远眺,日月潭风光通览无遗。有人说在塔上可望见西子湖畔六和塔尖,这固然有如神话,却也颇蕴深情。
环湖而游,至西北岸山脚,远远就可听见水流怒吼雷鸣,原来不远就是从浊水溪上游通过18公里长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这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喷出的水花,高达四五米至七八米,势若蛟龙吐水,湍傲排空,较之济南的趵突泉更加壮观。
距“水口”不远有一处探向湖面的小半岛,位在潭的西北。当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没珠屿大部分时,屿上的曹族人即迁来此半岛居住,现已拓建成充满现代色彩的观光旅游中心地。专线汽车、环湖公路、游湖路线等多以此为起点或终站。这里旅社建筑颇多,最宏大而高级的建筑当推“教师会馆”和“涵碧楼”。教师会馆是台湾教育界人士休假疗养中心,宏大新颖,设备完善。涵碧楼则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在楼上闲眺日月潭的山光岚影,朝晖夕阳,令人气爽神怡。
[编辑本段]地理
旧称水沙连,又名水社里和龙湖,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称明珠之冠。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或拉鲁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又名双潭,过去称水社湖或龙湖。潭中有一小岛,此岛以北湖形如日轮,以南似新月,所以才称为日月潭,现因蓄水建造发电厂,湖形变得像一张枫叶。拦河大坝长91 米,高48.5米,蓄水量为1.47 亿立方米的水库,水库的泄水通过15公里长的隧洞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时补充水源的作用。在未建水电站前,日月潭的湖水面积为4.4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 米,湖面海拔726.8 米。电站建成后提高水位30 余米,潭边低地尽被水淹,湖水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19.1 米,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
[编辑本段]风景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国另一个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
台湾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来源。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山峦层叠,水映着山,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却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珠仔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日,故叫日潭;西南边的如同一弯新月,故称月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台湾光复,珠仔岛已改名为光复岛。
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
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庙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从庙里看出去,日月潭左右两个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编辑本段]美丽传说
宝岛明珠——日月潭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日月潭捕鱼郎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

『玖』 谁有关于地球表面的资料只等5分钟.

结构
如同其他的类地行星,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别为硅质地壳、高度粘滞状地幔、以及一个外层为非粘滞液态内部为固态的地核。地核液体部份导电质的对流使得地球产生了微弱的地磁场。

地球内部的金属质不断的通过火山和大洋裂缝涌出地表(参见海底膨胀条目)。组成地壳大部分的岩石年龄都不超过1亿(1×108)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地壳年龄大约有44亿(4.4×109)年历史[2]。

总体来说,地球大部分的质量是由下列元素组成:

铁: 34 .6 %
氧: 29 .5 %
硅: 15 .2 %
镁: 12 .7 %
镍: 2 .4 %
硫: 1 .9 %
钛: 0 .05 %
其他元素: 3 .65 %

参见地球内部重力分布。

[编辑] 内部
地球内部温度高达5270K。行星内部的热量来自于其形成之初的“吸积”(参见重力结合能)。这之后的热量来自于类似铀钍和钾这类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从地球内部到达地表的热量只有地表接收太阳能量的1/20000。

地球内部分为:

0-60 千米 - 岩石圈
0-30/35 千米 - 地壳
30/35-2900 千米 - 地幔
100-700 千米 - 软流层
2900-5100 km - 地核外核
5100-~6375 km - 地核内核

[编辑] 地核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5kg/m3,是太阳系中密度较大的行星。但地球表面物质的密度只有大约3000kg/m3,所以一般认为地核处存在高密度物质-在地球形成早期,大约45亿(4.5×109)年前,地球几乎是由熔化的金属组成的,这就导致了地球中心处发生高密度物质聚集,低密度物质移向地表的过程(参见行星分异作用)。地核大部分是由铁所组成(占80%),其余物质基本上是镍和硅。像铀等高密度元素要么在地球是稀少的,要么就是和轻元素相结合存在于地壳中(参见长英矿物条目)。

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内,地核又以利曼界面为界分为两部分:一个半径约1250km的内核,即G层,以及一个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即E、F层。F层是地核与地幔的过渡层。

一般的,人们认为地球内核是一个主要由铁和一部分镍组成的固态核心。一个不同的观点则认为内核可能是由单铁结晶组成。包在内核外层的外核一般认为是由液态铁质混和液态镍和其他轻元素组成的。通常,人们相信外核中的对流加上地球的快速自转-通过发电机理论(参见科里奥利力)-是产生地磁场的原因。固态内核因为温度过高以至于不可能产生一个永磁场(参见居里点)。但内核仍然可能保存有液态外核产生的磁场。

最近的观测证据显示内核可能要比地球其他部分自转的快一点:一年大约相差2°(Comins DEU-P82).

[编辑] 地幔

从地核外围约2900公里深处的古登堡面一直延伸到约33公里深处莫霍界面的区域被称作地幔。在地幔底部的压力大约是1.40Matm(140GPa)。那里大部分都是由富含铁和镁的物质所组成。物质的熔点取决于所处之处的圧力。随着进入地幔的深入的增加,受到的压强也逐渐增加。地幔的下部一般被认为是固态的,上地幔人们则一般认为是由塑性物质所构成。上地幔区域物质的粘滞度在1021至1024Pa•s之间,具体数据依据深度而变化[3],所以上地幔才有可能缓慢地流动。

地球内核是固态、外核是液态、而地幔却是固态或塑性的,其原因在于不同地层物质的熔点,以及随着深度增加的温度和压强。在地表温度足够低,主要成分镍铁合 金和硅岩呈固态。地幔上层的硅岩基本是固态的,局部有熔化的,但总的说来由于温度高且压强较小,粘滞度相对较低。而地幔下层由于巨大的压强,粘滞度要比上层的大得多。金属质的镍铁外核因为合金熔点低,尽管压强巨大,还是呈液态。最终,极大的压强使得内核呈固态。

[编辑] 地壳
地壳指的是从地面至平均深度约33km深处的莫霍界面的地下区域。薄的洋底壳是由高密的镁硅酸铁岩(镁铁矿)构成。硅酸镁铁岩是组成大洋盆地的基础材料。比较厚的陆壳是由密度较小的铝硅酸钾钠岩(长英矿物)所构成。地壳与地幔的交界处呈现不同的物理特性:首先,存在一个使地震波传播速率发生改变层称做莫霍洛维奇分界面的物理界线面,一般认为,产生分界面的原因是因为上部构成的岩石包括了斜长石而下部没有长石存在。第二个不同点就是地壳与地幔见存在化学改变-大洋壳深处部分观察到超碱性积累和无磁场的斜方辉橄岩的差别以及大洋壳挤压陆壳产生的蛇绿岩之间的差别。

[编辑] 生物圈
参见主要条目:生命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仍然拥有生命存在地方。整个行星的生命形式有时被称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通常据信始于自35亿(3.5×109)年前的进化。生物圈又分为很多不同的生物群系。根据相似的存在范围划分为植物群和动物群。在地面上,生物群落主要是以纬度划分,陆地生物群落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缺乏相关的植物和动物,大部分活跃的生物群落都在赤道附近。

[编辑] 大气圈
地球由地核到大气截面図.部分按照比例
参见主要条目: 地球大气层

地球拥有一个由78%的氮气、 21%的氧气、和1% 的氩气混和微量其他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组成的厚密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和太阳之间的缓冲。地球大气的构成并不稳固,其中成份亦被生物圈所影响。如大气中大量的自由二价氧是地球植物通过太阳能量制造出来的。离开这些植物,氧气将通过燃烧快速与物质重新结合。自由(未化合)的氧元素対地球上的生命意义重大。

地球大气是分层的。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所有的层在全球各地并不完全一致并且随着季节而有所改变。

地球大气圈的总质量大约是5.1×1018kg,是地球总质量是0.9ppm。

[编辑] 水圈
参见主要条目:海洋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表面含有液态水的行星。水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97%是海水3%是淡水[4])。水在五大洋和七大陆都存在。地球的太阳轨道、火山活动、地心引力、温室效应、地磁场以及富含氧气的大气这些因素相结合使得地球成为一颗水之行星。

地球正好出在足够温暖能存在液态水的轨道边缘。离开适当的温室效应,地球上的水将都会冻结为冰。古生物学证据显示如果蓝绿藻(藻青菌)在海洋中出现晚一点,温室效应将不足以维持地球表面液态水的存在,海洋可能在1000万至1亿年间冻结,发生冰川纪事件。

当时在像金星这样的行星上,气态的水阻止了太阳的紫外辐射。大气中的氢被吹过的太阳风离子化,其产生的效果虽然缓慢但结果却不可改变。这也是一个金星上为何没有水的假说:离开了氢原子,氧气将与地表物质化合并留存在土壤矿物中。

在地球大气中,还存在一个薄薄的臭氧层。臭氧在平流层吸收了大气中大部分多余的高能紫外辐射,减低了裂化效应。 臭氧只能由大气中大量自由二价氧原子产生,所以臭氧的产生也依赖于生物圈(植物)。地磁场产生的电离层也保护了地球不会受到太阳风的直接袭击。

最后说明的一点是,火山活动也持续的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水蒸汽。地球通过水和碳对地幔和火山中的石灰石消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参见行星筑造学)。据估计,仍存留在地幔中的水的总量是现在海洋中所有水数量的10倍,虽然地幔中的大部分水可能从来不会释放到地表。

地球水界的总质量大约是
自然地理

[编辑] 气候
参见主要条目气候

因为地球气候从亘古到现在都有发生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继续演进,很难把地球气候概括。地球上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

两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度相差并非很大的区域分隔开来:赤道附近宽广的热带气候和稍高纬度上的亚热带气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也差异巨大,降水量从一年几米到一年少于一毫米的地区都有。

[编辑] 地貌

一个使用Plate Carrée投影法组合卫星照片形成的地球表面地形图(请点击放大)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约为5.10072亿km2,其中约29.2%(1.4894亿km2)是陆地,其余70.8%(3.61132亿km2)是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有四个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洲大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共356000千米。

极端海拔:

陆地上最低点:死海 −418米
全球最低点: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 −11,034米
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圣母峰) 8,844.43米

[编辑] 自然灾难
主条目:自然灾害 大部分地区以及其间生物都遭受过类似热带气旋、飓风、或台风这样的极端天气。也有很多地区发生过地震、山崩、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灰岩坑(地层下陷)、洪水、干旱以及其他气候异常和灾难。

[编辑] 人文地理

[编辑] 自然资源
参见自然资源条目

地壳中包含大量化石燃料沉积:煤、石油、天然气、甲烷包合物。这些沉积物被人类使用用来制造能源和作为其他化学物的给料。
在腐蚀和行星筑造作用下,含铁矿石组成了地壳。这些金属矿石包含了多种金属质和有用的化学元素。
地球生物圈能够产生大量有用的生物产出,包括(但不限于)食物、木材、药物、氧气。生物圈还能回收大量有机垃圾、地面生态系统是依赖于上层土和新鲜水的,而海洋生态系统依赖于陆地上冲刷后融解的的营养物。
人类开发地球的自然资源是很普遍的。

这些资源中的一些,比如化石燃料,是很难短时间内是很难再重新产生的。这称作不可再生资源。人类文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取已经成为现代环保主义运动的重要论争之一。

[编辑] 政治地图
陆地边界:

全球陆地边界总共250472千米(共享边界只计算一次)。其中的两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是交界国家最多的,各自和14个国家接壤。有43各国家和地区是内陆国家:阿富汗、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不丹、玻利维亚、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捷克、埃塞俄比亚、梵蒂冈(梵蒂冈城国)、匈牙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莱索托、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拉维、马里、摩尔多瓦、蒙古、尼泊尔、尼日尔、巴拉圭、卢旺达、圣马力诺、斯洛伐克、斯威士兰、瑞士、塔吉克斯坦、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西岸、赞比亚、津巴布韦; 还有两个国家是双重内陆国家、列支敦士登和乌兹别克斯坦。
有97个国家和其他实体是没有和其他国家接壤的岛国,他们包括: 美属萨摩亚群岛、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卢巴、亚什摩及卡地尔群岛、巴哈马、巴林、贝克岛、巴巴多斯、印度礁、百慕达群岛、布威岛、英属印度洋领土、英属维京群岛、佛得角、开曼群岛、圣诞岛、克里普顿岛、科科斯群岛、科摩洛、科克群岛、珊瑚岛、古巴、塞浦路斯、多米尼加共和国、尤罗帕岛、福克兰群岛、法罗群岛、斐济、法属玻里尼西亚、法国南半球及南极属地、Glorioso群岛、格陵兰、格林纳达、关岛、格恩西岛、贺得及麦唐纳群岛、豪兰岛、冰岛、牙买加、央麦恩群岛、日本、贾维斯岛、泽西、约翰斯顿环礁,万诺瓦岛、金曼礁、吉尔巴斯、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马尔他、人岛、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求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中途岛、蒙特色纳、瑙鲁、纳弗沙岛、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纽鄂岛、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巴尔米拉环礁、西沙群岛,菲律宾,皮特克恩岛、波多黎各、法属留尼旺、圣海伦娜、圣吉斯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皮耶和密克罗、圣文森和格林纳丁斯、美属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锡尔群岛、新加坡、索罗门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岛、南沙群岛、斯里兰卡、斯瓦尔巴、托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omelin 岛、土克斯和开科斯群岛、图瓦卢、万那度、维京群岛、威克岛和瓦利斯和富图纳台湾。
海事宣言:

有各种情况存在。但是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遵守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索赔请求。
毗邻区: 大部分为24海里(NM),但可以改变
大陆架:大部分为200米或探索深度,也有宣称为200NM或到大陆边缘边际的
专署捕鱼区:大部分宣称为200NM,但可以改变
专署经济区:大部分为200NM,但可以改变
领海:大部分为12NM,但可以改变
注:与邻国的边界状况在一些情况下阻止了很多国家扩展他们的捕鱼区和经济区达到完全的200NM
43个国家和区域是完全内陆的(参见内陆国家)

[编辑] 土地使用
可耕地: 10.73%
永久农耕地: 1%
其他: 88.27% (2001年)

灌溉土地:

2,714,320km2(1998年)

[编辑] 人类

宇航员Bruce McCandless II正在进行太空行走人口:6,525,170,264 (2006年7月,[5],美国中央情报局)

两个人类目前居住在环绕地球的国际太空站轨道上。国际空间站成员每六个月轮换一次,所以在轮换期间会有更多的人类在空间站上,有时还会有其他的人类在大气外短暂“旅行”一番。

总体说来,截至2004年,大约有400名人类出过地球(到太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称对地球重新获得理解并且了解到其对维系人类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都对地球在太空中的美丽而惊讶不已。这些是他们(人类)在地表生活时所无法感受到的。

参见空间殖民条目

地球上最北的人类定居点是加拿大埃斯米岛的Alert。最南端的人类定居点是南极洲的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这个美国南极站几乎就在南极点上。

年龄结构:

0-14 岁: 27.8% (男性919,726,623; 女性870,468,158)
15-64 岁: 64.9% (男性2,117,230,183; 女性2,066,864,970)
65 岁以上: 7.3% (男性207,903,775; 女性 263,627,270)
由于一些国家不维护年龄结构的信息、因而在总世界人口和全球年龄结构共计之间存在轻微的误差(2005年)

年龄中位数:

总计:27.6岁
男性:27岁
女性:28.2岁(2005年)
人口增长率:

1.14%(2005年);7300万人/年; 每日20万
出生率:

20.15新生人口/1000人(2005年);1.4亿/年;每日38.36万
死亡率:

8.78死亡人口/1000人(2004年);6000万/年;每日16.44万
性别比:

出生: 1.06男婴/女婴
15岁以下:1.06男孩/女孩
15-64岁: 1.03男人/女人
65岁以上: 0.79男性/女性
总计:1.01男性/女性(2005年估计)
出生婴儿死亡率|婴儿夭折率:(2005年估计)

总计:50.1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男性:52.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女性:48.01死亡人口/1000新生婴儿
平均寿命:

全部人口:64.33岁
男性: 62.73岁
女性: 66.04岁(2005年估计)
总出生率:

2.6婴儿出生/妇女(2005年估计)

[编辑] 识字能力
15岁以上具有读写的能力

总人口: 77%
男性: 83%
女性: 71% (1995年)

[编辑] 政府
地球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统治全行星的政府机构。目前,地球陆地表面除了南极洲,所有区域都被某个国家宣称所统治。目前,还存在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但联合国主要是一个国际沟通论坛,它只拥有有限的实现法律的能力和实力。

政区(参看世界政区)

地球上目前共有271个国家,属地以及其他统治方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