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省级行政区化
『壹』 中国新省级行政区划分
很久以来网上就传着祖国要对现行的行政区划开展大动作,将目前的30多个省级行政区划扩编为50个!原来仅仅限于部分网友自我陶醉阶段,可是2004年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某官员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两年内完成。并认为,中国设立50个省级行政区比较合适。这似乎进入了官方实质性运作阶段,时间已经过去两年,我们看到的还是34个省级行政区而不是他们所期望的50个!如果没有花眼,50似乎和美国的州数目有了惊人的一致,让我们想起了诸多领域的改革都要效仿大洋彼岸的那个曾经被我们骂得狗血喷头的国家,莫非连我们的行政区划也要效仿人家吗?当然这只是草民瞎猜。根据某些官员和学者的公开表态,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各级政府减员增效,摆脱拖沓冗员的局面,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个人坚决不敢苟同这种所谓的高效行政区划划分体系,原因想想也能自圆其说,不知是否合理,也不知是否过于保守,毕竟咱还做不到高瞻远瞩。个人认为不管什么改革,还是小平同志那句话,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政府改革尤其如此,目前行政体系的改革关键是要提高行政效率,求真务实,能够真正为百姓办事,为民谋利益,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领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这50个行政区划真的能实现改进中国的版图、实现提高行政效率的初衷吗?给县市以更大的自主权是否真的就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呢?这些只有实践来检验,下面就谈谈个人的反对意见。
其一,这种划分方法打乱了几千年来基本形成的地域文化圈范围,打破了几百年来基本形成的地域、家乡认同意识。以河南省为例,假使某人原来属于河南商丘,这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历来属于中原文化圈,喜欢听豫剧,操中原官话方言,出门人家问哪里人,即使是商丘某县的,某人也会说我是商丘人,我是河南人。可是现在呢,却要划归淮海省(网上数据,仅作参照物使用),成了沿海地区,当然还是这个未来省份的边缘内陆,而且从此要向徐州汇报工作,从此没有了一点中土大地的气息。相应的,原来的河南省分裂为三个省份,中原文化圈只剩下了郑州一脉。其他的诸如齐鲁文化圈、巴蜀文化圈、荆楚文化圈、江浙文化圈、岭南文化圈、云贵文化圈、各少数民族文化圈等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分割裁切。不知道数百年后我们还能存留下什么多少地域文化传统、民俗民风。
其二,名为精兵简政,实为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共同的利益追求而采取的扩张僭越,追求利益平衡。有专家说过如果实行50划分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有些地方谋求县升市,县级市成为地级市,目的在于追求级别的提高,权力的扩大。行政区划由小变大,但行政机构却没有精简,行政职能却没有向积极方面转换。这样客观上造成吃皇粮的官员增加1/3多,政府机构重复,管理成本加大。二是市场经济要求各种资源完全由市场优化配置,但行政区划越分越细,反而容易形成地方壁垒,割据增多,协调困难。就拿北京和天津来说,没有像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一样协调好。北京机场忙,为什么没有把货运转到天津机场。因此,50个省的划分将有可能加剧地方壁垒的形成。现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要搞经济圈,如果分成三个省,能否搞成?因此这位专家认为,行政区划的改革要慎之又慎,要走市场和立法的路子。这一改革急不得,盲目只会带来教训而不会积累经验。
其三,50个省级行政区划触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性问题,背离了“五个统筹”的原则。根据目前网上流传的草稿可以看出,这样的50个行政区域完全是根据“强强联手+弱弱结合”的指导方针做出的理想化构想。沿海省份出现了靠海经济发达地区实力强的地市组合对抗内陆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市组合,以经济条件整体相对较好的山东省为例。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四个地级市组成所谓的胶东省,形成颇有规模的半岛都市圈,这样倒好甩掉了内陆的穷兄弟,真的显示出财大气粗来了,以后说话底气也足了,不比原来隶属于山东省的时候,外地人问你是哪里人,你说青岛人,如果别人重复一下说“哦,山东人啊”,你还要强调一下自己属于靠海的青岛血统,跟沿海的山东省份的血统是有区别的。然后西部的德州、济南、滨州、聊城、菏泽等地市组成新山东,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不知道要奋斗上多少代纯朴的山东人才能实现现在提倡的 “大而强、富而美”啊!当然,我们看到山东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沿海贡献的,但是山东对于沿海地区的基础投资也要远远高于它的内陆地市,甚至很大一部分内陆的贡献也提供给了沿海的贵族们,而如果实行新的行政体制,那么几十年的辛苦投资将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留下的仍旧是未能得到及时重视的穷底子。50 的划分只能导致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将真正的成为上代人的梦。
其四,50个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投入之巨将创历史新高,让国人不敢想象。曾经有报道称西北地区某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两个区名改了3个字,直接费用达到近300万元。而当地政府则认为自己“抓住了第二代身份证更换和新地图将出的有利时机”。 一个城市更名,还不是整个行政区划变动就要耗资如此之巨,何况我们现在的50个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呢?更名也罢,行政区划改革也罢,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门牌、公章、信封、稿纸、工作证都要更换;区内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账户、卫生许可证,居民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统统要换一遍,全国交通通讯中的相关航站、台站名称需要随之更改,全国各地出版的涉及该地名称的地图也要修改重印。刚刚看到新闻说2008年我国要完成第二代身份证的更换工作,那我们的50行政区划是不是也要和西部某市一样去赶这趟机会难得的便车呢?
下面我就个人接触的资料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以下行政体制金字塔的根基乡镇政府都在做什么呢?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到近几年开展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改革,合并乡镇,提高办事效率,解决人浮于事的弊端,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可是事实上却事与愿违,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乡镇合并,势必有一批工作人员要下岗,重新择业,可是习惯了这种工作岗位的人是舍不得丢下人民公仆这个称呼的,所以为了继续“为人民服务”,他们使用手中暂时没有丢掉的权力将其他行业的在编人员裁撤,主要涉及到的教育行业,造成大批乡镇中小学严重缺少教师,不得不停课,甚至解散学校。这就是我们的公仆,我们的乡镇领导。有学者认为,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的四个层级,省→市地州→县→乡镇(西部少数边远山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设有县的派出机构——区公所,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乡镇则在乡镇与村之间设管理区或办事处,形成了五级管理层),管理层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所以要裁撤第二环节的建制,形成三级管理体制,省→县→乡镇,县直接向省负责。为什么就不能裁撤最底层的乡镇一级,保留地市一级呢?即保留省→市地州→县这样的行政领导体系。查阅古今中外的资料,我们发现这种体制要比省→县→乡镇的体制要科学的多。首先,乡镇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很大一部分没有多少执政能力,保留着严重的封建家长制作风,甚至以“山高皇帝远”自居做起了土皇帝,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其次,省→县→乡镇的领导体制容易出现断层脱节和不必要的行政环节。一个县区域小,容易直接领导,没有必要再设乡镇一级,历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证明。加上目前我们推行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初见成效,村民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完全可以实行县级政府对村自治机构的直接领导。而省到县,一个省一般150-300个县之间,行政地域广,领导难度较大,地市一级管理机构的设立正好缓冲了这一距离,历史上之所以设立州府一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现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不是要裁撤地市管理机构,而是要取消乡镇政府。第三,乡镇的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弱,而设立这一级政府加大了对各个行业领域的负担。某山区腹地的一个乡镇办公室只有一排平房,乡政府以及下属职能部门、乡卫生院、乡中小学都在此办公使用。全乡除了农业之外没有第二产业的存在,因为背靠大山,所以有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供给乡政府使用的度假村,可以算作第三产业。而就是这样的经济条件却养活了30多名镇政府工作人员,还不算其他公检法、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人员配置。有学者认为不必担心行政区划变为50个之后各级政府机构人员的臃肿问题。他认为如果真的实现了50个省级行政区划,那么增加的是16个省级机构,减少的却是106个作为中间机构的地级市,可是他没有想到真正臃肿的是全国星罗棋布的乡镇一级,他还认为“这样领导力量相对集中,中央调控能力会增强,也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地方壁垒”,可是他也不了解地方乡镇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多严重,土皇帝作风有多危险。
其他的因为行政区域规划的变更,而导致一时间行政、经济、文化等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务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枚不胜举,所以个人认为目前所谓的新省级行政区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相反我们却从中窥探出了一丝浮躁虚空,一点头脑发热。改革需要的是理性,是务实,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胡锦涛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求真务实,我们现在并不是争论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是34还是50的时候,也许将来也没有这个必要。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我们解决中国所有的事情就看咱们的发展程度如何,而要搞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理想化的是站不住脚的,现在我们要的就是实效。我们要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我们要以人为本,解决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并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做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
附:
中国50个行政区划改革出台(网上流传稿)
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4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少数地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派生出第5级管理层-区公所。如此繁多复杂的行政管理层次,居世界之最。这种区划费人费时,缺乏透明,不利沟通,影响效率,因此,对此加以简化,已是势在必行。事实上,福建、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已经开始了试点式改革,让县直接接受省的领导,从而逐渐取消地级管理层,据说,效果良好.
在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多分为两到3层。中央政府一般希望控制的层次越少越好,中央的政令由此可以直达基层。秦代时就只设了郡、县两级。但到了清代,版图扩大,两级管理不能奏效,管理级层升到3级,即省、府(州)、县。
1949年以后,中国实行的是省-地区-县-乡镇“虚四级制”,其中地区是虚的,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府。因此,有省长、县长,却没有“地区长”。省和县都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地区却不行。
今年年内将启动的行政区划改革按照戴均良司长的总结将是沿着“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的原则来进行。
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将是“撤并乡镇”。这项改革的试点也已于1999年开始,目前,按照中国民政部的统计,全国25个省已经完成试点,即撤并乡镇一共7196个。接下来,中国还将对规模过小的市、市辖区和县进行调整。除少数边疆地区的市、市辖区和县不做变动外,其它地区都应推进这项改革。
改革行政区划的另一重点是“创新市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增设直辖市逐步划小省份;通过市县脱钩、改革市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戴均良认为,从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设置50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比较合理。从目前中国的国情看,重新进行大规模的分省不现实。它将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带来过大的行政管理成本。
如果中国省级政区目标定位在50个左右,那么就是说在现有基础上再增设16个。一般认为,最少的方案也要增加4个直辖市,即在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按照中国“财经网”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辖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现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第二,人口不能少于200万。第三,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
1、北京都:现辖区域不变。
2、渤海省:由现天津市、现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组成,省会天津。
3、辽东省:由现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宽甸、桓仁、岫岩组成,省会大连。
4、辽宁省:由现辽宁除上述余下地区,合现内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组成,省会沈阳。
5、吉林省:由现吉林合现内蒙兴安盟组成,省会长春。
6、黑龙江省:由现黑龙江合现内蒙呼伦贝尔盟组成,省会哈尔滨。
7、雁云省:由现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现河北省张家口市、涞源组成,省会大同。
8、平原省:由现河北省邯郸市、刑台市、现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 现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组成,省会安阳。
9。内蒙古自治区:由现内蒙古自治区除上述地区以外的地区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现山西除上述地区外的地区组成,省会太原。
11。河北省:由现河北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石家庄。
12、胶东省:由现山东省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组成,省会青岛。
13、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
14、山东省:由现山东除上述地区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济南。
15、上海都:包括现上海、现江苏昆山、太仓,现浙江嘉兴、宁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庐、建德、淳安、湖州市、绍兴市、现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现江西婺源组成,省会杭州。
17、浙南省(东瓯省或雁荡省)――由现浙江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组成,省会温州。
18、江苏省:由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组成。省会江阴(靖江)。
19、扬子江省:由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现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组成,省会南京。
20、淮河省:由现安徽省六安市、阜阳市、现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地区组成,省会潢川。
21、河南省:由现河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郑州。
22、襄(阳)荆(州)省(或淅川省):由现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荆门市、荆州市、枝城组成,省会荆门。
23、三峡省:由现重庆市、现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组成,省会重庆。
24、湖北省:由现湖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武汉。
25、黔中省:由现湖南湘西州、怀化市、现贵州省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组成,省会怀化。
26、岭南省:由现湖南省衡阳市、郴州市、现广东省韶关市、连县、连山、阳山、现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组成,省会井冈山。
27、岭西省:由现广西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地区、现湖南省永州市组成,省会桂林。
27、湖南省:由现湖南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长沙。
28、江西省:由现江西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南昌。
29、厦汕省:由现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现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组成,省会厦门。
30、福建省:由现福建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福州。
31、香港都:由香港、澳门、现广东省珠海市组成。
32、广南省:由现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现广西防城市、钦州市、北海市、玉林
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组成,省会玉林。
33、广东省:由现广东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广州。
34、广西自治区:由现广西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现贵州兴义州、云南文山州组成,首府南宁。
35、海南省:现海南省不变,省会海口。
36、秦巴省:由现四川省南充市、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广元市、现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组成,省会巴中。
37、金沙江省:由现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九龙县、稻城县、乡城县、现云南省东川区、昭通地区、丽江地区、迪庆州、永仁、元谋、组成,省会攀枝花。
38、南诏省(大理省):由现云南省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地区、德宏州、怒江州组成,省会保山。
39、贵州省:由现贵州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贵阳。
40、四川省:由现四川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成都。
41、云南省:由现云南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昆明。
42、陕西省:由现陕西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现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组成,省会西安。
43、甘肃省:由现甘肃省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合内蒙额济纳旗组成,省会兰州。
44、青海省:不变。
45、宁夏自治区:不变。
46、西藏自治区:不变。
47、北疆自治区:由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地区、吐鲁番市、昌吉州、伊犁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组成,首府乌鲁木齐。
48、南疆自治区:由现新疆巴音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咯什地区、克孜州组成,首府咯什。
49、台湾省:不变。
『贰』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并描述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地理概念上的六大区划分如下:
东北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华北大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西北大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东南大区: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台湾
华南大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西南大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叁』 求中国地理省级行政区背诵的顺口溜
我将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简单制记忆为一首诗:
诗名:
渝港澳 【重庆 香港 澳门】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苏 江西 浙江 黑龙江 新疆 宁夏 辽宁 青海 陕西 甘肃】
内蒙台海福吉安,【内蒙古 台湾 海南 福建 吉林 安徽】
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 贵州 西藏 四川 北京 上海 天津】
『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分布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三、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四、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
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
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
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
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
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
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
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
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
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
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
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
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
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
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
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
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或秦)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
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
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贵或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
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云或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
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
『伍』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区位、名称、简称及省会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为:
1、北京市,京,北京
2、上海市,沪,上海
3、天津市,津,天津
4、重庆市,渝,重庆
5、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6、吉林省,吉,长春
7、辽宁省,辽,沈阳
8、内蒙古,蒙,呼和浩特
9、河北省,冀,石家庄
10、新疆,新,乌鲁木齐
11、甘肃省,甘,兰州
12、青海省,青,西宁
13、陕西省,陕,西安
14、宁夏,宁,银川
15、河南省,豫,郑州
16、山东省,鲁,济南
17、山西省,晋,太原
18、安徽省,皖,合肥
19、湖北省,鄂,武汉
20、湖南省,湘,长沙
21、江苏省,苏,南京
22、四川省,川,成都
23、贵州省,黔,贵阳
24、云南省,滇,昆明
25、广西省,桂,南宁
26、西藏,藏,拉萨
27、浙江省,浙,杭州
28、江西省,赣,南昌
29、广东省,粤,广州
30、福建省,闽,福州
31、台湾省,台,台北
32、海南省,琼,海口
33、香港,港,香港
34、澳门,澳,澳门
(5)地理中国省级行政区化扩展阅读:
按地区划分,我国包括以下地区: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陆』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图
拓展资料
多个地图app存在信息泄露问题
第三方市场机构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07亿人。上海市消保委进行的调查显示,97.63%的被调查消费者手机安装了地图类APP,82.59%的消费者担心地图类APP泄露个人信息。
上海市消保委进行的地图类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评测选取了消费者使用率较高的网络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搜狗地图、图吧导航等5款热门地图类APP发现,多个地图APP存在申请敏感权限与实际功能不对应的问题。
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比如,高德地图在安卓系统中,要求“读取联系人”“读取短信”的行为长达8年之久。在上海市消保委进行的约谈现场,高德地图就为何需要获取如此敏感的权限时称“是2010年前就申请的、当时的网络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企业随后承诺将尽快更新版本,下一版本将关闭对上述敏感权限的索取。
与此类似,腾讯地图在iOS系统里也申请了高度敏感的通讯录权限。腾讯地图负责人在约谈现场回答说,需要使用通讯录权限的旧版本功能已经在一年前被“淘汰”,但企业没有主动去修改对这一权限的索取,将在新版本上线后关闭对通讯录权限的索取。
在测评中,上海市消保委还发现,这些APP缺少让消费者“一次性授权”的选项,与消费者个人隐私关系度密切的通讯录、短信等敏感权限,如果消费者一旦授权,APP将永久性获取该权限。在约谈中,网络地图等企业表示未来将推出“一次性授权”的选项,让消费者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有更多的自主权。
此外,图吧导航还存在利用技术手段绕开安卓授权流程的问题,通过设置较低版本的系统适用环境,绕开较安全的安卓6.0系统以获取敏感权限,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部分地图APP存在隐私安全风险--旅游频道--人民网
『柒』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以及所属省份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地理中国省级行政区化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捌』 如何更好的记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地图轮廓
一、黑龙江省(像一只鹅)、吉林省(像一条金鱼)
二、辽宁省(像一颗牙齿)、河北省(像一个楔子)、山东省(像一只蹄髈)
三、江苏省(像一袋大米)、山西省(像一个地瓜)
四、陕西省(像一只袋鼠)、内蒙古自治区(像一条蚕宝宝)
五、宁夏回族自治区(像一个十字)、甘肃省(像一块肉骨头)、四川省(像一只菱角)
(8)地理中国省级行政区化扩展阅读
1、北京(行政代码:110000):
①16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6个市辖区;
②332乡级行政区划单位:140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
2、天津(行政代码:120000):
①16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6个市辖区;
②244乡级行政区划单位:110个街道、123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
3、河北(行政代码:130000):
①11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1个地级市;
②169县级行政区划单位:4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95个县、6个自治县;
③2253乡级行政区划单位:1个区公所、273个街道、1013个镇、894个乡、52个民族乡;
4、山西(行政代码:140000):
①11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1个地级市;
②119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③1398乡级行政区划单位:201个街道、564个镇、632个乡;
5、内蒙古(行政代码:150000):
①12地级行政区划单位:9个地级市、3个盟;
②103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③901乡级行政区划单位:240个街道、477个镇、68个乡、17个民族乡、98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
『玖』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1、黑龙江:1、发展两个大港口:总体上说最佳的发展方向就是走入俄罗斯,现在政治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资金短缺。哈尔滨原来就是松花江上的港口城市,但是现在的松花江内河上不适合建大港口,应该重点发展松花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同江港或者是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抚远港。这两个地方在非封冻期时候江面非常开阔,通行万吨级以上货轮完全没问题,可直达庙街入日本海到太平洋。
2、发展两河特区:黑河应该是一个重点,这里过去就是海兰泡,可是现在连铁路都没通过去。这里可以向中央要更加优惠的政策建特区。绥芬河是另一个重点,但面积太小,最好能从牡丹江划出来直属省政府管理,再把东宁划给绥芬河,面向海参崴建立边境经济贸易新区。
3、哈尔滨是个大城市,但相比沈阳市,最近几年发展偏慢。建议首先从城市建设和绿化开始。其次,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军火产业。黑龙江企业的所有制和企业资本结构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政府干预太多,官员思想落后及腐败,可以说是全国最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进外资和民资。个人感觉可以重点考虑引进温州资本。让温州人的思想去冲击当地人民和官员的老思想,这是最好的思想解放。
4、齐齐哈尔本来是省会,后来降为地级市,发展偏慢,最近搞了全冬会,建设好些了。但根本问题在于设省。黑龙江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大兴安岭四地市,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应该合并起来建立兴安省,省会在齐齐哈尔。同时把大兴安岭地区改为大兴安岭市,这样一来也可顺便解决大兴安岭地区的多头管理问题。还有,把兴安盟改为乌兰浩特市,为地级市;把满洲里升格为地级市和边境特区。这样一来,新设立的兴安省管辖七个地级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齐齐哈尔变成省会后,会成为东北经济的新增长极!
5、大兴安岭地区不让砍树后,经济发展偏慢,应争取设立国家级的冰雪旅游区!大兴安岭地区最大的优势不是砍树,而是这里的林海、雪原、原始、还有寒冷的气候,尤其是塔河、漠河、呼玛三县。可惜这里的本地人和加格达奇的官员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大兴安岭地区一年中有半年都可以滑雪,请问全中国哪里有这种资源;还有,现在中国各地在冬季的气温都变暖,哈尔滨市最冷也就零下三十度,但是大兴安岭地区现在最冷还可以到零下五十度,并且持续几个月,这就是旅游经济的优势。我是南方人,知道冰雪运动对南方人的魅力,我敢肯定,几乎所有的长江以南的南方人都没体验过零下五十度的严寒,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都有一种想去体验的欲望。现在是你们要迎合:首先建好加格达奇的机场,再把全地区内的运送木材的铁路和火车全部改造成旅游专列、把森工企业改成旅游公司、把大兴安岭林区深处的伐木厂改为小旅馆,可以大赚一笔钱。砍树应该全面禁止!国家要成立植树公司,雇佣这里的下岗工人,每天去种树,种树越多工资越高。
6、伊春市的发展方式和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一样。由于北靠俄罗斯,还多一个发展边境贸易的路子。这里的禁止砍树和鼓励植树,也比大兴安岭做得好。
7、鸡西鹤岗双鸭山三个地级市,应该往东边的俄罗斯移民,不然没有发展空间,资源迟早会弄完的。佳木斯绥化两地级市最不好发展,哪里都不靠,我也想不出办法。
8、大庆除了油,要利用现在有钱的时候,多想想退路。
2、辽宁:1、沈阳最近发展很快,中央振兴东北确实给了不少钱。但缺点是不沿海,最近的出海口就是营口的鲅鱼圈区。可以把鲅鱼圈区并入沈阳市,作为沈阳市在沿海的一块飞地。再建一条高铁连接沈阳市浑南新区和鲅鱼圈港即可。
3楼
3、广东人有很多优点:务实、朴素、低调、勤劳。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确实是很正宗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我很佩服他们那种勤劳创业的精神。但广东人的缺点在于考虑事情过于偏重经济利益,大局观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国税问题,如果按国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过去的上海,现在的江苏,都远远超过现在的广东。还有,现在广东上交的税收并未投入到长三角,而是东北和西部。并且这也是必须的。关于深圳的税收问题,确实很特殊,但广东暂时少提为好,因为效果会适得其反。以后深圳的税制会有个有利于广东的改变。
4、广东未来发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装玩具工厂,而在文化教育。岭南文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支,广东很多方言中,所蕴涵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远远超过普通话;甚至有些广东方言的词汇就是古汉语,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普通话又很必要,希望广东的兄弟姐妹能够理解。在广东,考虑很多事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层面,却要复杂很多。我在广州曁南大学小住过半年,感受到粤文化的独特性,粤语更有汉唐之音啊!我很喜欢!呵呵。。。总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话也必须学好。粤语和国语都说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头兵。呵呵。
5、湛江的未来一个是钢铁,一个是造船。茂名和阳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厂。个人感觉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方式应该是整合海岸线资源,走和广深不同的路子。并且,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这在广东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个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来广东省应该将发展重点转到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属于珠三角,虽政治上归广东,但经济上应该入闽台。汕潮揭三市应赶紧融入海西经济区,现在中央马上要拿大笔钱砸到海西经济区,你们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加入海西经济区,这才是关键。还有,到北京后,别光说为了发展经济,一定要让中央知道你们加入海西经济区对统一台湾有多么重要!
6、深圳的问题,一言难尽,去过十次,感觉说深圳的问题太复杂。深圳的问题不是被谁抛弃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抛弃掉一些东西,比如低端产业和过多的低素质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调,不要再讲升直辖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广州打压。不要再想着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这个政策能有利于统一台湾,否则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说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过香港。
7、在广东考虑问题和在北京考虑问题,差别非常大!简直就是两种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别一样大。我年轻时在这两地都生活过,出国多年后再回头看此事,平心而论,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兼备这两种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维。
5、浙江:1、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发展最平衡的省份,毫无疑问是除直辖市外中国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省份。该省总体实力肯定不是中国最高,但发展水平肯定是最高,并且未来十年肯定还是第一。广东要超新加坡,有点吹,但浙江超韩国,却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韩国9.9万平方公里,浙江面积10万平方公里。韩国人口4500万左右,浙江人口4600万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区,都有较长的海岸线,都有较多的沿海岛屿。由此可见,浙江韩国很相似,非常适合对比。我曾经去韩国旅游,总体感觉比浙江发达,但发展速度低于浙江。个人认为浙江10年内完全可以超过韩国,浙江超韩国肯定比广东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数据按07年汇率折算为6500美元,韩国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发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来速度会慢些,2015年大概为20000美元。考虑到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折算过来至少有3万美元。韩国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万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过首尔大概要八年,但宁波GDP超釜山五年后就可能实现,宁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后就可实现。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质量、高校知名度、研发能力、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标,都有可能超过韩国。浙江的缺陷在于中小企业过多而大企业不足,尤其是知名国际大型企业,浙江的重工业水平也偏低。
4、温州太怪异,我一直在观察这种现象,觉得温州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少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但是大规模推广却不行。温州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继续面向海外,成为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节点。还有,温州的交通发展还应该再快些,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丽三市相对落后,但比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都发达,比苏北也发达。我很佩服浙江人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各地市能整体协调发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视野很国际化,对全国各地的了解也很广泛,对商机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农民,他们也知道中国的什么地方好赚钱,浙江农民在这一点上和广东农民只知道坐在家里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说了这么多优点,最后必须要说缺点,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欢摆阔气,有的喜欢攀比财产、有的喜欢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们已经丢失了父辈的勤劳踏实的作风了、有的浙江富人有点暴发户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调这一点上,多学学广东人,富贵不过三代啊!
8、在全国各省上报中央的经济数据中,浙江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都少报了,其他的都是多报。因为这两个省都有藏富于民的传统。但是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差距太大,简直是欧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认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为全国各省最高。
6、山东:1、从长远规划、发展潜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实力、科教水平、文化影响力等深层次因素上说,山东到2020年的时候,许多人均指标肯定还不是全国第一,但绝大多数总量指标都将会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总值。到那时候,山东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山东是中华第一省
太多了 你说个邮箱 我发给你
。
『拾』 中国地理34个省级行政区如何牢记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琼渝内台北上天,还有港澳在海版边。云、权贵、川、沪、苏、浙、皖、湘、闽、鄂、粤、桂、豫、冀、鲁、晋、赣、滇、黔、黑、新、藏、宁、辽、青、甘、陕、蒙、京、津、琼、渝、港、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