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地理知乎
1. 哪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最不好 知乎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地理位置,要综合来看,包括本身的自然条件,比内如气候,纬度,自然资容源等。同时,还要看这个国家所处的周边国家。比如韩国,这个可能是比较多人认可的地理位置不好的国家,因为周边是中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国包围。而且又是受美国牵制的。
2. 从地理地势上看中国古代最适合割据势力的省份是哪个
四川
蜀道难 难上青天
四川四面环山又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带 北部与东部更是大山林立专 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属富
也由于其不属于中原地带 加之交通不便 古时历朝历代 均有割据势力盘踞于此 或是以此出发问鼎中原的都大有人在 以下略叙
汉高祖刘邦 就是以四川为后勤基地打长期战拖垮了四处奔波的项羽
三国时的蜀汉也是以四川为基地 成为三国鼎立时代下土地面积最小 人口最少而能鼎立于三国之中的割据势力
蒙古灭南宋时期 为了攻打四川 把蒙哥汗命都搭进去了 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 改变战略 直取襄阳后取临安 临安城破之后两年重庆守军才投降
太平天国时期 太平军从横天下 两湖 安徽 江西 浙江 甚至 河南 山东 等地都位于战火之中 唯当年差点让曾国藩跳湖的翼王石达开想往四川经略 也是不得其门而入
8年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大半中国陷落 仍凭四川天险之利 艰苦奋战 最终胜利
3. 中国广大的疆域意味着什么 知乎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常识地理篇。
4. 中国的省界,为何要这样划分
选自:知乎日报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山川形便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
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
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
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
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
――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
比如图中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上图为汉代豫章郡,中间是唐代方镇图,下图为现代江西省,大家比较一下。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就会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比如秦末,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而自立,于是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回归中原政权。
再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居然鼎足三分,与曹操孙权抗衡数十年。说到四川,这里的地形地势简直是地方割据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外有山川之险,内有丰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难攻,因此千百年来,只要天下大乱,必然有人割据四川,进则窥伺天下,退则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还有山西。和四川盆地形的地形相反,山西是个高地,但东有太行,西、南两面皆有黄河,易守难攻之形势,丝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闭的形势不同,山西对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势。因此割据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没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据山西者,往往能席卷天下。
犬牙相错
刘渊、石勒、拓跋?、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国时的北汉,论实力不算多强大,但宋朝以开国之初的精兵悍将,居然屡攻不克,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有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其中虽然有契丹为后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政区划分过程中“犬牙交错”的原则。
比如,北宋时期的河东道,大家看看:
大家看这个图,北宋时的河东路和现代山西省比起来,有几处不同,北部朔州地区落入辽国之手,诚不必说。但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闻喜一带不入河东,却划入了永兴军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带本在黄河以西,却被划入了河东。
如此一来,黄河将不再成为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之间的阻碍,如果有人要学李克用割据河东,那么他并不能全部据有黄河之险,必须直接面对来自永兴军路的威胁。这就是犬牙交错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兴军路:
在永兴军路的南部,我们看到了商州,这是宋朝政府有意识的把秦岭以南的商州划给了永兴军路,如此一来,永兴军路一个路就横跨了秦岭,使得秦岭不再成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据,就不能凭借秦岭之险了。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河南省。河南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但我们看现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陀在黄河以北啊。
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打元朝时,是从南向北打的,他从河南出兵,渡过黄河向北攻击,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这块桥头堡,于是朱元璋马上就把这块地方划归河南。这么一来,黄河就不再成为河南、河北(直隶)之间的天险,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想凭借黄河之险来割据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
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敢给四川。因为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嗯,大家来感受一下汉中对于四川和陕西的作用。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至于题主提到了甘肃省的样子,这里也简单说一说。
甘肃省之所以有现在这个形状,说到底还是“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手一起抓的缘故。
从地理区域来来说,甘肃分成两大块,大致以省会兰州为界(严格说来是以兰州以西的一条山脉――乌鞘岭为界),西面为河西,东面为河东。其中河东地区又包括了陇东(平凉、庆阳两市)、陇右(天水、陇南、陇西等市),以及兰州、白银地区。
甘肃建省,是元朝开始的,当时只包括河西地区。
这是元朝的甘肃行省,大家看一看,如果除去亦集乃路和兀喇海路,形状和今天甘肃西部基本一样。
之所以形状大略相似,显然是有自然因素在限制。河西地区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其实甘肃省之存在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至西域的咽喉要道,直到今天,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兰新高铁均从这里经过,可知其战略地位之重要。
这条走廊长约1000多公里,最窄处仅数公里,最宽处不过100多公里,西南为祁连山,东北为北山,两山相夹。而甘肃省之所以形成了这种细长的形状,正是因为河西走廊这种细长的形状决定的。
明代没有甘肃省,甘肃并入陕西,暂且不提。
到了清代,甘肃再次建省。这是清代早期的甘肃省,和元代甘肃省相比,将现在甘肃省东部――也就是河东地区――包括进来了。但和现在的甘肃省样子还是有些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
1、当时新疆未建省,所以新疆东部一部分地区包括在了甘肃省内。
2、宁夏未建省,所以今天宁夏全境包括在了甘肃省内;
3、青海未建省,所以西宁地区包括在了甘肃省内。如果除去这三部分,这甘肃省就和今天的甘肃省几乎一模一样了。
所以,1928年宁夏、青海建省后,宁夏、西宁分被从甘肃划走,甘肃的形状就大体固定了下来(事实上,解放后甘肃省形状仍有反复,如1958年将固原等五县划归宁夏,70年代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从内蒙古划给甘肃,那时甘肃的形状就变得一点都不细长了。但到1979年,这两旗又被划归内蒙,从此以后,甘肃形状就固定了下来)。
前面说了甘肃的形状是“山川形便”和“犬牙相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结果,具体来讲,甘肃中部之所以那么细长,就是“山川形便”造成的,这是依山势而走,故此形成了这个模样。
但河东地区划入甘肃,不能不说是“犬牙交错”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平凉、庆阳地区,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习俗文化上,都和陕北相同,但却硬是给划给了甘肃。陇右地区(天水、陇南)虽然在地理上关中相隔,但语言、习俗上明显和关中相同,而和兰州以及河西相异,也划给了甘肃,这无疑也是一种“犬牙交错”的制衡手段。
5. 提高地理高考成绩知乎
提高学习兴趣
多记忆
多看图啊
6. 在中国国家地理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
《家理》编辑部
招聘职位:文字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专佳;涉外媒体相属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较强选题策划能力采编能力;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本科历
招聘职位:图片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能力佳者优先;摄影、摄像或图片编辑工作经验;较强选题策划能力采编能力;解境外媒体视觉审美规律;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
招聘职位:图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读、写能力佳者优先;熟练应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软件;定美术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强;合作精神;
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记采纳哦
我DTA
7. 为什么各省gdp增速比全国高 知乎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内、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口径范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即存在统计误差。所以出现地方跟中央不统一的情况也很常见。
数据不统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数据存在造假行为。出于美化政绩的目的,各省的主政官员会对统计数据进行造假,此种情况也会产生地方与中央的统计差异。譬如辽宁省数据造假的例子,这是被省政府公开承认的,其他没有承认的省份也未必不存在这种情况。
8. 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哪个好知乎
中国国家地理》是中科院地理所出的,原名地理知识,英文名是CNG 。
《国家地理》是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回国国家地理学会答出的,在中国大陆正规渠道有售三个版本:英文版(中国香港出版)、繁体中文版(中国台湾出版)、简体中文版(中国大陆出版,与时尚杂志社合作办刊)
而《华夏地理》是《国家地理》授权,中国发行 。
9. 地理这门学科有多有趣 知乎精选
地理怎么学课真的很有趣。只要你学懂了,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旅游了,观察一个什么奇异的现象了。都可以。甚至可以推算出河流什么时候会发洪水等等等等。
10. 地理科学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出路 知乎
三大主流方向: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其他相关方向:专区域经属济、城市规划、气象、地质、水文、土地资源管理 当教师好就业些,考研就考人文地理专业,或者自然地理专业都可以,学校可以是各类师范院校,也可以是中科院的研究所。
建议你往GIS或区域规划(人文、经济地理)上面靠一下,学习理论之外多掌握点技术活,没人看你理论有多深,关键是动手能力。
多发散思维,把地理学与某一行当相结合,这才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