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关于江南的人文地理

关于江南的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1 00:18:06

❶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

地理上的江南即广大长江以南地区,而文化上的江南是指具有温婉秀丽的特点的地区,文化江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狭义的江南是指以苏州、杭州为核心的苏南浙北皖南地区

❷ 有关于江南水乡的资料

江南抄,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水乡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出戏,曾令多少人徘徊在那俊秀的山水间,那古色古香的旧巷里。苏州,古称吴,又称姑苏。苏州集园林之美、山水之胜于一座城,苏州周边众多的水乡古镇,极富文化古韵与文艺气息,不愧为“天堂苏杭”之称。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条条缓缓流淌的潺潺小河,一座座守候千年的古朴堤桥,如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画。

(2)关于江南的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江南水乡的远古时期

1993年发现的江苏省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江南地区早在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

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有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新石器遗址的主人,后来成为百越的先民。 先秦时期,江南属百越之地,被中原称为"吴越",已有众多古越人在此生息。

❸ 江南这首诗描写是什么景色能告诉清楚一点吗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内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容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

【原文】: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❹ 江南的地理位置和常识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今浙江、安徽、江苏、赣东北等地的长江以南部分。东周春秋时吴王曾建“姑苏台”,以后“姑苏”一词经常出现在历代文人歌咏江南的诗词作品中,如唐诗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台枕吴江水,层级鳞差向天倚”,诗仙李白的“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等。诗神苏东坡家喻户晓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江南西湖美景比喻为西施之美,更是强化了这种文化内涵 。唐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中“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的名句,无疑体现了脱胎于春秋吴越争霸历史背景的纯美文化,淡去侠骨,尽显柔情。因此,在历史上,江南一度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狭义江南多指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区、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地理位置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徽州等皖南地区,湖南、江西沪昆线北部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岳阳、长沙、益阳、常德等地,以及湖北长江南部地区。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北部地区。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长江以南地区。与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贵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该区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黄山钱塘江与太湖、庐山赣江与鄱阳湖、衡山湘江与洞庭湖,这三处山江湖流域分别是吴文化、赣鄱文化、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清初时期江南省,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市的统称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时期江西省境内的饶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内的池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等也是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区。

地貌
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丰富以外,江南地区还拥有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两者通过运河相互连通。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有中国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和江浙两省的太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又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连,如泰伯开泊渎、伍子胥开胥溪、夫差开凿邗沟与江南运河等等,所以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
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古人是这样去描绘的: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最杰出的写景小品之一,其对自富阳至桐庐的自然风光的描写,颇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风光的秀美: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更是将江南地区誉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世说新语·言语篇》亦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而到了唐代,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文人游历江南者进一步增多,诗歌中对江南山水风物发表现就更为充分了:
杨柳阊门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江天诗境好,回日莫令赊。(张籍《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郑谷《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杜牧《润州二首》之一)
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则认为:“江浙皆《禹贡》扬州之域,所谓天下财富奥区也。其地形,苏则有南北之殊,而皆濒海贯江,山水平远,湖沼萦回;浙则山水清幽,邻赣闽者,亦复深秀。” 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旷灵秀之美。
江南丘陵
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向北倾斜的地势。主要部分可视为湘赣两省毗连的大洼地,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盘踞,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北入长江。东北部浙皖边区的山地丘陵与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相连,成为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区内许多中山和低山均为东北—南西向排列,新华夏构造体系清晰。山岭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达1500~2000米。主要山脉有: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和诸广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岭,闽赣界上的武夷山脉和皖南的黄山等。其中庐山、衡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和井冈山等均为著名旅游胜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华、衢州两大地级市,自古以来为富庶之地,拥有“浙江聚宝盆”之美誉。为钱塘江发源地,河水清澈,为浙江人民的母亲河。

❺ 江南包括哪些地域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的专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和濒属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太湖区域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今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中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❻ 中国南方人文地理环境

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台湾火烧寮为全国“雨极”,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南方地区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称为聚宝盆)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❼ 有没有关于江南文化的书

苏锡雅话
【作 者】易乾著
【丛书名】名城烟云
【形态项】 264 ; 21cm
【出版项】 北京出版社 , 1999
【ISBN号】 7-200-03951-9 / I267
【原书定价】 15.00
【主题词】散文(地点: 中国 年代: 现代)散文
【参考文献格式】易乾著. 苏锡雅话. 北京出版社, 1999.

江南读书记
【作 者】王振羽著
【丛书名】鸡鸣读书文丛
【形态项】 272
【出版项】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81101-643-5 / I2
【原书定价】 29.00
【参考文献格式】王振羽著. 江南读书记.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向来风花雪月 江南情爱笔记
作 者】孙昌建著
【形态项】 217
【出版项】 南方日报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80652-687-0 / I267.1
【原书定价】 25.00
【主题词】随笔 作品集 中国 当代
【参考文献格式】孙昌建著. 向来风花雪月 江南情爱笔记. 南方日报出版社,

江南问茶
【作 者】郑建新,汪琼编著
【丛书名】人文地理系列
【形态项】 158
【出版项】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122-02329-X / TS971
【原书定价】 36.00
【主题词】茶 文化 华东地区
【参考文献格式】郑建新,汪琼编著. 江南问茶.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作 者】李海平著
【形态项】 283
【出版项】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8.05
【ISBN号】 7-308-05871-9
【原书定价】 23.00
【参考文献格式】李海平著. 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江南文化读本
【作 者】刘士林,洪亮,姜晓云
【形态项】 406 ; 16开
【出版项】 辽宁人民出版社 , 2008.08
【ISBN号】 978-7-205-06428-0
【原书定价】 48.00
【参考文献格式】刘士林,洪亮,姜晓云. 江南文化读本.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8.08.

人文江南关键词
【作 者】刘士林著
【丛书名】江南话语
【形态项】 235 ; 26cm
【出版项】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2008.07
【ISBN号】 978-7-80692-379-5 / K295
【原书定价】 35
【参考文献格式】刘士林著. 人文江南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07.

文人江南
【作 者】孟庆琳,骏灵,孟庆媛编著
【丛书名】文化中国 诗性江南
【形态项】 197
【出版项】 济南出版社 , 2007
【ISBN号】 978-7-80710-439-1 / K825.4
【原书定价】 25.00
【主题词】文化 名人 生平事迹 华东地区
【参考文献格式】孟庆琳,骏灵,孟庆媛编著. 文人江南. 济南出版社, 2007.

品读江南
【作 者】丁少伦主编
【丛书名】文化中国 诗性江南
【形态项】 394
【出版项】 济南出版社 , 2007
【ISBN号】 978-7-80710-442-1 / K92
【原书定价】 48.00
【主题词】华东地区 概况 文集
【参考文献格式】丁少伦主编. 品读江南. 济南出版社, 2007.

这类书很多的,有空的话自己都能写本,呵呵

❽ 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

江南,意为长江以南地区。

狭义上即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苏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西北部地区、安徽南部长江以南的地区。

又号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苏州、绍兴、宁波、无锡、徽州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以及经济中心,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江南作为地理概念与关中和河洛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8)关于江南的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一、历史上的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淮南之地,即开始泛指大约今江苏、上海、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浙江、福建全部,江西、广东的一部分。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

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

唐代以后,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扬州市)。

唐代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宋代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苏南部分地区一带)。

明朝设立南直隶,清初改称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苏皖的江北地区。

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东部的部分为江南省(今江苏,上海,安徽)。

二、文化上的江南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与吴越文化高度关联。泰伯所建之句吴古都梅里被认为是江南吴文化的源地(无锡)。

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无锡市的梅村一带,于春秋时期迁都至姑苏城(今苏州),之后吴文化和越文化、楚文化存在颇多交融,汉末东吴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吴、楚、越广大地区,南朝时期,中华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扬海外,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首都建康(南京)语言(古代吴语)为基础的“金陵雅言”作为中华正朔,成为中国汉语的源头,更东传日本变作吴音。江南文化也在变迁,如姑苏(苏州)又称吴都,东吴首都建业(南京),金陵(南京)又称吴京,后来的扬吴政权仍建都南京。

自东吴起的六朝时期以至隋唐,江东士族在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对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也有重要影响。江南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自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视为古代中原的承替地区,南京常被视为华夏正朔的象征城市,江南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贡献著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华语语音方面,晋代门阀播迁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播,和建康中古吴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雅音,在南北朝分割结束后的隋唐时期,和洛阳邺下语音一起成为修复雅言、确立通语的两大依据。及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又以南京音作为确立汉语官方标准音的基础,对汉语标准通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孔子家族的大宗因宋廷南迁分为南北两宗,北宗位于曲阜,孔氏南宗迁至江南衢州;民国时期“衍圣公”改称“奉祀官”,中央政府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于曲阜,封“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于衢州,此亦可见江南地区在中国政治和文化上的作用。

江南向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不少地方有“邹鲁”之誉,如“江南邹鲁”、“东南邹鲁”、“海滨邹鲁”。江南有许多藏书家、藏书楼,也有许许多多的书香世家。江南以文学、绘画、音乐、戏曲等的繁盛闻名。江南地域特色的戏曲有昆曲、越剧、黄梅戏等。

许多文人墨客和江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郭璞、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骆宾王、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李煜、柳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陆游、唐伯虎等人。

江南地区有发达的学术、科学和技术,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黄宗羲、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以及许多杰出科技人物,如祖冲之、葛洪、陶弘景、沈括、毕升、杨辉、宋应星、徐霞客、方以智、黄履庄等人。

江南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江南景观,如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钟山、玄武湖、莫愁湖,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杭州的西湖、雷峰塔,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瘦西湖,无锡的鼋头渚等。

江南的物产,苏州的刺绣,扬州的玉器,南京的云锦,宜兴的陶,景德镇的瓷,宣州的宣纸,徽州的徽墨和歙砚,扬州漆器,杭州的西湖龙井,苏州的碧螺春,徽州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等,享誉天下。

江南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也名闻遐迩,崇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文雅生活[3]。淮扬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为新中国第一餐国宴选用。苏帮菜、扬帮菜、杭帮菜、本帮菜等也是经典江南菜风格。

著名菜式有:糖醋鳜鱼、芙蓉鸡片、盐水鸭、清蒸鲥鱼、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软兜长鱼、开洋蒲菜、文思豆腐、蟹黄汤包、蜜汁火方、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白什盘、响油鳝糊、清蒸大闸蟹、姑苏卤鸭、樱桃肉、太湖三白、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龙井虾仁等。

三、江南经济

江南经济在秦汉以及六朝时期取得很大发展,此后在全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至中唐时,经济重心由中原南移,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指以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击扇平原所形成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一带,以此为中心的经济带,被称为“长三角经济圈”。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苏,浙,皖三省及上海已经占全国税收总和一半以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东部一带的十几个城市被人们称为“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与“珠三角”、“环渤海”等并列的一极。

❾ 如何地理语言描述江南

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新安钱塘之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专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属。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1]。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汉族地区曾有会稽郡、吴郡、江南道、两浙路等行政划分。

❿ 江南丘陵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中国长江以南、南来岭以源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的总称。也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盆地中的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色地层广泛出露,形成红色盆地,这些红色地层被河流切割成丘陵,则称为“江南红色丘陵”,海拔200~600公尺左右。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江西东部有怀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