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地理学考察
⑴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被李约瑟称之为来中国历史上源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1)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地理学考察扩展阅读:
《禹贡》是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巫风盛行的历史条件下撰写的。它突破了早期著作中传播的许多神秘观念,比较朴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成为《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宋以来许多地理著作痒引的对象。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历代注释、考证《禹贡》的著作甚多,以清代胡渭的《禹贡锥指》和近人顾颉刚的《〈禹贡〉注释》最为重要。
⑵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书·来禹贡》,自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是中国古代名著,属于《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2)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地理学考察扩展阅读
《禹贡》根据土壤的颜色和性状,将九州的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坟、涂泥、青黎、黄壤、白坟、坟垆等类别,这是有一定分类价值的。
《禹贡》中专论山岳和河流的"导山"与"导水"两部分内容,是纯粹地理的内容,它们开创了中国关于区域地形的分部门研究的范例。"导"字被认为是"治理"的意思,以与禹治水的史迹相联系。
⑶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谁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一个古代做官的人,到各地游历时,用心考察各地山川河流,写出了一部流芳百世的书——《水经注》,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这个人就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郦道元(约466—527)。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土质等。
《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权贵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夤杀害。
复制粘贴的来着,希望可以帮到你。
⑷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的出生年月,史书缺乏记载,据后人推算,可能生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是延兴二年(公元472年)。是我国北魏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5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镇东文化教育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以及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元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http://www.cddaily.com.cn/shzk/20050916/GB/shzk^183^0^S61.htm
⑸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但是在这本书回里面却根答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⑹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最来早的地理学著作是自《山海经》,其作为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上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此外,这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这部书的作者没有详细记录。
(6)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地理学考察扩展阅读: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⑺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
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书 ·回 禹贡》。
《尚书 · 禹贡》,开宗答明义:“禹别九州,随山濬(浚)川,任土作贡。”就是说大禹在调查了中国的九州大地的国土资源以后,分割了九州的地界,划分了土壤等级,依土地肥瘠制定贡献田赋等级的办法,所以称作《禹贡》。《禹贡》全文约1200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4部分组成,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部性区域志。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⑻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是谁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涿县一个官宦家庭,少年时代就喜爱游历。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而且,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决心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大量水文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观察搜集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其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核实书上的记载。那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险峻,但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考察各地的山水草木和岩洞、木质等。
《水经》中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因此遭到朝廷的忌恨,他们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到发生叛乱的地方当关右大使。公元527年,郦道元在赴任途中和他的弟弟及两个儿子一起,被叛将萧宝寅杀害。
⑼ 中国最早出现地理是在什么地方
地理(来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自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⑽ 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地理学著作是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这是撰著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回称雄的局面统一答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九州山脉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及治理情形,并说明导山的目的是为了治水。
第三部分是叙述 9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的情形;第四部分是总括九州水土经过治理以后,河川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臃yōng)塞溃决之患;第五部分是叙述在国力所及范围,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