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四川的人文地理环境对饮食

四川的人文地理环境对饮食

发布时间: 2021-02-20 16:13:37

Ⅰ 产生川菜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菜川调味品的产生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四川一年四季温湿暖和,冬无内严寒,夏无酷容曙,特别适合各种发酵调味品的酿造,使四川涌现出众多优质的调味品生产地,象成都、德阳、江油的酱油,潼川、永川豆豉,阆中的醋,郫县的辣豆瓣等。在四川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很多居民都有自己加工酿制调味品的传统,即使在省会成都,时至今日,仍不少家庭有自己做鱼辣椒、辣豆瓣等家常川菜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这些酿造调味品再加上自贡的精盐,内江的辣椒,汉源的花椒,以及家家必做的泡菜,为川菜提供了丰富多样、质地优良的调味品,为川菜形成“百菜百味”提供了必要条件。

Ⅱ 四川的民俗与饮食习惯越详细越好!

四川民俗风情简介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
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免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
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
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元宵灯会:最初只在正月十五日举办一夜,以后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成都一般在西
门文化公园(青羊宫)举办,场面非常热闹,展出的灯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过去
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太阳灯、碘钨灯以及激光,微波传输,光电转化,使灯更加
奇幻多姿,五彩缤纷。还配有文艺节目,与吃食等。因时间长,观众多达七、八十万
人次。

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
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说是公无前278年的那一天
,楚国大夫屈原为国劝主,顷襄王不听,反听谗言,被放逐,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
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辞人,将糯米团、雄黄酒投入江中,免被鱼吞尸体,以
后成俗。吃粽子,雄黄酒、划龙船等活动。现在乐山市利用其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
将龙舟活动扩展为对外经贸洽谈、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的国际龙舟会,也是热闹非
凡。

中秋团园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主要是祭、拜、赏月,吃月饼等,中国人特别重视
家人团聚,这一天把家人或亲属邀聚一起吃饼、赏月。分散在外地的亲人不能团聚的
也长话联络祝家人平安。

重阳登高节: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约友登高,或游园、赏菊、喝菊花酒,吃重
阳糕等活动。

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
,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
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
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
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康定转山会: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在山顶草坪上,帐篷
绵延,人山人海,白天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饮酒,载
歌载舞,通宵达旦。

黄龙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黄龙寺
,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川剧:是流行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剧,是戏曲中较为古老的剧种之一。由于它历史
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戏剧舞台上
占有一定位置,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四川茶文化

四川人利用茶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三千多年。

Ⅲ 四川的景象和美食还有习俗

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

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家乡自然的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不论身在何方,记忆中最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总是家乡的那片纯粹!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他们是贵州的脊骨。没有见过贵州的山,就不会明白贵州人的坦荡之气从何而来。这里有名扬四海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有地缝天沟般被称为“地球上一道最美丽的伤痕”的马岭河峡谷

“秀水”!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分为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贵州的水有一种灵动的美,无论是黄果树瀑布上奔流直泻于犀牛潭的磅礴大气,还是大小七孔的静美不乏活泼,或是红枫湖上摇曳轻舟的波光粼粼,草海上丹顶鹤们追逐的烟波浩淼,都风姿绰约如清澈透明的眸子。

“天然空调”!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优势。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雨、热同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是贵州的地理天文培育了当地人文的秀气、风骨、和内涵。勤劳善良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自然的馈赠,回报以智慧的创造力。我们生长在自然中,从中学习大山的豁达、威严的傲骨;从碧水中体会沉静和谦虚、包容与坚强。贵州的山水不是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也不是苏杭江南的尺幅玲珑,她是山川烂漫的又一种,她代表着贵州儿女的独特魅力。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古时是夜朗国境。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音zhang ke)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贵州厚重的历史没有北方城市中皇家政权的变迁,也没有江南官宦商家的兴衰,但不可否认,从远古至今,人类对这片土地的耕耘从未停止过。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折射了中华民族征服自然,为自由抗争的奋斗过程,既拥有社会变革的印记,又有民族解放和文化更替的演变。

三:迷人的民族神韵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包括汉、苗、布依、土家、彝、仡佬、水、回、白、侗、瑶、壮畲、毛南、蒙古、仫佬、满、羌等共49个民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百濮、百越、氐羌、南蛮四大族系在这里交汇,贵州的土著居民,与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耕耘、开发着这片共同的家园。这个过程,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然在继续着,并留下了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迹。如今,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礼仪……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到一处,那里的民族文化就原汁原味呈现在我们面前,苗族姑娘们的精美服饰,侗族大歌的曼妙余音,水族的双歌,彝族的口弦,还有侗戏和布依戏,土家地道的傩戏,无一不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蜡染、芦笙、苗绣、大方漆器、布依地毯、玉屏萧笛等又是一场视觉盛宴。

四:艺术与人文

贵州的人文,是民族艺术与生活风俗的结合。苗族的“四月八”,布依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节”瑶族的“盘古王节”,“赛龙舟”等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有对歌,燃篝火,开晚会,摔跤,斗牛,敬酒,吹芦笙,跳舞,唱歌,做糯米饭,杀猪等风俗活动,讲究热闹亲和的气氛,记载了风雨兼程的文化旅程。

在音乐方面,既有高亢激昂的“飞歌”,也有质朴庄重的“古歌”,侗族一领众和的“大歌”,布依声色和谐的“八音”;

在舞蹈方面,讲究动作潇洒,自由,舞姿活泼;

在体育方面,既有传统的武术,又有对抗性强的“抢花炮”,热闹的“赛龙舟”;

在服饰方面,技艺精巧堪称“无字天书”,长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简裙,百褶裙,苗绣,马尾绣等风格艳丽,绣花精美;

在建筑方面,有依山而建的吊角楼,侗寨的鼓楼,花桥等别具一格的民居,也有文庙,甲秀楼,翠微阁,阳明祠,飞云崖,苗寨侗寨,古镇群,青龙洞,大渡桥,弘福寺,大屯土司庄园等文化与佛教胜地;

在绘画方面,有簸箕画,蜡染画,民间画等画风迥然的艺术作品;

在书法方面,有惊为一绝的水书和民间书法;

在语言文化方面,有各民族的语言,有的语言虽已无文字记载,却靠世代口授流传着。

在传统工艺方面,黔东南的蜡染,刺绣与挑花,播娜摩簸箕画,雄精雕,地戏面具,原木艺术画,陶土人偶,编织等又是一番景致。

如上所言,各种艺术语言相互渗透交融,互为载体,贯穿着贵州各种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特别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饮食文化,贵州菜称为“黔菜”,虽不属于八大菜系之一,却自成一格,风情独占一方。贵州人非常喜欢吃辣的食品,因此贵州小食以“辣”著称,这些佳肴大致可分为油辣、煳辣、干辣、酸辣和麻辣。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然而贵州的拉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偏重与香辣,特别在酸辣。

贵州人的家里,必不可少的是各种辣椒,干辣椒面用来做蘸水调料,油辣椒用来炒菜,做佐料,还有野山椒,青辣椒,红辣椒等,做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无论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都有吃辣的习惯,这是由于贵州的水寒,吃辣不仅不会让人上火,还能增强免疫力,可以说辣保障了一方人的健康,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当然不得不说的就是贵州特色的地方菜肴和小吃了。黔菜宫保鸡丁,辣子鸡,凯里酸汤鱼,花江狗肉,赤水豆花等都是代表菜式;而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花溪牛肉粉,丝娃娃,恋爱豆腐果,沙锅粉,雷家豆腐圆子,凉面,肠旺面,烙锅,糯米饭等又是民间生活的化身了。

六:酒文化与茶文化、、、

贵州的酒文化是“茅台文化”,即“国酒文化”。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的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茅台酒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有人说;“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忠孝节义四全,是谓国酒文化。”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品位,也是贵州的骄傲。

贵州的茶属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开阳南贡茶、黔红、黔陶赵司茶、羊艾红茶最为有名。贵州地处高原,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贵州的茶独树一帜。不仅作为贵州的特产,还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形成了“茶文化节”。

Ⅳ 成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饮食

四川省会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川西平原腹地,东界龙泉山脉,南临云贵高原,西靠邛崃山,北依秦岭山脉,辖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现化化城市。

成都是四川省会,又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古蜀文化、久负盛名的餐饮、悠闲散淡的民风民俗、丰富的土特产品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使这座“休闲之都”成为中国西部口岸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之一。成都是一座现代都市风情与古蜀文明和传统文化交融生辉的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平均海拔500米,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用下,这里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二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二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天平均气温虽在5℃以上,但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每年3至6月、9至11月是来成都旅游的最佳季节。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陆路和空中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以成都火车站为起点的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多条铁路线分别通往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市;川藏、川滇、川陕、川青、成渝等公路干线通往西南、西北各省;省内公路发达,有多条干线或高速公路通往省内主要城市,联结各乡县公路,形成了成都平原上的密集交通网。

饮食:川菜的魅力

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这是什么?这是川菜的特点。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这决不是说,其他地方菜系没味或者味少,不是的,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吃精遍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味,独特的味,值得自豪的味。而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川菜的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什么呢?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炒菜需有葱姜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三椒却是真理之上的翻新,是味的进一步扩充,四川人尤其把这三椒的花样弄得别出心裁,产生了七滋八味,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九杂是指用料之杂。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獐、狍、银耳、虫草、竹笋等山珍野味,江河湖泊又有江团、雅鱼、岩鲤、中华鲟。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特产资源,都为四川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四川火锅名闻遐迩。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肉丁是享誉世界的川菜名菜。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川、粤、京、苏)之一,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鲜明个性著称于世。四川历来享有“烹饪天国”之誉。

川菜常有的家常味型有鱼香味型、怪味型、麻辣味型等20多种,花色品种4000种以上。著名菜肴有八味冷碟、九色攒盒、樟茶鸭子、葱烧乳鸽、鱼香凤爪、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小煎鸡、家常海参、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等。

Ⅳ 拜托~~`研究性学习:四川的饮食习惯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川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回”之说。贵州人平生答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要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春天多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别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__^*)

Ⅵ 四川美食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川人因气候潮湿、地理条件地处西部内陆和口味习惯而早已形成的“好辛香”内传统,使得辣椒在川菜制作中被广泛容运用,促进了四川美食川菜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特色。

(6)四川的人文地理环境对饮食扩展阅读: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四川省会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称号。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坚船利炮逐渐进人中国。四川地处西部内陆,没有受到战乱的直接侵扰,社会经济和百姓生活相对稳定,使得川菜持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特色菜点和名店名师,筵宴不断兴盛,饮食市场日益发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川菜

Ⅶ 如何看待四川的饮食文化

四川的饮食文化在我这了解的时候就是一个字辣,真的,虽然我没吃过,但是我知道四川有火锅,那晚上请我吃饭呢,给我吃那个香哦,火辣辣的四川,火辣辣的饮食,这就是四川饮食文化,

Ⅷ 地理环境对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影响

俗话说靠山吃来山,靠海吃海。源首先是对原材料、农作物方面的影响,比如泰国是临海国家,大部分以吃鱼为主,那里临海有海洋性气候,所以有时也可以吃小麦;法国也是临海,法国土地肥沃,所以那里种葡萄的很多,大量的海风使法国成为了温带海洋性气候,那里适合畜牧、种植,使它的园艺业及其发达!
其次是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我们的饮食习惯。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湿润多雨,春天多阴湿寒冷,四川地处盆地,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所以这些地方的居民有了吃辣椒的习惯。

Ⅸ 四川饮食比较注重麻辣,与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吗

四川饮食比较注重麻辣,与所处的环境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四川在严格意义上也是属于南方,南方地底潮湿,吃点辣的出汗,对身体也好。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广东气候炎热,四川的气候湿热,故广东人爱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这主要与其气候有关

根据资料记载,这次移民的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入川人数约一百多万人,其中湖南省的人数达一半之多。

四川是个湿润的城市,所以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是什么令人费解的事情。南方人普遍都会比较喜欢吃辣。

Ⅹ 我要去四川上班去了,但不了解四川,不知道那边人文环境怎么样,最重要的是饮食文化怎么样

西南重镇/天府之国
成都是历史名城,有2300多年建城史,自古为西南重镇,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当 时作为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锦绣芙蓉/人居之境
成都是个美城,冬无天寒地冻之苦,夏无酷暑炎炎之忧;既拥有沃野千里的粮仓, 又坐享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美境.丝毫没有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的距离感;休闲时刻,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前人故地、古城民居、丝竹香茗还能使人忘却暂时的烦恼.
青湖丽景/旅游之都
成都是旅游圣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中外驰名.以武侯祠、杜甫草堂、 都江堰、二王庙等最具特色.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地处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嵋山、长江三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旅游地理位置十分.
财富魅力/商业之城
成都是商业都会,2004年生产总值218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5.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3美元,人民生活已进入小康阶段,是极具辐射力的商贸中心城市, 商贸活动十分活跃,零售贸易业销售额683.4亿元,增长12.7%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饪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熣灿的明珠。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
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级宴会菜式,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较多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菜蔬,要求品种丰富,调味清鲜,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普通宴会菜式,要求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经济实惠,朴素大方。大众便餐菜式,以烹制快速、经济实惠为特点,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菜品。家常风味菜式,要求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盐煎肉、官保肉丁、千煽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菜式,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看。除以上四类菜式外,还有四川各地许多著名的传统民间小吃和糕点菜肴,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