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书
① 古代地理书籍
古人一向注重对地理的研究,天人关系的探讨。
著名的
(1)《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其书名为《水经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北魏郦道元著。
山海经(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地员》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十八篇。
《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和观测记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记
汉书地理志
地方志
元和郡县图志
方舆胜览
② 中国第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专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属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
“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是C
山海经不属于地理著作,书中神话色彩太浓。
真正最早的史书地理著作是水经注,全面系统的地理著作
③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
最早的地理考察著作是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但是在这本书回里面却根答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④ 关于古代地理历史书籍有哪些
有战国的《甘石星经》天文的;《水经注》南北朝的地理书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除了很详细的地理知识外,还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
⑤ 历史地理都学习什么书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 人民出版社 。
《中国自然地理》 赵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国现代史》王绘琳(上、下)
《世界史》吴于廑(六本)。
如何学习历史地理学?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地理考察著作的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是《尚书·禹贡》,是中国第一篇回区域地理著作。是答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这本书一共只有1193个字,但是在这本书里面却根据当时的自然地理山脉、河流为主要的标志,将国家分为了不同的9个区,并且对于这9个区中的每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壤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都做了简要的记录。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有传说是禹所做,但是实际的作者却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在该书中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区域沿岸的江河流域以及山脉记录是比较详细的,而其他河流的记录比较粗略。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
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述。
⑦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图书简介
中国古代地理学 与西方地理学相比,不仅在思想方法上有独到之处,而且资料专的收集也最丰属富,形成了以沿革地理为主体、采取计里画方、制图六体原则制图为特点的独特传统和体系。本书依据不同时期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代五个阶段,并选取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人物或事件,透过简明扼要的述论,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就和特点,是一部专题文化史著作。
⑧ 求一本结合地理历史的介绍中国的或者世界的书
可惜啦,现代那么深厚人文地理素养的人不多,你要是真想研究,推荐两本内书:《天下郡国容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
《天下郡国利病书》,作者:顾炎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
《读史方舆纪要》作者:顾祖禹。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两部书都是文言文,如果看不懂,不如就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吧,语言幽默,资料详实,非常值得一读。
⑨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然地理考察著作
是《尚书·来禹贡》,自这是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全书以自然地理实体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并对每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是中国古代名著,属于《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其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对其作者说法不一,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
史念海在《论〈禹贡〉的著作时代》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顾颉刚认为出自战国时秦国人之手;此外还有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
(9)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书扩展阅读
《禹贡》根据土壤的颜色和性状,将九州的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坟、涂泥、青黎、黄壤、白坟、坟垆等类别,这是有一定分类价值的。
《禹贡》中专论山岳和河流的"导山"与"导水"两部分内容,是纯粹地理的内容,它们开创了中国关于区域地形的分部门研究的范例。"导"字被认为是"治理"的意思,以与禹治水的史迹相联系。
⑩ 我想看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方面的书怎样找
中国史书很好说,推荐一些《中国通史》、《二十四史》、《史记》等
地理方面的比较不多见,也比较零散,我感觉《图说天下》、《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等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