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宗人文地理
⑴ 求欧洲各强国的人文地理介绍,多少都行,谢谢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 德国还含有丰富的木材,铁矿,钾肥,盐,铀,镍,铜和天然气。 德国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其次是核电,类似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风能,水能和太阳能。
服务业约贡献了GDP总量的70%,工业29.1%,农业0.9%。德国的多数产业在工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金属和化工品。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鲁尔工业区
虽然两德统一已逾20年,但前西德地区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显高于东德地区,而促进东德经济整合及现代化的长期政策将持续至2019年,前西德地区每年约向前东德地区投入800亿美元。德国政府于2009年1月批准规模5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以避免部分产业衰退及所伴随的失业率上升。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⑵ 请问芬兰这个国家的一些人文地理习惯和一些人文特点(像德国人比较严谨那样)
人文特点的话,芬兰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空间、交往距离,以至于有时会被外国人认为比较冷淡,其实是他们的文化行为习惯。
⑶ 德国的自然地理学包括哪些
德国地理学史在近现代地理学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对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德国既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又是环境、区域和景观三大学派的故乡。
早期发展早期的德国地理学主要是搜集地理事实,分析因果关系,谋求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化。1544年出版的由S.明斯特尔主持编辑的《宇宙志》,是早期地理大发现以后发表的第一本地理学著作,叙述了托勒密所称世界的一般情况和地球的主要分区,在一个多世纪内被看作是世界地理的权威著作。1650年,B.瓦伦纽斯写成《普通地理学》(曾译《通论地理》),把地理学分成普通(或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两部分,并指出它们是一个整体的相互依赖的两个部分。18世纪的哲学家I.康德把地理看成空间的描述,并认为自然地理学是“自然的概括”,是“所有其他可能的地理学”的基础。
近代时期A.von洪堡和 C.李特尔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799~1804年,洪堡考察美洲,广泛观察自然现象和居民生活,收集了大量资料。他把自然界作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地理学的目的是研究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互相依存。坚持“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域结合”的论点,他的代表性著作是《宇宙》(5卷,1845~1862)。1820年,李特尔开办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他建立了在人地关系基础上的近代地理学。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强调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和统一性,运用经验法和比较法对各种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并侧重人文现象。他长期任教,其地理思想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他的代表性地理学著作是《地学通论》(19卷,1817~1859)。1828年,德国柏林地理学会成立。从19世纪后半叶起,继洪堡和李特尔之后,德国地理学有很大的发展。
自然地理学O.佩舍尔研究了地表自然特征,确立了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分支学科地位。把新地理学引进德国大学并培养出一些杰出地理学家的主要人物是F.von李希霍芬,他把地理学定义为研究地球表面以及与其有成因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并确认地理学的研究限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在部门自然地理学方面,A.彭克创用“地表形态学”一词,论述了地球形态的起源和发展。他把阿尔卑斯山第四纪冰川时期划分为3个间冰期和4个冰期的理论曾成为冰川地貌和冰期研究的重要基础。彭克还积极倡导各国协作编制百万分之一世界地图。W.P.柯本在1900~1936年制订了以全球植被分布为基础,以气温和降水量为指标的气候分类(见柯本气候分类)。W.彭克研究了地貌学的理论问题,提出地貌演化学说。
人文地理学F.拉采尔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探讨了环境对人类活动及演化的影响。他认为存在着协调的人地关系,包括环境与人的协调关系、地表同一区域内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拉采尔最先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作为一种空间(地理)组织的人类社会与其物质背景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概念后被K.豪斯霍弗等篡用,作为领土扩张的理论,但在科学上它是有关人类社会生活和需要方面的一个富有成果的概念。对人文地理学、经济学、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基本理论也都源于德国,如J.H.von屠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以及W.克里斯塔勒始创的中心地学说等。
区域地理学和景观学区域地理学和景观学是德国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向。A.赫特纳对区域地理学作出卓越贡献。他强调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区域分异的科学,即研究地表现象分布的地区差异。他认为区域是自然与人类现象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研究的顶峰。他长期从事地理学方法论研究,其经典著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赫特纳地理学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O.施吕特尔首先把景观作为地理概念。他提出地理学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感觉到的事物,认为景观学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他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提出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S.帕萨尔格系统地提出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和分级的原理和方法,并创立城市景观的概念。他的代表著作有《景观学基础》(1919~1920)和《比较景观学》(1921~1930)。
地缘政治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曾出现一股地理思想上的逆流,即利用地缘政治学为其领土扩张服务。K.豪斯霍弗是这股逆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缘政治是利用地理知识来支持和指导一个国家的政策的一种艺术,综合了国家有机体说、民族优越论、生存空间论及大区域观念等,主张国家的空间应该随国家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地扩大。他将这种思想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政策服务。当然,不应把已存在的地缘政治学说都说成是反动的。
现代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德国的地理学经过重建在60年代已重新占有重要地位。地理学研究保持了传统的统一思想。在地理教学中,这种统一思想把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联系在一起;在地理研究领域内,表现为部门地理和区域地理共同发展。
地貌学是德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用大量的计算方法研究形态动力过程和地形演变的原因。自然地理学研究广义的环境和地生态学问题,区域生态学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现象的区域组合和生活形式的联系。联邦德国的C.特罗尔致力于开展山地地生态学和高山比较地理学的研究,提出景观生态学,倡导并组织了南北美洲及欧亚大陆山地地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民主德国也很重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包括地生态学分类和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小区域的高质量制图则仍然是两个德国的地理研究的特色和长处。
人文地理学的一般趋势是明显地离开旧的传统地理学方法,愈来愈趋向于空间分析,用系统分析和统计方法论证功能和结构。60年代以来,民主德国着重研究工业人口和居民点的集结以及国土问题。
区域研究在地区开发方面有重要地位。联邦德国的延续10多年的大型协作项目──墨西哥计划,以“人类和环境的演化”为总题,在有限面积的范围内研究了人类从开始至今的历史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约80%的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在国外搞野外工作。区域研究的重点地区还包括热带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等。
⑷ 上课要讲一篇关于德国的人文地理服饰文化都可以的稿子,麻烦谁给提供提供》
德国是一个“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人均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啤酒遍布任何场合,也正因为他们爱喝又能喝啤酒,德国的啤酒品牌数不胜数……
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而在普通百姓家,早餐的内容一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牛奶、各种果汁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德国人非常爱吃马铃薯,烹调的花样千变万化,除了炸薯条外,还有水煮马铃薯、火烤马铃薯、马铃薯泥,以及炸马铃薯饼和炸马铃薯条。相反的,在德国,米的种类就少得可怜,只是简单的水煮米,米粒又大又硬,和我们习惯吃的白米饭大不相同。
德国人喜欢喝啤酒的程度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几乎什么场合都能来上一瓶。德国的啤酒品牌数不胜数,有些城市自己就有好几个牌子。要是你从来没有喝过啤酒。建议你先从一半啤酒加一半可乐、芬达、雪碧、苹果汁等喝起,等习惯那清凉中略带苦味的感觉后,就可转战到整瓶啤酒了
德国人的礼仪习俗:1、守纪律 讲整洁(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2、守时间 喜清静(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⑸ 英国与德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德国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德国总人口8267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它主要是德语(德语),有少量的丹麦人和山梨人。德语被广泛使用。德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18世纪德国文学达到了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是杰出的代表。
自然地理:德国地形多样,有丘陵、高原、丘陵、美丽的湖畔和广阔的平原。整个德国地形可分为五个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程隆起带、西南部中程梯形带、南部阿尔卑斯山边疆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
2、英国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英国总人口为6558万。官方语言是英语。威尔士语也在北威尔士使用。盖尔语仍在苏格兰西北高地和北爱尔兰部分地区使用。
大多数居民信奉新教基督教,主要是英国国教(也称为圣公会,其成员占英格兰成年人的60%)和苏格兰国教(也称为长老会,有59万成人)。在英国,每个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各种宗教信仰在英国中部地区蓬勃发展。
自然地理:英格兰西北部有许多低矮的山脉和高原,东南部的泰晤士河是英格兰最大的河流。这七条河是英国最长的河。它有338公里长。它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
(5)德国宗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英国气候特征:
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摄氏度,最低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为4-7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为13-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⑹ 德国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的排名
人文地理专业啊?还是不要报考了。你本科学的专业还不错啊,为什么读研不读这个呢?读个人力资源管理都比人文地理专业强,现在这方面的专业的只能去中学教书。大概70%的研究生只能从事教育行业,你愿意么?
⑺ 欧洲西部法国自然,人文地理概括
欧洲西部
1 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和范围: 东半球西北部,亚欧大陆西部,包括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为欧洲的一半。
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大西洋深入内陆
主要的半岛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
主要岛屿有大不列颠岛和冰岛等
主要内海有波罗的海
地形:中部的平原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叫做波德平原,以西为西欧平原
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
冰川对地形的作用明显
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冬季温和湿润 冬季收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陆西部 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全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 全年降水较少
湖泊与河流:河网密布,水量丰沛,无长河,便利的河道航运网,多湖泊
人文地理特征:
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形;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城市人口比重大。欧洲西部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外贸易发达,德国居第一位。旅游业发达。
⑻ 人文地理是什么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地域结构的容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⑼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别包括什么
自然地理: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
人文地理:农业,工业,聚落,交通,商业贸易,产业,人口等等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科学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科学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等。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仅指综合自然地理学。
(9)德国宗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是以阐释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分配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为主要任务。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从而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