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文地理是谁写的
㈠ 为什么说禹贡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内。这是撰著这篇《容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㈡ 国内知名人文地理学研究者有哪些院士、教授等
陆大道: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顾朝林: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保继刚: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
袁书琪: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暨地理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交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会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理事暨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区域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交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府旅游发展顾问。
吴传钧:
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在学科建设、学术组织、人才培养以及地理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是我国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他提出经济地理是自然—技术—经济三结合的边缘学科,地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等的新论述。
李旭旦:(1911~1985),中国地理学家。1911年9月8日生于江苏江阴,1985年7月8日卒于南京。1934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获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主任。先后担任《地理学报》总编辑和《地理知识》主编。1983年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理论的研究,他在普及地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译著有《人地学原理》(与任美锷合译)、《地理学思想史》等。著有《白龙江中游人文地理观察》、《中国地理区之划分》等。主编有《人文地理学概说》和《人文地理学论丛》等。
㈢ 介绍中国人文地理的书
《房龙地理》,《世界全史》,《中国全史》,《资质通鉴》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㈣ 有哪些不错的介绍国内人文地理纪录片
最近十年来,介绍国内人文地理的呈现井喷趋势,出现了还多不错的纪录片,但在我看来,有一些纪录片过于追求镜头和辞藻,反倒失去了主线。宏大的镜头让人会觉得震撼,但往往打动人的还是细节和当地人的故事。我来说几部我喜欢的人文地理纪录片。
《中国铁道大纪行》
这是日本nhk拍的纪录片,日本男艺人关口知宏来中国体验中国的铁路。纪录片有两季,关口在火车上饱览中国的风景。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07年,虽然只是10年前,但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大面积的高铁,房地产也没有成为支柱产业。关口像是一个还保留有童心的大男孩,在火车上和火车下,和萍水相逢的中国人聊天,也同时get到了蹭饭技能,一路上接受了全国各地乘客的投喂,结果一路下来中国说的最溜的一句是“我想吃”。这部纪录片让观众看到了很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片段,让人莫名的感受,所以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日本人拍的、让中国人更爱中国的纪录片。
㈤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是谁
徐宏祖 徐霞客
㈥ 中国的人文地理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内州、容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沿海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
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
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