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文地理和气候
① 北方和南方哪里好点气候和人文地理
北方来说就是我们青岛不错了,冬季不是很冷(烟台、威海下暴雪,我们一点事没有),夏季凉爽。
南方的话就是昆明和三亚了,昆明可谓是冬暖夏凉,就是太阳光毒了点,三亚风景宜人。冬天暖和夏季适合潜水。
② 埃塞俄比亚的人文地理与气候是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人文以黑种人为主,宗教复杂,多少数民族,
③ 中国南方人文地理环境
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台湾火烧寮为全国“雨极”,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雷州半岛,云南和台湾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云南,广东,海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南方地区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称为聚宝盆)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④ 枣庄和上饶哪个发达生活习惯和人文地理气候环境有什么区别
枣庄,山东的地级市,394万人口,4563平方公里,5区1市,2015年GDP2031亿元内,财政收入137.88亿元。
上饶,江容西的地级市,672万人口,22791平方公里,2区10县,2015年GDP1651亿元,财政收入290.2亿元。
上饶景点相对较多,属于江南气候,相对较北的枣庄更怡人一些,但习惯了北方生活的人会更倾向于枣庄。
⑤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研究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
⑥ 南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简洁一些
自然地理有:
1.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
2.南方冬季一月气温高于0度,北方低于0度.
3.南方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4.南方耕地类型为水田,北方为旱地.
人文地理有:
1.南方屋顶多为尖顶,北方平顶.
2.南方方言众多,北方多为普通话.
3.南方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北方陆上交通便利.
4.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主要以小麦为食.
⑦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有什么不同
1、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饮食与地理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4、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差异,把
(1)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和D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单元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分界线,C西北地区与D青藏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A北方地区和B南方地区之间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
(3)A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B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理单元;
(4)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其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国内占据突出地位.种植业仅分布在有水源灌溉的平原和绿洲上,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其中,A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B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独特,气温低,空气稀薄,气压低,云量少,降水少,太阳辐射 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
故答案为:(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2)昆仑山;祁连山;秦;淮;(3)A;B;(4)增多;高原;盆地;二;平原;绿洲;坎儿;高山冰雪融水;(5)A;B;400;(6)低;少;强;雅鲁藏布江;湟水.
⑨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哪个发展前景好
回答如下:
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为三支:
1)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
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3)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师,所有专业)
2)、大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乡规划、旅游方向)
3)、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4)、测绘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减灾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7)、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8)、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之气候变化研究方向等)
9)、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
10)、相关公司(例如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11)、相关研究所(例如地理研究所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2)、相关出版社(例如星球出版社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3)、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兴趣爱好决定一切,我想没有人愿意干一辈子自己本不愿意干的事情。
⑩ 天津的人文地理 气候特征
天津人文:
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弯边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港口城市。天津平原的早期开发,大约开始于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此前天津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步推进的历程。金元时期北京的定都,为天津城市的勃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明清时期,天津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为繁荣的商业大都会。
天津建城600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10个方面融合而成的。
天津气候特征: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5~-3°C;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