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泰山上
A. 泰山有着什么样的特殊地理条件
泰山,通常指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来泰山封禅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犹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碧霞祠、日观峰、南天门、玉 皇顶等主要名胜古迹。
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2]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B. 地理中国五岳
五岳来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源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C. 泰山的地理地貌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盖层保存着典型的华北地台上发育的古生代地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7]
新构造运动与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演化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泰山形成阶段、海陆演化阶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一,在太古代时期,泰山曾经是鲁西巨大沉降带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积了很厚的泥砂质和基性火山物质。后来经过泰山运动,褶皱隆起成为巨大的山系,同时发生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由各种变质杂岩和岩浆岩组成的泰山杂岩。
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浙趋平缓。古生代初期,华北广大地区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随之沉没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变质杂岩的基底剥蚀面上,沉积了一套近两千米厚的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奥陶世末,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华北地区整体上升为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沉积间断。至中石炭世初,发生短暂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区处于时陆时海的环境,在中奥陶统的剥蚀面上,沉积了中、晚石炭纪的海陆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后,泰山地区持续上升,进入大陆发展阶段。
在中生代期间,于山的南麓产生一条NEE向的泰前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原来古泰山,不断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到新生代,泰山继续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体的高处,把原来覆盖在古老变质杂岩上的沉积盖层全部剥蚀掉,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于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郭才基本形成。后来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不断侵蚀切割和风化剥蚀下,逐渐塑造成今天雄伟壮观的泰山地貌景观。中生代形成的位于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断裂,倾向南东,倾角800~850度,北盘为太古代的泰山杂岩,南盘为寒武纪的灰岩和页岩,表现为正断层的形式,断层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条断层和多个断片所组成,走向延伸百余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远、力学性质复杂和多期活动的特点,自晚侏罗纪形成以来,其活动一直延续到现代,使北盘的泰山不断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南盘的泰莱盆地不断下降接受沉积。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是两者的天然分界线,对泰山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泰山作为一个年青的断块山系,是泰前断裂北盘不断掀斜抬升和新构造运动的结果。[8]
侵蚀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的上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夭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8]
微型地貌景观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不仅发育各种侵蚀地貌类
泰山扇子崖
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观。如大直沟、大沟巷、窑子沟、三岔沟的峡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龙角山、歪头山、傲徕峰的奇峡地貌。以及壶夭阁的谷中谷等险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观,此外泰山还发育有众多的三级型的微型地貌,他们是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的有力证据。[9]
(1)三级夷平面
第一级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门、红门、金山及黄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为50~200米,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相当于华北临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级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岭一带的平缓山脊上,海拔高度为600~800米,相当于华北唐县期夷平面。
第三级夷平面:分布在岱顶及其周围宽广的山顶,海拔高度为1000~1500米,构成一个向北微倾斜的封顶面,相当于华北鲁中期夷平面。[9]
(2)三折谷坡
在岱顶南北两侧常可看到峡谷的谷坡发生三次转折,如山北的一条峡谷在其上段约200米的深处,谷坡骤然变陡,又往下200余米,谷坡几乎直立,高达20米左右。根据峡谷的谷坡三折变化情况。可以把峡谷发育过程大致划分为峡谷上段、峡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个时期。此外,在有些沟谷的纵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线发生转折的现象,如从西路的黑龙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渐增大,在黑龙潭至黄西河之间谷底坡度为80,黄西河至云步桥间为10~12度,自云步桥至南天门谷底坡度迅速变为60度。这种情况亦可说明泰山新构造运动及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8] [9]
(3)三级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娄峪,出露有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著,发育有众多的大小溶洞,它们分别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间的不同高度上。分级现象十分明显。一级溶洞位于海拔510~515米之间,二级溶洞位于海拔540~545米之间,三级溶洞位于海拔560米的高处。三级溶洞的自然排列构成了该处的奇特景观,也是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间接性和阶段性的理想例证。[10]
(4)三级阶地
泰山周围河流的三级阶地发育,其中第一、二级阶地保存较好,第三级阶地多被后期剥蚀破坏常残留于山前地带。如青杨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级阶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0米,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米,各级阶地的相对高差不同,反映了地壳上升幅度的差异。[10]
(5)三迭瀑布
泰山沟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飞瀑流鸣的秀丽景色,如黑龙潭和云步桥的飞瀑。由于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形成了瀑布的多级性。在黑龙潭百丈崖下方,分别在30米和50米处有两个小潭,共同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宫东侧沟涧内,由三个小跌水组成的三潭迭瀑,每级落差约3米,潭瀑相连颇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称。
泰山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观很多,诸如大众桥和樱桃园处洪积扇的扇中扇。壶夭阁的谷中谷等等,
D. 介绍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
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4)地理中国泰山上扩展阅读:
泰山的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2、气候条件
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
3、水文特征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纵横,水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达30.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97亿立方米,地表水15.4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6.08亿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泰山
E. 关于泰山的资料和简介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5)地理中国泰山上扩展阅读:
按形态和成因可将其发育的侵蚀地貌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侵蚀构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
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形成的绝壁陡崖和倒石堆随处可见。
(2)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一带,海拔高度在700—1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变质岩和花岗岩及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见。
(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东北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500—700米,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变质岩和古生代寒武纪的石灰岩组成。侵蚀切割强度中等。
山脉绵延,如顶部覆盖有厚层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顶部平缓的“方山”或“桌状山”,当地称为“尚”,诸如张夏和尚山一带的山头,有时由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类的溶蚀地貌。
(4)溶蚀侵蚀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区,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切割程度比较微弱,地形低矮平缓,沟谷不发育,形成一种圆顶脊缓的“猪背山”,溶沟和溶洞等现象比较常见。
(5)锡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至虎山及黄前一线,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变质岩及花岗岩,侵蚀强度十分微弱,以剥蚀风化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泰山常规的是四条线:
1.第一条:最经典的红门路徒步中线,其实是中线登封御道。
岱庙—红门—岱顶这条古老的传统线路。
2.第二条是坐汽车上山的环山公路线,也可以徒步爬山。
天外村(天地广场)—环山路—竹林寺—黄溪河水库—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
3.第三条是从西北侧山口进,也就是是桃花源入口,为环山公路,也可徒步爬山。
桃花峪入口—环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鱼保护区—桃花源索道—南天门—玉皇顶
4.第四条是东北侧山口方向,一般说是天烛峰,也就是后山。
F. 泰山的地理地貌是什么
1: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专大,盖层被风化掉了属,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
2: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3:泰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
G. 泰山的地理位置 气候 地形 植被等自然地理概况
1、泰山的地理位置:泰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海拔高程120-1545m。地质公园由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后石坞、桃花峪、徂徕山、莲花山、陶山8个园区组成,总面积为171km2。
2、气候:泰山地理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万物生长发育。
3、地形:泰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
4、植被:野生植物是泰山植物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目前已知泰山共有野生的高等植物157科、521属、954种、4亚种、85变种、6变型。
(1)苔藓植物 根据赵尊田研究,泰山有苔藓植物30科、67属、134种、3变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10属、13种、1变种;藓类植物22科、57属、121种、2变种。泰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不明显,包括土生、石生和树生三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其中以土生和石生为主。区系成分除少量为旧热带成分和世界广布种外,绝大多数为泛北极成分,其中东亚成分又为多数, 欧洲、北美成分较少。
(2)蕨类植物 泰山共有蕨类植物14科、21属、45种、1变种。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泰山共有野生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即松科的油松和柏科的侧柏。共有野生被子植物111科、431属、773种、4亚种、81变种、6变型,其中包括双子叶植物93科、326属、590种、2亚种、56变种、3变型,单子叶植物18科、105属、183种、2亚种、25变种、3变型。
从科的大小来看,在种子植物中,含20种以上的科共有8个,依次为禾本科、萄科、豆科、蔷薇科、莎草科、唇形科、百合科、蓼科,为泰山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者;从属的大小来说,含6种以上的属共15个,依次为蓼属、苔草属、蒿属、莎草属、苋属、李属、胡枝子属、委陵菜属、鹅绒藤属、柳属、杨属、榆属、野豌豆属、葡萄属和葱属。
泰山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温带性质。北温带成分具110属占总属31.8%。其优势种为油松、麻栎、栓皮栎等。泛热带分布类型的有68属,占19.7%;旧大陆温带分布具有50属,占14.5%;东亚分布33属,占9.5%;东亚—北美间断分布24属,占6.9%;温带亚洲有11属,占3.2%等,中国特有成分有2属,为青檀属的青檀和枸桔属的枸桔,在各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属占总属数49.4%,具热带性质的属占25%。
泰山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含世界单种属11个,如侧柏、雪柳、刺楸、桔梗等;含世界少种属(2—6种)32个,如蝙蝠葛、木通、枸树、黄栌等。在泰山落叶阔叶林中,尚有许多古老的木本种类,如木兰属、五味子属、猕猴桃属、南蛇藤属、鹅耳枥属、胡桃属、栎属、杨属、柳属、榆属、桑属、萄葡属等。
泰山栽培的高等植物(指露地栽培者,不包括温室种类),约有23科、116属、428种、55变种、20变型。其中,裸子植物3科、17属、40种;双子叶植物17科、126属、339种、54变种、19变型;单子叶植物3科、23属、49种、1变种、1变型。这些植物对于构成当今的泰山植物系起着重要作用。
H. 中国南极泰山站的地理位置
泰山站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坐标:东经76°内58′,南纬容73°51′,海拔高度2621米。距中山站约522公里,距昆仑站715公里,距格罗夫山85公里,距埃默里冰架接地线220公里,距离查尔斯王子山资源区370公里。伊丽莎白公主地位置表面地势和冰下地形平坦,坡度约为0.35度,冰体厚度超过1900米,冰盖底部无融化现象,冰盖水平流动量小,冰川运动速率在20米/年的范围内。
I. 为什么地理书没有泰山站位置
中国南极来泰山科学考察站于自2014年2月建成开站。有关南极泰山站的资料公开发表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地理教材的更新也需要时间。有一些发行量比较小的版本教材更新更慢。如果你们当地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老,书上就可能没有泰山站相关资料。
中国南极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地理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距离中山站约520千米,距离昆仑站约715千米,海拔高度约2621米。
J. 泰山的具体位置
泰山贯穿山东中部,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济南、莱芜三市之间。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
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10)地理中国泰山上扩展阅读
泰山的历史文化
泰山拥有着极其浓厚的神话背景,在古代人们认为日出东方,所以东方是万物的始源。而泰山恰恰是东方最高的山,所以在科技落后、思想封闭的古代,人们便认为泰山可以上连天、下接地。
只要登上了泰山便可以与上天对话、接受上天的旨意了,而秦始皇认为自己乃是天命之子、被上天所承认,只有自己才有资格接受上天的旨意,因此泰山被秦始皇选做封禅之地。
这也得到了之后各朝皇帝纷纷效仿,将泰山视为圣地,多次举办祭天、祭祖等祭祀活动,但真正能够在泰山封禅的少之又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人民有着极强的等级观念并且相信鬼神之说,即便泰山的自然条件苛刻也要上山去封禅。
加上秦始皇也只有六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并不是其他皇帝不想去,相反,他们将能够前往泰山封禅视为一种荣誉。但由于前往泰山封禅要求皇帝本身要有一定功绩并且要天降祥瑞,也就是要得到上天的认可才可以前往泰山封禅,与上天对话、向上天汇报功绩并接受上天的旨意。
说道封禅有一件很与意思的事情,作为第一位前往泰山封禅的帝王,秦始皇前往泰山顶部封禅,在他带领随从爬到半山腰时天降大雨。
这被当时的百姓认为秦始皇杀戮过多,法治严苛从而惹恼了上天,不被上天所认可。但秦始皇依旧固执地坚持己见,带领众人前往泰山封禅,或许真的是秦始皇此举彻底激怒了上天,致使秦朝短短二世而亡。
之后的几位皇帝就比较靠谱了,第二位前往封禅的是西汉的汉武帝,这位可是有着真凭实据才上山封禅的。他一生戎马、北拒匈奴,西汉的光辉时期由他所开启,所以他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得以上山封禅。
第三位是东汉光武帝,他经历乱世使中国重新统一,但他封禅的目的不纯,相传他封禅是为了巩固刘氏的皇室地位,想要“家王朝”。
第四位乃是唐高宗,他干了一件独一无二的事,他带着武则天去封禅。而且为了展示国力的强大,车队连续数百里,还有其它国家的使者随行。第五位也是唐朝皇帝,乃是唐玄宗,唐朝也是唯一一个有两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的朝代,最后一位是宋真宗。
大家都知道宋真宗时期并不太平。他一直没有什么功绩,可以说是文不能吟诗作对、武不能提枪上马。而且他还干了一件丧权辱国的事情,他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割让幽云三十六州并且年年纳贡。
按理说这样的皇帝是没有资格去封禅的,但他却通过造假天降祥瑞,这才前往泰山封禅。据后世猜测,在对辽的战役中宋真宗让文臣武将及百姓都很失望,所以他想通过封禅来巩固地位。
他想通过此举表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但后来我们也知道,这并没有救了他,也没有救了宋朝。说来也奇怪,宋朝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前去泰山封禅,大都是前往祭祀,或许这也跟宋朝后一代不如一代有关吧。
如此多的皇帝在泰山举行封禅、祭祀等活动,给泰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泰山山脚下的小编封禅大典什么的看过好多次,风景还是日出、云海、夕阳较为引人注目。
泰山上不计其数的寺庙、道观、刻碑等,也算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它们在历史的积淀下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缩影。而且泰山所代表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渐渐成为了国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小编很希望大家来泰山赏云海美景、品封禅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