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国家地理5320

国家地理5320

发布时间: 2021-02-18 20:52:36

㈠ 53个国家高科技园区的名单

高科技园区是以研究、开发、生产高技术产品,推动科研成果商品化,培育高技术企业与产业为目的,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多种功能,产、学、研、技、工、贸多种企业与经济组织于一体,或通过规划建设,或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发展,在地理上相对集中,从而形成的高技术产业群落。1951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即现今著名的“硅谷”。此后,高科技园区的建设浪潮席卷全球,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自1991年创办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至今已批准建立53个国家级开发区。到2003年,53个高新区有注册企业3.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95万人;实现营业总收入20939亿元、工业总产值17257亿元、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净利润1129亿元,上缴税额990亿元、出口创汇510亿美元,初步形成了一些特色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技术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成就,但仍存在较多不足。如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弱;园内企业间缺乏内在产业关联机制,未形成颇具规模和优势的产业集群等。

在我国,因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高技术园区发展的区域差异。全国53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中,西部地区仅占13个,且园区的建设质量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

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评价

从2003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报告(表1,编者注:略)中所显示的创业企业数、从业人员、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净利润、上缴税收等指标看,西部13个高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均低于东部,差距较显著的是企业数、出口创汇、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四项指标,尤其是在出口创汇方面,东部地区为17亿美元,是西部的8.5倍,可见西部地区的高科技园区的外向性较弱。在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单中,西部仅有西安高新区一个在列,而东部有12个,中部有3个。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1年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各项指标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从2003年的数据来看,西部13个高科技园区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但从动态上看,西部地区的高科技园近几年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与2001年相比,2003年西部13个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总收入2573亿元,增长了102.7%;实现工业总产值2145亿元,增长了43.3%;实现工业增加值643亿元,增长了73.7%;实现净利润141亿元,增长了64.9%;上缴税额124亿元,增长了56.4%;出口创汇23亿美元,增长了131%。分别占全国53个高新区总量的12.2%、12.4%、14.7%、12.5%、12.5%和4.5%。

由此可见,西部高新区的总体发展态势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营业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出口创汇、上缴税额指标均高于全国高新区的平均增长水平(图1,编者注:略)。像包头、贵阳、杨凌一些基数较小的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2003年比2002同期增长幅度较大,显示了西部高新区发展的新特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除杨凌、乌鲁木齐和兰州开发区外,其余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多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为主。此外,由于某些历史和体制的原因,西部中小企业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没有大型国有企业显著,民营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力度需要增强,这与整个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紧密相关。

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1、科技综合实力

西部科技发展的综合实力总体较弱,人力资本外溢严重,科研和创新能力弱,政府部门的科研投入也相对较低。2003年,西部万人科技活动人员仅为219人,不到东部的1/2;三种专利授权量11496个,比东部地区少63603个,签订技术合同15910个,不足东部的1/10;科技成果登记数5435项,比东部少7893项,三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44910篇,比东部少97555篇。这些数据都说明西部地区创新成果少,科研能力较弱。从科研条件看,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与东部的差距并不太大,但是科技投入方面差距显著。2003年西部地区R&D投入不到东部的1/4,地方财政科技拨款55.7亿元,比东部少168.8亿元。

虽然西部整体的科技实力较差,但也有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若干技术先进的产业。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大量投资奠定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基础,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核工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通讯设备制造业、自动控制设备制造业、激光技术、新型复合材料等。此外,在西安、成都、绵阳等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科研能力强,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强势产业。因此,西部地区总体科研实力虽然较弱,但也有若干具有强大潜力的增长点。

2、经济发展水平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经济基础较薄弱。2002年,西部国内生产总值是20080.93亿元,比东部少48508.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但是仍然低于全国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总产值为6704亿元,约为东部地区的1/4。2002年,西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671.91亿元,比东部地区少12784.14亿元。

西部地区经济外向性较弱。2002年,西部实际利用外资200527万美元,仅为东部总值的1/22。2004年1—10月,西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3亿元,而东部则达152亿美元;西部技术引进合同数383个,比东部少5320个。

3、外部环境条件

(1)社会人文环境

从制度上讲,西部地区由于历史上总体比较封闭,人们的思维定势较强,因此改革滞后,旧体制惯性大。首先,政府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其次,政府服务意识差,缺少主动性。再次,政企关系不明,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强。

从观念与文化来看,西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较弱,因而在企业管理制度、投资概念、法制意识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总体而言,制度的守旧、观念的僵化、文化的封闭造成高科技园区建设缺少积极的社会环境。

(2)物质环境与配套服务

西部地区无论是铁路、公路、机场,还是通讯、供水、废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既不完善,也不配套,因此一直制约着地区潜在的经济优势和生产能力的发挥。至2002年底,西部地区建成高速公路4679公里,分别比中部和东部地区少2316公里和8777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4.42万公里,分别比中部和东部地区少3.93万公里和7.78万公里。2002年用于公路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为785.63亿元,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少647.72亿元和207.13亿元。2000年东部地区机场起降飞机为1004430台,西部则为747312台。电信通信服务水平方面,2001年西部地区电话普及率为16.97部/百人,低于全国水平25.9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20部/百人,低于全国水平11.20部/百人。

西部地区目前投融资体制很不完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金额少,资金使用的分配比例也不太合理,尤其是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此外,西部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步伐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缺乏银行家、律师、猎头公司、会计师、咨询顾问及其他大量为高新技术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商业服务机构。

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发展思路探讨

(1)宏观战略视角

战略意义:区域发展增长“点”而非增长“面”

要明确西部地区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在战略意义上的特殊性。西部地区发展高科技园区在提高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不如东部明显。高科技园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新技术开发运用的研究,其能够产生较大联动效应的前提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已达到一定门槛高度,具备实现先进技术成果高度利润化的能力。而在西部地区,除西安、成都、重庆、昆明等一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之外,大部分地区仍缺乏经济活力,城市综合实力弱,面临相当严重的发展瓶颈。即使在西部贫困地位建立高科技园区,也不能带来较大的联动效应。因此,高科技园区建设的“面”上意义并不突出,它不能成为西部地区推进城市化整体进程,加快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现时动力。但这并不是否定在西部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必要性。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重要意义在于培育地区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后续潜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在不断加剧。从理论上讲,在西部区域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适于选择“点轴”开发模式。因此,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培育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效应的地区经济增长点,即加快大城市发展步伐,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城市间的差距。这些大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有赖于产业层次的提升,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战略选择:突出重点 合理分工 彰显优势

首先,在区域范围内重点扶持具有较强潜力的国家级园区建设,杜绝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应在经济实力较强,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高科技园区。

其次,高科技园区要科学布局,协调发展。同级高科技园区间应形成产业类型的错位发展,避免产业同构,造成恶性竞争;不同等级的园区间应形成产业层次的合理分工,即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提高研发能力,重点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已建成的省市级的高科技园区则着重进行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第三,发展强势产业,并形成独具规模和联动效应的专业产业链。如绵阳高科技园区在原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西安、宝鸡高科技园区则在先前强大的军工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军转民的改革,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昆明高科技园区借助于区域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进行生物医药工程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开发研究;新疆、杨凌高科技园区发展农业高科技,开发农业机械产品。

(2)环境视角:

制度环境: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制度变革

制度的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根源问题。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制度的发展,而非纯粹技术的发展。由于制度本身对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发展高科技园区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就是制度革新。

西部地区加快高技术园区建设,首先应强调的是企业制度改革。其中首要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原有的国有企业的传统体制是一种缺乏效率的企业制度,也束缚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要坚决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要鼓励采取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整体出让等多种办法放开搞活,推行股份化改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同时应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培育中小企业,使其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发展高技术产业并非一定是“大则优”,而往往是“小而美”。政府应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弥补其资信、融资、信息、技术等不足。

其次要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政府部门在支持引领高新区发展上,要讲求实效,树立实效第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物质及社会人文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改善社会环境

首先要强化区域生态保护措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要满足高技术产业对周边环境的较高要求,为各类高级人才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成都、昆明、重庆、桂林等西南城市河川壮丽,风景秀美,具备东中部地区许多城市欠缺的自然风光,关键是要发挥好这一吸引高端人才的特色优势。

其次,要倡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摒弃传统文化中不利于人潜能发挥的评价标准和落后习俗,努力营造宽松、自由、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文化氛围,建立能够促进相互交流的平台,倡导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先进理念的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要加快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和支撑对外信息交流的通信设施建设。此外,若干重点城市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咨询、法律等行业,要为高技术园区建设提供一应俱全的专业服务。

(3)人才视角:多途径培养人才 多渠道引进人才

要重视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结构。一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后备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二要加强对普通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普通劳动力技能,以达到高科技制造业的技术门槛;三要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提高核心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四要建立高效的高层人才筛选机制,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管理理念新,改革意识强,具备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的高层管理队伍。

要多渠道引进人才。首先要延续地方文化生命力,培植人们的地方情感,改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留住本地人才;其次要提供颇具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政策优惠,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创业;最后,要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将个人成果和奖金报酬直接挂钩,吸引具有较强技术水平的尖端人才,开展前沿产品及技术的开发。

㈡ 潍坊到孔庙的地理坐标

潍坊,古称“潍县”,又名“鸢都”,位于山东半岛的中部,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与青岛、日照、淄博、烟台、临沂等地相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汇处。中国二线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潍坊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0%,居山东第二位。辖4区6市2县。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潍坊2015年度全市完成GDP总量5320亿元,居地级市排名山东第4位,全国第32位;201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第46名;[1]
潍坊自秦朝便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明清以“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机,十万织布机”闻名遐迩,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1904年在德国殖民者的提议下,潍坊开埠。潍坊同时也是中国风筝文化的发祥地,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的固定举办地点。还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又被称为“世界风筝都”[2-3] 。
潍坊也是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城市、联合国水环境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4]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首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

㈢ 泰安自然人文地理调查报告

泰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荣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汉初)设"泰山郡",公元1136年(金天会十四年)设"泰安郡"。泰安从"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一语中来,取意国泰民安。
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主要工业门类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煤炭、电力、仪器,粮、棉、油、果、蔬菜、畜牧等农产品十分丰富,旅游、商贸、餐饮、中介、咨询、社会服务设施完善,对外经贸合作扩展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400多种,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泰安投资兴办企业。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有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省尤洛卡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泰安正信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等。
泰安境内的泰山,又称东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代帝王封禅和民众朝拜,给泰山遗留下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使泰山成为"华夏文化"的缩影。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1年被列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6年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泰山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每年吸引着500多万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泰安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的生存、繁衍,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多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
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
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 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 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为“五岳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每年有430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泰安是国家卫生城市,城市依泰山而建,山城一体,城景交融,古老的泰山与现代化的城市形成了古与新的和谐统一。
泰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泰山为五岳之首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华夏文化的缩影,泰山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位于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线内。泰安的旅游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所辖县市区辐射,带动徂徕山、腊山、连花山、牛山、东平湖等旅游区的发展,泰山旅游已基本成为即有月亮,也有星星的旅游格局。
泰安旅游业的优势就是打好泰山牌,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的发展。泰安的旅游活动,主要有每年9月6日至9日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在节日期间开旅游商品展销和旅游商品研讨会。自90年以来泰安市旅游局推出埠阳古朴淳厚的农家风情游;在岱庙推出大型帝王封禅仪式表演活动。明年将推出奇山古松游、国泰民安游、泰山中络盘道帝王登山游、泰山东路回归大自然等旅游活动。
泰安市在食、住、行、游、购、娱已成为一条完善的的旅游服务体系,现有星级宾馆9家,旅游涉外饭店14家,共有床位5320张,低中档宾馆饭店、招待所300多家,床位3万张。旅行社26家,其中:国际社2家,国内社24家,旅游汽车公司一家,有供国内外游客服务的豪华车40余辆,有供游客购物的涉外商场4家。
泰安客源市除山东外,主要北京、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广东省。泰安9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2万,96年接待376万,97年接待400万人次。
位于满庄镇境内的"天颐湖"是目前刚被开发的旅游景点,现在还在建设之中,“天颐湖”的前身是“胜利水库”,建造于70年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工湖。
整个湖区建成之后,将分为八大功能区域滨水综合娱乐区、主题乐园游憩区、湖滨公园休闲区、旅游康体度假区、湿地公园游憩区、郊野公园体验区、杏香酒溢游憩区、水上运动体验区。
09年9月5号,“天颐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同时邀请了几位明星前来演出,整个泰城人民为之为此感到十分的高兴,
“天颐湖”的建成,为美丽的泰城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泰安是中国石膏、自然硫和花岗石的主要产地,石膏矿储量居亚洲之冠;泰山花岗石因赋有“稳如泰山”、“重于泰山”之意,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中国著名建筑均采用泰山花岗石。
泰安机电、纺织、化学、建材、煤炭、电力、食品工业有传统优势。交联电缆、高压开头蒸汽热水锅炉、柴油机、衡器、大麻纺织品、玻璃纤维、纸面石膏板、泰山特曲系列酒等产品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泰安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泰山石油、泰山旅游、鲁润股份等四支股票,均有较好的业绩,是股民争相购买的绩优股。
泰安生物资料种类繁多,现有高等植物 239 科1212种,动物4纲385种,浮游生物35科136种。
此外还有少量珍稀、濒危动物以及一些古树、名木、花卉等。农作物分属32科91种240个推广品种,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蔬菜3大类。
林果有木本植物71科471种(变种)。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板栗、核桃等30余种。
观赏性树种有40余种,主要有雪松、园柏、银杏等。此外,还有珍稀树木11种;名古树木16种884株,主要有汉柏、唐槐、六朝松等。
天然草场主要有荒山荒坡草丛草场、山丘疏林草丛草场、平原沙滩荒漠草甸草场、湖洼沼泽草场4大类、6.33万公顷,另外还有各类附属草场15.59 万公顷。
中药材分属110科488种,名贵中药材有泰山灵芝、何首乌、紫草、四叶参、黄精和汶河的“九草香附”等。其中,何首乌、四叶参、紫草、黄精为泰山四大名药。
畜禽品种50多个,东平、宁阳一带的鲁西黄牛,体大膘肥繁殖力强,为全国四大良种牛之一,皮肉兼用,出口深受欢迎。小尾寒羊为世界稀有品种,主要产地东平县被列为全省小尾寒羊保种基地。另外,新泰一带的大黑山羊、东平湖麻鸭也都属于地方良种。
水生生物。全市水生生物种类繁多,共290多处。
①水生植物40种,分属2门18科30属,集中分布于东平三湖,主要有藕、菱角、苇、莆草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②底栖动物属38科,以东平湖、稻屯湖为最多,主要有中华绒螯蟹(毛蟹)、鳖(甲鱼)、虾类、蚌类等。
③鱼类分属7目19科47属66种,主要有鲫、鲤、鲢、草鱼等。东平湖鲤里最佳,属黄河鲤鱼种系,品质上乘,闻名国内,生于泰山深涧溪中的赤鳞鱼,是泰安市特有的珍稀有鱼种,被列为省级保护的濒危动物,现已人工繁殖成功;汶河桂鱼肉质鲜美,属地方名优产品。
野生动物中兽类分属5目12科37种:两栖动物分属1目3科6种;爬行动物分属2目6科12种;鸟类分属17目38科190余种,其中留鸟48种,夏候鸟56种。
珍稀动物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黑鹳,国家二类保护的红角鹗、金雕。
农作物天敌主要有胡蜂、益蝽、瓢虫等。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9.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13.48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1.72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5.98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3 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7亿立方米。丰水年为25.38亿立方米,平水年为17.9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3.3亿立方米。
全市多年平均开发利用水总量为13.42亿立方米,其中利用地表水2.6亿立方米,开发地下水量为10.82亿立方米。与全省比较,泰安市水资源状况较好, 人均和亩均分别为400和431立方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占可利用量的63.4%,尚有2亿立方米可供开发。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已达可利用量的101%,个别地区属超采利用,需限采和补源。
全市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可分为水库水电站、河道水电站、渠道水电站3 种类型,可开发利用的水电站计有195余处,装机总容量可达2万千瓦,开发潜力较大。全市温泉地热资源现有4处,最大的属市郊区的桥沟温泉,面积8.5万平方米,水深0.5-8米,混合水温41℃-49℃,清晰透明,无臭、无味、无毒,属一级水。
全市现有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和塘坝3000余座,总面积12万亩;境内的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常年平均水面面积21万亩;池塘星罗棋布,总面积7万多亩;再加上其它宜渔水面,全市现有宜渔水面40余万亩。我市具有丰富的地热水资源,适用于热带养殖及越冬保种。同时,在湖滨、滩区、煤矿塌陷地尚有近20万亩的涝洼地、荒废河滩、煤矿塌陷地、废窖坑可供开发利用。
全市有泰安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山东省唯一的省级四大家鱼种场)、桥沟温泉水产养殖试验场、东平渔场等6座国有渔场,年苗种生产能力5.5亿尾,生产品种有四大家鱼、建鲤、彭泽鲫、美国大口胭脂鱼、斑点叉尾鲴、乌鳢、河蟹、甲鱼、南方大口鲶、梭鲇等十余个品种。除满足当地需求外,还远销省内外各地。
全市现有名特优苗种繁育基地、水库网箱养鱼基地、池塘精养高产基地、东平湖区名优养殖基地、泰山赤鳞鱼基地等五大水产生产基地。200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6万吨,除传统养殖品种外,我们还重点发展了河蟹、乌鳢、罗非鱼、彭泽鲫、斑点叉尾鲴、美国大口胭脂鱼、泰山赤鳞鱼等名优养殖,名优品种的产量、产值已超过传统养殖品种。其中,泰山赤鳞鱼为泰山名产,是我国的五大贡鱼之一,养殖的经济效益极高,开发的潜力非常大。南美白对虾是该市新引进的品种,经试养,其生长表现良好,适合在该市境内大规模养殖。
泰安市土地总面积77.62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15公顷,为全省平均的80%,其中可利用土地67.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6.6%。
泰安地处鲁中山区的一部分,整个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兼而有之。
①山地集中分布在市域北部和东部,面积14.07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3%。一般海拔高度在400-800米之间。
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雄距市域北部,横跨市郊区、泰山区和肥城市,向东延伸至莱芜市,面积426平方公里,其中主峰玉皇顶,为山东省内第一高峰,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91米,矗立于泰城北面,拔地通天,雄伟壮观。
中部徂徕山横卧于市郊区和新泰市结合部,主峰太平顶,海拔1028米。东部莲花山位于新泰市境内,向北绵延至莱芜市。新泰市南部和宁阳县东部的低山丘陵属蒙山支肪的绵延。山地岩石裸露、土层薄,适于林牧业生产。
②丘陵主要分布在新泰市西南部、宁阳县东部、市郊区西北部、肥城盆地边缘及东平县北部,面积31.64万顷,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1%,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00米之间。丘陵区林果、油料、 畜牧业生产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③平原主要分布在山麓及河流沿岸,多为河谷平原和山前冲、洪积冲平原,面积27.7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1%,海拔高度在60-120米之间。其中, 山东省内著名四大山麓平原之一的泰莱肥宁平原,大部分处于泰安市境内,为山东省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平原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水资充足,灌溉条件好,种植业和农区畜牧业十分发达,具有深度开发的巨大潜力。
④洼地主要分布于东平县内“三湖”(东平湖、稻屯湖、州城湖)周围,面积3.43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5%,洼地地面高程在38-60米之间。
⑤湖泊集中在东平县境内。东平湖是市内最大、省内第二大淡水湖,该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一级湖水面1.4万公顷, 湖底高程36米,是泰安最低点,连同稻屯湖、州城湖的“三湖”水面共计1.55万公顷。二级湖是为黄河防汛、滞洪修建的,面积4.23万公顷。东平湖水质好,饵料丰富,风光秀丽,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全市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山地草甸型土和风沙土六大类,14个亚类、34个土属、64个土种,其中棕壤、褐土为地带性土壤,是全市土壤组成的主要类型,而发育在沿河冲积物上的潮土仅占7.5%。
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在112-131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年内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按80%保证率计算, 全年辐射总量为117.9%千卡/平方厘米。在3-11月份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可有102亿千卡/ 公顷的能量供利用。
全年平均日照数2627.1小时,年际变化在2342.3-3413.5小时之间。 日照百分率58%左右。年内以小麦灌浆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时左右,对小麦生长很有利。
全市平均气温为12.9℃。年内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为-2.6℃。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7.5℃。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较高,东部、北部偏低。全年平均≥0℃的积温4731℃,≥10℃的积温4213℃, 无霜期平均195天,最长可达241天,最短为161天。气温适宜, 满足了农作物一年两熟或通过间作套种一年三熟的需要。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毫米。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降水变幅较大, 年最大降水量1498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99毫米,相差7.5倍。因受地貌影响,东部降水多于西部,山区降水多于平原,东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50毫米, 西部平原则为600-650毫米,总趋势是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匀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仅占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量的32.1%,雨热同季,对农作物和林果生长发育十分有利,1月份最少,仅占0.96%。
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的变化,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泰山山顶年平均气温仅有5.2℃,而年降水量达1163.8毫米;徂徕山前、 柴汶河畔的高温小区,年均气温14℃以上,≥0℃的积温5200℃,比全市平均高出三、四网络,达到了亚热带标准。这些不同类型的小气候区,都孕育产生了许多名优特产。
泰安市的市花为紫薇,亦称百日红,属千屈叶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罗汉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树龄近百年,树干虬然如龙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开时灿烂如火,微风吹拂,娇娇颤动,美不胜收。近年来泰安市政府在泰城街头、庭院、景区广为种植紫薇,并定其为市花。
泰安市的市树为国槐,亦称中槐、家槐,属豆科,落叶乔木。国槐适应性强,寿命长,树形跋朗潇洒,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树种。泰山上下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国槐计有42株,其中岱庙的“唐槐”、斗母宫的“臣龙槐”、登山盘路上的“四槐树”等较为著名。
泰山国际登山节是泰安市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促进了泰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自1987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登山节的举办时间一般为9月上旬,以突出经贸为主题,强调发挥登山节的载体作用,以提高泰山、泰安的知名度,宣传旅游,发展旅游,扩大开放,招商引资。
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建立了开发区,设立了海关、商检、外商投资中心等机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和技术。与世界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和友好合作关系。自1987年起举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成为泰安对外开放的窗口。
泰山国际登山节自始至终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有杨得志、谷牧、段君毅、李德生、阿沛阿旺晋美、杨成武、费孝通、周铁农、王光英、王文元等国家领导出席登山节开幕式。山东省、国家有关部委及各联办单位领导亲临历届登山节、对登山节的活动进行了指导和支持。

登山节的主要活动

登山节的主要活动有开幕式、体育比赛、经贸活动、文化活动。
开幕式的形式除进行运动员入场式外,前几届主要举行了大型团体操表演、仿帝王封禅泰山表演、泰山民间艺术表演等。第十一、十二届举办过两次足球邀请赛。近几年以邀请国内文艺团体举行文艺演出为主。
体育比赛以国内外登山运动员登山比赛为主,在开幕式的次日举行。1996年,登山比赛被原国家体委列为全国全民健身正式比赛项目。
经贸活动多种多样,既有泰安市举办的,也有全国、全省在泰安举办的行业展销会、定货会和各类会议等。每年登山节期间来泰安的中外客商万余人,其中外商近千人。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采。有著名演员参与的文艺晚会,也有地方特色的秧歌表演、书画展、盆景展、摄影展等,主要是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文化活动丰富了登山节和泰山旅游的内容,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泰山国际登山节的发展过程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7年——1991年为第一阶段,活动内容以文化、体育为主,同时举办一些经贸活动;1992年——1998年,在举办文体活动的同时,突出了经贸活动;199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突出发展旅游主题,强调发挥登山节载体作用,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