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地理专题片

中国地理专题片

发布时间: 2021-02-18 01:31:38

㈠ 请教:纪录片在地理风光拍摄中的要点和忌讳

纪录片是与故事片相对的一种电视节目体裁,如果说故事片相当于文学中的小说,那么纪录片就是报告文学。纪录片和报告文学的选题一样都来自于生活现实,它不需要虚构故事情节,也不需要对事件进行过度的渲染,好的纪录片甚至只是生活原生态的一种自然记录。那么,为什么面对同一事件,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兴致盎然,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味同爵蜡?关键就在于结构方式与叙事技巧的不同。

在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方式不仅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更是创作者通过素材的挑选和组合,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也就是说,叙事结构是创作者赋予素材以意义和解释的手段和形式。一部纪录片艺术质量的高低和思想意义的深浅,不仅取决于纪录片拍摄到的内容,也取决于对于这些内容的剪辑与组合。剪辑组合得体,原本好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某些一般的内容也能发挥得较为出色。相反,剪辑组合不当,就有可能糟蹋原本非常好的素材,使原本十分精彩的内容失去应有的效果。所以,叙事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要甚于素材本身。

由于生活积累、人生感受、艺术功力和艺术追求的不同,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叙事技巧和结构方式。即使出自同一创作者的不同纪录片,其叙事风格也不会完全相同,正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但是,另一方面正如建筑学上的分类一样,尽管房屋的结构千差万别、形态各异,我们依然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他们粗略地分为几类,比如木制结构,石制结构、土木结构和钢筋混沥土结构。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一样可进行这样的分类,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有: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和客观记录式。

一、画面加解说式。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那时,由于受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纪录片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在实际创作中,一般是先有选题,主创人员根据选题写出文字稿本,领导审查通过后开始拍摄。后期编辑时,则是先根据文字稿配音,再根据配音编画面。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重视解说词的创作,非常重视解说的叙事说明作用,通过它来表现内容的发展。随着这一形式的发展,出现了通篇泛滥的解说加音乐,结果忽视了其他声音元素和图像对作品整体形象造型的功能,这使得画面或多或少地成为一种图解的工具,整个片子从文稿上来看更象一篇论文。另外,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往往注重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注重的是主题和结论而不是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创作者也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政府工作者代表政府、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艺术工作者仅表述自己的一家之言,这样片子就承载了过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内涵,结果抽象大于具体,空泛压倒细节,逐渐偏离了电视的本性,丧失了可看性。

二、访谈加解说式。画面加解说的模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观众影视文化的提高,这种叙事方式的弊端正日益放大。为此,纪录片创作者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访谈加解说的叙事方式。由于有了访谈的介入,降低了解说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子的主观介入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了采访的介入,可以向观众展现过去和将来时空,从而扩展整个片子的表现力。当然,解说和访谈的交替出现,无形中给片子带来一种节奏因素,因而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采访作为叙事手段,又有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采访是指狭义的采访,即记者和被采访者语言的交流,并将被采访者的语言结构在片子中。有的纪录片通篇用采访来贯穿,采访承担着整个纪录片的叙事作用,比如《忠贞》就大量运用采访段落,把志愿军战士被俘的过程,在美军集中营受到的残害,以及归国生活等经历展现给观众。在这部纪录片中由于片子要反映的内容大都成为过去,又没有可利用的音像资料,采访成为一种唯一可利用的叙事手段。有的纪录片为了克服画面加解说式的弊端,结合背景因素和动态过程,把采访融入事件的进程之中,共同承担叙事功能。比如《广东行》的第一集《开放市场》,该片运用了大量的同期声采访,阐述了开放市场、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的纪录片把采访作为一个细节,承担局部叙事功能。比如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为了考察长城的最西端,主持人焦建成对地理教师的采访;在《三节草》中,为了了解轱辘湖的解放,对肖老太太的采访。访谈加解说作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的一种进步。运用这种叙事方式比较成功的片子还有:《共产党宣言》、《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国的外交风云》等。

三、客观记录式。从90年代开始,纪实的创作观念开始兴起,纪录片的创作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客观纪录的叙事方式。它反对使用大段大段的解说这种过强的主观形式,主张不干涉拍摄对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态,强调取材的客观性。这一叙事方式借鉴了故事片的创作方式,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切实体验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入被摄者的生活,从中提炼细节、情节乃至故事。与故事片不同的只是:纪录片是同步取材,而且这种“材”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和扮演的。可以想象,没有创作者较长时间的投入,没有深入细致的采访,就难以出现好的作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采访是指广义的采访,既记者为获取节目素材而进行的一切社会调查活动。客观记录不是纯客观主义,它必须融入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素,否则片子就成了一本有闻必录的流水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叙事方式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一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实地采访,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逐渐形成一种融洽自然的氛围。当被访者达到真情自然流露的时候,真正的拍摄也就开始了。这种方式要求创作者有较深的采访功力和一定的采访技巧。在正式拍摄时,尽量隐蔽创作者,不让创作者的形象和声音进入画面。在编辑时,往往运用一个故事来结构和叙述,并大量使用同期声,较少依赖解说。从创作观念上讲,这种叙事方式的选题一般从小处入手,注重的是个性化的事件和人物,讲究叙事情节化,创作者往往把节目好看当作创作的第一要素,结果片子就有了吸引人的因素,好看、耐看。这种叙事方式是对纪录片纪录本义的回归,也是目前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发展方向。无论是《婚事》、《阴阳》还是《小武》、《重逢的日子》,无不是采用这一叙事方式的杰作。

叙事方式的演进,是伴随着技术手段、创作观念和观众欣赏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的出现,原有旧的叙事方式就会消亡,只是这种旧的叙事方式会慢慢退居次要位置。即使是在客观纪录式叙事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仍不乏运用前面两种叙事方式的杰作,如运用画面加解说的《沙与海》、运用访谈加解说的《解放》。

叙事就是对事件系列进行排列,以说明一个事实或表达一个观点;而结构则是将素材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在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进行,所以,确立结构,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叙事的方式。
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将前期素材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比如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经苏联人之手,无非是进行了重新剪辑,也就是改变了素材的结构方式,就变成了反法西斯的影片《普通法西斯》。这就有点象化学中的碳原子的排列,一种方式是石墨,如果改变这种排列方式,普通的石墨就会变成了光彩夺目的金刚石。不过,纪录片创作中的这种“化学变化”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结构方式的变化只会引起所谓的“物理变化”,即叙事效果的优劣分野。优秀纪录片的结构严谨、统一而又自然,低劣的纪录片结构雕刻痕迹很重,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松弛、甚至混乱。结构能力的高低是区别纪录片水平高低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即使面对相同的素材,结构能力不同的编导也会创作出质量迥异的节目。比如《生活空间》曾播出的纪录短片《姐姐》,编导原来准备把拍回来的素材编一个反映先进警察的人物片。后来制片人发现这段素材如果重新编,就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反映儿童的纪录片,正是制片人的金手指才有了《姐姐》的出笼。

纪录片的结构有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之分,所谓内部结构是构成形象的各个要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组织形态,所谓外部结构则是纪录片的外在组织形式,即纪录片的构成框架。内部结构更多的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外部结构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方面的问题。在本文中,主要讨论与叙事方式直接相关的外部结构。常见的纪录片结构有线形结构和版块结构两大类。线形结构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和多线结构三大类,根据线索交叉与否又派生出双线平行结构、双线交叉结构和网状结构。

一、线形结构。线形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内在的、逻辑的,如《远去的村庄》中的缺水问题,《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如《龙脊》中村口的那个大槐树,《万里长城》中的长城。张雅欣教授在她的专著《中外纪录片比较》中也谈到《远去的村庄》,她认为该片是典型的绘圆法结构,它的圆心就是缺水问题,所有的素材都是围绕这一圆心展开的。显然,张教授的提法与本文的提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日本的《万里长城》和中国版的《望长城》尽管题材完全一致,都是拍中国的万里长城,但是日本的《万里长城》更多的是以长城为中介,探讨长城两边人民的生活。在这部片子中,长城已经不是创作者关注的主体,而是作为一条贯穿全片的一条中心线索。在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不仅通过采访来显示这条中心线,还多次用航拍长城的空镜头来强化这条中心线。

对于比较复杂的叙事,使用线形结构的片子往往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中华百年祭》就有多达五条的线索:1、画家作画,2、画展展出现场,3、百年史实,4、画家谈创作理念,5、画家的日记。

线形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紊而不乱。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题材都具有中心线。弥补方法除了后期强加一个象征元素外,采访的介入是一个重要手段。采访作为结构方式,是创作者结构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用采访作为结构因素,除了后期发现之外,更多地是在前期构思时就要有所考虑。这样,由于结构不是后期强加给片子的,整个片子就显得自然、具有整体性。采访作为结构因素,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采访的同期声作为转场因素,起连接画面的作用。和解说词作为转场因素相比,采访作为转场因素难度很大,但是一旦成功,会使片子更为紧凑、简洁。比如《命运》就是通过人物的采访,不断引出新的人物,新的场景,从而实现其典型的套层结构。第二、采访作为贯穿全片的线索。创作者往往在采访之初,就对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以保证能采访到它需要的内容。在后期编辑时,创作者会将采访分成若干段落,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让这些段落分布在片子的相应位置,从而把整个片子连接起来。比如《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神鹿啊!神鹿!》中柳芭的自叙。

二、版块结构。当然线形结构的这条线并不是每部纪录片都能具有的,也不是说纪录片就只有用线型结构。特别是那些依据文理逻辑展开的纪录片,这类纪录片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以前人们习惯称呼的专题片,由于它们大都是主题先行,又基本上是解说词从头灌到底,因此拍摄的素材只是论证这一主题的工具,这使得素材和素材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如果又找不出合理的外部线索,就只能寻找其他结构方式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版块结构。

所谓版块结构,就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的不同,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可以互无联系,也可以有起承转合的一种结构方式。如《命运》和《祖屋》就是典型的版块式结构。《命运》是按人物来划分版块的,只不过创作者在构思人物时作了精心的挑选,常常是在上一个人物的内容即将结束时,或从对他的访问中,或从与他有关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个人物来,这种特殊形式的版块结构也被称作套层结构。套层结构既保持了版块的相对对立性,又加强了版块之间的联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个版块仍然能保持较为完美的整体性。《祖屋》是一种传统的版块结构,共分为五个版块,每个版块都配有一个小标题,他们依次是:“祖宗风水”、“耕读世家”、“族上人物”、“仁者爱人”和“红白喜事”。尽管五个版块都是围绕“冯琳厝”这个祖屋展开的,但是这五个版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的联系。使用传统的版块结构最好是有张力的题材,否则,由于版块和版块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关联而使整部片子显得零散。

尽管纪录片存在不同的结构方式,但是这些结构方式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是对具体的纪录片而言,它存在一个最恰当的结构方式,此时再选用其他结构方式就是不恰当的了。

决定纪录片结构方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生活事件本身,2、现场取材方式,3、创作主题,4、作者的创作风格。对生活事件本身而言,如果题材是事件性的,多采用线形结构;如果题材是概述性的,则多采用版块结构。比如《山洞里的村庄》,该片主要是反映山岩洞村村民拉电的故事,因此创作者选用了线形结构;而《流年》主要是反映几位剪纸艺人的生活,这种反映是概括性的,因此创作者使用了版块结构。就现场取材而言,大致可分为点式取材和面式取材两种,其中点式取材是指创作者把拍摄的对象作为具体的形象,而面式取材则是把拍摄对象作为抽象的形象。如果取材方式属于前者,那么相应的结构就应为线形结构,如《藏北人家》;如果取材方式属于后者,则多半会采用版块结构,如《改革二十年》。主题也是影响纪录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单一封闭性主题的片子多采用版块结构,特别是那些命题作文式的作品,如《弹指一挥间》、《同心圆》;多义开放性主题的片子多采用线形结构,如《空山》、《忠贞》等。创作者个人的创作风格也影响着作者对结构的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而只是体现出一种量的优势。

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那么它同时又是一种“叙事”的艺术、一种“结构”的艺术.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纪录、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的那样,在纪录片里“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 《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 《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5)专访片。它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问的摄影纪录。
3.纪录片的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纪录片的主要线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清流满壮乡》、《向青石山要水》等纪录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矛盾来展开影片的主题的。作为视觉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安排贯穿全片的主要形象。它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体现主线的物体(如上述几部片子中的水)。主线的作用,在于使主题表现得更加鲜明、深刻,而且使影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但是不能把主线当作纪录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有不少体裁的纪录片是无所谓主线的。
4.纪录片的细节
纪录片不一定有情节,但应该有细节。有了细节,可以使摄影主题深化,并且更生动形象。这种细节,是摄影记者从现实生活申抓取的,是依靠 “挑、等、抢”的采访摄影拍下来的,而不是由编导臆造、让人表演出来的。这种细节,不一定带有强烈的戏剧性、故事性,它常常是通过编辑、记者细心观察,抓住了拍摄对象具有鲜明特征和个性的典型行为、动作、表情,或者以物状人,从“物”上面追踪、探索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踪迹(纪录片《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细节,常常不需要太泛的铺陈或过分的雕琢,而仅仅依靠一两个细腻的特写、近景即可奏效。
5.纪录片的悬念
“悬念”是纪录片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用通俗的话来表达,“悬念”就是“卖关子”。巧妙地运用“悬念”,有助于纪录片主线的展开和情节的形成。它集中、突出地提出矛盾,然后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使影片的主题逐步深化,使影片的结构跌宕起伏、层次分明。在《美的旋律》中,对著名的罗马尼亚女子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的出场安排,就是很好地利用这种“悬念”的作用。影片开始,用升格拍摄的慢镜头介绍了科马内奇来到中国,在机场上同中国女运动员一同步出机场的情景。随之,又用画片资料介绍了科马内奇在体坛上的光荣历程,从而使科马内奇在观众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人们都期待着要看一看这位两次获得奥林匹克体操世界冠军的优秀选手这次在上海国际体操邀请赛上又创造什么惊人的新成就。然而,此后一大段影片中,一直没有介绍科马内奇,只是在把女子体操项目全部介绍完了之后,才集中突出地表现科马内奇怎样带着脚伤,以顽强的毅力参加了团体赛,为罗马尼亚体操队争得了荣誉,从而使影片达到了高潮。

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 中英双语字幕下载地址

《国来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源》(National Geographic 100 Years)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912/
◆原 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译 名: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 01-100
◆类 型:专题片
◆片 长:54 分钟
◆上 映:2004年
◆国 家:美国
◆语 言:英语/普通话
◆字 幕:中文/英语
◆文 件:1CD×100, (699MB×100)

㈢ 求国家地理宣传片背景音乐

你可以直接搜——航拍中国

㈣ Discovery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

Discovery探索频道:
Discovery传播公司(DCI)是私人经营的多元化传媒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DCI是世上最大的纪录片生产公司。
Discovery探索频道自1985年在美国启播后、现今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有线电视网络之一、覆盖面遍及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有线电视订户、在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14400万个家庭订户。

国家地理频道:
在国家地理频道诞生之前,梅尔维尔•贝尔•格罗夫纳就预感到,可以利用彩色电视机向全国观众播放国家地理学会制作的电影。1965年9月10日,学会播放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专题节目《美国人在珠峰》,影响巨大,创造了当时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很快,学会每年的四部专题片不仅促进了行业标准的提升,也吸引了大量观众。1968年的《亚马逊》拥有3500万观众,两周内的收视率比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都高。
1997年9月,国家地理频道首先在欧洲成立,而后陆续在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开播。短短数年,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已经用34种语言在166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包括探险发现、环保教育、科学新知、人文风俗等主题,凭借无与伦比的视觉品质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荣获过1000多项业界大奖和126座艾美奖。

㈤ 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全100集的简介

◆原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译名: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 01-100
◆类型:专题片
◆片版长:100 x 54 分钟
◆上映:2004年
◆国权家:美国
◆语言:英语/普通话
◆字幕:中文/英语
◆文件:1CD×100, (699MB×100)

㈥ 纪实频道的栏目介绍

2015年
《纪录片编辑室》

首播:周一至周五,20:00-21:00
重播:2:00、8:00 隔周 12:30
时长:45分钟
主持人:刘家祯
制片人:黄灜灏
《纪录片编辑室》是一档现实类纪录片栏目,每集时长45分钟。节目从关注社会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出发,真诚记录当代中国前进的轨迹和中国人的生活变迁。节目将秉承海派纪录片的传统,有温度,接地气,以“因你而真”的态度,追求纪录片在人文关注、思想色彩、审美趣味、影像表达的特色和魅力,让观众在艺术享受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力量。
《档案》

首播:周一至周六21:00
重播:次日 3:00 9:00 隔周 13:30
时长:48分钟
主持人:姜波
总制片人:朱宏
《档案》栏目自开办以来一直坚持记录历史、普及历史、保存历史的真实影像资料的方向,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观众群。《档案》围绕历史题材,重现真实故事,讲究悬念和情节,打造历史题材纪录片新天地。节目以自制、联合制作为主,集国内优秀历史类纪录片之大成,强化主持人的讲述力度,在历史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真实的基础上,构建悬念和故事,以多元的手法使纪录片的情节、节奏和表现更具可看性,更加引人入胜。
《大师》

首播: 周日22:00
重播: 次日4:00 10:00 隔周 14:30
节目长度:24分钟
制片人:王韧
从现在往前推100年,中华民族的先贤先哲们努力奋斗,在中国的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宗教等领域开风气之先,他们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引领着这个仍然在奋斗的民族。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写他们是重温一个时代。《大师》不以名声论英雄,而是将大师们尽人皆知的显赫成就推到后台,对大师的一生提炼出一条贯穿线或一个横截面,或是一生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点,张扬和凸现大师的精神。以《大师》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让人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大师的思想和人生的精华。
《往事》

首播:周日21:00
重播:次日3:00 9:00 隔周日 13:30
时长:46分钟
主持人:刘凝 讲述人:刘家祯
制片人:陈菱
《往事》创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早的口述历史栏目。它打破了访谈节目散点化叙事的常规,采用严密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以纪录片创作理论为指导,实现了“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史料、真实情感”基础上的戏剧化表达,使“口述历史”的学术性与电视传媒的公众性成功嫁接,成为国内电视界传播“公众历史”观念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华夏》

首播:周一至周六,20:00-23:00
重播:04:00、10:00 隔周:14:30
时长:45分钟
栏目旨在打造国内优秀纪录片、专题片的播出平台,题材涉及历史人文、风物地理、考古科技等众多领域。通过各题材的系列专题片来向观众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自然雄奇的地理风光、深刻隽永的时代印记。
《经纬》
首播:周一至周日,18:00-19:00
制片人:张珂玮
《经纬》栏目将播放国际精品动物与自然类纪录片,以贴片合作方式为主,部分购买,替代原有《奥秘》栏目。
《寰球》

首播:周一至周日,23:00-0:00
制片人:张珂玮
《寰球》是一档网罗全球精品纪录片的节目。节目组放眼世界,向各国的制作机构直接购买纪录片。《寰球》想要传递这样一种纪录片理念:我们将节目置于全球化语境下,兼收并蓄。节目组将着重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历史的厚度方面进行拓展,不仅关注生命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也关注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以期带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和展望未来。

㈦ 电视专题片《边疆行》摄制组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顺时针穿越了中国边疆9个省区,拍摄了100集系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C

㈧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宣传片

名字叫《好奇地活着》,这个获得了2010宣传片全球奖回最佳文案答
视频链接:
http://www.iqiyi.com/v_19rrha62s4.html

㈨ 200分悬赏!!《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100集》纪录片的字幕

楼主给我加分!!!
我马上就升级了
你好人做到底!!!
BT下载
http://www.bt2008.net/bbs/viewthread.php?tid=23758
论坛``需要注册``

[合集][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100集全][DVD-RMVB/英文字幕]

◆原 名:National Geographic 100 VOL01-100
◆译 名: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 01-100
◆类 型:专题片
◆片 长:54 分钟
◆上 映:2004年
◆国 家:美国
◆语 言:英语
◆字 幕:英语

◆简 介:

它让您坐在家中就可以遨游世界、感受各地独特的风土民情,穿梭古今,走过历史,更带领您深入原始的野性世界。国家地理<百年纪念典藏>第一、二辑,精选全球纪录片领导品牌 – 国家地理一百部代表影片,主题内容包罗万象,让您一次珍藏。
除了详实而深入的内容之外,专业的拍摄团队和世界级顶尖摄影师们,足迹行遍世界各个角落,甚至冒著生命危险,在刹那间捕捉令人瞠目结舌、惊叹不已的永恒画面,带给观众无比的影音视觉享受。包括寰宇采风、世界最后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国、探险、历史怀旧、最喜欢的动物、生态巡礼、狂暴大地、珍稀动物、抢救生态、发现古文明、考古探险、军事战略等系列节目。

◆片单明细:

1.埃及:永恒之路、
2.浴火重生、
3.雨林、
4.情同手足黑猩猩、
5.重返喜马拉雅山、
6.超视觉世界、
7.北极冰原、
8.黄石公园、
9.巴拿马生态、
10.大堡礁、
11.澳洲袋鼠王国、
12.神秘三角洲、
13.埃及秘辛、
14.饱受劫难的圣城、
15.鬼斧神工巴里岛、
16.西班牙之魂、
17.伟大的印度铁路、
18.飞越非洲、
19.恐龙猎人、
20.猫咪的秘密日记、
21.好马一族、
22.狂野的海豚、
23.狗儿真奇妙、
24.拯救大熊猫、
25.时空大冒险、
26.世纪探险家、
27.茫茫深海铁达尼、
28.南极冰原、
29.神秘的地底世界、
30.火车之恋、
31.失落的马雅文明、
32.世纪宝藏、
33.非洲野生动物、
34.澳洲动物探秘、
35.虎域、
36.鳄鱼王国、
37.犀牛的哀歌、
38.白狼、
39.象族、
40.美女与野兽-豹的故事、
41.维苏威火山的阴影、
42.国家地理百年纪念、
43.俾斯麦战舰、
44.超级摄影师、
45.暗夜之王、
46.非洲历险、
47.眼镜蛇王、
48.森蚺奇境、
49.猫谜、
50.沧海浮生记
50 沧海浮生记
51 猎鲨
52 爱尔兰骏马
53 捍卫花园
54 加拉帕哥鬣蜥
55 窥探自然
56 深海搜奇
57 黑猩猩
58 小宇宙:致命一击
59 雨林顶探险家
60 丛林海战
61 伟大的吴哥窟
62 白宫
63 大雪崩
64 致命流沙
65 火山
66 愤怒的地球
67 杀人浪
68 气旋风暴
69 雪地之虎
70 安地斯山羊驼
71 美国濒临绝种动物
72 喀拉哈里之狐
73 大海怪
74 加勒比海底世界
75 非洲古文明
76 中国大漠之宝
77 印度帝国
78 印加古城之谜
79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80 西藏禁地
81 珍珠港
82 自然的蜕变
83 与象共舞
84 孤鹰林白
85 生命之歌
86 深海探险队
87 中途岛战役
88 二次大战秘辛
89 巴拿马运河
90 兴登堡飞船
91 航向太空
92 超越颠峰
93 丝路
94 地中海沉船之谜
95 马雅王国之秘
96 爱琴海古文明
97 冥界的呼唤
98 人类起源之谜
99 响尾蛇
100 鳄鱼的最后晚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