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大地地理
1. 中国的地理中心在哪~!
中国的地理中心在陕西。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具体位置在: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
中国的地理中心,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全国统一坐标系,使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系”,也称为“1980西安坐标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中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
(1)中国国家大地地理扩展阅读
大地原点设在泾阳县永乐镇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选点报告》中作了这样的解释:“为了使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向各方面均匀推算,原点最好在中国大陆的中部。”
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地处中国领土的中部,这里距中国边界正北为880千米,距正东1000千米,距正南1750千米,距正西2930千米。同时,这里的地理环境也比较理想:
一、地质构造稳定;
二、地下物质稳定;
三、四面通透,没有大的遮挡物,便于观测;
四、距离西安近,交通便利,方便测绘工作者前往开展工作。
从地质结构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位于八百里秦川关中腹地,地下都是淤积的黄土,所以比较稳固。此外,大地原点所处的地方没有矿藏资源,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大的水灾,因此,由人为挖掘和水灾对其构成威胁的可能性不大,把大地原点设在这里基本上是安全稳定的。
兰州地形比较狭窄,武汉则因为有长江,当时有水害,郑州地理位置偏东,从这些方面考虑,就放弃了在这些地方建设大地原点。
2. 有谁知道中国地理的坐标—大地原点在什么地方
中国地理坐标的大地原点,坐落在距离西安市不远处的泾阳县永乐镇。6月8日《报刊文摘》摘编了《解放日报》的报道,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原点并不是指中国的几何中心,而是国家地理坐标系的基准点;大地基准点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大地坐标的原始点;它象征着国家的尊严。
大地原点是奇妙的。原点标志在主建筑的地下室里,居中有一座红色大理石基座,“为了保证原点的稳定性,基座下灌注有四根13米高的水泥桩柱,直达地球内部岩层”;大理石基座的中心部位刻有一个“+”字,这正是“大地原点”的标志,“+”的交点就是原点。原点的确立,还揭开了一段古今测量史上的神奇巧合:我国西汉时期长达1000多公里的超长建筑基线恰从此处经过,2000多年前测定的建筑基线与今日的大地原点基本一致,“相差也就2分经度左右”。
大地原点是寂寞的。尽管这里距离西安不远,尽管这里门票也只要三元一张,但“一年也不过一两千名游客”。计划中,这里今后将建成一个科普型旅游点,拟建“中国测绘博物馆”,拟建“大地原点主题公园”,公园“按照中国地形图形状设计”,根据我国现有行政区划将公园分为34个区,“每区建有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的微缩景观”。
在我看来,大地原点的原有格局和将来规划,在时空上缺乏更开放的视角。大地原点既是地理意义的,又是科学意义的,但更是历史意义的、文化意义的、国家意义的,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需要的是博大的开放视角。这让我想起美国的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是华盛顿市的一个标志性中心,高555英尺,纯白大理石建筑,尖塔耸立。本来它是美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跟“外国”不搭界,但最后成为了世界性建筑,它所具有的就是开放视角和世界眼界。这集中体现在其内部由各州及各国捐献的188块碑刻壁石,包括一块来自中国的刻有汉语的壁石。
古人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的时空之大,要求我们的“大地原点”是发散性的起点,而不是收缩型的终点。
3. 中国的大地中心
中国地理坐标的大地原点,坐落在距离西安市不远处的泾阳县永乐镇。6月8日《报刊文摘》摘编了《解放日报》的报道,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原点并不是指中国的几何中心,而是国家地理坐标系的基准点;大地基准点是建立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推算大地坐标的原始点;它象征着国家的尊严。 大地原点是奇妙的。原点标志在主建筑的地下室里,居中有一座红色大理石基座,“为了保证原点的稳定性,基座下灌注有四根13米高的水泥桩柱,直达地球内部岩层”;大理石基座的中心部位刻有一个“+”字,这正是“大地原点”的标志,“+”的交点就是原点。原点的确立,还揭开了一段古今测量史上的神奇巧合:我国西汉时期长达1000多公里的超长建筑基线恰从此处经过,2000多年前测定的建筑基线与今日的大地原点基本一致,“相差也就2分经度左右”。 大地原点是寂寞的。尽管这里距离西安不远,尽管这里门票也只要三元一张,但“一年也不过一两千名游客”。计划中,这里今后将建成一个科普型旅游点,拟建“中国测绘博物馆”,拟建“大地原点主题公园”,公园“按照中国地形图形状设计”,根据我国现有行政区划将公园分为34个区,“每区建有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和风景名胜的微缩景观”。 在我看来,大地原点的原有格局和将来规划,在时空上缺乏更开放的视角。大地原点既是地理意义的,又是科学意义的,但更是历史意义的、文化意义的、国家意义的,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需要的是博大的开放视角。这让我想起美国的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是华盛顿市的一个标志性中心,高555英尺,纯白大理石建筑,尖塔耸立。本来它是美国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跟“外国”不搭界,但最后成为了世界性建筑,它所具有的就是开放视角和世界眼界。这集中体现在其内部由各州及各国捐献的188块碑刻壁石,包括一块来自中国的刻有汉语的壁石。 古人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的时空之大,要求我们的“大地原点”是发散性的起点,而不是收缩型的终点。
采纳哦
4. 国家大地原点的地理坐标是多少,天文地理坐标λ=108°55'、ψ=34°32',H=417.20米 。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境内,具体地理坐标: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
实际你给的坐标就是啦。
5. 中国地理中心(标志)在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具体位置在:北纬回34°32′27.00″,东答经108°55′25.00″。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大地原点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全国统一坐标系,使用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系”,也称为“1980西安坐标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通过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最后将中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
大地原点的整个设施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七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整体半圆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中心标志埋设于主体建筑的地下室中央。
大地原点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 中国地理中心在哪里
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在甘肃省兰州市。
若以兰州为圆心,以2500千米为半内径画圆,我国大陆基本上都在容这个大圆内。但是,在我国大陆之外,还有领海及众多的岛屿,我国最东有兰屿岛,最南有曾母暗沙,这些都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因此我国大地原点坐标就要移至兰州以东的地方。 我国的原点,位于秦川腹地的泾阳县,在县东10千米的永乐镇,有一处占地约42亩的地方,是中国大地基准点”,那里四周高墙森严,铁门紧闭,墙内冬青翠绿,景色宜人,这里被称为中国心脏”。其中有一宝塔”矗立,这便是中国原点标志。主体建筑层室内宽敞,八根红石柱呈八边形立于地坪,中心圆柱体,二人合抱,直通顶部。建筑平面约500平方米,高26米,为七层圆顶塔楼式结构。 在主建筑地下室中心地坪上,有一方形红色标石,上面有用红玛瑙做成的圆形原点标志,在标志上用隶书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以此可测算出大地基准数据”,为祖国河山定位。
7.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2万多千米。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
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7)中国国家大地地理扩展阅读:
地理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8. 中国的地理
参见:中国地理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 中国有三大平原,它们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位置、成因、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连,土壤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除此以外,中国还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也都是重要的农耕区。 中国有四大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
中国丘陵众多,分布广泛。在东部地区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区林木茂密,矿产丰富;有些丘陵被辟为梯田,或蕴藏水能,还有的丘陵峰峦竞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河流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 河流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 湖泊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
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中国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如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海迹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蚀湖(如云贵高原区石灰岩溶蚀所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如青藏高原区的一些湖泊)、构造湖(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镜泊湖)等。 原始社会以氏族部落构成。后来逐渐出现中央政权。尧、舜、禹时代采用禅让制继承统治权。史学家认为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商周都采用分封制,诸侯贵族的权力很大。秦朝将行之已久的郡县制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主体架构,皇帝取代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自秦以后,中国主要采用 宗法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各个朝代又有较多差别,如西汉的中央集权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主流)。通常的情况是一个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励精图治,国家处于上升阶段。之后开始守成,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在王朝的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通过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旧王朝,建立异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导致旧王朝的覆灭。
古代中国的政治是人治与法治并行。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在概念上有所区别,古时法治是公民必须守法,现代法治是政府必须首先守法。
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权强化了统一的国家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国家在统一和分裂的状态间不断循环的历史。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九品中正制是继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大体上应该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时候萌芽的。曹操在汉末群雄割据,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同时,曹操也从汉代的选人制度中发现了察举不实和过分注重品德的弊病,因此提出“唯才是举”的主张。曹操曾数次发布求贤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起用他们来治国安邦。这无疑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有力纠正。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带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人制度创造了条件。
九品中正制的初期,确实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但由于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人士担任,于是品评的标准逐步转向由家世(门第高下)来决定,豪门大族把持了人才选拔的大权,渐渐形成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腐败现象。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设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军机处作为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在成立时间上,学术界尚有分歧,有雍正四年、七年、八年、十年说。大部分学者认为,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对西北准噶尔用兵,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能保守军事机密,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清朝末期,清朝统治者受到内外压力,中国出现了立宪与保皇之争。清朝统治的结束后,中国告别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开启了共和的大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北伐结束后,时任东北领导者的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际控制了一些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共内战后,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大陆地区的控制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9. 中国的地理中心在什么位置
陕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具体位置在: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1978年1月建成,是我国地理坐标的起算点和基准点,该原点推算的大地坐标,名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80系”。
它不但在各项建设和科学技术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象征着国家的尊严。
大地原点,由主体建筑、中心标志、仪器台、投影台四部分组成。主体为七层塔楼式圆顶建筑,高25.8米,半球形玻璃钢屋顶,可自动开启,以便天文观测。
中心标志是原点的核心部分,用玛瑙做成,半球顶部刻有“十”字线。它被镶嵌在稳定埋入地下的花岗岩标石外露部分的中央,永久稳固保留,“十”字中心就是测量起算中心。仪器台建在中心标志上方,为空心圆柱形,高21.8米,顶部供安置测量仪器用。
(9)中国国家大地地理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各方面能力都处于薄弱的情况下沿用了前苏联的坐标系,该原点位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普尔科夫天文台,距北京万余公里,此坐标系被命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由于距离遥远,误差非常大,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因此,在发展的需求下,我国决定建立自己的大地原点和大地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