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南亚人文地理特征
1. 高二南亚人文地理特征工业
南亚地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主要学的是印度吧。工业的总体特征是回,轻工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答发达。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当然印度是一个例外,印度的棉麻纺织工业发达,加儿各答纺麻,孟买纺绵。而班加罗儿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特别是在软件方面
2. 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宗教冲突,还有就是社会经济
人口
编辑
截止2010年,南亚地区约有15.64亿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2.1亿(2011年),巴基斯坦1.64亿(2010年),孟加拉1.42亿(2011年),尼泊尔2800万,不丹69万(2009年),斯里兰卡2000万(2000年),马尔代夫35.9万(2007年)。
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二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这二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历史文化
编辑
南亚文化——泰姬陵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98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1] 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
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2]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综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南亚是印度教,佛教, 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3]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
经济发展
编辑
农业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黄麻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4]
3. 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各自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详细的)
东南亚多雨丘陵 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记得是)(印度次大陆)西亚就是阿拉伯人多 沙漠 多 终于就是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这些 也是沙漠多一点
4.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特征,水文特征,地形
勤动脑,自己想,益头脑
5.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来征主要包括自人口、民族、宗教、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经济, 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的重要方面,人类是引起以上各类地理分布及变化的主要载体,民族又是人类中具有特色的群体,于是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6.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地理人文特征是什么TAT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地形地势为西高东低。有典型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渔业资源丰富,多天然良港,利于渔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水力资源丰富。东亚大陆边缘,地质条件复杂,多山,且多火山、地震。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东南亚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部地势较高,山脉呈掌状向南展开。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地势高峻,沿海有狭窄平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爪哇国上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成因:纬度较低,濒海,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锡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马尼拉麻)粮食作物:水稻- 南亚 地势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尔、印度与中国三国间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戈达瓦里、克里希纳等河自西而东流,注入孟加拉湾。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油菜籽、棉花、茶叶等。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矿藏。 由于北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东、西和南三面为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环绕,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南亚西北部塔尔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印度河流域过度开发。气候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为西南季风逆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西北部则降水稀少。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 地形 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区山势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产主义峰和7134米的列宁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条支流、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而山脚下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炎热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线在弥漫如烟的粉尘黄土中渐趋消失。崇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广袤荒漠中的绿洲是中亚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养着这一方农人,而辽阔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驰骋着一个个马背上的民族 气候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发量大。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 西亚 以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的西南麓,即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缘凹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已探明储量100多亿吨,是西南亚也是亚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产地。铁矿亦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区,如克尔曼、巴米安等地,储量大、品位高。铜、铬、铅、锌等矿储量也相当可观。土地主要是适于放牧的各种草地,可耕地较少,不足总面积的1/5,水源不足,使草场载畜量很低。
7. 西南亚的人文地理
西亚不仅是亚、欧、非三洲的结合部,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伊斯兰版教、基督教、犹太教权等世界性和地区性宗教的源地。近代史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几经瓜分,使本地区的民族、语言、宗教及领土、边界问题都相当复杂。多年来成为两个民族之间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或一国内民族之间政治动乱的导火线,再加上外来压力的插足与控制,使之更加复杂化。西亚地区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根源、发展进程,趋势都与之有关。
8.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地理特征,水文特征,地形
东亚:西高东低,阶梯式,高原山地平原相间,综合性地形 日本:山地岛国,山脚沿海夹杂少版量小平原,普遍权
自然地理:气候(光照、降水、热量),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湖泊,土壤,植被
南亚指亚洲南部,这个地理分区东边是东南亚,北边是中国和中亚地区,西边是西亚地区,南边为印度洋.
地形为北边高,南边低.分为北边的高山地形,中部的平原地区和南部的高原地区.
水文特征,河流的流量较大,有明显的高峰期在雨季和枯水期在热季.因为处于热带所以没有结冰期.
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分为明显的干季,热季和雨季.
土壤为红壤,砖红壤为主.
生物上植被为热带季风林河热带雨林.北部山区的植被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9.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中亚 西亚 南亚 东南亚 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我可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地理课本的内容整理出来。。。
非洲
自然地理特征
~大陆北宽南窄,海岸线平直。
~地形以高原为主,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在高原与高原之间,分布着一些大型盆地,如扎伊尔盆地。
~大陆周围分布着狭窄的平原。
~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东非大裂谷是地球上最长的断裂带。
~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
~自然资源丰富,有“富饶的大陆”之称。
~自然灾害频繁。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6亿多,北非以阿拉伯人居多,沙哈拉沙漠以南主要是黑种人。南部有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粮食供应不足是非洲的普遍问题。
~大部分国家的“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波动大,因此大多数非洲国家都很贫穷。
~非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南非。
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和、印度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气候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每年十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人文地理特征
~文化历史悠久,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人口约十多亿,是世界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东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多山,中印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马来群岛山岭很多。
~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属于赤道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雨量在2000mm以上。
~中印半岛和菲律宾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居民多数是黄种人,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
~物产富饶,经济正发展中,农产品有稻米、橡胶、油棕等;矿产有石油、锡矿等,也盛产硬木。
东亚
自然地理特征
~东部季风气候,西部大陆性气候
人文地理特征
~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