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如何得来的
A. 什么叫人文地理学
文地理学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回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答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通论(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区域人文地理学)三个部分。
B. 请教一个问题。人文地理学的区位理论
第一抄,区位的概念与特点.区位为即分布的地区与地点。 特点包括:空间性,结构性,环境性,文化性。 第二,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其中现代区位理论从尺度观,时序观,行为观,场势观,结构观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区位论的分类。可以分为产业区位论和非产业的区位论。产业区位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具体的区位要展开回答。详细内容参考《经济地理学》。非产业区位论包括:住宅区位,办公区位,学校区位,公共设施区位。 我只能具体的给你罗列出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看过书后,再逐一扩充。希望这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C. 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来说,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体而言,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经济、人文复合系统。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所谓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文化(包括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它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要素,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论,当前应突出研究如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人的文化适应中,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其相互间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了解。与人地关系论相比,文化景观论与行为论虽然有着各自的理论价值和独到之处,但各自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文化景观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动力和原因。行为论只能说明人在某种环境中的一些行为。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曾经是地理学界最热衷的话题,当时兴盛一阵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曾经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做过理论上的辩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过“左”批判,曾经导致这些国家除经济地理以外的人文地理学大衰退;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关于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生态学思想已经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地理学从以往的形态学方法向生态学方法转化,体系性更强了,它给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各个分支领域的学术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D.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专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属内容。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制图的进步,现代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趋向倾向于以下几点:(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等。(2)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资料收集手段的变革。(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态观点且倾向于社会化、人文化、实用化。而边缘学科的分支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E.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 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4.2 加强了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
加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并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其中旅游地理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已在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游客空间结构、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地形象设计与营销、生态旅游与持续发展、旅游影响等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少数研究成果同国际水平相比已无明显差异,如旅游地综合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旅游环境容量、国内旅游者行为规律、主题公园的研究等。
4.3 密切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4]
如对农村工业化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增长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带动,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相关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影响因素及环境,农村工业化差异,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发展,外向型农村工业的省际差异分析等。其它新兴领域还包括企业发展的地理学研究,农村乡、村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等。
4.4 理论研究逐渐加强
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建树不多,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理论研究又较为薄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判断、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具有滋生新理论的土壤,但我们的理论建设却滞后了,这与重实践轻理论的大气候有关,也与人文地理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国土规划相结合的特点有关。可喜的是,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努力。
4.5 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的应用研究仍然是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支柱
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属应用性较强的学科。80年代以前,人文地理学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工业资源的开发、重大项目的选址等领域,随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兴起,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与决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区域经济战略和区域政策,城市和农村发展等成为人文地理学应研究的热点。
4.6 研究技术的多样化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都经历了从个别地理知识的记载到地理现象归纳解释,从定性文字描述到定量化地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从最初的多元统计与线性规划的应用,到后来系统科学、灰色描述在人地相互关系,社会发展因子相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到今天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开发方面的大量应用,人文地理学研究技术手段的丰富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当代人文地理学也正在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宏观进人微观。
F. 如何理解文化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主题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对未知区域的探索和描述构成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的研究是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相继产生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学派。3、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出现计量地理学,60年代引发理论地理学,70年代倾向于人本主义。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自动化制图的进步,现代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加强了地理学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应用能力。研究趋向倾向于以下几点:(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如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等等。(2)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方法的应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资料收集手段的变革。(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态观点且倾向于社会化、人文化、实用化。而边缘学科的分支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G. 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有哪3个
自然 区域 空间
H.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楼主你好,希望采纳,谢谢
人文地理学英文:human geography
定义: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地域系统及其空间结构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简介: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近代阶段:
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从此,人文地理学出现一系列理论,各分支学科陆续建立并形成了体系。
现代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I. 急!!!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到BAIDU网页找一下,有不少,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因为格式问题,我没贴过来
J. 论述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来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源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
人地关系理论是指各种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现代地理学、哲学,而且是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论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地关系理论是地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