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作业本七上
❶ 作业本(七上)女娲造人阅读答案
第28课 女娲造人
一、(一)1.女娲wā 掺chān 合澄chénɡ 澈绵延yán 莽莽mǎnɡ 榛子zhēn róu 揉团 niē 捏泥 jué掘起 yōu幽光 疲惫不 kān堪
(二)1.C(A.模múB.枯kūD.搅jiǎo)
2.(A)(漠)改为(寞)(B)(涯)改为(崖)(C)(慨)改为(概)
3.(1)草木丛生的样子。(2)形容人的兴致和情绪极好。(3)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4)形容本领十分高强或解决问题的途径多。
4.创世神话 袁珂 《风俗通》5.D (其它三句都是疑问句。)
(三)1.女娲造人的原因是:希望在天地之间添点东西,让它生机蓬勃起来;也希望这样东西能陪伴自己,让自己不再孤独。造人的灵感来自于她映在池水中的面容和身影以及喜怒之形。
2.写作目的是表现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3.B(神话是想象的故事,无法科学地解释人类的起源。)
二、(一)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及小人造出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2.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神通广大、智慧、伟大的特点。
3.例:这真是太好了!我有孩子了!他是那么聪明美丽、活泼可爱,大地马上有了生机。有了他的陪伴,我再也不会孤独寂寞了。(要扣住女娲造人的两个目的,表现出她当时喜悦的心情。)
(二) 1.⑤ ③ ② ④ ①
2.景物表现出女娲造人工作的辛苦。
3.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中,女娲想出了用枯藤一次做出许多人儿的办法,简单省事,用“绝妙”更恰当。
4.“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出。
三、1.水神共工;他和火神祝融打仗,被打败了,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断了撑着天的不周山,天塌了下来。
2.情景: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后果:大地成了海洋。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3.①补好天上的窟窿;②用乌龟腿代替天柱,使天不会再塌;③杀死黑龙,赶走恶鸟猛兽;④烧草灰塞住洪水。
4.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5.同:神通广大;智慧。(选文可从补天及用乌龟腿代替天柱,使天不会再塌的情节看出。)异:选文中的女娲还具有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从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杀龙的情节可以看出。)
❷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给我题呀,语文作业本我有的是。
❸ 七上轻松作业本答案(英语)(零五网)
什么版本的,人教?
❹ 科学作业本七年级上A本
1 梳头发的时候,当梳子离开头发的时候,头发会像梳子靠近。 想知道,这个回为什么发生。
家里答刷洗玻璃,当两块玻璃中间沾了水后就很难分开。想知道,原因
2 一定的水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度的。就是说食盐在水中是有最大溶解点
3 我们在利用资源进行发家致富的时候,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能因为一点的小利益而致环境等因素于不顾。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❺ 谁有七上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2.读《世界上区域的划分图》,回答问题。
问题一:1.东亚
2.东南亚
3.南亚
4.中亚
5.西亚
6.北亚
7.撒哈拉以南专的非洲
8.欧洲西属部
9.欧洲东部和北亚
10.北美
11.拉丁美洲
12.大洋洲
13.南极洲
问题二:便于对比和研究,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更好地认识世界。
问题三:按照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来划分的,把这些因素相近的划分在一个区域里。
绝对正确,因为我也是初一的。
❻ 七年级上语文作业本全部答案 要新的 人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 速度啊
最好的方法是再去书店买一本……里面会有答案的……也不贵啊……
❼ 2016年作业本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西教育出版社答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思考 收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学习答题的基础,掌握了才是看答案不是好的出路
❽ 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生物,历史,政治需要准备作业本吗如果需要,准备什么样的作业本呢语文本可以吗
推荐全部用蓝色数学本。应该数学本适合用来抄笔记。做题也适合。
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
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
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
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
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
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
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
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
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
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
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
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❿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上册 作业本 题目
亚寒带针叶林带大体分布在北纬50—70°的大陆内部,之所以南半球没有,是因为南半专球在南纬50—70°几乎属没有陆地了,仅仅有南美洲南端伸入这段,但是面积很小,且受西风和雨影效应影响,气候一个非常湿润一个非常干燥,且温度相对较高,针叶树无法形成优势群落(即成林),因此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