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衢州的人文地理区位

衢州的人文地理区位

发布时间: 2021-02-17 10:29:03

㈠ 衢州是在哪里的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连江西 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 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江南重镇。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重镇。1994年衢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㈡ 请教一个问题。人文地理学的区位理论

第一抄,区位的概念与特点.区位为即分布的地区与地点。 特点包括:空间性,结构性,环境性,文化性。 第二,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其中现代区位理论从尺度观,时序观,行为观,场势观,结构观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区位论的分类。可以分为产业区位论和非产业的区位论。产业区位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具体的区位要展开回答。详细内容参考《经济地理学》。非产业区位论包括:住宅区位,办公区位,学校区位,公共设施区位。 我只能具体的给你罗列出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看过书后,再逐一扩充。希望这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㈢ 查找能够反映出南北方文化的区域差异的人文地理方面的资料

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米北面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患,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

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㈣ 分析衢州市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本部分需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深入分析 谢谢了!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连江西 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 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江南重镇。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重镇。1994年衢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衢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光温充足、降雨丰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带性特征。常年平均气温在16.3~17.3℃,1月平均气温4.5~5.3℃,7月平均气温27.6~29.2℃。无霜期251~261天。年日照总时数沿江平原地区在1900小时以上,山区不足160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43毫米。全年风向沿江平原地区为东北风和东北偏东风,山区地形复杂,风向较乱,台风较难深入境内。
地理环境:
衢州市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南侧,华夏古陆北缘,即跨越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为钱塘江凹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 ,丘陵占36%,山地占49%。北部为千里岗山脉,西部为怀玉山脉,南部为市内最大山脉仙霞岭山脉,全市最高点为江山市的大龙岗,海拔15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119°20′,北纬28°14′~29°30′。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总面积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 2005年末总人口245.6万人。 衢州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境内以山地及丘陵为主。山地分布辽阔,且大都为林地覆盖,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衢州的人均土地占有量为3846.8平方米,其中人均耕地为440平方米,人均林地为2440平方米。境内草场面积有1370.7平方千米,待开发土地面积444.1平方千米。平原面积约1290.8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区,是衢州主要的农业生产用地。丘陵多分布盆谷的周缘,比较低矮。待开发的土地规模大,且自然条件良好,因此非常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衢州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经济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75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25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413.99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74.54亿元,增长12.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6.9%,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6.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9.5:52.8:37.7调整为8.5:55.0:36.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0045元,合4438美元,比上年增长12.8%。

㈤ 衢州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人文特色,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

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版,西连江西上饶,北邻权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化学工业基地。古有周初徐诞、春秋畴无馀、汉代高土龙丘苌、徐陵,三国徐平,晋朝陈弘,南朝徐伯珍,唐代文辞宗伯徐安贞、祝其岱,五代慎知礼,宋朝铁面御史赵抃、毛滂、抗金名将徐徽言、毛自知、状元程宿、名相余端礼,元朝赵友钦,明代杨继洲、清代罗大椿;近有民国余绍宋、华岗、徐以新、戴笠、毛人凤、毛子水;今有两届奥运冠军占旭刚,当红影视明星周迅、何晴。

㈥ 衢州概况介绍

衢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考古资料表明,远在五、六万年前,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西周三代这里属于越之地。春秋初为姑蔑国,后为越国西部姑蔑地,县治即今龙游。东汉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置新安县,衢县自此而建。南朝陈永定三年(559)一度置信安郡,为衢地设领县建制之始。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旋废;垂拱二年(686)复置,此后千余年,止1949年解放,衢城历为州府路道区的治署所在。1949~1955年是浙江省衢州专员公署驻地,1985年建为省辖市。1994年衢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衢州地处闽、浙、赣、皖交界之处,从雕刻建筑、饮食习惯到地方曲艺、民情风俗均深受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对吴越文化、徽派文化以及福建的八闽文化和客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兼容并蓄的基础之上,衢州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衢州地方文化。

衢州历史悠久,人文丰富。古为百越之地,至今还有畲族留居于此。本区域以汉民为主,衢州本地人基本和大多数汉民的习俗一样,重要的还是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原、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此外衢州人还过立夏、冬至、六月年、麻糍等节日。

春节通常除了年夜佳肴要准备外,通常还准备年糕、发糕、清明果、八宝菜、江山糕、索面、冻米糖和粽子。粽子在衢州不仅是端午的节日必备,也是过年的常备,各地还略有不同,龙游人爱发糕,江山人喜粽子,常山人好做索面。而年夜守岁是主要的内容,通常是要到12点才放鞭炮来辞旧迎新的!压岁钱还是小朋友少不了的最爱。

元宵除观灯外,通常要耍龙灯。

清明节要做的是清明果,一种以米粉为原料的小圆饼。这个节日要扫墓,有前三后七之说(清明前三日后七日都可扫墓)。

端午除了粽子,甜酒酿则是这个节日的主饮,另外还有茶食等零嘴食品,五花八门花样不少。端午是衢州人颇为重要的节日,故时衢州的小孩还都要穿肚兜带斗笠,这就是由一个典故《王志斩蛟》所带来的习俗。

立夏时值农忙,衢州农俗有吃麦饼、烧饼、油条的习俗,这一天不可少的菜色是苋菜,正当时的上时菜。

七夕这个节在衢州并不重要,但还是有的地方是要过的,相对来说后面的节日那就是要紧的多了!

七月半也称鬼节,期间有不少地方的习俗要做焙糕(又名汽糕),部分农村要做京团(当地称京团粿)不同地方不同的过法,过七月半(中元节)一定要扫墓。

中秋节,月饼是食品中的重头,其中以杜泽桂花月饼最为特色,其为空心月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风味的融入,本地民风正被慢慢淡化!

重阳节州人多要登高,爬山自然是少不了,饮酒也是个内容,而各地要做麻糍也许就和秋收联系上了。

冬至在衢州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老衢州口中都有“冬至大如年”或“冬至当于年”的说法,这一天还有“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的俗语。

在衢州农村北乡的姚家等,农村里还有过六月年的习惯,这还有典故,通常是农历的六月十五六号。这个年要将军挂门,以避瘟神。

此外江山有专门的麻糍节,用以庆贺一年的丰收,这个节日类似于庙会,要举行近一个月,从县城到各地乡里抬着五谷神和城隍爷游走。

过完八月中秋衢州农村里就开始庙会,衢州人俗称“赶会”从农历八月二十六高家会到九月杜泽会、莲花会等,类似于江山人的麻糍节,家家户户要包粽子,清明果接待客人,庙会赶到哪,哪里就热闹,哪里就有的吃,这样还引来了不少专门赶会商家。

地理位置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一119°20′,北纬28°14′~29°30′。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总面积8841.12平方公里。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化学工业基地。

衢州交通十分便捷,陆、水、空交通网四通八达。公路国道、省道纵横境内,市区到各县(市)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衢州民航已开通北京、深圳、广州等航线;杭(杭州)金(金华)衢(衢州)高速公路衢州段已经全面建成,黄(黄山)衢(衢州)南(南平)高速公路衢州段、杭(杭州)新(新安江)景(景德镇)高速公路衢州段、龙(龙游)新(新安江)高速公路、龙(龙游)丽(丽水)高速公路已经开工,浙赣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九(九江)景(景德镇)衢(衢州)铁路的衢州至常山段已经开工建设,衢州到四省边际各中心城市之间已形成两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市政府所在地离省会杭州距离250公里,离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440公里,距上海港450公里,距宁波港366公里,距温州港350公里,距义乌——中国小商品城140公里。

㈦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浙江的人文地理知识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并有太湖位于江、浙两省之间。丽水龙泉市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省最高峰。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其与上海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钱江潮常被媒体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确定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
浙江省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浙江省陆域面积104141平方公里(2010年),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8%,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 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有会稽山、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名山;有曹娥江、钱塘江、甬江等著名大江;有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绍兴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拥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的杭州西湖。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 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业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业、柑橘等中外著名,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中国第1位,萤石居中国第2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历史上浙江经济较为发达,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丝绸、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居当时中国领先地位。
地形位置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
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
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平原面积6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
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气候特征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10.2℃;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
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
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等。
秋季,
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
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㈧ 综合分析纽约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区位)

纽约市,复濒临大西洋。它由五个制区组成:布朗克斯区(The 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Queens)、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市中心位于北纬40度43分,西经74度00分。 土地面积78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8.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8,683.2平方公里;纽约大都会面积17,405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0米。纽约市地理最高点为托迪山,海拔124.9米。人口密度10,456人/平方公里。大纽约都会区人口大约1800万。纽约市人口使用约170种语言(2005年)。主要为英语,其次为法语、德语、俄语、日语......

㈨ 衢州有那些历史文化

一、节庆活动

衢州地理复杂、历史事件(战争、移民等)众多因此而方言众多,多受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建州语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其中江山方言堪称是汉语活化石保留了不少古代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9)衢州的人文地理区位扩展阅读

衢州被称为中国特产之乡,各县都有一批名牌旅游特色产品:开化纸、开化根雕、江山西砚、柯城莹白瓷等。

柯城区花卉、特禽;衢江区椪柑、竹炭;龙游县:竹笋、黄花梨;江山市:白鹅、猕猴桃、白菇、蜜蜂;常山县胡柚、油茶;开化县龙顶茶、金针菇、根雕艺术。

衢州著名小吃:三头一掌,衢州三头分别是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风味食品。

风味特色小吃:衢州烤饼、衢州麻饼、八宝菜、龙游米糊、龙游开洋豆腐干、龙游发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开化青蛳、开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开化板栗、高家萝卜丝、衢州椪柑、衢州柑橘、衢红桔、双桥粉干、常山索面。

衢州也是产茶地区,龙游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之一,有1500多年的种植史。龙游方山茶、开化龙顶茶、衢州玉露茶、江山绿牡丹等。

㈩ 来自家乡的报告(衢州)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 南平,西连江版西 上饶、景德镇权,北邻安徽 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居浙江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浙西生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一座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江南重镇。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重镇。

参考http://ke..com/view/7760.htm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