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
1.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网址是什么
中国国家地理新官网: http://www.dili360.com 中国国家地理老官网: http://www.cng.com.cn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专《地理知识》,是一属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总编辑为单之蔷。
2.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目前我在面试杂志设计的新媒体设计师职位,公司先通知我去面试,(提前会版在邮箱中发邮件让我们权填写简历)另外第二天带自己的作品去给领导看(HR人不错的)面试过程大概持续那么一个小时左右,会详细询问你的工作能力,人品、工作态度问题等等,会考察你这个人的具体水品怎么样,目前所在的杂志社开始转向电子杂志方面和新媒体的交互设计,针对IPAD和IPHONE制作相应的电子刊物,具体薪资4000左右吧,第一个月是适用期。不过现在我刚完成公司安排下来的任务,(就是制作下iPAD或者其他种类的杂志)目前我也在等待面试结果,耐心等待吧。
3. 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或记者的条件
招聘职位:编辑、策划
招聘人数:1名(至2019年10月有效)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负责文章的策划与编辑、活动创意和执行,完成杂志社交给的相关工作。
任职要求:
1、人品正,有执行力,综合素质强;
2、本科及以上学历,新闻、地理、生态等专业优先;
3、.两年以上媒体编辑或深度报道记者相关工作经历优先;
4、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及文字功底和编辑能力,有一定的专家、作者资源。
5、能独立策划选题,熟悉编辑流程,有活动策划及品牌运营能力。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招聘职位:活动领队
招聘人数:全职领队1名;实习生1名(长期有效)
工作地点:北京
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任职要求:
1、自然、人文地理类相关学科背景;
2、具备优秀的英文书面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
3、优秀的文案写作功底;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
5、熟悉境内外高端旅行产品;
6、高度的责任心及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工作压力;
7、有活动组织、带队经验者优先;
8、应届毕业生优先。
(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辑扩展阅读
中国国家地理校园行知客比赛
2019校园行知客再度起航,邀你共同记录那些难忘的青春足迹。
参赛方式:
通过校园行知客专题页面上传原创图文/vlog,记录酷炫青春,就有机会将作品展示在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媒体平台上,十强选手将受邀参加科考探险之旅。
参赛规则:
1.参赛者须填写完整真实的个人资料,应保证上传作品的原创性,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或专有权利。
2.参赛作品须围绕主题展开,并保证画面清晰、内容连贯及叙事完整。
3.从不同角度出发,参赛者可多次上传作品,但只享有一次获奖机会。若遇传输问题,可直接附作品链接。
4.主办方的有权将上传作品再次编辑整理,用于活动相关传播。
4. 中国国家地理(上中下)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什么关系
中国国家地理复》,原名《地理制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5. 《中国国家地理》的主编单之蔷是一个怎样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
毕业于吉林大学,1985年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部。后来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担任编辑管理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辩证法学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单之蔷先生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执行总编,他熟悉编辑业务,善于策划和组织编辑为广大读者喜爱的专辑和报道, "上帝为什么造四川"、"选美中国"等专辑不断的刷新杂志发行的奇迹。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亲历过许多艰险,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
单之蔷经历复杂,做过许多工作。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与其他文科生不同,单之蔷对科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单之蔷从事的工作与"地理"有关,因为地理科学离人文科学最接近。
在单之蔷任主编以来,杂志策划的"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上帝为什么造四川"、"走遍世界去问河"、"大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等专辑不但创造了发行的奇迹,更成为许多人的经典珍藏。
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正是许多人羡慕单之蔷的地方。但他却笑称,"走"并不是他的本来目的。他曾经也是闭门造车的编辑,直至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受邀来到四川旅游。走一圈之后,发现普通人们对四川的印象,还局限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这老一套上。这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川西上,甘孜、阿坝、凉山,广大的土地,众多的雪山,特别是四川的雪山和雪峰,四姑娘山、贡嘎山、海螺沟等,庄严圣洁,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名山大川有着不同的凛然大气之美。
"看山要看极高山。"这是单之蔷在"上帝为什么造四川"专辑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理念,他说,中国人几千年来歌咏的都是东部的风景,却忽视了西部的壮丽河山,中国人的审美应在珠峰前工作的单之蔷当来一场革命,进入到欣赏冰川的时代。他的这个理论,得了很多人的热烈响应,当时四川的一帮学者文人,也为他这个外来者的观点而叹服。
自此,《中国国家地理》慢慢成熟,而单之蔷也开始了更多的行走。行走越多,他越觉得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对自己祖国的山川河流有基本的了解。在川藏线上,他遇到过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大城市里的白领,辞了职走完了川藏线,却没有任何收获,也不知道身边就有着壮丽的景色。这让他更坚定的树立起帮助人们掌握地理知识的念头,他说这样会让人生更丰富。
作为一名行者,单之蔷非常喜欢走在路上的状态。就像文艺复兴一定要回到希腊的源头,他如果想做一篇地理报道,就一定会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而每次都会有着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发现。
单之蔷他说,摄影师的照片永远是令人信不过的,你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眼睛。他原来以为中国已"没什么稀罕的地方"可去,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在香格里拉地区,他看到了与现代婚姻制度并存的一妻多夫制,在一个村子里,每家都是四个兄弟共一个妻子;在常人通常认为危险重重的珠峰,他看到美丽的冰塔林,走在其中,脚下的石头仿佛用水冲洗过一般,在阳光下闪着蓝幽幽的光。
经常在西部地区行走,单之蔷的考察生活并非人们所想像的轻松休闲的旅游观光,而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在敦煌附近,他们一行人为了寻找大规模的雅丹地貌,误将车开到一条废弃的国道上,路上到处是流沙,汽车很快就没会油……而近乎绝望之中看到的亮光,让他们欢欣鼓舞;在珠峰,从未有人进入过的冰塔林美丽而充满着陷阱,到处都是冰裂缝、冰湖,连当地向导也极力劝说单之蔷不要下去,但单之蔷"一意孤行",他笑说,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最险之处。
走过很多路的单之蔷,叹惜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很多的书还没有读。看过这多风光,他一直坚持自己来写专辑前的文章,他说,只有亲自写作才能去关注自然、研究自然。
单之蔷是杂志社的总编,喜欢写字、看书、引经据典,比如为了写三峡,他会查出《唐诗三百首》里有54首关于长江的诗,有12首关于三峡的诗;他用喜欢隐匿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和好炫耀、抢占制高点的西方城堡建筑作比较,用地理知识解释关中盆地文化和雅典山地文化的区别……此外,他还有很多受到争议的"离经叛道"的论断,比如认为植树造林是个神话,质疑任何大型造林工程,为此动用了美国生态学家克罗门茨的"顶级群落"理论;青藏铁路开通,他宣称又一座长城诞生了,使他受到很多网友的抨击。他的文字风格呈现出户外人士的自然和稳重,同时又能令我们体会到读书人那种匡正天下的激烈情绪和冲动,他总是急于为那些默默无闻的山、湖、高原、湿地在城市里讨要一个恰当的"名分"。
他在自然世界和文明世界两个极端之间来回奔跑。在一个极端,他和同行的难兄难弟在冰川、沙漠中跋涉迷路,为一个朋友在登上冰川后全裸自拍兴奋不已;在另一个极端,他作为一名单位人,每月必须按商业法则推动杂志社的流程,统筹每月杂志的按时出版,除了写序言,还要穿西服打领带,不定期进行读者见面会或做演讲……
显然,单之蔷已经适应了在两个世界中来回穿梭的生活,每月一次,他像钟表一样摇摆一次,而且每次,他都准时摆回到自己的位置。他告诉记者,为了赶稿,自己有过在海拔5000 多米的冰山,或烈日炎炎的沙漠戈壁,刚刚喝完面汤,便压着帽子、穿着冲锋服、戴上耳机,在键盘上敲打出他的经历;可以想象,他敲出的,不是别的,是他一直在干,并想继续做下去的事--建构中国的形象。
6. 如何评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大学曾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阴阳,通八卦,前后各知五百年,与友对饮,笑谈江湖诸事”,现在看来目标是过于宏大了~
身为工科男,地理一向是弱项,以及外出机会较少,于是决定从05年开始看《中国国家地理》,有意对地理知识发起总攻。读起来才发现此书涵盖范围极广,以地理为主线,牵引出民俗、历史、天文、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坚持读两年的话基本可以在头脑里搭建一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框架,剩下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填充这个体系。
现在最爽的感觉在于摊开地图,随手一指就可以对当地的民俗地貌如数家珍,根本不用发愁假期无处可去。有时候就是看哪里的特价机票便宜来决定度假地点,因为早已在书里见过这些地方,只剩下亲身去实践一番了~前阵子发现去伊宁的机票只有100多,本来想去伊犁河谷溜一圈,不过鉴于局势混乱未能成行,引为憾事~
大爱此书,只是工作之后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PS.他们家的《中华遗产》也非常不错,侧重人文历史,水平不输《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
“内容为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践行原则。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文并重,版面达到1:1。以颠覆常识来吸引读者目光是招牌战术。但并非是噱头,而是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杂志在文风定位时强调要文章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令读者有带入感。杂志图片选用上,要求精选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的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文字量和空间。杂志首先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读者视觉,其次通过详实图片文字说明引导读者进入文章内容。缺陷是图片有片面性的缺陷,仅仅读图是无法完全读懂文章。纵使再好的图片,如果不能结合文字内容,最终读者只能浮光掠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般指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7.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社长是什么级别
做任务,见谅
8.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部在哪里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区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http://hi..com/xiongba111/blog/item/a5402de8a8848035b80e2d85.html这篇文介绍中国国内家地理ps:它分两容篇的
9.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
招聘职位:文字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读、写能力佳;版有涉外媒体相关权工作经验者优先;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和采编能力;沟通能力强;有合作精神;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招聘职位:图片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听、说能力佳者优先;有摄影、摄像或图片编辑工作经验;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和采编能力;了解境外媒体的视觉审美规律;沟通能力强;有合作精神。
招聘职位:地图编辑
职位要求:
英文读、写能力佳者优先;熟练应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软件;有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强;有合作精神;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记得采纳哦
我是DTA
10. 国家地理杂志是什么性质的书刊主要发表哪方面的读物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回,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答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比较专业的地理杂志,不过有浅显的部分(比如选美中国,美丽的图片加简单的介绍)。
各种内容比重大约是这样:
1、 天文、地理、地质、生物领域的科学进展与发现;30%
2、 探险和科考活动;10%
3、 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10%
4、 城市一飞机场镇的起源变迁和规划与改造;10%
5、 自然保护区;10%
6、 旅游景点景区;10%
7、 人类文化遗存和珍稀生物的抢救与保护;10%
8、 民俗民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