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文地理常识
⑴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距昆明740公里,有航班直达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这里是傣族自治州,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波涛滚滚的澜沧江斜贯境内,茫茫林海遮天盖地,是个繁荣的生物世界。植物学家把这里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西双版纳风光绮丽,物产丰富,是四季鲜花怒放的游览胜地。
“西双版纳”是傣语。在自治州成立之前,这里有十二个自然行政区。傣语把“十二”念作“西双”。“版纳”是傣语行政区域的名称。因此,“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行政区域的意思。现在全州设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东部是哀牢山脉的尾部,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大多在一千米左右。在山地、河谷之间镶嵌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因北有高原作屏障,挡住了寒流,南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故气候冬春无寒潮大风,夏季无台风暴雨,终年温暖湿润,旱雨两季分明,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人说,西双版纳兼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优点,而没有两者的缺点,这是十分恰当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繁多的植物种类,成为闻名中外的热带植物宝库。
西双版纳风景区包括景洪市风景片区、勐海风景片区、勐腊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植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景观独特,知名度高,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群山高耸,雄伟壮观,森林密布,山丘绵延。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平坝面积仅占5%。辖一市二县40多个乡镇,总人口82万余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民族 。傣族是主体民族,近30万人。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车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有橡胶、茶叶、甘蔗、香料、南药、热带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旅游资源更富有特色,令人陶醉,目前,已开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观察台、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景点120多个,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当你迈进西双版纳在域 的时候,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渌浪的画面,绿涛将涌进你的心里;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还有那丰富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外来游客啧啧赞美。
"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将实施科教兴州和开放两大战略目标,积极争取昆明-曼谷的公路,铁路建设,尽快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全年水运能力,做好资源利用,经济留易,跨国旅游等,跨入21世纪西双版纳将更加繁荣和美丽。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以傣族为主的十多种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与绿色世界浑然一体,构筑了蜚声海内外的自然人文景观,自八十年代初国家批准为对上开放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西双版纳正向着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森林公园”目标迈进。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6条公路通向境外,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⑵ 中国人文地理常识
1.34个省,市,自治区: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皖/合肥)
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贵州省(黔/贵阳)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沿海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
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
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
5,农业分布
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 阳光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
季风区 -------水稻种植业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
6,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嘿嘿 复习下吧 以前学的差不多忘光了已经!
⑶ 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简短概括 然后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对外交往中心,中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航空交通枢纽之一。战国时为燕国都城,故也称“燕京”。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有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陕西省,春秋战国秦国的所在地,故简称“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名城,钟馗刘海故里,华夏精神故乡之一。古长安,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临潼是秦兵马俑的故乡。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4、山西省,西临黄河,东临太行山脉,位处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煤海”之称,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战国时代为晋国领地,故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山西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5、河北省因位于黄河北边而得名,在战国时期,河北的南部属于赵国,北边属于燕国,所以河北又成为燕赵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故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市,北戴河与承德均为避暑胜地,唐山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交通枢纽、工业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南边,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简称“豫”,因居于天下之中,又称“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和郑州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一个前进中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
7、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发源地,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辽宁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另有计划单列市--大连市。有“钢都”鞍山。
9、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也是中国的“光学之都”。
10、黑龙江省有着“北大仓”(粮仓)之称,是中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简称“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11、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简称“甘”或“陇”,古所辖地为甘州(现张掖市)和肃州(现酒泉市),是故甘肃。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简称“宁”。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内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简称“青”。
14、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位于本区。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简称“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15、云南省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简称“滇”或“云”。云南省有五十二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16、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闻名于世界的黄果树瀑布位于离贵阳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自治县。仁怀市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17、四川省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简称“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被人们称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气温高,是“四大火炉”之一。
19、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沙市,夏季气温高,是“七大火炉”之一。
20、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因从唐代开始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为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故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炉”之一。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上饶的三清山、圭峰则是世界自然遗产,九江有举世闻名的庐山即世界文化遗产。
21、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简称“皖”,古有徽州和安庆二府,各取一字,乃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东省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故简称“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青岛市。
23、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现南京)、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级城市。 江苏的经济,建筑和服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4、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Zhè),境内最长的河为钱塘江,钱塘江曲折多弯,又名“折江”, “折”与“浙”谐音,是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25、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
26、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简称“粤”。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有“羊城”之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广东集中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GDP一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2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因桂林在历史上长时间为省会,故广西的简称由此而来。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议所在地。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辖区组成的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28、海南省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省份。
29、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对,是中国的宝岛,简称“台”,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居过去的,通用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最大城市为台北市,高雄市则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级行政区名称由来及简称
1、北京市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期为都城。1928年设市,简称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间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设市,简称津。 3、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属中书省,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简称冀。 4、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春秋时为晋国,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简称晋。 5、内蒙古自治区 清为内蒙古地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6、辽宁省因境内有辽河而得名,清初为盛京,后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简称辽。 7、吉林省因境内吉林城得省名,唐为渤海地,明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简称吉。 8、黑龙江省因边境大河黑龙江得省名,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简称黑。 9、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宋设镇,始称上海,1920年设市,简称沪或申。 10、江苏省清初属江南省,后取江宁(南京)和苏州各一字,置江苏省,简称苏。 11、浙江省境内有大河钱塘江(旧称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东西两道,始称浙江,清为浙江省,简称浙。 12、安徽省西周时皖山(今桂山)附近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庆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简称皖。 13、福建省唐代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南宋置1府5州2军,故称八闽,因境内最大水系闽江,故称闽。 14、江西省唐属江南西道,宋属江南东西两路,元置江西行省,清为江西省,因其境内有大河赣江,故简称赣。 15、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明字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简称鲁。 16、河南省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古属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简称豫。 17、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区属鄂州,故简称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内有大河湘江,故简称湘。 19、广东省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宋为广南东路,明清为广东省,简称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秦置桂林郡,宋为广南西路,清为广西省,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21、海南省三国时始称海南,明设琼州府,清为琼崖道,1988年由广东省分出独立建立海南省,简称琼。 22、四川省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北宋置川峡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23、重庆市隋唐属渝州,1997年从四川省分出后,设中央直辖市,简称渝。 24、贵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简称贵或黔。 25、云南省旧以云岭以南得省名,战国楚时为滇国地,元代置省,简称云或滇。 26、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7、陕西省清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28、甘肃省秦置陇西郡,清置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29、青海省因境内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30、宁夏回族自治区1928年置宁夏省,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2、台湾省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置台湾省,简称台。 33、香港旧以运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属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市)。1842年后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并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 34、澳门旧属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6世纪被葡萄牙占领,于1999年12月20日归还中国,并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⑷ 中国人文地理常识有哪些
1.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3+5+4+2
2.沿海开放城市
3.经济特区
4.工业分布
5.农业分布
6.地理分界线
⑸ 请问有关云南腾冲的人文地理情况
腾冲古称腾越,位于云南省西部,西北与缅甸为邻,国境线长达151公里,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隘,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素有“侨乡”之称。
腾冲有悠久的历史,古为“滇越国”,汉置郡县,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为云南西部重镇。明代筑有坚固的石城及关隘,以作防御。城内街道俨然,设有各种商行,万商云集,工商兴旺。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玉石工艺,较为发达,是云南缅玉的加工与集散地,又有“翡翠城”的美称。来凤山雄踞城南,一峰突起,山上建有来凤寺,山麓有国殇墓园。腾冲火山群、温泉群、打鹰山、云峰寺、国殇墓园、和顺乡、艾思奇故居、云龙阁等都是腾冲的风景亮丽之处,其中腾冲地热火山尤其著名,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腾冲县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它地处世界瞩目的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地质构造带之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结合线上,地下断层非常发达,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火山群景观,区内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火山类型多样,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景观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火山博物馆。
腾冲也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这里是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以温泉遍布、热力强大,外部显示奇特著称于世。全区目前发现有64处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的腾冲热海。这里青山环抱,流水喧腾,徐霞客曾游历到此,描写道“飞仰口而张其上颚,其中下部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天,坠洞下流,犹热如探;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
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目前已开发了大小滚锅、哈麻嘴、美女池、狮子头、珍珠泉、鼓鸣泉、怀胎井、仙人澡堂及澡堂河瀑布等十余个景点。其中最壮观的就是称为“一泓热海”或“大滚锅”的硫磺塘。大滚锅呈圆形,直径6.12米,水深1.5米,确实是一口硕大无匹的“巨锅”,锅内有三个喷水孔,锅底水温最高可达102℃。据说一头牛掉进里,十分钟后捞起来,就只剩一具骨头了,可见其热力之强。在这里,游人还可挖一小坑,把盛米和菜的饭盒埋人坑里,约20分钟左右,就可品尝一份别具风味的“热海快餐”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大滚锅”中煮鸡蛋,立等可食。
位于腾冲县北部,距城14公里的打鹰山,是腾冲火山群的中心。以它为轴心,东西有规律地排列着70多座火山,构成了中国近期火山的一个著名地带。此山“林木繁茂,鹰多集于此”,因有人在这里捕鹰,故名。打鹰山海拔2614米,上尖下阔,呈圆锥体状。山底部呈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椭圆型,火山口也呈椭圆状,深60米,足有20层楼高。山的底部有3个火山湖,山顶有明代建立的宏恩寺。由于它相对高度达750米,因而在腾冲火山群中显得异常高大挺拔。
腾冲同时也素有“天然植物园物种基因库”之称,国内和世界上稀有树种在腾冲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著名的如生长于腾冲县北部大塘乡的一种杜鹃花,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多种杜鹃花中树最大,花朵最大,枝干最粗的一种,被科学家称为大树杜鹃王。人们曾在海拔2380米的高黎贡山山腰发现了一株大树杜鹃,树高25米以上,根部直径3.07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大树杜鹃,堪称杜鹃花的“王中王”。大树杜鹃择地极严,大部份分布于海拔2250米至2480米的高黎贡山西坡山腰地带,生长区域较狭窄,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植物。其它的珍稀树种还有秃杉、红花油茶、银杏、红豆杉、香柏等。
除火山、地热等著名的自然景观外,腾冲的国殇墓园因其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所蕴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了一处闻名于世的人文景观。国殇,指死于国事者。源自屈原《九歌·国殇》篇,原文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诗歌,诗歌热烈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精神。
墓园位于腾冲城西南一公里处来凤山山麓小团坡东北面,占地5.33公顷,全园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及园林等建筑组成,从山麓到山顶,主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台阶式布局。墓园大门门额上刻“腾冲国殇墓园”六个大字,为李根源先生手书。大门左侧有一高约1米的“倭冢”,内埋有日军尸骨一具,周围高大的松柏与这“倭家”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烈士精神万古长青与侵略者的可耻下场。沿林荫道而行到忠烈祠,“忠烈祠”匾额为于右任先生所书,祠前有《腾冲忠烈祠碑》,记述了战斗始末和建园缘由。忠烈祠台基正面的中央勤石上,有蒋介石题、李根源手书“碧血千秋”四个大字。祠堂两壁的石碑上刻有抗日阵亡将士9168人名录,及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何应钦、卫立煌、孙科、陈诚、龙云等写 的楹联、挽诗、悼词。祠旁厢房内陈列着274幅收复腾冲时的实战照片。山坡上,是烈士碑冢。碑前刻阵亡官兵姓名、籍贯、军衔、职务,计3168人。坡顶为高8米的纪念塔,塔基上刻蒋介石所题“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塔身正、侧三面刻有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政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李根源先生曾为“国殇墓园”赋诗曰:“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 ,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 ”
腾冲景区以火山地热为主,拥有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同时又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悠久的历史底蕴,到这里旅游,可以同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神秘雄奇和历史的厚重深沉,如此种种的优越之处,让腾冲焕发出了迷人的吸引力。相信你如果前来游历一番,一定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交通:腾冲的交通并不很发达,所以要费一些周折。如果是从昆明直接去腾冲,路上要走700公里,不过可以经过大理、保山,可以一路游览下来。另外最快捷的一条路线就是做飞机从昆明到保山,然后转汽车到腾冲县城。
行知提示:
1、交通。
腾冲县城有中巴前往马站,车费10元,下车后再步行大约1公里可到公园。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包车前往,直接到公园门口,桑车50元,夏利40元,面的30元,包车很方便,从街上拦车就可以,也可以到“二街”附近面的较集中的地方包车。
2、住宿。
腾冲宾馆,(0875)5121044,标间120;
秀峰宾馆,5121371,标间60;
翡翠宾馆,5122107,标间100;
热海宾馆,2150327,标间100(这间宾馆就在热海风景区,如果想在热海多转几天,住这里是最方便的!)
’
⑹ 用200字介绍昆明。要运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还拥有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贵高原中部。全市总面积21111平方公里,辖5区1市8县,总人口578万,聚居着26个民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百花盛开,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截至2006年底,拥有昆明户籍的家庭162.3931万户,总人口共计514.3015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户数1183.2168万户的13.74%和全省总人口4315.7489万人的11.92%。其中非农业人口213.518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52%,农业人口300.78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48%。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城区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线),南达中越边境515千米,西抵中缅边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边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
景观:西依西山之畔,是游览观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围,东有二碑,千佛塔,阿庐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抚仙湖,星云湖,九龙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宁温泉,禄丰古生物化石遗址;北有武定狮子山,禄劝彝文摩岩石刻。可为景点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更是世界自然遗产。
⑺ 云南综合基础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的区别
《公共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有①法律法规 ②政治经济理论 ③时政专 ④科技知识 ⑤省情省况属 ⑥其他;
《综合基础知识》主要包含的考试内容为①政治理论 ②时事 ③法律基础知识 ④经济管理 ⑤科技常识 ⑥人文地理 ⑦其他;
⑻ 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及内在联系
自然地理特征: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由于入射角高,冬至时分高度角最低为45°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又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
人文地理特征:作物一年2熟到3熟,旅游资源丰富。
内在联系:从自然条件来看,西双版纳纬度低,水热条件好,山清水秀,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⑼ 云南的人文地理
云南驿:古道千年,话“彩云之南”沧桑
--
云南驿古镇,属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东19公里,南侧为楚大高速,北侧为滇缅公路即今320国道3094公里处,距昆明车程约三小时。云南驿是古今之交通要冲,两千多年来先后有蜀身毒道、灵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马古道、明清官方驿道经过或者汇集这里。二战期间,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和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全省三个战略机场之一)更使得云南驿蜚声海内外。
汉廷打通了连接云南驿的三条道路:灵官道:起点为成都,经四川西昌地区和云南楚雄地区,终点到达云南驿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开创了两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从四川南部的宜宾启程,过金沙江,经滇东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县)到达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横断山脉的博南山(今永平县)而得名,属于蜀身毒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于云南驿,同灵官道、五尺道相连,向西经过大理市,越博南山,渡澜沧江,到达保山市,从腾冲或瑞丽出境。 茶马古道的起源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两种大宗商品——西藏输入的茶叶,内地输入的马匹而得名。后世泛指滇川藏之间或者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马帮运输路线。云南驿地处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从这里连通着川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经过的地区,山高谷深,气候多变,即便是马帮运输也属异常的艰难,运输多以藏族地区必需的茶叶、布匹为主。 一九九九年,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广大铁路(成昆线的广通—大理)同时建成通车
⑽ 云南人文地理环境的概述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人口4956.6万,有少数民族26个。地处亚温带,旅游名胜众多。昆明四季如春,大理风和日丽,龙脊梯田婉如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