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楊青古琴
① 杨青的公益事业
杨青先生长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组织了百余场公益文化交流活动,获得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公益活动最佳贡献奖。由他组织并参与主要活动有:
2005年8月28日,参与组织并带领56名学生参与《56个民族56张古琴庆祝建国56年华诞大型长城庆典活动》(北京居庸关长城,CCTV报道)。
2005年12月,组织并参与演出《庆祝古琴申遗成功两周年暨中西合璧——古琴钢琴两琴联奏大型音乐会》(北京保利剧院)。(CCTV、中国政府网站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2006年6月,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在北京紫禁城举办《太庙琴会》中,杨青先生任艺术指导并演奏琴曲。
2007年CCTV首届少儿春晚,杨青先生受邀带领三十余名学生集体表演古琴节目。
2007年杨青先生应日中友好协会邀请带领“雅韵华章”艺术团赴日本东京,并演奏古琴名曲《流水》等,日本东京大富电视台、央视四套国际频道以“中国古琴艺术日本东京展魅力”为题进行了报道。
2007年8月受邀参加由奥组委批准举办的《中国心、奥运情》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大型民族音乐会,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带领百余名学生奏响古琴名曲《关山月》、《梅花三弄》。中央电视台现场摄录报道。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受邀到奥运村祥云剧场为各国运动员与奥运志愿者出演古琴节目。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由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中担任艺术顾问与评委。
2009年受邀担任CCTV民族器乐大赛古琴组半决赛及决赛评委。
2010年3月,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市文化局、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第三届北京清明诗会”上帅百人古琴队伍演奏琴曲。
2011年2月,作为表演嘉宾参加以祖古旺波仁波切为大会主席,祖古白玛奥色仁波切为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由香港佛教文化产业发起,联同世界噶陀法脉总会、宁玛巴世界和平护国息灾祈祷大法会(筹委会)、国际金刚乘文化交流联盟、世界佛教音乐联盟、中国养老基金会共同於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圆满举行的为期三天的首届「世界和平祈祷大法会、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护国息灾财神大法会』暨中日艺术界慈善演唱会」,并在慈善演唱会上倾情献演古琴独奏《大悲咒》、《流水》、《梅花三弄》、《关山月》,赢得所有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
2011年7月参与组织由中国琴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此次活动有海内外四百多位琴人、琴友参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中国最大古琴活动在闽成功举办”为标题报道。
2011年8月20日在杭州红星剧院成功举办杨青古琴独奏音乐会。
2012年元旦,参加厦门龙人琴坊举办的2012新年古琴音乐会。
2012年2月,参与组织由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国际中华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共同主办的香港荃湾大会堂音乐厅举办的“琴筝诗乐香江情”首届香港国际琴筝诗乐展演.
2012年4月在上海国际音响展中为达人艺典录制的作品《琴歌续-红楼梦》签售。
2012年5月,在深圳文博会上举办古琴讲座并签售个人古琴专辑唱片。
2012年6月3日,受邀参加北京戒台寺举办的非遗音乐会演出,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现场采访,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千年古刹奏响非遗古乐”为题进行报道。
2012年7月,参与庆祝国家博物馆建馆一百年华诞古琴音乐会演出——中国古琴大师:琴汇。
2012年7月,出席“厦门古琴艺术协会”成立大会并参加音乐会演出。
2012年9月,应邀即将参与“龙年龙人古琴艺术节”庆典活动。
此外,中央电视台《音乐告诉你》、《精彩十分》、《艺术品投资》、《鉴宝》、《本周》,北京电视台《七色光音乐节目》栏目、路透社、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国内外媒体都曾专题报道了杨青先生组织的古琴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中国文艺》、《综艺快报》及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化播报》、《晚间新闻》等栏目也为杨青先生作了新闻报道。《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艺术评论》、《文化月刊》、《音乐周报》、《文明》、《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乐器》、《中国乐器》、《中华乐器大典》、《神州》、《中国收藏》、《文明》、《中国民乐报》、《吉祥航空》等书籍、报刊也都多次对杨青先生及他组织的活动予以专题或新闻报道。
② 中国古琴的来历和介绍有哪些
琴究竟起源于何时,其基本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变脉络如何,始终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 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著名学者罗振玉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乐”字是“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为商代已有琴之一说。
《诗经》为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载有自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305首古代乐歌。其中琴的记载反复出现于字里行间,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等,当时的琴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孔子曾将《诗经》305篇皆弦歌之”,《诗经》 实为最早的琴歌总集。自殷商算起,琴至少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产生于更早的上古之世。
历代文献记载中最多见的,则是有关伏羲制琴的传说。如《礼记》中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说法。
纵览历代文献与上古传说,还有神农说、黄帝说、唐尧说、虞舜说几种。东汉傅毅《琴赋》有:“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之说。《世本》也说:“神农作琴,又日,琴长七尺二寸”。冯迁写《史记》,从黄帝始,定下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大多由此发端的基调。
古代帝王系谱,不论夏虞商周,莫不以他为远古始祖。传说中的黄帝,带有十分浓重的神话色彩。他不但定律,还曾创制名为《清角》的琴曲,可见琴的发端也与其有关。在后人的心目中,尧是贤德与圣明的化身。古代有许多文献将尧推为琴乐的创始人。
如《帝王世纪》日:“尧作《大章》,使无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晞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宋代的朱长文著《琴史》,书中将帝尧列为全书之首:“帝尧宅天下,...当.《大章》之作也,琴声固已和矣!”。
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舜制五弦琴的记载。如《礼记》中有:“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乐,以赏诸侯”的描述。
(2)美国国家地理楊青古琴扩展阅读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③ 何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你认为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传复统文化”是指文明史制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国”和“文化”不仅指今天国家地理版图的中国,也包括历史上的中国(版图有变化),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还涉及到中国出现之前的、中华民族形成之前的有关地域和民族的文化.\x0d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x0d基本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
④ 哪有关于古琴制作的书籍,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这个问题颇难确定,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这时的“琴”即是现在所讲的“古琴”之前身。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故事,可见琴声乃心声。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战国之际流行于秦,故史称“秦筝”。“筝”之音色华丽优美,明亮抒情,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今天我们将“琴”、“筝”并置,呈现在您的眼前,愿您能在悠悠琴声中,领略到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古琴,亦称七弦琴,或丝桐、绿绮等,因缚弦七根又称“七弦琴”。琴体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徽”。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今天和人言及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有人人为在近来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已经在走向一种没落,不仅是各种乐器没有发展,就连作曲家也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出现的,更不必说各种乐谱(更有甚者竟然说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乐谱)。
就钢琴一种乐器而言,早在BAROQUE时代,已经有一个发展的雏形,然后在经过古典,烂漫,现代,甚至后先代,其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地步,其音色音调都已经相当完美精确了,而中国的古典乐器确实一直裹足不前的。
可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古典音乐一方面有工业的因素在里面,同时也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在里面。首先,中国对于艺人是一种歧视态度;其次,传统的思想里是力求简约无为清净闲适的不象西方的力求严谨细致:关于中国的乐谱如广陵散乐府诗经宋词元曲比比结实,只不过现在所谓的乐谱部分已经失传,而只留下了文学部分了……等等,我并没有说中国没有乐谱,我和你一样是反对说中国没有乐谱这么一说的,我知道中国古代的记谱方法是用宫商角子羽这些文字来记谱的,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有谱的只不过,在儒教统治的古代,艺人一直处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层,和妓女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国古典的个种艺术形式都只是以一种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万班皆下贫,惟有读书高)。所以才给那些只有半吊子的所谓汉学家看成是中国根本没有古典音乐。
对于,古典音乐,我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艺术是高于西方艺术的,他之所以不让西方的,或者只崇尚西方文化而对自己文化毫无研究的人们接受,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他是被西方划分政治哲学艺术社科天文等等学科的综合体,例如一首古诗词他同样又是一种哲学观点的体现,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古诗词的唱法据说已失传了)等等:同样古代的士人如果靠上功名,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可能作为政治家同时有时文学家,军事家改革家(中国原先的文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其实就只一篇文章中原本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等;如果官场失意的话他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棋手甚至医生(历来的古代文人当中有很多都是擅长歧黄之术的)。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对古琴美学思想影响深远。《老子》崇尚自然为美,排斥人为之乐、有声之乐,推崇“淡兮其无味”的音乐风格,倡导自然、无为、体现道之精神的“大音希声”。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对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的儒家礼乐思想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见《骈拇》、《马蹄》等篇)。但庄子并没有完全否定有声之乐,而是提出“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的命题,要求音乐表达人之自然情性,而不应拘于人为的礼法。基于此,《庄子?大宗师》所载子桑“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的悲歌在古琴审美中就不但实现了对情的肯定,而且实现了对悲乐的肯定,《庄子?让王》中提出的“鼓琴足以自娱”的命题,则强调了古琴音乐的娱乐作用、审美作用。
老、庄上述思想渗透在其后古琴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老子》“淡兮其无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颐、徐上瀛等人吸收、发展,在音乐审美上形成对“淡和”之乐的崇尚,限制了古琴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对古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老子》“大音希声”的思想则为陶渊明、白居易、薛易简等人所继承,使崇尚“希声”之境成为众多琴人追求的目标;庄子“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渊明等众琴人所继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乐审美中的重要特征;老、庄对自然之美的推崇为嵇康、陶渊明、李贽等多人继承,使古琴美学思想重视人和自然的联系,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庄子以自由为美、音乐可自由表达感情的思想又被嵇康、李贽等人发展,提倡音乐要成为人们抒发心声的艺术,而不是封建统治的工具。另外,老、庄明哲保身、退隐出世的思想也对古琴美学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老子》“淡兮其无味”、“大音希声”的观点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对古琴音乐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淡”出自《老子?三十五章》“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文献显示,《老子》提出“淡”的范畴后,在汉代之前并未引起大的反响。魏晋之后,经学受创,玄学盛行,“淡”之审美受到重视,所以阮籍说“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提倡恬淡之乐,排斥美声、悲乐。至唐,“淡”开始被较多地用于形容琴乐风格,“清泠由本性,恬淡随人心”、“曲淡节稀声不多”、“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等琴诗表明恬淡之音已被唐人作为古乐、雅乐的标志而受到推崇,在古琴音乐审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宋周敦颐援道入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吸收、融合,提出“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的“淡和”说,从而使“淡和”成为儒、道两家尊崇的音乐审美观。“淡和”审美观既与道家恬淡的主张相符,又与儒家中和的主张相合,所以被众多琴人所接受。宋真德秀在《赠萧长夫序》中就竭力赞扬古琴“希微”、“寥寥”之风格,明严天池也说:“惟鼓琴,则宫商分而清和别,郁勃宣而德意通,欲为之平,躁为之释”(《琴川汇谱》)。徐上瀛则认为“琴之元音,本自淡也”,“琴声淡则益有味”,并说“淡”就是要“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溪山琴况》)。清汪
⑤ 开着全新奔驰EQC和奔驰GLB带你打卡上海松江地标!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的称呼,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这里自古便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如今,这里城区繁华、乡村宁静,绽放科创活力、人文魅力、生态吸引力,铺展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美丽画卷——傍晚时分,富林湖畔,华灯绽放,岸边灯柱、水上屋顶、徽派建筑纷纷被“点亮”,眼前顿现一个美轮美奂的神秘世界。此处,时不时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让人仿佛穿越千年。这里,是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广富林的远古文明已由科学考古而得到初步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
上面这些只是松江的一小部分地标,该忘记的早就忘记,该留下的永远留下,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沉淀。
⑥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是什么意思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意思是: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绿莹莹的流水,是一具万年常响、无需丝弦的悠扬古琴。
【出处】出自清代林则徐的《林则徐全集》。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
(6)美国国家地理楊青古琴扩展阅读: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
《林则徐全集》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长期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总体评价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
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许多伟大历史人物一样,林则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
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
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应诏前往桂林镇压天地会起义,足以说明他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则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名家点评
美国学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美国华裔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奋、改进政府工作的强烈愿望以及全力为民谋利的信念而著称。在所有19 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则徐是) 中国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国,可以说林则徐是该国人民的缩影——那个庞大帝国的舆论集中表现在这个人身上。他是中国的一位理想的爱国志士。他是圣人,而且是万圣之圣。
他把自己的智慧同传统的智慧结合了起来,(是)中国爱国志士的骄傲,(他) 太伟大了,不会被人遗忘,(林则徐) 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 年。”
⑦ 湖北的景点有哪些推荐推荐。
湖北旅游景点很多,我推荐的必去景点有黄鹤楼、武当山和武汉大学。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吸引了历代众多著名文学奖、诗人。与滕王阁、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到达黄鹤楼可以直接乘坐公交车直达,比如10路、402路、584路等等。门票80元每人。
⑧ 急!我是一名国内音乐院校古琴演奏专业的大一学生 想去美国读音乐治疗的研究生 请问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音乐治疗不是单纯地听音乐,仅仅听音乐是治不了病的。”简单地说,音乐治疗是用音乐的心理现象、音乐的情绪现象、音乐的生理现象、音乐的社会现象、音乐的行为现象及结合其他康复和心理的介入手段来实现治疗目的。
音乐治疗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对生理、心理疾病和现象进行干预、排除,提高和治疗的治疗技术。它是一门融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康复学、音乐学为一体的交叉边缘学科。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音乐治疗与言语、物理及职业治疗等都属于辅助医疗架构内的专业,同样需要经过考试、注册才能执业。比如,美国音乐治疗协会要求会员在完成学士或硕士课程后,另外附加6个月的全职实习,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注册执业。
直到现在,中国经过正规培训的音乐治疗师仍极为稀少,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稀少的专业人才之间造成了巨大反差。百利天下教育留学专家预测,音乐治疗师是当前最紧缺人才之一。
音乐治疗虽然是一门跨心理学、医学、音乐的领域,但还是要会演奏乐器。也有一些非音乐相关科系背景申请上音乐治疗研究所的,例如临床心理系、地理系等。建议音乐系毕业的学生,如果还在校,设法旁听或选修心理、医学或特教的课程,充实自己在专业以外的不足。非音乐治疗本科学历的可以作为“同等学力”入学,但是需要在学习研究生的课程之外同时补修所有本科的专业课程。并准备一些你演唱演奏的录像资料(录像带、光盘)。
步骤的话 挺简单的~ 你需要先联系美国方面的学校 办理出境手续 而且研究生是需要考试的 希望你有心理准备。。。。
⑨ 跪求!简述古琴音乐文化的历史代表性
你好: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文化中最为古老的代表性乐器,古琴艺术在中国音回乐史、美学史答、社会文化史、思想史以及乐器制作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成为继昆曲后被列入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