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地理雨区移动图

中国地理雨区移动图

发布时间: 2021-02-16 20:26:04

❶ 中国雨季带是怎么移动的

5月在南方登陆,6月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季节),7,8月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开始南回退 一般认为在答长江中下游地区,10月退出我国陆地。
“雨季”是指每年降水比较集中的湿润多雨季节。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其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在此季节常常出现大雨和暴雨,其降水量约占年总量的70% 左右,因此,雨季表现也比较明显,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又称为汛期。就大范围而言,一般南方雨季为4-9月,北方为6-9月。前后相差2、3个月。雨季结束是北方早,南方迟,一般前后相差仅20天左右。

❷ 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图中所代表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的名称

(1)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以及图中各山脉的地理位置,综合判断②为阴山④为巴颜喀拉山⑤冈底斯山.
(2)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判断6月份我国雨带移至江淮地区(D),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7、8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C),此时华北、东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常出现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3)由于我国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西太平洋上副高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我国季风的进退快慢和副热带高气压有关.我国雨带的降雨类型主要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雨.
(4)A、根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可判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故正确;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上,故不符合题意;
C、非季风区受冬季风影响,但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我国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指标主要是根据夏季风影响的范围来确定的,故不符合题意;
D、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夏季风影响的范围确定的,在季风区内,受冬季风影响比较小,有些地区很少受冬季风影响(海南),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
(1)②为阴山 ④为巴颜喀拉山 ⑤冈底斯山
(2)D 梅雨 C 暴雨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
(4)A

❸ 读我国雨带移动图,完成第28~29题.28.根据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推移规律,结合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

夏季风的进抄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Ⅱ、Ⅲ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D.

❹ 中国雨带的推移成什么规律!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❺ 中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4月登陆中国大陆

5月移抄至长江流域,5~6月长江流域因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6~7月随着雨带北移至华北地区,风带随后,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8月移至东北地区

9月开始反向南移,10月完全撤离中国大陆

❻ 读我国雨带移动图,完成第28~29题.如果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

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版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权,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Ⅱ、Ⅲ南方,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D.

❼ 中国地图高清版大图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地图如下:

(7)中国地理雨区移动图扩展阅读

中国行政规划:

1、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北部边疆一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黄河中下游六省、直辖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长江中下游七省、直辖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省、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福建省、台湾省;

6、西北五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西南五省、直辖市: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❽ 雨带移动图

B D

❾ 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5-8月平均位置和中国大陆锋面雨带移动图”完成3-4题图中a月前后,以下情况可能

A、图中a月的副高的高压脊线大约在雨带3的南部,所以判断是7、8月.在7、8月,雨带停留在专华北一带属,我国的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天气,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鄱阳湖是干旱的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江汉平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是受副高的控制,晴天,可能遭受旱灾,故正确;
C、根据图中的雨带判断是夏季,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的雨带判断是夏季,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❿ 读中国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要求:(1)大约每年的4~5月,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集

从图中看出,来大约每年的源4~5月,夏季风最先在华南地区登陆,华南地区最先进入雨季;大约每年的6~7月,夏季风到达江淮地区,江淮地区进入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大约每年的7~8月,夏季风到达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南部,该区域雨季到来;因此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是由华南地区开始,逐渐向北方地区移动.
故答案为:(1)D;(2)C;(3)B;(4)A.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