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黄土天书影响

地理中国黄土天书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2-16 15:32:51

㈠ 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如何形成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

黄土高原
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 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

黄土高原
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㈡ 原来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

中国黄土的几代研究者与他们所研究的黄土年代,呈现一个有趣的序列:20世纪30年代,刘东生院士的老师杨钟健先生那一辈的研究者为中国黄土高原研究打下基础时,认为黄土的形成是十几万年来的事。50年代以后,在刘东生院士这一辈人的努力下,黄土的历史被倒推至第四纪(地质学上最新的一个时期,约为300万年前至今)早期,大约距今260万年的时候。此后,刘院士的学生安芷生、丁仲礼等人把它推到600~800万年前;再年轻一辈的郭正堂等人更在最近追溯到2200万年前。

2002年3月,以郭为首的研究小组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称,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西部的堆积物,发现早在2200万年前,中国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荒漠。这项成果受到科学界的普遍承认,一位德国科学家说:“这是喜玛拉雅的自传。”同时它对于理解荒漠演化的机理和沙尘暴治理也有现实意义。

但人们普遍还是认为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森林,在森林最茂盛的时期,绝大部分的山间原野,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绿荫冉冉”,“遍地都是森林”按其绘制的分布图测量,可知西周、春秋时期林地占整个黄土高原面积的53%。剧增的人口扩大了对耕地的需求,黄土高原的大量林地被开垦成了农田。长安周围的草场也被众多的家畜啃净吃光,大面积退化。淮河以北的原始森林全面缩减,则是毁灭性的。尤其元建都大都,大肆砍伐原始森林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作《卖炭翁》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说到:伐薪烧炭南山中,······这里的南山说的就是终南山。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形,人们砍伐终南山的林木烧炭,供应长安城的居民取暖。据说,终南山的森林最后终于被长安城的居民烧光了。

最近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资深院士刘东生(世界环境科学最高荣誉泰勒奖获得者)表示:
从黄土埋葬的古土壤、碳同位素、古植物孢子花粉及动物化石来看,过去这些地区是草原而不是森林,气候比较干旱,很可能黄土高原上从来就没有过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这对于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和治理黄土高原的环境有重要启示。

高中地理怎么学啊已经高三了,但地理就和听天书一样求解答!急!!!

1.老师上课讲必须听!(即使前两年什么都没学,只要高三所有地理课认真听,最少高考时地理这课可以拿到基础的50分)
2.看地图。一般到高三老师会要求买一本地理图册。先将世界各国(较大的国家,如美国;地理位置较特殊的国家,如希腊(地中海气候))的位置记住!闭上眼睛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世界地图的样子,然后将重要的经纬线记住。(这个老师在复习时会告诉你们哪些重点记,如果不说,你可以自己总结,至于哪条重要,就是随便说一经线一纬线你就知道这是哪,如东经116度和北纬40度),不要着急,每天都翻翻地图,有一两个月它就会如映在脑海中一样。(然后就不用每天看了,在当天有地理课的早自习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有什么想不起来的,重点背背)(同时中国的各大山脉及河流的经纬度也要了解,如要知道在地图上秦岭的上边是什么,下边是什么)3.背气候。一定要把各气候的特点背下来(如热带雨林时候的年降水量,气温;温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气温,雨季和旱季的时间(温带季风如果我没记错只有北半球有);温带草原时候的年降水量,气温,干季和湿季的时间等等,根据这些来区分各种气候,以便做题)还有记住哪些城市是地中海气候的代表,除欧洲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外,代表城市有:澳大利亚的珀斯,埃及的开罗,意大利的罗马,智利的开普顿,美国的纽约。(你们老师应该还会把各种气候在全世界的分布跟你讲)4.区域的背诵(最好理解)重点在于(我未特殊说明的地方或国家,你的老师讲那时,讲什么记什么):①中国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三角,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和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台湾。②欧洲的德国鲁尔区,意大利的新老工业区,英国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的位置及其对周围国家的影响,斯堪迪那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俄罗斯③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其上的国家,印度(重点!!老师会讲),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 ...

㈣ 黄土高原形成的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专中高属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

㈤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而黄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区就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祁连山东麓的日月山,北抵长城,南达秦岭山脉,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包括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大部分地区,甘肃、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黄土厚度一般为80-120米,最大厚度可达180-22米。黄土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抵抗侵蚀能力很弱。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种认为是这一地区盛行的偏北风把新疆、宁夏北部、内蒙乃至远在中亚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下来。因为黄土高原与黄土底部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下部地貌形态多样,起伏比较大,但上部沉积黄土厚度大体相近似,并有从东到西逐渐变薄的趋势,同黄土来源于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黄土是从别处搬过来的。

但有不少科学家发现,黄土层的底部有一个砾石层,而这浑圆的砾石层却是典型的河流沉积物。于是他们认为,这些黄土的原籍在黄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黄土冲刷下来形成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土既不是风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风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长的。

也有一种综合性观点,认为黄土高原既来自西北、中亚,由大风刮来,又有绵绵流动的河流携带而来,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基岩上风化的,是在这三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至今人们对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还争论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们能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神秘的“未知大陆”

1492年,哥伦布出海航行去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印度。他没有找到印度,却发现了一块全新的大陆,在想印度都快想疯了的哥伦布眼里,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满香料、财宝的富庶之国,大陆上的居民自然被称为印度人。但是哥伦布做梦也没想到这是一块尚未为欧洲人发现的大陆,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而是美洲大陆。在欧洲人弄明白之后,这块新发现的大陆就被称作“新大陆”或“新世界”,而欧洲则与之相对地被称作“旧大陆”或“旧世界”。哥伦布的发现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航海探险家跃跃欲试,他们认为,除了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之外,还有一块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陆”。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费尔南德斯在智利海岸边发现了三座无人居住的小岛,他以自己的名字给这一群小岛命了名,这就是智利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发现虽然不大,但却增强了他航海探险的信心。6年后,他又扬帆前往东南太平洋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寻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陆”。

胡安·费尔南德斯的航线和6年前一样,仍沿着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谁知,茫茫大海戏弄着胡安的船只,骤然而起的风暴把他们吹离了南美沿岸,探险船像一叶浮萍似地随风向西漂去。

许多天过后,海风把胡安探险队送到一块辽阔的土地附近。这是什么地方啊?水量丰沛的河流浇灌着土地,面庞白皙的居民衣着十分讲究,举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鲁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费尔南德斯高兴极了,认为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辈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陆。遗憾的是,他没有登上这块新发现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国之后,胡安·费尔南德斯立即着手做全面的准备,打算率领一支探险队再度驶往“未知的南方大陆”,进行一次规模巨大的详细考察。为了保持自己对这一“神秘大陆”的发现权,他一直守口如瓶,没有对外透露过自己这一惊人的发现。可是,胡安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这个发现,他也始终没有成为哥伦布第二。直到几十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个西班牙航海家的发现。

胡安·费尔南德斯真的发现了“南方大陆”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他发现的是什么地方呢?

有人说就是今天的位于南太平洋海域,纬度为南纬30°的复活节岛,但至今那些人还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确凿证据。

16世纪的西班牙编年史中曾记载着航海家阿列瓦莱·孟达尼·杰·涅依拉在南太平洋发现了复活节岛,但这功劳不算他的,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能证明复活节岛是他发现的。

过了109年后,即1687年,著名的英国大海盗爱德华·戴维斯奉英国女皇的命令,驾驶着“孤独者幸福”号三桅巡洋舰,前往南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他首先到达了海盗们最喜欢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难所加拉帕戈斯群岛,然后掉转船头向南驶去。在南纬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里格处,“孤独者幸福”号突然剧烈地震荡起来。原来美洲大陆的秘鲁沿岸发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剧烈震荡。这次地震摧毁了秘鲁的卡亚俄城。戴维斯惊吓过后,赶快驾驶着他的“孤独者幸福”号向西南驶去。

一天凌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孤独者幸福”号突然触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员们被震耳欲聋的响声惊醒,纷纷跑出船舱。他们担心船被海浪抛到岸上搁浅,坚决要求戴维斯掉转船头驶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维斯只好同意了。

早晨太阳出来后,展现在“孤独者幸福”号船员们面前的却是一片陆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岛屿!航海长利奥涅列·瓦依费尔详细描写了这个未知的海岛:

“我们离岛有四分之三里格。由于早上十分晴朗,没有雾或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岛上的一切。在西边大约12里格处,我们看到了一连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鸟类的羽毛。

我多么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长却怎么也不同意,太遗憾了。这个岛在卡亚俄城以西5000里格处,距加拉帕戈斯有6000里格。”

胡安和戴维斯都声称他们发现了“未知的南方大陆”,但人们都不相信。于是,更多的人们前往南太平洋,寻找这一神秘的“未知大陆”。

1722年4月5日,荷兰的著名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一支分舰队在胡安与戴维斯所到过的海域里寻觅所谓的“南方大陆”。

当时,他们正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负责了望的水手突然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他立即向舰长罗格文汇报。罗格文听到后惊奇不已,因为海图上标明这里没有任何陆地。罗格文立即命令船只驶向那里。待船只驶近后,他看到这确实是一个岛屿,于是便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并在黑点旁边记上“复活节岛”,因为那天正好是复活节。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给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个岛屿命了名。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岛屿,面积不大,还不到120平方公里,既没有一条河流,也没有任何树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长着,篙鼠是该岛惟一的野生动物。

罗格文一行一踏上这个小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了。岛上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拉诺·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蓝的天幕上显得雄伟挺拔,岛上有许多石头块砌成的墙壁、台阶和庙宇。在该岛的南部,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石墙的残迹,石墙的后面耸立着几百尊气势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边,上面还刻着人物和飞禽的花纹。这些石头人站立在巨大的石头平台上,脸部的表情十分生动,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而视,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满脸横肉,杀气腾腾。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坡上,罗格文他们也看到许多这样巨大的石像。

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块石头雕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着巨大的石头帽子,耳部有长长的耳垂。

罗格文总共发现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诺·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还躺着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里还有石镑、石斧和石凿等石制工具。

罗格文海军上将认为这座小岛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陆”,也不是其他探险家们(胡安、戴维斯等)所看到的小岛,而是一个新发现的岛屿。他召集全体人员开了一个会,拟定了一个宣布发现一块新土地的决议,分舰队所有的舰长都在这一文件上签了字。就这样,复活节岛被人发现,开始为外人所知了。

荷兰的舰队司令罗格文最先发现了复活节岛,但是有关复活节岛的准确海图还没有。英国航海冒险家詹姆斯·库克希望找到这座岛屿并绘制该岛的海图。

库克率船队从新西兰出发,向东太平洋进发,于1774年3月找到了复活节岛。所有人都为找到了复活节岛而高兴,因为为了找到该岛,船长和船员们在海上航行达3月之久,在这3个月之内人们几乎没有见到一块陆地。

库克是位工作严谨的探险家,他在发现复活节岛当天的航海日志中写道:

“这是个很难加以描述的小岛,岛上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他们很像我以前所访问过的其他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复活节岛最为知名的景观是那些巨大的古代雕像,这些用岩石雕出的石像分布在该岛沿岸各处,有些已经略有倾斜,有些已经倒在地上,每尊石像都面对海洋,令人不可思议。这些雕像过去是,今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仍将是一个难解的谜。我们搞不清它们是怎么立起来的,也不知道岛上是否一度住着一种巨人,岛民们自己对这些雕像的来历知之甚少,所以我和其他人对此也只能做些猜测。”

㈥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成因: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
措施:我觉得应该是退耕还草,植树造林

㈦ 具有奉献精神的古代名人及其事迹

1、岳飞: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国”四字训诫。

2、大禹:大禹治水13年,3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通水道使人们远离洪水的困扰.

3、墨子

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自己赶了10天10夜的路到楚国劝阻,鲁班为楚国制造了多种攻城器械,墨子说自己也制造了多种守城器械,与鲁班进行演练,鲁班不能取胜。鲁班意欲杀墨子,而墨子说自己的300弟子已经带着自己的守城器械在宋国了,杀了他也没用。楚王放弃伐宋,而墨子回国经过宋国,宋国人不认识他,不让他进城。他不是宋国人,而为了宋国的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苏辙

苏辙主动要求辞官只为减轻哥哥苏轼的罪行。“乌台诗案”,是当时“变法派”对“守旧派”的政治陷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尔,自然做了首遭打击的“出头鸟”。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苏辙也因受牵连而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未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苏轼无辜下狱,时不时地被拉出去严审,感到“变法派”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前半生风调雨顺、风光无限,哪受过这等罪?自觉前景黯淡,心理严重受伤,对形势估计十分悲观,甚至一度差点自杀!

《孔氏谈苑》记载,苏轼与送饭的长子苏迈约定:如风声不妙,便送来一条鱼.某日,苏迈出城,托人送饭;那人不明就里,特地送了几条熏鱼.苏轼一见,惊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阵伤心,一阵恐惧,顿时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凉又硬的地板,苏轼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家小的凄凉情景,心头蓦地一痛,潸然泪下:“闰之和孩子,可怎么办?只能跟着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声,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里来回走动,心中怦怦乱跳:“子由怎样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为甚么只想他来救我,却不曾为他处身设想过?可怜我们兄弟一场,到死不能见面,少年时还约好要‘对床夜雨听萧瑟’呢……”

悲痛绝望之意,又深了一层:“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谊,我只有来世报答了.”随即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叮嘱狱卒转交苏辙.看着狱卒的背影离去,苏轼长叹一声,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严地死去”的备用药物.

他望空中拜了两拜,祈祷菩萨,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长寿.这时,他想到苏辙以前对自己“谨慎择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顿时对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经得意地说,“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泛爱天下之士,无贤不肖欢如”,如今又如何?思来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觉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无意中暼到一旁的饭菜,登时觉得肚子饿得干瘪,干渴更是难忍,毫不踌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怎好进了阴间地府,向阎王陛下讨饭吃!”

待到吃饱喝足,连那鱼骨头都嚼着吃了,苏轼精神振作起来,随手将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见上一面.反正在劫难逃,他们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悉听尊便!”

心里更加无所谓了,忽然摸到脸上的泪痕,忍不住自嘲:“苏轼啊苏轼,你这人忒也无用,适才竟然吓哭了,要是给人知道,脸往哪里搁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关的事,倒头便睡,鼾声如雷.这是苏轼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杀念头,自那以后,他彻底豁然,即便后来被贬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绝望苦恼,总是设法寻找乐趣,开慰自己.

元丰二年(1079年)12月,“乌台诗案”终于结案,苏轼死罪赦免,但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筠州监酒.《蓼花洲闲录》记载,苏轼出狱时,苏辙来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对这次“口舌之祸”引以为戒.

随后,苏辙在小客栈里为他饯行.时值隆冬,寒风凛冽,苏辙拿起筷子,吃了几口面条,心中凄苦,难以下咽,连连停下.而苏轼重见天日,早将入狱的悲痛扔到爪哇国去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

苏辙脸色一变,一边向仔细四周查看,一边急忙暗示苏轼要“三缄其口”,不要深谈.苏轼喏喏点头.

拓展资料:

1、"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

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2、相关诗句

0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0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0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0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05.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0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0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08.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09.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㈧ 在平凡的岗位上的.一直在默默奉献的人.

樊锦诗:守望敦煌41年

她守护国宝41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41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任长霞:用生命浇铸金色盾牌
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岗位上护佑着人民安康,用生命浇铸金色盾牌。

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历经坎坷时,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桂西恩:用良知揭开真相。

他,是中国艾滋病高危区的最早发现者,他以良知和勇气揭开真相。他,让阳光温暖这个曾被忽略的角落。

佘幼枝:守定一片忠心

一块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 372年,守定一片英雄大义。

李爱军与贾会鹏:患难见真情

毕竟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得到国家这么大的关怀,觉得也挺自豪的,因为俗话就说,危难之中显真情。

牛玉儒:在呼和浩特的500天

2004年8月14日,年仅51岁的牛玉儒永远离开了日夜牵挂的事业和市民。人们怀念他在呼和浩特市充满激情的500个日夜。

刘翔:当选十大杰出青年

勇夺奥运金牌的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刘翔,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刘东生:解读黄土天书

在刘东生看来,黄土就像一部神秘的天书,每一层都蕴含着一个地球故事

席宝力皋:种植希望

他要把这些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村里的老人告诉他这里过去植被很好,还可以打猎。

白方礼: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从74岁开始,白方礼老人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十五年间他先后捐款35万元……

孙必干:战火中不辱使命

他,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退休以后临危受命,枪炮声中艰难复馆。

梁万俊:试飞员要保住重要东西

作为试飞员,要把飞机的潜力挖掘出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谁能把风险变成机遇,谁就是成功者。

才嘎:可可西藏羚羊保护神

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是一位有着无数英勇事迹的英雄,他救护小藏羚羊的故事如今在青海到处传扬。

徐本禹:从志愿支教到招商引资

22岁的大学毕业生徐本禹在贵州贫困山村支教,他的义举广受赞扬。

王永志:清华航天学院长

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航天航空学院。王永志院士受聘为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左家铮:血吸虫防治所研究员

左家铮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研究员。一九五四年,他被分配到了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一干就是五十年。

明正彬: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他亲自侦破和指挥侦破各类贩毒案件14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缴获海洛因等毒品3500多公斤。

田世国:换肾救母的孝子

9月30日摘除一颗肾脏移入母亲身体之后,田世国的恢复情况一切正常。与此同时,他母亲的病势也日渐转好。

重庆开县教师:保护学生典范

灾情到来,面对生命危险,重庆开县教师群体首先关注的是广大学生的安危,保护了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