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全集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集
①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古称“莫贺延迹”,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其中流沙便占总面积的85%,是世界第二流动性沙漠。这里地形起伏很大,昼夜温差极大。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意即“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在这片有待开垦的土地上,有以胡杨林为主的原始森林、种类繁多的沙漠植物和野生动物。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何时形成的,科学界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虽然有学者曾经根据沉积地层中埋藏的古风砂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风成砂很难在地层中保存,即使发现零星的露头,也很难据此判断古沙漠形成的时间、规模、形态和古环境状况。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怪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
干旱的河床遗迹几乎遍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湖泊残余则见于部分地区(如沙漠的东部等)。沙漠之下的原始地面是一系列古代河流冲积扇和三角洲所组成的冲积平原和冲积湖积平原。
北部大致为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喀什噶尔河及叶尔羌河三角洲冲积扇,南部为源出昆仑山北坡诸河的冲积扇三角洲,东部为塔里木河、孔雀河三角洲及罗布泊湖积平原。沉积物都以不同粒径所组成的沙子为主,沙漠南缘厚度超过150米。在沙漠2~4米、最深不超过10米的地下,有清澈丰富的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除局部尚未被沙丘所覆盖外,其余均为形态复杂的沙丘所占。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砂岩和白石膏组成,由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沙漠东部主要由延伸很长的巨大复合型沙丘链所组成,一般长5~15千米,最长可达30千米,宽度一般在1~2千米。沙丘的落沙坡高大陡峭,迎风坡上覆盖有次一级的沙丘链。丘间地宽度为1~3千米,延伸很长,但被一些与之相垂直的低矮沙丘所分割,形成长条形闭塞洼地,有沮洳地和湖泊等分布其间。沙漠东北部湖泊分布较多,但往沙漠中心则逐渐减少,且多已干涸。沙漠中心东经82度~85度间和沙漠西南部主要分布着复合型的纵向沙垅,延伸长度一般为10~20千米,最长可达45千米。金字塔状的沙丘分布得或成孤立的个体,或成串状组的狭长而不规则的垅岗。沙漠北部可见高大弯状沙丘,西部及西北部可见鱼鳞状沙丘群。
在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河畔,分布着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森林。全世界胡杨林有10%在中国,而中国的胡杨林有90%在塔里木河畔。胡杨远在1.35亿多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为“第三纪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正因为它的古老和原始,其历史价值是任何树种所不能与之相比的。胡杨树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强大生命力,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②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沙漠叫___.据斟探,该沙漠下埋藏着丰富的___(矿产).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在沙漠下埋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故答案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
③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带图)
东起库尔勒,西到喀什,南到和田,北到阿克苏
④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哪个城市
喀什,是新疆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重要城市,和田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当地人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面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最大流动沙漠。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状观,高约5米塔克拉玛干沙漠,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
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监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侧翼为雄伟的山脉︰天山在北面,昆仑山在南面,帕米尔高原在西面。东面逐渐过渡,直到罗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脉之间,则是由卵石碎屑沉积物构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1)地形。数条小山脉和山链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6,640万到160万年以前)的砂岩和黏土形成,隆起于沙漠的西部。弧形的马札拉山脉,在和田与叶尔羌河谷之间,呈弧形向西南绵延而去。长145公里(90哩),宽35公里(23哩),海拔最高1,635公尺(5,363英尺)。平均高于沙原地表仅300350公尺(1,0001,150英尺)。附近是另一座孤立的山岭,四面为流动沙丘所围绕;托合他卡孜(Tokhtakaz)山脉海拔达1,560公尺(5,117英尺),山岭高于平原183244公尺(600800英尺)。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英尺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其为风所移动的沙盖厚达300公尺(1,000英尺)。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较大的沙丘链幅度可观︰高30150公尺(100500英尺),宽240503公尺(8001,650英尺),链间距离0.85公里(0.53英里)。风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公尺(6501,000英尺)。在沙漠的东部和中部,以中间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复杂的沙丘链形成的网为主。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东面)亦属常见,横贯与纵向(指风)的地形形式共存。这样一种风形成地形特征的多样形,是盆地风复杂状况的一个结果。 (2)气候。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最高气温为39℃(70 ℉)。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厘米(1.5英寸)到东部的10厘米(0.4英寸)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100 ℉)。东部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25℃(77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9-10℃(1614 ℉),冬季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4 ℉)以下。 西部地区夏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气流在位于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会後,造成复杂的环流系统,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状上。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公尺(13,000英尺)。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著塔克拉玛干沙漠。 (3)水系。由于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内流水系盆地,从周围山脉而来的全部径流都聚集在盆地自身之中,为河流和地下水层供水。沙漠下面的地下水多半有持续不断的水道,从西面流向东部的罗布泊。由于降雨量小蒸发率高,降雨对于滋润沙漠和给地下水供水微不足道。昆仑山水系河流渗透到沙漠中达100200公里(60120哩),逐渐在沙漠中乾涸。只有和田河穿越沙漠腹地,在夏季偶然可将水流注入塔里木河。 (4)动植物。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公尺(1015英尺),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在食肉动物中有狼和狐狸。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後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现在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该沙漠动物约有272种,高等植物有73种,还有许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⑤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下列哪个盆地内
塔里木盆地
地理概况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33.76平方公里,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文字概述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又称“死亡之海”,传说很久以前,人们渴望能引来天山和昆仑山上的雪水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两件宝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钥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诚所感动,把金斧子交给了哈萨克族人,用来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清清的山水,他想把金钥匙交给维吾尔族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的宝库,不幸金钥匙被神仙小女儿玛格萨丢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将女儿囚禁在塔里木盆地,从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面积广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漠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变幻莫测。沙漠腹地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的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伞盖下可容纳10余人,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时高达70-80摄氏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游人常常会看到过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幻景。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
最佳出游时间
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间、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时间
⑥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第四纪地质
1994年和1996年,新疆水利厅工矿、石油供水管理总站和新疆地质矿产局分别在塔中沙漠腹地(北纬38°35'~39°00',东经83°15'~84°00')施工了全孔连续取心的水文地质勘探孔4眼。其中GS2孔孔深402.59m,GS3孔孔深402m,KT1孔孔深653.8m,KT2孔孔深886.02m,剖面分别如图1-5、图1-6、图1-7、图1-8。现据上述4孔取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沙漠腹地第四纪地层、古气候和古环境做一简要论述。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纪下限问题存在三点认识。
(1)以往在沙漠腹地未进行钻探情况下,从地震波谱解释中发现沙漠地层中普遍存在一个界面,深度各处不等,一般在几十至300m左右,石油部门多将这一界面划为第三系与第四系的界限。
(2)中科院新疆地理所阎顺等对满西异1井和塔中1井500m以上的岩屑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认为满西1井210m左右、塔中1井260m左右为第三系与第四系的界面。
图1-5GS2钻孔地质柱状图
图1-6GS3钻孔地质柱状图
图1-7KT1钻孔地质柱状图
图1-8KT2钻孔地质柱状图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水文所、天津地质所等对塔中KT1、KT2孔进行全面取样,包括古地磁、磁化率、热释光、孢粉、粘土矿物、全矿物、微体古生物、碳氧同位素等多项分析测试项目,通过综合分析、对比研究,认为KT1孔所有653.8m地层基本属第四系,底部可能接近第三系,KT2孔634.3m以上为第四系,以下为第三系,而石油部门与新疆地理所划分的第四系与第三系的界面是早更新统与中更新统的界面。
可以认为,最后一种结论比较可靠,根据其研究成果,塔中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表1-5。
表1-5塔中地区地层时代划分
(二)沉积特征
从区域构造部位看,4眼勘探孔均位于塔中中央隆起带内,因此,沙漠内多数地区第四系厚度要超过630m。
从钻孔岩心的颜色、结构、构造、粒度变化上看,第四系与第三系在岩性上区别不大,肉眼观察不易区分。无论是第三系,还是第四系,地层岩性均较单一,主要由砂类地层和粘性土类地层构成。砂类地层主要为粉砂层,个别层段出现中粗砂和含砾中粗砂。粘性土类地层主要为亚粘土,多以薄夹层形式出现,单层厚度一般数十厘米到数米。
第四系中,砂类地层占总厚度的95%左右,粘性土类地层仅约占5%。第三系中的粘性土类地层较第四系发育,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加大,砂类地层占揭露第三系厚度的92%,粘性土类地层约占8%。
据尹泽生等(1992)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第四纪的产物,具体来说是中更新世以来,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不断发展的结果。它开始形成于中更新世,大规模的发展则是晚更新世之后,其成因是盆地内部各沙源区下伏沉积沙层,经风力吹扬和堆积“就地起沙”的多源说。
(三)第四纪古气候及古环境特征
晚上新世,该区气候温暖湿润,波动不大,呈现出森林草原景观。进入第四纪,气候总体上趋于干冷。早更新世以半干湿与偏湿交替的气候为主,基本上反映出稀树草原景观;中更新世早、中期气候干偏湿,仍反映出稀树草原景观;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干偏冷,开始有风积物形成,反映出草原植被景观;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气候以偏干冷与干温交替为主,沙漠开始形成,反映出荒漠景观。
根据KT1孔的地层沉积特征、生物化石遗迹、孢粉、沉积物中铁和碳酸钙含量的变化、碳氧同位素以及石英砂表面特征的分析研究,对塔中地区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概略总结如表1-6。
表1-6塔中地区古气候、古环境特征
(四)第四纪研究成果对沙漠腹地寻找淡水的指导意义
通过KT1、KT2孔的第四纪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在早更新世早中期气候较温湿,为泛滥平原环境。因此这一时期形成的含水层骨架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形成的沉积物分布范围广,颗粒较粗。
(2)沉积物形成过程中,除气候原因外,由于沉积速度快,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可溶盐累积速率大大降低,因此地层中的可溶盐含量低。
(3)含水层骨架的透水性好(渗透系数大),释水性好,且易被后期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过程中溶解淋洗干净,从而形成相对难溶的地球化学背景。
这些特点使该时期形成的含水层骨架系统有利于后期形成地下深层淡水体(其形成机理详见后述),而其含水层骨架系统,仅是形成地下深层淡水的基础。KT1孔350.00m以下沉积物主要属河流相,河流在开阔盆地内来回摆动,河床相和漫滩相交叉出现,有时在漫滩低洼处成湖;350.00~280.00m段主要以湖相沉积为主。该孔425.00~528.54m试段地下水的TDS为2.279g/L。从GS3孔的地层剖面看,其273.00~354.00m段大体与KT1孔的湖相沉积段对应,354.00m以下与KT1孔350.00m以下对应。根据GS3孔270.00~420.00m段测井资料,推算该段含水层地下水的TDS大致为1.8g/L。由此,可以认为,塔中地区早更新世早中期河流相和湖滨相沉积层中最有可能赋存淡水,其深度在280.00m以下,这是今后沙漠腹地淡水勘查的目的层。
⑦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理环境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沙丘最高达200米。 也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达300米左右。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沙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风蚀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侧翼为雄伟的山脉:天山在北面,昆仑山在南面,帕米尔高原在西面。东面逐渐过渡,直到罗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脉之间,则是由卵石碎屑沉积物构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数条小山脉和山链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6640万到160万年以前)的砂岩和黏土形成,隆起于沙漠的西部。弧形的马札拉山脉,在和田与叶尔羌河谷之间,呈弧形向西南绵延而去。长145公里,宽3~5公里,海拔最高1635米。平均高于沙原地表仅300~350米。附近是另一座孤立的山岭,四面为流动沙丘所围绕;托合他卡孜(Tokhtakaz)山脉海拔达1560米,山岭高于平原183~244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米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其为风所移动的沙盖厚达300米。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较大的沙丘链幅度可观:高30~150米,宽240~503米,链间距离0.8~5公里。风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东部和中部,以中间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复杂的沙丘链形成的网为主。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东面)亦属常见,横贯与纵向(指风)的地形形式共存。这样一种风形成地形特征的多样形,是盆地风复杂状况的一个结果。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最高气温为39℃。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毫米到东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东部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9~-10℃,冬季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以下。全年有1/3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西部地区夏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气流在位于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会后,造成复杂的环流系统,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状上。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米。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着塔克拉玛干沙漠。
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层下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石油等矿藏资源,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 该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是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食肉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
该沙漠动物约有272种,高等植物有73种,还有许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⑧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理位置面积和特点
塔克拉玛复干沙漠位于中国新制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时还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⑨ 地理中国之最集锦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中国最长的河流且水能丰富 长江,最长的河流:长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最长的国际河流:黑龙江
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最古老的运河:灵渠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洪泽湖、太湖
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
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最大的领海:南海
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最大的草原:内蒙古草原
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陆上最低处:艾丁湖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长的山脉:昆仑山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林区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
人口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云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岸线最长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广东省
最高的城市:日喀则
最大的城市:上海
最北边的城镇:漠河
最西边的城市:喀什
最南边的城市:三亚
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最古老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
最古老的铁索桥:云南霓虹桥
古代四大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避暑山庄、孔庙
古代三大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陆羽井、济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五大佛教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足石窟
三大中国家谱:曲阜孔氏家谱、爱新觉罗氏家谱、旌德江氏家谱。
中国最早的铁塔:广州光孝寺西铁塔。
⑩ 塔克拉玛干沙漠如果变成草原的话,对中国气候有影响吗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假如他变成了草原的话,对于中国的气候会有影响吗?答案很显然会有影响。我们知道中国内部有着很多的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也就造就了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正因为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国家才被世界许多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地理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国家内部拥有多种气候,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东部低,西部高。这其中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点。
最后一点就是会导致人口在这里重新形成部落,或者直接形成城市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