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峰林

地理中国峰林

发布时间: 2021-02-16 13:51:31

① 峰林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分别是: 第一、桂林阳朔——山水相依的画廊
阳朔由原滨江公园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西依碧莲峰、东傍漓江、北起阳朔码头、南至阳朔渡口,景色绮丽,是阳朔风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征。园内景观主要包括:迎江阁、画窗八景、鉴山楼、鉴真纪念馆、古道碑林、风景栈道、瀑布溪流、奇石馆等。
阳朔山水园位于阳朔县城东南面,碧莲峰东麓,是阳朔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漫步古木参天的风景道,可俯看绕山而过的漓江流水,登迎江阁,更可尽赏幽美景致。 第二、武陵源——失落深山的丹青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69平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旅游线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
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第三、万峰林——高原上的心跳
万峰林景区距兴义市约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
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 第四、三清山——西太平洋边缘最美的花岗岩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
三清山南北狭长,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527.1平方公里。由于10亿多i年地貌变化,三清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 第五、罗平峰林——金色的花园
罗平峰林位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小镇。云南曲靖市的罗平县距云南省会昆明240公里,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有鸡鸣三省的美誉。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罗平岩溶地貌突出,盆岭相间,峰峦叠嶂。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写下“罗平著名迤东”的赞叹。而在冬春季节,“世界最大的天成自然花园”之称坝子里30万亩油菜花盛开,汇集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② 中国最美的峰林上饶三清山应该怎么玩才尽兴

“江南何处是仙家?孤柱擎空见少华”

“两腋生风上少华,始知人世有仙家”

“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

是的,这些都是描绘上饶三清山的优美诗词。

【门票】

1,价格

旺季(2月1日~12月31日):150.00元

淡季(1月1日~1月31日):130.00元

2,开放时间

旺季(2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五:08:00~17:00

周六至周日:07:30~17:30

淡季(1月1日~1月31日) 08:30~16:30

3,东部金沙索道是没有路可以上山的,所有需要买缆车票,门票+上行索道是220元,门票+上下行索道是275元。

4,人多的季节切记一定要早点去买票,不然你可能为了多睡半个钟而耗上2小时的排队等待时间,网上购票也一样,因为网络取票机子坏了,所以还是得乖乖去窗口排队。

5,门票两日有效。

【住宿】

1,如果体力特别好,想爬上三清山(2个半小时),就住南部,不过南部住宿和餐饮的选择少很多,过去的交通也不方便,上山后绕一圈是8个小时,所以不建议大部分人选择南部徒步上山路线。

3,想看日出日落的朋友就得住山上,东部索道只有一家住宿为女神宾馆,南部索道有四家可以选,南部看日出和日落都方便很多,当然山上住宿也贵,一晚400多很正常,吃的和冲凉这些条件都不如山下好。

4,帐篷露营的点基本在三清宫,120元双人帐,海拔1600多米,晚上冷,多添衣物。

【美食】

三清山位于山区,所以吃的也比城里的差一些,一般都吃农家菜,人均三四十元,还有江西菜偏辣,不加辣记得提前说。

黄山的景色比较磅礴大气,而三清山的视野相对没那么宽阔,但形态种类很多,这一点上是超越黄山的,所以上饶三清山也是一处不错的景点。

③ 中国最大的峰林在哪里

当然有峰林了。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分别是:第一、桂林阳朔——山水相依的画廊阳朔由原滨江公园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西依碧莲峰、东傍漓江、北起阳朔码头、南至阳朔渡口,景色绮丽,是阳朔风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征。园内景观主要包括:迎江阁、画窗八景、鉴山楼、鉴真纪念馆、古道碑林、风景栈道、瀑布溪流、奇石馆等。阳朔山水园位于阳朔县城东南面,碧莲峰东麓,是阳朔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漫步古木参天的风景道,可俯看绕山而过的漓江流水,登迎江阁,更可尽赏幽美景致。第二、武陵源——失落深山的丹青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组成,总面积369平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旅游线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第三、万峰林——高原上的心跳万峰林景区 距兴义市约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万峰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第四、三清山——西太平洋边缘最美的花岗岩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南北狭长,景区总面积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29.5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527.1平方公里。由于10亿多i年地貌变化,形成了三清山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第五、罗平峰林——金色的花园罗平峰林 位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小镇。云南曲靖市的罗平县距云南省会昆明240公里,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有"鸡鸣三省"的美誉。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罗平岩溶地貌突出,盆岭相间,峰峦叠嶂

④ 地理中国~中国喀斯特地貌观后感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积约有l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酉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们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此外。不规则的长条形谷地则逐步过渡为较开阔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就是一种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这里是广西东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上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国现代喀斯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广西、贵州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纬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区称为热带型,峰林地形是这一类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标志;川东、鄂西山地和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型,洼地、漏斗、竖井等负地形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江苏宜兴、浙江金华与杭州等地区的溶洞与石灰岩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吕梁山区、北京西山、山东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区属温带型,这里现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较微弱,地表水顺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济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西部高山区及内陆干旱区则属于寒带型和干旱型,这里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了。

对于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国早在16世纪(明朝)就已经开始了,这要比外国早200年左右。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畅游南北名山以后,曾于1637~1639年用两年的时间遨游广西、贵州、云南,对中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个地下岩洞,并对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作了详尽细致而又朴实生动的描述,对它们的成困作了正确的科学解释。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可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书。 答案补充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云南石林

⑤ 中国有哪些典型地形在什么地方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形成原理】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

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

【种类】

▲按其发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根据不同分类原则,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

按水文特征分为:充气带喀斯特、浅饱水带喀斯特、深部喀斯特。

按形成时期分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现代喀斯特等。还有生物喀斯特等。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学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利弊】

◆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1.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

2.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

3.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

4.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

5.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

◆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
1.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和灌溉;

2.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

3.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4.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世界和中国的分布】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积约有l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酉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们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此外。不规则的长条形谷地则逐步过渡为较开阔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就是一种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这里是广西东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上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国现代喀斯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广西、贵州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纬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区称为热带型,峰林地形是这一类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标志;川东、鄂西山地和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型,洼地、漏斗、竖井等负地形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江苏宜兴、浙江金华与杭州等地区的溶洞与石灰岩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吕梁山区、北京西山、山东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区属温带型,这里现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较微弱,地表水顺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济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西部高山区及内陆干旱区则属于寒带型和干旱型,这里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了。

对于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国早在16世纪(明朝)就已经开始了,这要比外国早200年左右。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畅游南北名山以后,曾于1637~1639年用两年的时间遨游广西、贵州、云南,对中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个地下岩洞,并对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作了详尽细致而又朴实生动的描述,对它们的成困作了正确的科学解释。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可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书。

⑥ 万峰林的介绍

兴义万峰林位于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城南方向,是国家地质公园、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权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 。万峰林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兴义市位于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独特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⑦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典型例子(至少3个)

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

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积约有l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整个西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面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出露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面积的60%。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酉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

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们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此外。不规则的长条形谷地则逐步过渡为较开阔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阳朔一带,就是一种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这里是广西东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育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著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西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在黔南、黔西南和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在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育有热带、亚热带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如今黔西安顺的峰林,云南路南的石林均为第三纪时尚未上升为高原前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而不是现在凉爽的高原气候条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国现代喀斯特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广西、贵州南部、湖南南部。云南东部和纬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区称为热带型,峰林地形是这一类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标志;川东、鄂西山地和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亚热带型,洼地、漏斗、竖井等负地形是本区的主要特征,江苏宜兴、浙江金华与杭州等地区的溶洞与石灰岩泉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吕梁山区、北京西山、山东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区属温带型,这里现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较微弱,地表水顺裂隙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济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国西部高山区及内陆干旱区则属于寒带型和干旱型,这里由于昼夜温度变化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蚀作用也就不十分明显了。

对于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国早在16世纪(明朝)就已经开始了,这要比外国早200年左右。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畅游南北名山以后,曾于1637~1639年用两年的时间遨游广西、贵州、云南,对中国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个地下岩洞,并对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作了详尽细致而又朴实生动的描述,对它们的成困作了正确的科学解释。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可说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书。 答案补充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云南石林

⑧ 看《地理中国-江山多娇大美青藏》的观后感

《江山多娇》观后感一
2016年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推出大型直播系列报道《江山多娇》,央视记者登上名山之巅,探寻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摄山河壮美的中国,记录走向复兴的中国,展示绿色发展的中国,抒发筑梦路上的爱国情怀。

从古到今,我们的文明从来未曾中断,不论是古老的运河、长城,还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险的大桥、一年一千万人的脱贫伟业,承载的是民族的梦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跨越千年并迈向未来的中国梦。

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的开凿始于隋朝,到元朝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从北京到杭州,全长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

虽已沐浴千年风雨,但这条连接我国南北的生命之河,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滋养呵护两岸的人民。现在杭州人吃的粮食,用的建材,烧的煤炭,80%还是来自于运河。

修建于公元前214年的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东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连,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转而挥兵南下,受困于兵饷粮草的转运,三年而不能进,于是开凿了这条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运河。现在,灵渠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灵渠上空的金戈铁马,如今早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两千多年过去了,古老的灵渠依旧横亘在这里,滋养着这里的土地,养育着这里的人民。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与我们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样,坎儿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称作“地下运河”。在吐鲁番,这样的坎儿井有1110多座,总长度超过了5000公里。

吐鲁番地区是极其干旱的地方,然而在这个酷热少雨的地方却有着丰富的雪山融水,当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从山中来、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创造出了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雪山融水躲过了烈日的蒸烤和风沙的纠缠,从地下源源不断地流进村庄,流进田野,成就了驰名天下的吐鲁番葡萄。

北京八达岭长城以其工程浩大、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建筑工程之一。当年的军事工程,今天看来更像是与大自然巧妙融合、浑然天成的建筑奇观。

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这里得以完整诠释。不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论遭受多少苦难,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未间断。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绝不仅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岂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汉?

《江山多娇》观后感二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地貌类型最多样的国家。古人把中国疆域分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现代地理学家,把中国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相结合,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截然不同又特点鲜明的文化。无论是东西南北,还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到处都体现着中国人对地理的深刻理解,体现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习俗。

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从福建的客家人土楼、圆楼,到山西的砥洎城,中国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朴素理念,在人们的生活习俗、建筑类型、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生活在浙江中部丘陵盆地中的人们,为什么要按照太极八卦的图形修建自己的村落?山西阳城的砥洎城,为什么有着铜墙铁壁、坚不可破的传说?云南大理的深山中,巨大的太极图形究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造就?太极图附近的古村,又何以成为名震一时的滇西重镇?土哈盆地的戈壁荒漠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亩瓜果田园?大风、干旱等不利条件中,人们如何造就一片荒漠绿洲?

特别节目《江山多娇》第六集《奇居之地》,带您领略不同自然环境下,各种个性鲜明的文化习俗,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不变真理。

《江山多娇》观后感三
中国是世界上山脉走向最复杂的国度。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在中国的大型山系中,不仅有昆仑秦岭、喜马拉雅和天山三条东西走向的大型山脉,还有台湾山脉、长白山一线和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和横断山一线这四道,完全不同的、南北走向的山系。它们形成了中国山脉的三横四纵的格局,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陆的骨架。而花岗岩更是这骨架当中最坚硬的钙质。

在我国,由花岗岩构成的名山,大山,仙山数不胜数。

泰山五岳之东岳,它不仅是五岳之首,号称五岳独尊,同时泰山更有着极其宝贵的科学价值。节目组跟随专家的脚步,为您一步一步揭开泰山上最古老的岩石的秘密。

在五岳之中,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都是由花岗岩构成的。而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之上都有大面积的花岗岩的存在。只有北岳恒山和花岗岩的关系不那么密切。号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和“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的江西的三清山,以其绝美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和众多的花岗岩像形石一共同构成了绝美的山水画卷。

在花岗岩构成的大山中,除了景色秀美外,更有着不为人知的宝藏深埋其中。

在河南省的伏牛山区,一个农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高纯度的“狗头金王”。摄制组跟随专家,一同深入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破解狗头金王形成的密码,寻找更多深埋在地下的宝藏。

⑨ 地理中国随便一期内容概括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在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石峰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峰林奇观。这里树茂林峰,峡谷幽深,山谷桥洞相映成趣,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被誉为“地球的生命之花”。张家界如梦如幻的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起世界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地理中国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国》 20120822 悬浮的山峰 2 本节目主要内容:张家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在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石峰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峰林奇观。这里树茂林峰,峡谷幽深,山谷桥洞相映成趣,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被誉为“地球的生命之花”。张家界如梦如幻的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起世界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地理中国 2012年 第172期)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狭长开阔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频现身影,究竟是什么生物,本节目为您讲述系列节目水中谜影之镜泊湖。镜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个圆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冻,越冬鱼类无法从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声轰鸣,鱼群不敢跃下瀑布,逐年积累成为天然渔场。

⑩ 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还是一片旅游处女地等待去发现

黄果树瀑布景区介绍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是这些瀑布群中最壮美的一个,它高77.8米、宽101米;浪花飞溅、水珠飞扬、未见瀑布就感觉到满天的细雨正从瀑布方向向你扑来。陡坡吼瀑水声轰轰,瀑布水层沿着和缓的瀑面,均匀地撒开,在一鳞鳞的钙华滩面上轻盈地舞着,如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纱,又如一面面张开的素绢扇面,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故有人戏称为“新娘面纱”。天星盆景石笋密集,植被茂盛,集山、水、林、洞为一体,被游人称赞为:“风刀水剑刻就”的“万倾盆景”,“根笔藤墨绘帛”的“千古绝画”。奇石宝藏绚丽多彩,生物化石丰富多样与自然风景资源完美结合,贵州喀斯特地质演进史一览无遗。
游览景点:大瀑布、天星桥、徒坡塘
马岭河峡谷
马岭河峡谷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集雄、奇、险、秀为一体,东北距贵阳334公里,西距昆明321公里,总面积344平方公里。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万峰林景区东峰林层峦叠嶂、西峰林山寨田园交相辉映。万峰湖景区则有上万个岛屿。如今,马岭河峡谷漂流则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
万峰林、布依族纳灰村
兴义万峰林位于兴义市城南方向,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 。万峰林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兴义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独特的锥状喀斯特地质景观。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布依纳灰村是贵州黔西南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布依古寨,河流、人家、田园、山峰、古树……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山水画卷。纳灰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庄,原始的农耕文化,蜡染、织布、绣花流传至今。浓郁的民族文化让纳灰村显得更加生动和神奇,被誉为“天籁之音”“声音活化石”的八音坐唱、女子徒手高台舞狮、板凳龙等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乳峰
双乳峰景区位于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双乳峰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酷似女性的乳房。这里的布依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大地母亲”和“生命之源”来崇拜。据地理学家考证,在中国绝无仅有,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堪称“天下奇观”。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可参加晚上的篝火晚会。
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南盘江流域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据传,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由于布依族民族审美意识的作用,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的曲艺形式。
布依八大碗
“八大碗”是热情的布依族人招待客人的最好菜肴,“万峰第一观”的布依第一寨“布依八大碗”,可谓是人人喜爱的上等佳肴,虽然它是布依人家最“老”的菜式,但是却别具风味,这“八大碗”其实就是八道菜。这“八大碗”看似简单,但是却非常有寓意,一桌“八大碗”,碗碗各有不同的搭配和炖法,代表着一年四季,身体平安,四面八方,万事如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