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事物有哪些
㈠ 中国地理的地理事物分界线
我国的地理位置很好
可以说是综合了亚洲的地理气候特点
东沿海气候特点
东北亚温带
北草原
西北沙尘暴
南有热带
亚热带。
㈡ 中国所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理事物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附1)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附7)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附4)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
附1:2002年11月中国唯一的水上长城辽宁九门口长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作为长城的一部分正式挂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附2:2000年11月拉萨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世界遗产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3:2001年12月西藏拉萨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4:2000年11月苏州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5座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5、附6: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7:2004年7月,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附8: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㈢ 中国疆域的地理事物
(1)黄海;东海;朝鲜;俄罗斯 (2)5500;5000 (3)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属于热带,缺少寒带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㈣ 中国地图的地理事物名称图片
读图可知,②是京沪线;④是白云愕博;⑤是平果;⑥是舟山渔场;⑧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故答案为:京沪线;白云愕博;平果;舟山渔场;辽中南工业基地.
㈤ 中国34个省级行政中心各有什么地理事物
你这个问题 太笼统了 我问一下 地标性建筑物 算不算 地理事物 如北京 有 故宫
㈥ 中国地理事物界线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抄界线
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我国河流可分为两种,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供给外流河径流的地区叫外流区;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勾内流河提供径的区域叫内流区。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占全国总面积36%的内流区,主要分布于此线以西:中国北部的内蒙古高原;西北的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两藏的藏北高原,此线以尔属于外流区。当然这个分界并不绝对,在内流区内也可含有面积不大的外流区,如新疆的额尔齐斯河;而处于外流区的东北松嫩地区也有局部的内流区。我国较大的内流河有塔里木河、伊犁河、疏勒河、黑河等
㈦ 急!!!!!!!!!大家帮我找找中国各地的最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
中国建筑有民族的多样性,汉、藏、蒙、傣……各有特色,十分鲜明,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建筑又有地域的多样性,东北平原、江南水网、黄土高原、热带林区,建筑上的差异也很大。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在中国,地域的差异和民族的差异共存,而地域的差异是主导因素。先看看同一地区的居住的不同民族的建筑,如在大理、丽江地区,白族建筑是砖墙瓦顶,墙面粉刷成灰白两色,山墙、檐口加彩色装饰;纳西族建筑的典型则是木结构、悬山顶,博风板上有长长的悬鱼,土坯(近年也有用砖)砌的山墙加上小小的腰檐。二者是不同的。又如在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建筑基本是木结构穿斗架、小青瓦屋面,但建筑的布局、细部还是很不相同。再看不同地区同一民族的建筑,同是汉族,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宁波的民居院落叫“台门”,江苏水乡的沿河民居又是一种形象,差别十分明显,广东、福建的客家人也属汉族,他们的“土楼”更是全然相异了。同是藏族,青海藏族住的是“庄巢”,四面住房相接围在一起,外面看方方四堵墙,单坡屋顶坡向院内,雨水全流入自家,即防风又安全。它和西藏的民居完全不同,而云南、四川的藏族民居也都各有不同。看来异地同族与同地异族相比,它们虽都有不同,但比起来还是地区的差别更大一些。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观念、风俗习惯,它们传承着民族特色,但作为建筑,又更多地受自然条件、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的影响,这使得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产生了相互交叉的复杂关系。总的说地域的差异还是要高于民族的差异,有学者说,建筑表现的民族性源于地区性。看来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㈧ 中国各省的地理事物
给你推荐一套书,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情况:《中国分省系列地图集(套装共34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首次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地图集。图集运用特殊的语言和符号,采用地图的表现形式,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各级行政区划、城镇、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填补了我国地图编制和出版领域的一项空白。图集利用了凝聚几代测绘官兵心血的军事测绘丰硕成果,使用了最新最权威的行政区划和地名等资料,采用了当代最先进的数字制图技术,450多名编制人员历时3年6个月完成编辑出版工作。
图集以全新的结构和翔实的资料,突出表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居民地、交通运输、旅游资源、地形地貌等与百姓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信息。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一册,共计34册。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套内容最全、资料最新、表示最详实的分省地图集。
图集由序图、地级图、县级图、城区图、文字介绍和景区图片组成。其中地图2958幅,图片1289帧,文字介绍约150万字。序图从宏观上反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政区、地势、交通、旅游等综合信息。地级图重点表示县级行政区划、乡镇以上居民地、交通干线及主要风景名胜,在图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县级图为图集的主体,详细表示境界、居民地、公路、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铁路、机场、港口、江河湖海及水利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并采用分层设色的方法反映各县的地势起伏和地形面貌。文字说明以条目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地市、各县区的地理概况、人口面积、交通运输、资源经济、地方特色、土特产品和主要风景名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