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电话没人接
1. 想知道: 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阳平关以及关外的斜谷口在哪
阳平抄关 http://ke..com/view/436983.htm
斜谷口 http://ke..com/view/2657704.htm
2. 考陕师大的历史地理学用不用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这本书啊
你可以看陕师大的推荐教材啊!我就是陕师大,你可以到我们学校专的官方网站上看,在属学校概况里点管理机构,然后点教务处。到招生简章出来的时候就会有推荐书目了。不过我们学校考研的题基本都是从我们学校出版的教材里出,所以如果书不是特别贵的话你可以考虑先买来看。如果有点贵的话就等招生简章出来,看了推荐书目再买吧!
3.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外审多长时间
中国历史地理论来丛论文外审三个自月左右。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对所有来稿均实行编辑初审、编委或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三级定稿制,如作者在投稿后4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限内,若因一稿多投产生不良后果,概由作者负责。
4. 那位好心的同学可以帮忙在知网上下载下面几篇论文,pdf格式,做毕业论文要用,但是学校购买年限不够,哎!
商代的王畿、四土与四至
【作者】 宋镇豪;
【文献出处】 南方文物 , RELICS FORM SOUTH, 编辑部邮箱 1994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郑州商城; 政治疆域; 四土; 商王朝; 甲骨文; 商文化; 安阳殷墟; 偃师商城; 王畿;
【摘要】 商代的王畿、四土与四至宋镇豪商代纪年大致在公元前17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初,自成汤革夏命,在冀、豫、鲁之间建立商王朝,先后历十七世三十一王,直至帝辛灭于周,王覆没。历代商王的经营,其政治疆域概念已牢牢确立,用商人的语言说,即恒以"商"或"商邑",与...
【分类号】 K871
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
【作者】 卢连成;
【文献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 编辑部邮箱 1994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夏家店; 寺洼文化; 先周文化; 中原地区; 商文化; 青铜文化; 商王室; 辛店文化; 下层文化;
【摘要】 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卢连成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是通过四个层次来体现的,由里及表,它们依次分为:1.商文化中心区;2.商文化亚区;3.商文化附庸区;4.商文化周边地区青铜文化。这种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犹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分类号】 K928.6
1995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索引(一)
【作者】 寇俊敏;
【文献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编辑部邮箱 1996年 01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 论文索引;
【摘要】 1995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索引(一)一.综论:中国近年“瓯脱”研究综述杨茂盛郭红卫《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第2期六朝疆域与行政区研究史料评说胡阿祥《历史地理》1995年第十二辑18世纪中美边疆问题比较研究成崇德《清史研究》1995年第1期从古长...
【分类号】 K29
1995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索引(二)
【作者】 寇俊敏;
【文献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编辑部邮箱 1996年 0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中国边疆; 论文索引; 边疆史地研究;
【摘要】 1995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索引(二)一.综论:“国土”和“领土”有别田玉《杨子晚报》1995年11月16日中国的跨界民族王炜荐《民族团结》1995年第5期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兼论中国人口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葛剑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夏季...
【分类号】 K29
5. 哪位知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值班老
编辑部谁知道呢?你可以找找论丛的邮箱,发邮件联系。联系老师不太靠谱
6. 中国地理历史论丛是一级还是二级期刊
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http://ke..com/view/5657258.htm
属于 中文核心期刊 http://ke..com/view/574725.htm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04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但各单位对中文核心认定办法不一样,应以自己单位的规定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学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来确定核心期刊。
国家级期刊。同时也可以称为一级期刊,这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
所谓省级期刊,是省部级所主办的期刊。当然相对一级期刊来说,也可以称它为二级期刊。
7. 国内知名的历史刊物
一、杂志简介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国家级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致力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人文精神的支点。
二、刊物定位
《国家人文历史》的主要阅读群体定位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精英人物、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时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城市中青年白领。他们爱好文史、关心国内及国际最新资讯信息,他们多数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成功人士。
三、发行范围
《国家人文历史》每期发行54万份,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除邮局系统订阅外,还在全国各大城市报刊亭、超市、书店零售;同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机场、五星级以上酒店、高档写字楼、高档餐饮场所均有展示。
四、主要栏目
封面故事
这是一个漫长而不冗长,庞大而不庞杂的故事。这是一篇高深而不艰涩,考究而不考据的文章。那些曾经震撼我们心灵的人和事,那些左右我们生活的人和事,那些影响我们未来的人和事,那些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用心思考、精心解读、诚信对待的人和事。我们抽丝剥茧,给您的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人文大餐、历史饕餮。
人物
网罗精英学者,汇聚文化名流。让我们带您与这个时代最聪明、最睿智、最有价值的人物,喝茶聊天、海阔天空。
旅行
走过一段恢宏的历史,观察一种文化的印记,感受一个文明的精神,记录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里矗立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国家的地标、一段历史的丰碑、一个文明的烙印。
唯物
洞悉策展人心中的美丽,探寻博物馆背后的玄机。
收藏家心中的天地,尽是珍玩;发烧友眼中的世界,全是宝贝。
吃喝玩乐的学问,笔墨纸砚的道理,酒色财气的真谛……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东西!讲述那些寻常玩意儿里的大学问,传统手艺里中真智慧。
视听
一部一部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明星、剧情和特效;
一组一组的看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位导演的小标签,一个明星的老套路,一类影片的旧情怀。
一曲辉煌乐章之前的人生悲喜,一段优美旋律背后的人文故事。
8. <<汉书 地理志>>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的价值谢谢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开头引录《禹贡》全文和《周礼·职方氏》的九州部分,中间以西汉的行政建置为纲,将山川、物产、古迹等各项地理资料分条附记于其中,末尾辑录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并记载了一些海外交通的情况。
这一结构充分地反映了班固对于“地理”的理解。他在《汉书·叙传下》中称:“自昔黄、唐,经略万国,燮定东西,疆理南北;三代损益,降及秦、汉,革刬五等,制立郡县,略表山川,彰其剖判,述《地理志》第八”。就是说,他观念中的“地理”虽然也包括了山川形势,但更关心的是对它的“疆理”、“剖判”,亦即行政建置。因而他对《禹贡》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汉书·地理志》开头将其全文照录,并不是象我们今天这样意识到《禹贡》对于地理学所具有的意义,而只是将其当作行政制度之一种,恰好在传说中它曾实行于夏禹时代。同理,他将传为周代行政制度的《职方氏》九州也一并照录,而不辨析其来历及真实与否。正因为如此,当历史行进到秦汉时代,五等之封已经革刬,传说中的九州也已成为过去,此时的“剖判”是通过郡县。班固顺应时变,在正文中将“地理”的纲领由《禹贡》、《职方氏》的九州一变而至于汉代的郡国,这不能不说具有开创之功。这份功劳本应该属于太史公司马迁的。
对“地理”的这种理解也很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重实用、重功利,而轻视学理上的探讨。《汉书·李寻传》载传主之言云:“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日月消息,侯星辰行伍,揆山川变动,参人民谣俗,以制法度,考祸福”。很明显,当时人将地理当作一种应用之学。无论自然要素(山川变动)还是人文状况(人民谣俗),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经世济民(法度、祸福)。班固在叙述完西汉的行政建置和相应的地理资料之后,还将当时“犹未宣究”的刘向《域分》和朱赣《风俗》辑而论之,不能不说有其深意存焉。
这一观念再渗透到地理学中,那便是形成一种很强烈的思维定势,即轻自然而重人文。《汉书·地理志》而后,历代正史修撰《地理志》形成一个传统,但内容不过照着《汉书·地理志》亦步亦趋,有些简单的甚至只有光秃秃的政区纲目,其它内容如山川、物产、古迹、水利等一概没有。沈约在《宋书·州郡志》序中称:“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文中直接将“地理”当作“政区”的同义语,这可以说是古代对于“地理”一词最为极端的理解。
也正因为如此,地理学在我国传统中一直被当作历史学的附庸。一方面,以地理为标的的著作往往成为历史著作中的专篇,如国史或地方志中的《地理志》。另一方面,这样的地理之学往往带有历史地理的性质。即便体例不受《地理志》影响,内容也往往不免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如《水经注》,它以水道为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地理学著作,但从内容看,它又是一部十足的历史著作。——当然,它同时还是一部文学名著。
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时发票信息怎么写
一般杂志社都是开取文化公司的发票的呢。
10.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般什么时候出刊
看清楚 季刊 3个月出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