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文地理特征
Ⅰ 杭州如何充分利用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发展的一个事例100字左
西湖周边景点取消门票,表面看收入减少,实际推动餐饮、住宿、行业大步发展。
Ⅱ 富阳的历史人文地理特貌特征
富阳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称富春,杭州市辖区。与西湖区、萧山版区、余杭区接壤,距武权林广场32公里。富阳辖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3个镇、6个乡户籍人口65.9万(2013年底),富春江横贯全境。2013年富阳区生产总值571.4亿元,2013年财政总收入83.2亿元。
富阳地处丘陵,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富阳置县于公元前221年,是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现代文豪郁达夫的故乡。
富阳造纸业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造纸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重点产茶、产茧地区;富阳还是“中国白板纸基地”、“中国球拍之乡”、“中国赛艇之乡”。
Ⅲ 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简短概括 然后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的对外交往中心,中国最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航空交通枢纽之一。战国时为燕国都城,故也称“燕京”。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约有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占了整个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乌鲁木齐市,简称为“新”。
3、陕西省,春秋战国秦国的所在地,故简称“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名城,钟馗刘海故里,华夏精神故乡之一。古长安,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陕西临潼是秦兵马俑的故乡。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
4、山西省,西临黄河,东临太行山脉,位处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煤海”之称,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战国时代为晋国领地,故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山西文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5、河北省因位于黄河北边而得名,在战国时期,河北的南部属于赵国,北边属于燕国,所以河北又成为燕赵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故简称“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庄市,北戴河与承德均为避暑胜地,唐山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交通枢纽、工业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南边,它是中国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简称“豫”,因居于天下之中,又称“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和郑州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一个前进中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
7、内蒙古自治区横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内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发源地,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辽宁省因省内有一条辽河而得名,简称“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阳市,另有计划单列市--大连市。有“钢都”鞍山。
9、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也是中国的“光学之都”。
10、黑龙江省有着“北大仓”(粮仓)之称,是中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简称“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尔滨市,又称“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节期间,这里举办冰雕艺术节。
11、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简称“甘”或“陇”,古所辖地为甘州(现张掖市)和肃州(现酒泉市),是故甘肃。
12、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银川市。简称“宁”。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内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简称“青”。
14、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位于本区。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族、汉族两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简称“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15、云南省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同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简称“滇”或“云”。云南省有五十二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16、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贵阳市。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闻名于世界的黄果树瀑布位于离贵阳一百五十公里处的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自治县。仁怀市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17、四川省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简称“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被人们称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气温高,是“四大火炉”之一。
19、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长沙市,夏季气温高,是“七大火炉”之一。
20、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因从唐代开始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为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故简称“赣”。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炉”之一。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上饶的三清山、圭峰则是世界自然遗产,九江有举世闻名的庐山即世界文化遗产。
21、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简称“皖”,古有徽州和安庆二府,各取一字,乃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东省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故简称“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计划单列市--青岛市。
23、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现南京)、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级城市。 江苏的经济,建筑和服务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4、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Zhè),境内最长的河为钱塘江,钱塘江曲折多弯,又名“折江”, “折”与“浙”谐音,是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宁波市。
25、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另有一计划单列市--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
26、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简称“粤”。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有“羊城”之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广东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族人里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占了广东汉族人的大多数。广东集中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GDP一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
27、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因桂林在历史上长时间为省会,故广西的简称由此而来。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议所在地。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辖区组成的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
28、海南省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也是最年轻的省份。
29、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对,是中国的宝岛,简称“台”,岛上居民以汉族为最多,他们的祖先大部分是从福建和广东迁居过去的,通用普通话、闽南话和客家话,风俗习惯和闽南差不多。最大城市为台北市,高雄市则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级行政区名称由来及简称
1、北京市初称蓟,春秋战国时为燕都,辽时为陪都,称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国初期为都城。1928年设市,简称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间称天津并设卫,清为天津府治,1928年设市,简称津。 3、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属中书省,清为直隶,1928年始称河北省,简称冀。 4、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春秋时为晋国,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简称晋。 5、内蒙古自治区 清为内蒙古地区,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6、辽宁省因境内有辽河而得名,清初为盛京,后改奉天省,1929年改辽宁省,简称辽。 7、吉林省因境内吉林城得省名,唐为渤海地,明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简称吉。 8、黑龙江省因边境大河黑龙江得省名,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简称黑。 9、上海市相传吴淞江近海一段古称沪渎,宋设镇,始称上海,1920年设市,简称沪或申。 10、江苏省清初属江南省,后取江宁(南京)和苏州各一字,置江苏省,简称苏。 11、浙江省境内有大河钱塘江(旧称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东西两道,始称浙江,清为浙江省,简称浙。 12、安徽省西周时皖山(今桂山)附近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庆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简称皖。 13、福建省唐代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南宋置1府5州2军,故称八闽,因境内最大水系闽江,故称闽。 14、江西省唐属江南西道,宋属江南东西两路,元置江西行省,清为江西省,因其境内有大河赣江,故简称赣。 15、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明字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简称鲁。 16、河南省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古属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简称豫。 17、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区属鄂州,故简称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内有大河湘江,故简称湘。 19、广东省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宋为广南东路,明清为广东省,简称粤。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秦置桂林郡,宋为广南西路,清为广西省,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21、海南省三国时始称海南,明设琼州府,清为琼崖道,1988年由广东省分出独立建立海南省,简称琼。 22、四川省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北宋置川峡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23、重庆市隋唐属渝州,1997年从四川省分出后,设中央直辖市,简称渝。 24、贵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简称贵或黔。 25、云南省旧以云岭以南得省名,战国楚时为滇国地,元代置省,简称云或滇。 26、西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27、陕西省清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28、甘肃省秦置陇西郡,清置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29、青海省因境内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30、宁夏回族自治区1928年置宁夏省,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2、台湾省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置台湾省,简称台。 33、香港旧以运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属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市)。1842年后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并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 34、澳门旧属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6世纪被葡萄牙占领,于1999年12月20日归还中国,并设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Ⅳ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浙江的人文地理知识。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并有太湖位于江、浙两省之间。丽水龙泉市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省最高峰。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其与上海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钱江潮常被媒体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确定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
浙江省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浙江省陆域面积104141平方公里(2010年),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8%,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 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有会稽山、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名山;有曹娥江、钱塘江、甬江等著名大江;有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绍兴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拥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的杭州西湖。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 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业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业、柑橘等中外著名,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中国第1位,萤石居中国第2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历史上浙江经济较为发达,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丝绸、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居当时中国领先地位。
地形位置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
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
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平原面积6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
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气候特征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10.2℃;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
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
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等。
秋季,
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
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Ⅳ 2016年杭州G20峰会参会各国人文地理以及风土人情
事实上,早在元代时,杭州已是个国际性大都市!“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这一描述,或许是很多西方人对于杭州的第一印象
而如今,随着城市地位不断上升,杭州的“国际范”更是越来越浓了。
元代时的杭州,相当于现在的上海
1276年的正月,元军兵不血刃占领杭州的同时,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也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游历。数年后,当他到达这座几乎未经战火而保留下来的城市时,发出了“天城”的感慨。
杭州在元代的经济文化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上海。
对于元代的杭州,专家学者是这么描述的:元代杭州,作为江浙行省的省会,人口已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为富庶的大都市。杭州是元代在东南统治的重心;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也是元代南北经济文化联系交流的枢纽,加上杭州湾港口条件,元代杭州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体系的中心之一。
当时,已有大量的西欧、非洲、阿拉伯和波斯、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旅来到杭州。马可•波罗,只是他们中偶然留下记载的一员。
2013年G20举办地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其最大特色就是悠久的历史。这个城市建于1703年,作为俄罗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就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杭州比圣彼得堡留下了更多的足迹。
东方休闲之都,已成世界级旅游城市
今年的G20峰会举办地,是土耳其安塔利亚。这个城市被誉为土耳其的旅游明珠,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颇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土耳其2014年吸引外国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年均平均游客人数达1300万。
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同样有着令人着迷的旅游基因,她不仅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闻名于世,更以其悠久的历史、璀灿的文化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礼仪之都”,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Ⅵ 关于浙江或杭州地域文化的资料
浙江传统文化与“浙江模式”的形成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23日电 (《浙江经济》杂志/张佑林) 现代社会,区域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农业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一般来说,传统的小农经济要求的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只要做到循规蹈矩就行;而现代工业社会要求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力资本和企业家,没有创新意识要想在市场竞争社会立足简直是不可能的。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实践经验也表明,现代经济增长或工业化,首先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或人的现代化。经济学家英格尔曾经尖锐地指出:“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个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引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传统文化对工业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观念进而实现的。传统文化通过其长期积习而成的观念,对生活在本区域内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塑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禀赋的人群。而这些具有不同文化禀赋的人群,适应现代经济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决定了各区域的经济选择是不一样的,进而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一、浙江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与现代经济的兼容性分析
按照笔者的观点,从人文地理学出发,可将中国文化划分为"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区"和"东南功利文化区"两大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其辐射范围遍及中西部广大地区。由于深居内陆地区,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人们的观念保守。这种传统文化所以抵制现代化,不仅因为它是一种僵化的价值观念、思维定式,制约着人们思想什么,怎样思想,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制约着人们去做什么,怎样去做。在它的长期熏陶和习惯作用下,一切与之不符的说法和做法、倡导和实践,都是不自然的,都是可疑的,甚至都是邪恶的,要么受到温柔的冷遇,要么受到严厉的封杀。这种思维机制使人们思想僵化,观念保守,不思进取,害怕创新。
"东南功利文化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其主体构成是吴越文化,其范围包括江浙及其附近地区。远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河姆渡文化和良诸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文化独具异彩。自唐宋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向江南,文化中心也随之移向吴越,其间经过了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三次大融合。近代以来,东部沿海一带一直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熏陶,形成了本地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广泛交流,吴越文化终于从传统的农业文化,转化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商业文化,并在我国各文化副区中冠领群雄,水平最高。
吴越文化从纵向上看,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反复碰撞中发展的;从横向上看,吴越处在我国传统的大陆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两大板块的交锋地带,这就使得其文化具有海陆两种成分,并进而发展成传统的伦理本位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两种性质的交流和融合。
作为吴越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浙江文化除了拥有"东南功利文化区"的基本因素外,还有自己的独特性。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素称"文物之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永嘉文化"为主体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浙江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具有鲜明的"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主义色彩。第二,具有"富于冒险、开拓进取"的海派文化传统。这主要是因为傍海而居、出海而航的生活生产环境,培育出了浙江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开拓冒险的精神。第三,具有浓厚的工商文化传统。浙江文化自春秋战国范蠡大夫弃政从商以来,就形成了蓬勃的尚利文化,"工商皆本"的思想几乎是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第四,具有"崇尚柔慧,厚于滋味"的人文情怀。江浙文化尊重人欲,重视家庭和家族的血缘亲情关系,这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儒家文化导向很不一样。由此可见,浙江文化与我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区别的。
浙江文化具有内生的创新冒险精神,其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勇于创新,注重功利”。创新冒险精神是浙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巨大的生机和创造力是其文化的生命能量;功利主义和自然人性观构成了浙江文化的人生观基础。浙江人讲究实际、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浙江人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主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思维品格,构成了浙江人在经济改革中致力于制度创新,实现体制外增长的精神动力;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文化性格,赋予浙江人在适应市场机制中胜人一筹的素质和优势。
浙江文化蕴涵的自主创新精神与现代经济具有内在的兼容性,它对浙江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正是这些潜藏在浙江人意识深处的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苏,造就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使浙江大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农民企业家,从而为民营工业的发展做好了人力资本方面的准备。以浙江温州为例,温州市总人口为600多万,其中有200多万人在办企业或从事市场交易活动,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以至形成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的说法,“温州模式”的形成,正是温州上百万民间企业家勇于创新的杰作。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大批企业家的主导下,形成了浙江“制度创新”的浪潮,从而推动了浙江工业化的进程。
二、浙江工业化道路的演进路径:企业家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
从制度变迁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并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否产生的关键是,必须有一个新制度安排的“创造者”自发组织实施。从总体上看,一个社会的制度变迁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参与制度创新主体对制度创新成本—收益或损益的主观评价,而且取决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适应效率,也即一个社会只有存在一个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时,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才会发生并不断持续下去。
从浙江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来看,其制度创新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内生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即这种制度创新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制作用,而主要是以企业家为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自愿选择,然后政府加以引导与规范的结果。笔者把这种内生于民间、通过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制度创新增长模式概括为:"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这种模式的动力来源于传统文化和民间力量,其本质是一种自发的和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运行原理是:在市场竞争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途径,不断地模仿和创新,实现创造性的毁灭,最终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具体来说,这种自下而上的"浙江工业化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从工业化发动的主体看,这是由浙江成千上万的企业家主导的。经过传统商业文化长期熏陶的农民们,在改革开放后,不甘贫穷,勇于创新,勇于冒险,突破传统农业的桎梏,依靠发展民间乡村工业和相关产业,在其他人尚未觉悟的时候捷足先登,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和先驱者。其次,从浙江工业化模式的演进路径看,这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创新过程。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一个前提,就是从事制度创新的主体必须具有强烈的自主创新精神,而这恰恰是浙江企业家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后,浙江成为制度创新的"多发地区",在每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新的内容,接连不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的制度创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乡村工业,专业市场,股份合作制、农民城、块状经济等均为全国首创,这些形式现在已经成为其它地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再次,从浙江工业化道路的类型看,其特点是自下而上民间发动的工业化。浙江的工业化从地域看,是民间工业发展壮大并逐渐包围城市工业的过程;从所有制结构看,是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逐渐成长并冲击国有大工业的过程;从市场发展看,是农村的大批专业市场逐渐挤压城市商品市场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看,是农村工业率先进入市场系统参与竞争,结果是农村地区反而先于发达的城市实现了体制转型。
由此可见,浙江传统文化通过对本区域人们长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在民间沉淀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开放意识的高素质人群。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他们挣脱了政治束缚,迅速转化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民间企业家。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经济活动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浪潮,并最终推进了浙江区域经济的成功转型。
杭州地名多怪,如卖鱼桥、米市街、莫衙营等。新来者莫能得其解,观其名,与其所在相去甚远矣,何以得此名?恐杭籍笈人亦不知也。
杭州地处江南,成市已久,历为多代朝都。宋时,及至繁华,阜盛至鼎,由庙堂之高于市井之野,往来物盛,贸商发达。今之怪名多由宋而来。因其所集称其名,如学士路、莫衙营,马市街等。然时过境迁,千年已过,观今[AD]之杭州,比这更为富贵繁华,而地名则已非其所指...
白居易苏东坡是在杭州任职和岳飞都不是杭州人
孙权 三国
岳飞 现有岳庙在北山路
段桥旁边有个 苏小小墓
章太炎 有章太炎纪念馆
秋瑾 有秋瑾墓
都锦生 都锦生丝绸厂
胡雪岩 胡庆余堂
夏衍 夏衍故居
现代有胡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苏轼的“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Ⅶ 杭州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名城
杭州发现的良渚遗迹说明很早有人类文明,春秋就是吴越领地,在南宋时期是南宋的都城
Ⅷ 杭州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消费水平政治经济政策社会风气交通分布人口年龄趋势进出口贸易
你可以搜索,网络一下
Ⅸ 关于杭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的选择题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专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属、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1]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杭州下辖9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01.8万人[2],城镇化率75.3%。[3-4]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Ⅹ 望海潮里作者笔下的杭州有什么特点
作者笔下杭州的特点,是繁华、富庶、美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开篇从大处入手,总括杭州古老的人文地理及不懈生机,接下三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补足繁华之状貌;“参差十万人家”,杭城之宏伟在此一举托出,让人感受到杭城各式各样的楼宇高低起伏,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千家万户都掩映在翠微之间。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又轻轻一笔写出杭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富贵的一面,八个字包罗万象,尤其是街巷河桥中埋伏的风流蕴藉之美呼之欲出。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无涯”与前面的“形胜”又刚好形成互文照应,连番烘托出杭城的奇伟。写罢钱塘潮,翻转一笔,再次流连杭州城的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与“罗绮”皆妇女用品,最能代表精致与华丽的日常生活。写完城市的豪奢,柳永便直接抵达妩媚的西湖了:“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指西湖有内湖外湖之别趣,“叠榅”却指湖边的山岭重叠参差,这正应了“湖中有湖,山中有山”这一“清嘉”之姿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就此坦然一笔将杭州的秋景、夏日翩翩写来,轻松从容,并不着力,而四时风光恍如都在目前了。
原文:
望海潮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