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人文地理的考题
❶ 谁有河南大学历年的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找到后积分全给了
你可以到一些专业的论坛上找。我给你推荐一个很好的考试网站。 http://bbs.examda.com/?a=shitianyun
可以上回这个网查资料。很答好的网站
❷ 地理大答题答题要点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❸ 1,地理综合题有哪些基本类型
一、特征类设问题型
1、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2、答题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表: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
3、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
——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及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⑧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⑨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二、原因类设问题型
1、设问形式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命题形式上,本模块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答题模板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3、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要正确回答原因类试题,同学们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下面是部分常考地理要素的相关因子分析。
(1).气候的成因
①气温的高低
②降水的多少
近几年考法:①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②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以"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
―→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
回答时倒推。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③河水的补给。对于教材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比较类设问题型
1、设问形成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2、答题模板
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例如,比较两个海域的海水性质,首先要明确海水性质包括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海水温度大体上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而海水盐度大体上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海区和高纬海区递减;然后根据两个海域分布的纬度进行比较即可(如果是同纬度的海域,要考虑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影响)。
(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3、要正确解答比较类试题同学们应掌握如下秘诀:四步审题、三项联系、二定要点及格式。
(1).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
(2).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3).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
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四、评价类设问题型
1、设问形式
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2、答题模板
评价类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
(1).要求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象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此类设问一般从两方面进行分析: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②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这类设问分析思路同第一种,但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就要先注意前者的优势或者不足,然后对比分析要评价事物的优势或者不足。
❹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科内容大一具体要学啥有物理吗数学难吗
人文地理不知道,但是我是学城乡规划的,我们学校城乡规划大一到大五都不要学物理;只有大一要学一个学期的数学,不难。
❺ 当下人文地理学热点问题有哪些
一是一带一路区位经济研究
二是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三是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
四是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❻ 跪求重庆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历年专业真题!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最好有10和11年的!感激不尽!
人文地理
❼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所形成的四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是我们期末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啊,求解答呀
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学派
(1)法国维达尔·白兰士,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2)白吕纳 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❽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大一上学期要学完自然地理学吗
各个学校不一样。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❾ 地理中的试题“图”,主要有哪些类型
1区域分布图:
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这类图用各种图例、符号、文字、数字来记载和传递地理信息。其内容丰富,直观明了,是地理学习和评价考查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科最为基础的图形语言,也是学科技能考核的重点内容。
2数据统计图:
突出“以量说理”,多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或事物间的比例构成的情况。包括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状统计图等。对这类图形,无论哪一种都是从“定量”到理性的分析过程。
3等数值线图:
突出“以线释理”,如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线状图。等深线与等高线是反映地表和海面以下地理事物整体态势和局部特征的重要手段,具备考查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特殊优势。其他等值线图,也多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日期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4地形剖面图:
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地形图是在两维空间表示三维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地表形态和地势起伏。剖面图一般是沿某一线段向下作垂直切面形成的更直观形象的解剖,它因为更能从某个角度突出地表现地理特征,所以是高考命题重要取材。
5地理示意图:
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因果关系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通常是借助线段,特别是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组合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
6地理景观图:
是具有时间属性的,能够反映地表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其画面(画片、照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观,能够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便于对具体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观图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所反映的区域较小。要想获得同类地理事物大范围的地理信息,需在从图中仔细提取和总结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联想和借助系统的地理知识,不断使问题升华,使技能提高。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业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民族风情、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等。
7变式组合图:
地理试题图像大多是经命题者裁减、叠加或变形变式的“新品种”。由于教材或地图册中的图像,所载区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和纸笔测试的制约,往往不能满足命题者的要求,试题图像就需要进行加工,通常采取裁减、变形、抽取、叠加等方法进行图像变异,力求创新,避免重复,也体现考试的公平及能力立意试题的需要。这类图有的是由整体变局部、由综合到专题,也有由单一到叠加、由现实到模式等。另外,还出现多幅图的组合并用。其取材丰富,综合性强,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而且学科特色与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
在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