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阴阳界

地理中国阴阳界

发布时间: 2021-02-15 23:51:12

❶ 四大局 八大向 属于《阴阳地理》方面的内容

阴阳师是来属于阴阳道系统,算是古源代日本的科学家,掌管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在皇宫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官阶和地位并不高。不过,民间传说中他们能够驱使鬼神,则是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上最有名的阴阳师是安倍晴明和贺茂保宪<——估计晴明才是你问这个问题的原因。
阴阳道是从中国的阴阳学说发展而成的。阴阳学说5世纪时传入日本,7世纪时达到高峰,融入国家体制并影响日本的各个方面,比如花道,茶道,音乐,戏剧等。
神道教则是日本民间土生土长的宗教,泛神信仰,崇拜各种山精鬼怪,是日本最主流的文化形式,今日依然流行。
要说神道教与阴阳师有什么关系,不如说神道教与阴阳道有什么关系。简而言之,神道教在发展中受到阴阳道的影响,而阴阳道在五行学说传入日本初期也是与神道思想结合才形成阴阳道。可以说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吧。

❷ 阴阳地理的解释及出处

词义:
“阴阳地理”出自唐代《大唐阴阳书》阴阳指的是阴阳五行,和气一元论。唐代以后阴阳学从中国消失,古代人发现地上与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长期滋养当地的土壤。土壤的矿物成分达到一个特殊比例,会形成异常适合动植物生活的环境。这个特殊土壤,本称作龙砂。古代人甚至将这样的土壤入药治病。古代人通过实践发现这种特殊土壤极其滋养动植物生长,因此认为可以为人带来财富等好运,由此引发了古代人根据一些地势地形及动植物特征去寻找有龙砂的地区。从而形成了古代称为“阴阳风水学”的民俗学科宋代时从日本再次传入中国。但是因为气一元论资料多为日文古语翻译和传播难度大,因此在中国宋代以后阴阳指生人的住宅和死者的墓穴,即阴阳宅,而不指阴阳五行和气一元论“地理”指风水。“阴阳地理”宋代后合称就是指阴阳宅风水,简称近代风水。
出处:
﹝僧﹞文幼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
详解:
“ 阴阳” 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如于胥斯原,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其中更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句,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阴阳,所典。故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古代用木杆即圭表测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时令之方法的最早记载。 《诗经》这一美丽的史诗,历历如绘地描述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豳,勤勉勘察山川形势与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规划营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细节。这一记载,是中国风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后世,有关阴阳的著述颇为丰富,诸如:《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刘熙《释名》:阴者,荫也,气在内而奥阴也;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 中国祖先通过大量实践劳动,建立了阴阳这一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体系,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中,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几乎就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
今天,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人与地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 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 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肇原于此。 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在实践中,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诸如《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管子?形势解》: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

❸ 地理题:根据中国传统“阴阳”观点,解释为何咸阳被称为“山水俱阳”的城市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咸阳处在九峻山以南,为阳;同时咸阳也处在渭水之北,也为阳。故为“山水俱阳”

❹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阴阳家有哪些

1、姜子牙(姜尚)
姜子牙不但是一位精通道术的奇人,而且对阴阳五行的推演颇有建树。传说善于运用奇门遁甲。辅佐周武王,推翻殷商,建立了周朝。
2、周文王,后天八卦的发明者,周易的创始人,善于占断。
3、鬼谷子,春秋时代人,既是阴阳家,又是军事家,他教出几个学生,名扬天下。庞涓、孙膑、苏秦、张仪。
4、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
5、东方朔,汉代人,饱读经书、精通易理。善射覆,深得汉武帝喜爱。
6、焦延寿,汉代,著名的易学家,著有焦氏易林一书,将六十四卦所有的变化,编入书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易学的运用。
7、京房,汉代人,焦延寿的学生,著有火珠林占法,将六十四卦配以纳甲,形成了新的预测系统,直到今天,人们仍在采用。
8、诸葛亮,汉代。通天文、识地理,精通太乙神数,善布八卦阵。是中国人名心中的智慧化身。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9、李淳风,唐高宗李治时代。精通天文历算,代表作有《法象志》《推丨背图》,流传千年,至今人们还在进行研究破解。还准确的预言了武则天篡位。
10、邵康节,宋代。精通阴阳及易理,开创了化时代的八卦体用学说,使八卦的运算开始规律化,对后世影响最大,同时,也流传于日本。
11、陈抟,修道者,隐居华山,喜易。道术高深莫测。预言赵匡胤得天下。
12、刘伯温,明代,善于八卦卜筮,著有《黄金策》一书,流传至今。此外,还有《烧饼歌》,据说也是刘伯温所作。

❺ 清代《地理求真》一书是怎么总结中国古代“阴阳生气”理论的

清代晏联逵《地理求真》一书总结中国古代“阴阳生气”理论说道:专“盖太极判而分两仪属,宇宙间事事物物无一不在阴、阳之中,斯无一不在生气中也。浮而上者阳之清,天气之所轻灵也。降而下者阴之浊,地气之所重质也。向使天地二气不能相交,则阴阳无媾和之情,万物则不能生育。语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也。……阴、阳配合,气机由此胎息而谓与。”

❻ 古代地理中“阴”指什么“阳”又指什么

阳是指山南、水(江河)北,阴是指山北、水南。如果记不住,你可以这样想:阴山以南、长江以北是中国古代的繁华地区,所以是阳;阴山以北、长江以南是古人认为的不开化地区,所以是阴。

❼ 简述中国古代风水的阴阳五行世界观

中国文化起源——阴阳宇宙观中国传统文化从起源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炎黄时期起,“阴阳”学说就初见雏形,期间经过先秦的演变和完善,直至春秋战国时期,“阴阳”的概念已被诸子百家广泛应用。儒、墨、道、法、兵家等学说的形成,无不是建立在阴阳学说理论的基础上,阴阳理论不仅纵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脉络,也是整个东方哲学和宇宙观的认识论。《易传》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性也,成之者善也。”“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相济”;《老子》中“万物负阴而艳阳,冲气人以为和”的诗句;以及《荀子·礼论》中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诸多典籍中无不渗透着阴阳五行理论形成的世界观。阴阳理论认为,自然周而复始,阴阳的流转,化生万物。世间万物无不是一阴一阳相对应,刚与柔,天与地,乾与坤,日与月,寒与暑,男与女等等,自然界遵循着一个统一的规律。所以中国道家思想认为人应当“道法自然”,并一直追求着“天人合一”的境界。直到今天,这种思想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家庭等等方面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纵深——四方八维时空观《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易经》阐释的从天地未开到化生万物的整个过程。两仪即天地,即阴阳。四象从方位角度论即:东、南、西、北;从时间角度论即:春、夏、秋、冬。在方位上,从四象到八卦又细化为八方,这一系列的演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时空观。加上由五行理论与及星象的运行规律总结出的天干地支组成干支纪时法,这就完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时间与空间交叠的格局。干支纪时法是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合而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用以纪时。干支与阴阳、五行及四时、五方的配合关系中可以看出,每个干支除了各自的阴阳、五行属性外,还各代表着一个时空关系,即一个时空坐标。如“甲”属阳木,代表春季(时间)和东方(空间);“子”属阳水,代表十一月(时间)和北方(空间);“己”属阴土,代表四季中的六月、十二月(时间)和中央(空间);“酉”属阴金,代表八月(时间)和西方(空间)。所以说干支两组符号所形成的时空坐标所反映的时空观是一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的、辩证的时空观。这种观念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对时间和空间本质的阐释。中国五行与北京五行之“金”。谈到北京城五方与五行的联系,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始于明朝初年,明永乐皇帝朱棣“功不可没”。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时为燕王的朱棣以“清君侧之恶”为名,举兵反抗朝廷,从北方打到南方,史称“靖难之役”,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从南京迁都北京,到北京后首先做的三件事是铸钟、建天坛和营造皇宫(现在的故宫)。铸的大钟就是现在大钟寺里悬挂的“永乐大钟”。永乐大钟的意义,就是宣扬“靖难之役”的“伟业”和定鼎北京的壮举。无意中,也为五行之说的“金”字,在北京城打下了伏笔。五行之“木”。明朝永乐年间造北京皇宫,大量木料从运河运来。皇宫建成了,留下了一根最大的金丝楠木搁在了皇木场。这皇木场就在现今的花市一带,后将这根楠木和整个皇木场移至广渠门东。楠木的神化,是在清朝乾隆皇帝为其作《神木谣》并刻成御碑之后,实在是为五行之“木”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五行之“水”。北京城内的五行之水,一说为德胜门内的镇水观音庵,乾隆二十六年改为汇通祠,现在是郭守敬纪念馆。另一说为现在颐和园的昆明湖。镇水观音庵在前,昆明湖在后,似觉前者在明朝所建,亦为京城河网中心所在,代表五行的“水”,可信度是有的。后者是清朝时期,玉泉山水流过瓮山泊,经高粱河入西直门水关最后进入皇宫。这条水道经过的瓮山泊,就是在清朝建清漪园时扩大了水域面积的昆明湖。北京城在不断地建设,如果有将前者取而代之的事,既不割断历史,又显现出京城日渐之辉煌,从发展角度看,并不是坏事。五行之“火”。城南崇文区永定门铁道南,有一形似烽火台的砖台,称为“燕墩”(也称“烟墩”)。燕墩始建于元代,只是一座土台。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包砌以砖,才成为砖台。南方的方位属火,故筑烽火台以应之,但是并不排除在军事上的了望与“狼烟”报警作用。“烟墩”之称,也说明与火有关。但是,对“火”另有一说的是,北京南面良乡有座昊天塔,为隋、辽之物,因建筑在被称为燎石岗的赤色岩石之上,也被列为南方镇物,不过,从明朝初年之后北京城在辽、元时期基础上格局日臻完善来看,“燕墩”之说则更可靠一些。五行之“土”。北京中轴线中心故宫北面的景山,元代时只是个小土堆,名青山。兴建皇宫紫禁城时,曾经在此堆煤,故有“煤山”的俗称。还是明朝永乐年间,在建皇宫时将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在此,成为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镇山”,景山的名称是清朝改的。如此一说,五行之“土”便跃然于眼前了。五行坛的起源风水是中国独有的地理占卜学。古人相信,地理和环境会影响人的命运。事实上,现代地理学证明,人类的命运,甚至历史发展与未来,都与地理息息相关。在风水学中,认为好的地理与环境会使人幸福,甚至得到与众不同的福禄与成功,通过风水布局可以达到这些效果;而坏的地理环境也可以让人发生灾难。为了超吉避凶,地理师不断研究印证,发现和发明了不少风水专用的方法和法器,比如石狮子、石碑石敢当,水晶柱,鱼池鱼缸,现代还用上了闹钟电灯等等。但是这些法器有两个共同的特性,一是功能单一,只能针对某种需求;二是作用有限,风水中依然有很多大凶大煞的地理环境无法解决,当不能搬走回避之时,就束手无策了。于是,古人从东方哲学中得到理论,从修行者的经验得到通天达地的符法,两者结合成最强的风水法器——五行坛。五行坛在吉祥的地方可以安镇守护人民,在凶煞的地方可以化煞解灾,解决一般风水法器无法解决的问题,无论从大地到小地,从吉到凶,五行坛都可以起聚集正能量,使人奋发向上,使运气一帆风顺的作用。五行坛的理论依据五行学说是东方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以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为本,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地之五行有变,人的五行也有变。五行坛就是根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在风水学中,一切吉祥之地都是因为五行流通相生,一切灾难犯煞是因为五行相克中止了流通。当五行坛镇守家宅与企业,基至镇守城市与国家,都会流通五行,从天到地到人都能开运得福。古代五行坛的结构古代修行者为了解决最难解的风水凶灾,按五行原理创造了五行坛,因为效果显著,于是一直在师承中秘传。古代五行坛之所以称为坛,是因为五行要以通神之力来驱动,然后才能流转,所以无论是家宅还是皇庭,都必须先建立祭祀天地的坛台。后来宗教发展,以道坛佛坛为基础也可以。先在坛上用一碗盛水,水中放金钱,水上横架筷子,筷子上点起香火蜡烛。以碗为土,以水为水,以钱为金,以筷子为木,以香烛为火,构成了五行的本质。又在这个五行阵下面压上五行符,在阵中加入五行的精神,于是与坛台一道组成了五行坛。然后法师会在坛前行法祈福,驱邪化煞,流通天地人的五行,行风水学不能达至之功。古代五行坛的问题古代五行坛存在许多问题:一,结构松散,摆放危险,不能长期设坛,容易倒下发生火灾。二,以宗教信仰坛台为基础,但很多家庭与企业没有坛台。三,五行之物随手拈来,都是日常用品做替代,如果没有法师开光,就不具有神力。一不耐用,二不适合现代优雅的室内审美风格。四,符纸与五行阵不能结合,也不耐用。在现代家居贴符纸会非常难看唐突,不用符却等于失去了五行阵的灵魂。五行阵是秘传风水法,本来懂的人非常少,就算法师会使用五行阵,因为以上问题,在现代也尽量不用。在实际风水操作中会遇到许多大凶大煞,就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五行坛,也非常繁复并且不能持久,本来可以治本之法,最后只能治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重新设计适合这个时代,甚至能超越这个时代的五行坛,把古代智慧充分发挥,在今天为民造福。现代五行坛的优点材质:五行坛是聚集天地之间正能量的法器,材质耐用有效是一大重要。新五行坛使用了轻巧坚硬又充满正能量的钛合金作五行本体。钛合金坚硬无比,是太空科技的主要材料,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与实用性的金属,甚至在五行坛制作过程中,都因为钛合金太过坚硬而无法用模具,每个五行法器都是全人手打制。钛金属对人体有益无害,日本大量用于制造水壶。用钛合金制成五行法器,还能无限期使用,代代相传。坛台的材质使用了水晶。水晶的成份是二氧化硅,外观晶莹剔透,端庄典雅,既有简朴古风,也有现代的精致。最重要的是硅有吸收信息与释放信息的作用,今日电子芯片大量使用硅就是因为这种特性。所以,以水晶制坛,最适合作聚集能量通达天地的坛台。坛台之上必然有火,用水晶作坛还可以安全地避免了火灾的发生,使人能安定心神,无后顾之忧地运用法器。设计:古代五行阵有明显的民间法术形象,非常不适合现代家居。全新的五行坛则使用传统理念,加上现代设计师的结合,完全解决了外观问题。新设计在东方审美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西方现代美学结构形式,用金银加上水晶两种配色方案,适合现代一切风格的环境。无论居所风格是中式西式,华丽简约,家居公,都可以与五行坛融为一体。文化适应:文明之始,因为地域封闭,形成了各种文化和宗教。在文化刚刚开始接触碰撞的时候,互相之间发现了差异性,无法马上互相认同。直至今日,也有些人认为各种文化宗教不能同时信奉执行。但是以五行哲学与实用效果为依据的五行坛,则完全跳出了文化与宗教的局限性,适合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文化背景。五行理论就象中医理论,不会只对中国人有效。五行哲学通达天地万物,不会被文化局限。在应用中,五行坛可以融入佛堂和道坛以及其他文化背景的居所,就算是没有宗教背景的地方也可以有效应用。五行坛的结构太极垣:太极垣是五行坛的主要外在载体,外形象S形,实际是太极之道运行五行的路线,内含太极阴阳循环相生的宇宙能量。五行法器:五行法器全部以钛合金制成,以古风水理论的五行之形设计。在风水学中,把五行的形状分为“高直属木,尖角属火,方平为土,圆形属金,波浪属水”,在风水学中,这五行形态相生相克,事实证明五行之形有极为强大的左右命运的能量。以最纯正的五行的形态与最优异的材质取代旧五行阵,福力更显著。钛符:在五行法器中,镶有五道不同的钛合金符。这五道上古秘符称为五行补命制煞符,源自《度人经》修行秘法,是历代高真修行的心血结晶,正是五行坛的灵魂所在,能把五行法器之力贯通到人的命运。基座:太极垣下的基座中空,上下有秘符镇守。水晶炉:水晶炉的设计极为现代而精巧。上古坛台都会在中间供奉香火,两边供水供火,这样会在台上铺满法器,不安全又占地方。这个水晶炉把整个坛台结合起来,包含了香炉,水杯,灯盏三个主要坛台元素,通用于任何文化背景与宗教。而且在使用明火时,还可以使现代香薰通用的铝盘底小蜡烛,购买用品极为方便安全。香炉使用卧香,只要在炉底铺上香灰,就可以使用卧香。相对于插在炉上的直香,卧香不会被风吹倒,不会把香灰香头落在炉外,更加洁净安全。不但适合任何环境,还可以作香薰之用。香炉最大的秘密还在于点香。清香点燃,就能带动坛台之气流通五行,又能把供奉者的诚敬通达神明,是使用五行坛达到效果的一大秘诀。从铁符到钛符:符者,合也。符可以沟通天地人,把人的心意传达给天地,又能把天地之力贯注到人的身上。但是,一般认为符是写在纸上,对于坛台来说,这样不耐用不安全。事实上,古代最强大的符是用铁铸而成。史书记载,每当大旱大涝,朝廷举行大祭祈晴求雨,为天下祈福,皆铸铁符使用,而且每有神应神显,可见铁符之功,为天下符法最高。古代以铁为最优材质,现代以钛为文明标志,以铁符的传统发展到钛符的工艺,是文明发展与五行文化进步的必然产物。又因为钛比铁更纯更硬更轻,经亿万年吸纳天地灵气,一经炼制成符,其神力比古法更胜一筹。常规使用镇守中宫五行坛可以用于镇守中宫。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如企事业单位,商铺公司,家居厅堂,五行必然混乱,邪气丛生。以五行坛镇守中宫,可以平衡阴阳,调顺五行,驱邪镇煞,化解太岁与各种不显眼的煞气,使天地万物、人际关系、阴阳二界,都能五行相生,人人和气生财,身体健康,事业昌盛。化解煞气风水学看地理环境有许多煞气,要用法器化解。还有从理气卦象推算出来的理气煞,也要用真实的法器来化解。问题是很多煞气非常难解,甚至是无解的。比如常见的路冲(冲煞),天斩煞(凹风煞),犯太岁,就不能指望用小小的镜子或工艺品去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根源下手。风水煞的原理全部来自五行失衡或者相克,只要有一个本身就五行平衡,又能流通五行之气的法器,就没有不能化解的煞气。当居所遇到任何难解的煞气,都可以把五行坛直接面对形煞或放在理气煞的方位上。比如南方窗外有路冲,就可以把五行坛直接放在南方窗台;北方犯太岁,就可以直接把五行坛放置在北方,流通五行还能供奉太岁,保一切平安。

❽ 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

山北水南叫做阴。

山南水北叫做阳,山北水南叫做阴。此言之城池建筑方位也。内我国许多地名也与此有关容,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阳,华阴等。

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东升西落的太阳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但不能到达山的北部。因此,山的南面是太阳,山的北面是阴。受科里奥利加速度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转,这也适用于流体运动。

当河流流动时,它会转向右岸,而中国的大部分河流是由东向西流动的。因此,河流南岸易受河水的冲击和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局面。



(8)地理中国阴阳界扩展阅读:

“山北水南叫做阴”的原因:

中国位于北半球,以人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 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❾ 中国文化里的阴阳

你可以看一下百家讲坛里面的曾仕强讲解的《易经》,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文化的阐述,相信对你又帮助。

❿ 地理环境也分阴阳吗什么环境为阳,什么环境为阴

山南水北来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因为中国源位於北半球
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
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
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
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
水的部分由於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
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於往东南方向流动
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乾的情形
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