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七年级第一单元

人文地理七年级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 2021-02-15 21:22:54

①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测试B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 在北京人得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 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5.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 )
○1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能够缝制衣物○3有了爱美观念 ○4产生了宗教观念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6.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7.右图陶胚上的鱼纹图案和当时原始居民生活的关系是( )
A. 说明原始居民把鱼当做图腾来崇拜
B. 说明人们已经会养殖鱼类
C. 说明人们已经学会驯化家畜
D. 说明人们通过捕鱼来增补食物
8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
9.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10.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神话传说 D.游牧文明
11.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12.我国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半坡文化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
13.随着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 D.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
14.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
15.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6.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17.2009年4月4日,陜西省在黄陵县桥山祭祀大院举行“己丑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万余名炎黄子孙汇聚桥山,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
C.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D.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18.201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4月20日在浙江绍兴举行,150余位大禹后裔代表和2000余名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念华夏圣祖的治水功绩。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岷江
19.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私有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20.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二.判断改错题(共计10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
(1).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用水比以前方便了。()
(4).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这在半坡遗址的墓葬中可以证明。()
(5).大禹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组合列举题(本题6分)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图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和
四、配伍选择题(6分)
1.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2.请阅读《礼记.礼运》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3分)

(3)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3分)

六、活动与探究题(本题18分)
1.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我们的客人一一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⑴第一站是北京,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哪些远古人类的遗址?

⑵第二站是陕西西安,在西安历史博物馆里,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吗?出土的石器与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⑶第三站是陕西黄陵县,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文明的始祖是谁吗?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哪些?

(4)您能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A C D C C A C B B D D B A A C D
二.判断改错题(共计10分) 下列说法是正确的请打“√”,是错误的请打“×”,并说明理由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3)×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4)×大汶口原始居民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5)×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三、组合列举题(本题6分)
(1)刻画猪纹黑陶钵;鱼纹彩陶盆;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
(2)黑陶;彩陶
四、配伍选择题(6分)
1.请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C)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D)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B)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F)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E)河姆渡原始居民
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群居生活(2分)
(2)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2分),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2分)。
(3)当时的原始居民已会人工取火(2分),从山顶洞人开始(2分)。
2.(1)禅让制。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4分,只要回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世袭制。启。(3分)
(3)我认为是历史的一种进步。虽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了剥削制度,但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主要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分,只要回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六、活动与探究题(本题18分)
1.⑴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4分)
⑵半坡遗址。(2分)从出土的石器看,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从出土的彩陶看,半坡人会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4分)
⑶中华文明的始祖是黄帝。(1分)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3分)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6分)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重要内容是那节

都是重点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西北隔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3)纬度位置: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别从南部、中部和北部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
(4)亚洲地理分区: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分区.其中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2.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势地形特点: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沿海多平原.
(2)亚洲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3.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地广人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亚洲共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2.亚洲的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3.经济差异.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④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⑤ 地理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内容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自然环境
1、 亚洲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达印度洋。
2、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3、 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亚洲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湖-里海,陆地最低点-死海,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等。
4、 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从P4“亚洲地形图”中观察,可以用以下方法说明亚洲的地势特点:颜色(海拨)的变化、地形区的分布、河流的流向。
5、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从P7“亚洲四地年内各月气温或降水量”图可判断,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另外,复杂的地形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也很大。
人文环境
6、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十一个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两印两巴孟加拉,中美日俄墨(尼日)利亚)中,有六个分布在亚洲。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P13因果关系图)。
7、 人类发源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 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9、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中、韩、朝、俄相望,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等四个大岛组成。由于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日本地震火山多。
10、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岛国多良港。
不利条件:地域狭小(国内市场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因此对外依赖愈加严重。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如煤、铁矿石,依靠本身的有利条件,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1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有:沿海地带城市和人口多,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沿海填海造陆价格低、工厂靠近码头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P23)
东南亚
12、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马来群岛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使东南亚成为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9图
13、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27“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14、东南亚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从纵列分布。河流两岸形成冲积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加之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所以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P31图7.28)
15、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等。
印 度
16、印度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坡,中部是恒河和印度河开形成的冲积平原,南部是低矮的德干高原(P35“印度的地形图”)。
17、目前,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印度资源虽然丰富,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和粮食量都有一定差距。人口的过度增长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结合我国经验和印度的国情,我们可以为他们提出如下建议: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完善社会保障,老有所养;提高国民素质,改变传统观念;鼓励少生,政策上向少子女家庭倾斜等等。
18、印度大部分地区性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极不稳定:西南季风有时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形成水灾;反之,形成旱灾。(P37图7.39和7.40)
19、印度的传统工业一般分布在原料产地:东北部钢铁工业--附近有丰富的煤铁锰矿;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附近是黄麻产地;孟买棉纺织工业--附近是棉花产地。
首都--新德里;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P40图7.43)
俄罗斯
20、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面积约1700万平方千米,最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尽管在亚洲的面积大,但它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它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欧洲)
2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也是欧洲最长河,它流入里海,是一条内流河。(P41图7.45)
22、俄罗斯纬度位置偏高,北极圈穿过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P43图7.46)。
23、俄罗斯自然资源资源齐全,储量丰富,尤其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它们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内陆,所以俄罗斯的工业也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相对落后。
24、俄罗斯东西狭长,西伯利亚大铁路把东西两部分连接起来。俄罗斯的客运主要是公路和铁路,货物运输主要是管道和铁路。
重要城市:首都--莫斯科,港口--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摩尔曼斯克(北冰洋)、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P46图7.50)。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中 东
25、中东地处两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亚、非、欧)、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间,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尤其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使印度洋到大西洋的距离缩短了八千到一万千米;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被称为黑海的门户,它们都是世界海洋交通的重要通道。(P51图8.3)
26、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的石油产国有“两伊两阿一特”(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这里的石油主要由三条海上线路输出:①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太平洋-西欧和美国;②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和美国;③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日本。(P53第3题、P52图8.4)
27、中东地区主要有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对水资源的争夺也成为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之一。
28、中东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大林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29、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大部分位于北纬40度到北纬60度之间。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利于大西洋湿润气流伸入内陆,使得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气温的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P63图8.22)这种气候的天气多云,日照时间短,空气中水汽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欧洲西部牧草被称为“绿色金子”,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30、为了进一步加强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联系,欧洲西部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
31、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很高。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低,人均GDP低。
32、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如:北欧峡湾风光,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阿尔卑斯山滑雪(自然风光);巴黎艾菲尔铁塔,雅典巴特农神庙,伦敦塔桥(悠久的历史);西班牙斗牛(独特的风土人情)(P65图8.2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33、撒哈拉以南的非非洲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这里是黑人的故乡,本区又有“黑非洲”之称。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很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不利地位。
34、由于撒哈拉南的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使得本区粮食短缺。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本区目前的做法是:①毁林开荒→生态破坏、自然灾害加剧;②过度放牧→草原退化;③滥垦草原→荒漠化。这些做法的共同结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粮食紧张。正确的措施应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学习辅导P63 14题)
澳大利亚
35、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大洋中,环境单一,动物进化缓慢,所以特有动物多,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36、二战以前,澳大利亚以农牧业为主,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主要出吕的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二战后,以工矿业为主,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出口铁矿和煤矿。现在,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是服务业。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美 国
37、美国国旗50颗星,代表50个州,13条红白相间的条纹,代表美国独立时13块英国的殖民地。美国本土48个州位于北温带,三面临海,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P82图9.5)。
38、美国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地区生产的专业化(P85图9.9)、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很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社会因素-人口、技术、经济发展等。
39、美国农业专业化的好处:便于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利于推广农业技术等。
40、美国高新技术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等(P87)
41、思考: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巴 西
42、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部分位于热带,东临大西洋,是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热带经济作物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43、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混血种人居第二位,通用葡萄牙语。
44、巴西工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海上交通方便、欧洲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湿润)
45、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P95图9.25),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巴西保护它的热带雨林。(学习辅导P75-76材料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
46、
南极 北极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状况 严寒、干燥、大风 终年冰封,但不南极冷
资源状况 矿产、冰川、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矿产资源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47、对南极洲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我国先后在南极洲建立了长城

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4、 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 ,气温最低(4时左右) 气温的变化 (课本p51图)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气温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纬度因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到两极递减 海陆因素 夏季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 沿海多于内陆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 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降水主要还要掌握课 本P56活动题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扬州就是这 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上P19的第1题、 第2题的① (画图尤其要掌握) 、 ③、 ④ P21 的第4题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课本P65页活动题2 (计算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完成题目) 2、世界人口稠密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从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3、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堵塞、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种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为什么美国(属于美洲)这些不是非洲的国家会有黑人分布?是 因为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新大陆,要开发美洲,从非洲掳掠了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所以 现在美国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当时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23第2题 ,P24的第4题的②、③ ,P25的①、②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 伯语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如 阿拉伯地区(即西亚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如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宗教活动场 所是清真寺; 欧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国和美国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教堂; 东亚、东南亚一些人(如泰国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图册P26页第1题、第2题的②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7、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自然资源、土壤、交通、位置 聚落的形成条件 (课本P80图) 人文条件:历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条件了解即可,主要会使用聚落形成条件来进行分析 8、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员职业构成 经济特点 聚落规模 建筑特点 乡村聚落 小 农业为主 不发达 小 密集(高层建筑) 城市聚落 大 非农业为主 发达 大 稀疏(低层建筑) 第五章 发展和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面积位居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地跨两洲的国家,例如埃及(跨亚非) 、土耳其(跨亚欧) 、俄罗斯(跨亚欧) 。 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比较 1、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 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亚洲的日本等。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国。 3、发展中国家经济较落后的原因。

⑦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单元测试题

初一地理下学期单元测练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镇平中学 钟远群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读亚洲范围示意图,回答第1~3题。

1.图1中的①地点的经、纬度是( )

A.(150°,40°)

B.(150°N,40°E)

C.(150°E,40°N)

D.(150°W,40°S)

2.图1中的②是( )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朝鲜半岛 D.阿拉伯半岛

3.右图1中箭头③指示(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白令海峡

5.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读右图2,回答第6~8题。

6.中国位于( )

A.东亚 B.西亚

C.南亚 D.北亚

7.结合右图2,蒙古位于中国的(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8.现在,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新加坡

9.横亘亚洲大陆中南部的山脉是( )

A.乌拉尔山脉 B.大高加索山 C.阿尔卑斯山 D.喜马拉雅山脉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A.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1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

A.贝加尔湖 B.里海 C.洞庭湖 D.苏必利尔湖

12.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13.右图阴影表示世界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图中①地是( )

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印度河流域

C.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尼罗河三角洲

14.下列国家中,人口没有超过1亿的是( )

A.巴西 B.印度尼西亚 C.尼日利亚 D.澳大利亚

15.下列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16.波斯湾地区最丰富的矿产是( )

A.铁矿 B.金刚石 C.石油 D.煤炭

17.右图是1998年亚洲日本、韩国、印度三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类产业构成(%)示意,图中A国第二产业所占的比值约是( )

A.2% B.37%

C.43% D.61%

18.农业属于(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19.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

A.多地震 B.气候严寒

C.气候湿热 D.热带干旱草原

20.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气候类型错误的是( )

A.A——热带雨林气候 B.B——热带季风气候

C.C——热带沙漠气候 D.D——地中海气候

第I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15分)

21.亚洲西部与__________洲相连,西南与 洲为邻,东南与 洲隔海相望,东北以 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2.亚洲的地势是 高耸, 低平,地面起伏 (大、小)。

2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 、 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 (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24.亚洲众多的人口,给 、_________产生了深重的压力。

25.亚洲大小民族约有1000个。不同地区的民族,在 、 、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很不相同。

三、连线题(8分)

26.根据你对亚洲分区地图的印象,把下列国家和所属地区用线连起来。

A.印度 ①南亚

B.日本 ②东亚

C.伊拉克 ③西亚

D.越南 ④东南亚

四、因果逻辑题(11分)

27.读亚洲部分地区人口、粮食、环境关系框图,将A—F各项内容按因果关系填入相应的框内。(6分)

A.土壤肥力下降 B.要求增产粮食 C.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D.粮食产量下降 E.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F.恶性循环

28.下面是中亚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关系示意图,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适当的方框内。(5分)

①畜牧业较发达;②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③灌溉农业;④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⑤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

五、读图题(26分)

29.读“亚洲地形图”,回答:11分

(1)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2)河流:D ;E ;

(3)高原:G 高原;H 高原;

(4)平原:① 平原;② 平原;

(5)半岛:③ 半岛;⑤ 半岛

30.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

类型名称:

④ 气候;⑤ 气候;

⑥ 气候;⑦ 气候;

⑧ 气候;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 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 (大、小),降水 (多、少)

(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 (高、低),属于 (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6)读图8,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 )左右

A.-10℃ B.0℃ C.10℃ D.20℃

(7)图8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结合降水量、气温变化特点,它最可能是上图7①~⑨中的哪一个气候类型: 。

初一地理下学期单元测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B
C
A
A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D
B
C
B
A
C
B

二、填空题:15分

21.欧 非 大洋 白令

22.中间 四周 大

23.复杂多样 季风 广 夏

24.资源 环境

25.建筑 服饰

三、连线题(8分);略

四、因果逻辑题(11分)

27.6分

28.5分

五、读图题(第空1分,共26分)

29.11分

(1)A:乌拉尔 B:昆仑山 C:喜马拉雅山 (2)D:恒河 E:长江 (3)G:伊朗 H:蒙古

(4)①西西伯利亚平原 ②东北平原 (5)③中南 ⑤阿拉伯

30.15分

(1)④热带雨林气候 ⑤热带季风气候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 ⑦温带季风气候 ⑧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

(3)苔原(极地)

(4)大 少

(5)低 热

(6)D

(7)不均匀 ⑤

⑧ 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整理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人们过聚居生活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主要岛屿:北海道岛(纬度最大的岛屿)、本州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四国岛、九州岛;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2、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海拔3776米。
3、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5、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4、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5、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6、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7、旅游资源:缅甸仰光大金塔、泰国曼谷水上城市、柬埔寨吴哥窟、越南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婆罗浮屠。
第三节 印度
1、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地形特点: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3、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孟加拉国、缅甸毗邻,西北巴基斯坦,东南、西南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4、气候: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西南风,海洋吹向陆地;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东北风,陆地吹向海洋。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频繁。
5、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平原 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
6、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第四节 俄罗斯
1、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欧洲国家。
3、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4、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自西向东: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5、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6、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7、重工业发达:圣彼得堡工业区:石油化工、造船、电子、航空航天、食品、纺织等工业。 莫斯科工业区: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上2个工业区是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石油、钢铁、机械等产品(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工业产品(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
8、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且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
9、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10、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为主,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11、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战争;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
2、中东地处‘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一湾指波斯湾,两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亚、欧、非洲,五海指阿拉伯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其中的里海是个湖泊。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3、重要的交通要道: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4、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北美洲。
5、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
6、石油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
往东航线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东亚。往西航线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洲西部、美国。
航线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欧洲西部、美国7、中东地区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多国共用。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8、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9、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地),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10、人种和信仰:波斯人――伊朗,伊斯兰教;犹太人――以色列,犹太教;土耳其人——土耳其,伊斯兰教。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国家和首都: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瑞士首都伯尔尼。
3、气候: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全年温和湿润。
4、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法国和德国也略高于50%。
5、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6、欧洲西部旅游地多,a.挪威的峡湾风光、b.英国的伦敦塔桥和白金汉宫、c.荷兰风车、d.波兰华沙肖邦雕塑e.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和艾菲尔铁塔、f.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g.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h.西班牙的斗牛和地中海沿岸的沙滩、i.希腊奥林匹克遗址公园和巴特农神庙等。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广布,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90%以上是黑种人,是黑种人的故乡,地形以高原为主。
3、世界陆地上最长的断裂带:东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4、经济: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5、非洲自然增长率居各大洲首位,人口众多。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中部,是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特有动物还有考拉、琴鸟和鸭嘴兽,植物有桉树、金合欢等。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个不同牧羊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粗放牧羊带。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生产的矿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主要销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目前,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堪培拉,最大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位置: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濒墨西哥湾。
2.领土组成: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
3.人口和首都: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以白种人为主,其次是黑种人,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 4、属于移民国家。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的东侧,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b.中部------广阔的平原组成,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c.东部------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是世界第四长河(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 b.五大湖--------自西向东为苏比利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全境)、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终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为美国与加拿大的分界线。
6.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7.农业地区专业化:a.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专门化。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b.主要农业区:乳畜带(国土的东北地区)、玉米带(国土的中部)、棉花带(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小麦区(国土中部,在玉米带的南北两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国土的西部地区)、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混合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8.工业:a.特点:工业体系完整,部门齐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工业和尖端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最著名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9.城市:纽约:大西洋沿岸,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首都:华盛顿
第二节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首都:巴西利亚。种族构成复杂:有土著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文明),白种人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3.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6.欧洲基督教节日,结合了葡萄牙的民歌、游戏和非洲的鼓乐、舞蹈;足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曾以“天然橡胶的故乡”著称于世。
10.工业: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1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2.热带雨林的危机: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热带雨林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等;另一方面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应。但是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受到人们的严得破坏。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迁移农业造成的。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全球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0年,巴西政府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决心用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热带雨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南极地区
1、位置: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周边的海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
2、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之称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人类宝贵的淡水库;暖季11月到次年3月适合考察。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极点:极点是南极点,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和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

⑨ 七年级下册地理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地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人文环境
一、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5、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降水集中雨季,季节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东南来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丰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充足的劳动力。
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四、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
印度
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印度地形特点:三大地形区分三大地形区,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
世界文明古国: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季风与降水:旱涝灾害频繁
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 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 多,雨季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世界农业大国
传统工业:钢铁工业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总结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高新技术产业: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发达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中东。
1、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欧、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个湖泊。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出口到西欧、美国、日本等地;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这里的热带沙漠气候,导致这里的水资源及其匮乏,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3、中东的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4、运油航线
航线A: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
航线B: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美国。
航线C: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各国。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为多元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
2、欧洲联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政治经济联系强。目前共有25个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3、英国首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罗马,德国首都柏林。
4、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北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畜牧业发达,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英国畜牧业占全部农产值的70%。荷兰、丹麦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
5、欧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国的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风光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黑种人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占领和掠夺,该地大多国家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出口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昂贵的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非洲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特点为: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出口

非洲 发达国家
进口

解决方法: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于单一商品的局面。
澳大利亚
1、南半球的国家,三个称谓“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2、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
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
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专门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
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玉米带和乳畜带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
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上,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首都华盛顿,最大的城市纽约。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2.首都:巴西利亚。人口占南美洲人口总数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地势:南高北低
a.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这里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4.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湿热。
5.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7.语言:巴西人民的民间娱乐项目为桑巴舞,每年还有狂欢节。语言——葡萄牙语。
8.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巴西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园只要分布在东南部。
9.工业:a.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为①多港口,交通便利。②沿海多平原③气候温和湿润4.周边有丰富的矿产。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国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拥有采矿、钢铁、飞机制造、汽车、造船、食品等工业部门,是世界上钢铁、船舶、汽车和飞机的重要生产国家,工业产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首都巴西利亚,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圣保罗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
11.热带雨林的危机:存在的问题是①为兴建大型干线公路,跨国公司大量砍伐。②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③垦荒的贫苦农民原始的迁移农业。使雨林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珍贵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点保护这片原始的热带雨林。
南极地区
1、位置: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和周围的海洋合成南极大陆
2、地形:以高原为主
3、特征:气候特征——裂风、干燥、严寒。有“冰雪高原”之称;人类宝贵的淡水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极点:极点是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北,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旋转。
5、代表动物:企鹅
6、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
北极地区
1、位置: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绝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特征: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白令海峡
3、极点:极点是北,沿经线其余方向为南,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旋转。
4、代表动物:北极熊我国于1985年2月在南极建立长城站,1989年2月在南极建立中山站。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