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的人文地理
A. 小百户镇的人文地理
地形从东北到西南略呈长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属山区半山区,北山、兴版仁、兴隆、小百权户4个村委会属丘陵,其余10个村委会属山地,山区地形变化较大,高山深谷,谷底较平缓,多呈“U”形。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相对分散,开发利用的少。主要有形成于四纪冰川牛头山古陆自然景观;分布于天花、老母、普乐等村喀斯特溶岩、原始森林、河流、瀑布等自然景观;分布于永清、小百户、兴隆等地的湖泊、休闲度假村等景观;还有少数民族、古迹等人文景观。
B. 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地表水丰富,因此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亚热带经济作物;南方地区传统的交通运输是水运;受气候影响传统民居屋顶斜度大,屋顶比较高;人们以大米作物主要食物。
C. 想知道: 六盘水市 六盘水钟山区 在哪
钟山区是198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3月建立的市辖县级行政区,距省会贵阳市254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的中心城区, 是中国“凉都·六盘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金融中心, 是西南川、滇、黔、桂、渝四省一市的“旱路立交桥”,处于滇黔两省结合部、贵阳——昆明两大城市的中心点,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带,是西南铁路、公路交通的十字路口。东接省会贵阳,北邻四川、重庆,南连广西,南下出海,西可穿越云南通往东南亚,区位条件十分突出。辖4镇1乡4个街道,63个行政村,50个社区,21个居委会,总面积478.84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50万,有汉、彝、苗、白、布依、仡佬等31个民族。
钟山区地理优势明显。西北与毕节地区威宁、赫章、纳雍等县相邻,其余区域与水城县接壤。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00—2200米之间。最高点大湾镇韭菜坪海拔2900.3米,为全省最高峰;最低点月照乡独山村扒瓦河谷,海拔1500米。全区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低纬度地区难得的避暑胜地。森林覆盖率34.3%,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奇山、秀水、怪石、异洞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形成贵州西部喀斯特瑰丽奇观。
钟山区区位优势突出,地处“凉都·六盘水”中心城区,是“攀西——六盘水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水兴经济带上经济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一座以煤炭、冶金、电力、建材为主的新兴城市。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铅、锌、铁、铜、白云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多种矿产,其中铅锌矿工业储量178万吨,居全省之首;煤炭工业储量134亿吨,素有“十里钢城,百里煤海”之美称。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46.76亿元,增长5.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9.73亿元和6.2亿元,增长13.22%和22.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65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5亿元,增长18.2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74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16元,增长7.2%。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均达2%。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91个,实际到位资金24.83亿元,增长26.1%。开发区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继老鹰山镇之后,黄土坡街道也跨入亿元乡镇行列。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六项主要指标中的四项。经济强区建设排名从2006年的全省第八位跃升到第七位。
D. 款庄乡的人文地理
作为革命复老区,款庄制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沉淀深厚,是富民办学最早的地方,紫虚观、白龙寺历史上较为知名和兴盛。极负盛名的“白龙禅韵、紫虚道观、魁阁古楼、宜格石柱、V形太华、热水温情、接天茭园和红谷绝景”等“款庄八景”更凝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款庄匠人的精妙工艺。
款庄乡民族风情浓厚,每逢重大节日,各民族都自发组织开展舞狮、耍龙、斗牛、对山歌、摔跤等一些建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借此歌颂党的富民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E. 用60个字形容贵州 民族特色,旅游 小吃,人文地理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辖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F. 六盘水市的民间美术形式用途及艺术特点
传统美术:我市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大多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是靠口头文学和服饰艺术、绘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不仅将各自民族的历史融于口头文学中,也描绘于服饰艺术中,成为传世的“无字史书”,在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梭戛箐苗彩色服饰、南开小花苗花背艺术、布依族服饰等。
传统技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都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涵盖了各类别的器具或物件,同时也蕴含着古老的技艺信息和民族文化信息,如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苗族芦苼制作、直箫制作、花背制作工艺、刺绣工艺、织布工艺、盘县老厂的造纸工艺、盘县砂陶制作、六枝布依族油团粑制作、背兜制作工艺、竹编工艺、剪纸工艺等等。
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构想
(一)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八大山自杞国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区域内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婚嫁习俗》、《羊皮鼓舞》等17个项目。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表现区域,盘县彝族文化区域处于贵州彝族文化圈和云南彝族文化圈的结合部,这里是云贵彝族文化积淀最古老的地区之一。其特有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盘县彝族婚嫁礼俗是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二,彝族的毕摩文化在盘县彝族婚姻仪式中有重要的体现;其三,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展现的民族音乐和歌舞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其中的酒礼歌和哭嫁歌完整地以歌代言,描述了男女双方从相识到成亲的过程,俗蕴含了彝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羊皮鼓舞》:盘县羊皮鼓舞是一种源于民间道坛娱神傩舞,它是一种祭祀舞蹈。最初主要流传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刘官屯、鸡场坪、羊场等乡镇的汉族中,其中鸡场坪乡的最具特色。是一种面具舞,有判官、和尚、观音、土地、彝王五个角色。表演人数的多少视情况而定,至少不低于两个,一般是三个,也可以十几人一起表演。表演时服饰没有特殊的要求,也没有固定的跳舞场所。舞步基本上都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伴奏主要为羊皮鼓、锣。舞者听鼓、锣声迈步,队形多变,动作原始古朴、情节随鼓锣声展开,起伏跌宕,并且充分展现了男性的阳刚大气,极具观赏性。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舞蹈艺术研究、历史研究价值。
主题定位:民俗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四格、坪地、普古、松河、鸡场坪、淤泥、保基;水城县营盘、龙场、顺场、新街、杨梅、玉舍、勺米、坪寨、纸厂、双戛;六枝特区折溪等彝族乡。
保护内容:八担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2、钟山区新华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此区域内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铃铛们》、《彝族莫蒿亩》等4个项目。
《彝族铃铛们》:新华村彝族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是该民族为告别和悼念死者而跳的一种祭祀舞蹈。流传在民间的《恳合呗》一般为四人所跳,四个勇士,各站一方,把关四个方向,预防外敌入侵,维护中央政权,保护自己的民族和家园,跳舞之前要选“恳合”(即唱)悼念歌,按先歌后舞、先主后客、先大后小的秩序,不零不乱、井井有条。舞者左手拿彩带,右手拿铃铛(喻意为武器),腰部系一红底白边分叉式围腰,彝语称“亩仔撒喉”(意为骑马而站时所用的盔甲),无任何伴奏,全凭舞者之间相互的默契感,以手中的铃声作为节奏,歌毕即舞。该舞动作古朴简单,铿锵有力;节奏明快,场面热烈;步伐交错,进退有序;舞者腰肢前后左右扭动,或前伏后仰,或相互背驮,有步步逼人之感。舞时,族人们或打灯火照明,或鸣枪放炮、呐喊助威,整个场面犹如骏马奔腾,气势相当豪迈、恢宏,而且撼人魂魄,审美价值很高也极具观赏性。
《莫蒿亩》:新华村彝族“吹唢呐”,彝语“莫蒿亩”,别称“木唢呐”。它是居住在乌蒙山脉腹地的彝族世代相传的、在节庆民俗活动中吹奏的、以手工木唢呐、羊皮鼓、铁制镲、“Y形木棒为道具,以吹奏彝族传统曲目《迎宾曲》、《送亲曲》、《阿西里西》等为吹奏内容,以三人男性为一个吹奏组合的一种彝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其唢呐一支高音,一支低音,每曲唢呐曲目都有合音,是和谐音程。其吹奏特点为高音起调,低音附和,鼓音定调。其曲调主要表现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吹奏唢呐是其思想、感情流露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主题定位:民俗文化。
开发区域:钟山区汪家寨镇新华村及周边村寨。
保护内容:新华村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歌舞文化、节日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古村落文化。
(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青林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芦笙舞》、《苗族民间故事》、《苗族服饰》等5个项目。
《苗族芦笙舞(箐鸡舞)》:“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是苗族同胞在聚会时表演的一种集体竞技舞蹈,该舞蹈起源于苗族“老谱”在民族斗争及生产生活中的经历,尤以水城县南开乡“小花苗”支系民族的芦笙手所跳的最具代表性。南开苗族彝族乡位于水城县北部,东接青林乡,南邻保华乡,西伴木果乡,北靠金盆乡。它是研究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对挖掘、整理、研究“小花苗”支系民族的繁衍、迁徙、征战、历史着有重大意义。它的影响面和涉及钟山、纳雍、赫章等县(区)“小花苗”族支系村寨,是黔西北“小花苗”支系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小花苗”支系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素有“黔西北芦笙王”之称的张文友代表中国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89年7月,南开偏坡苗寨的苗族芦笙舞蹈艺术家祝兴荣、祝兴智兄弟俩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有中国、前苏联、日本、德国参加的四国艺术节上,以粗犷奔放的舞姿,变化多端的演技,干净利落的步伐,激烈快速的旋转及出色的脚下功夫将“箐鸡舞”推向高潮,给外国朋友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苗族民间故事》:居住在水城县陡箐乡坪箐村的“大花苗”支系是县境内唯一一个人口较少,传统文化较为独特古老的“西部方言苗族”支系。其民间故事传承久远,原始,具有与“东部方言苗族”、“中部方言苗族”以及“西部方言苗族”中其他支系完全不同的内容和特色。如已搜集到的开天辟地神话《太阳月亮怎样来的》、自然天象的传说《“闪谷包”的来历》、动物故事《小黄麂和豹子》生活幻想故事《担莫早斗虎》、《虎妻》、《莫嘎都和莫各斗彩》、《芦苇冲》以及机智人物故事《阿奴堵换妻》等,从中就可窥见当地苗族怎样从历史走来,怎样开“黑洋大箐”,怎样和恶劣的环境进行不屈的斗争,和顽强的抗争等。给人们充分认识“西部方言苗族”的不平凡的艰辛生存发展历程洞开了一道五彩斑澜的窗口。
开发区域:水城县南开乡、金盆乡、青林乡、陡箐乡等地。
2、梭戛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清代初年,六枝梭戛社区的这支苗族人,为躲避战乱的冲击,经历了长途而艰难的迁徙来到梭戛的崇山峻岭中定居至今。长期以来,他们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中,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交往文化。在这支苗族女性的头上装饰以木制新月状“长梳”挽“发髻”为头饰的标志,同时,也以这种头饰为认同标志,并与本民族的其他支系相区别独特标志。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梭戛箐苗彩色服饰艺术》、《梭戛三眼箫艺术》等4个项目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安柱村安柱寨,高兴村陇嘎寨、小坝田寨、高兴寨、补空寨,新华乡新寨村大湾新寨、双屯村新发寨。
3、马场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直箫乐艺术》、《苗族采花节》等3个。
《苗族直箫、大筒箫艺术》:直箫、大筒箫音乐是中国民族民间器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贵州苗族音乐中的奇葩。大筒箫在器形也是民乐里极少见的倍低音竹管乐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民乐里倍低音乐器的不足。也是中国乐器化程度较高,可演奏复杂曲目的倍低音竹管乐器。直箫在贵州西部的部分苗族地区,不仅仅是乐器,还是礼器,与婚嫁礼仪等民俗文化关系密切。其特殊的语言方式在当地苗族生活中含有多种社会功能的文化载体。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马场乡滑石板村及邻近区域。
(三)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羊场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族盘歌》等项目。
《布依族盘歌》:布依族盘歌伴随着布依族的形成而萌发,伴随着布依族的产生、繁衍、发展而逐步丰富起来,是布依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发展至今,布依族盘歌的内容、形式、谱调等已较为完整。从内容上分,布依族盘歌涉及到了劳作、时政、仪式、爱情、生活环境、历史传说等诸多方面;从演唱场合分,有室内演唱和野外演唱两种形式;按演唱曲调分,可分为情歌调、礼教调、婚庆调、丧葬调等。布依族盘歌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道德、宗教等众多领域,甚至对布依人特有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都有生动描述,是布依族人民记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布依人的一部无字网络全书,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盘县羊场乡。
2、猴场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布依族服饰(五等装)》等项目。
《布依族服饰(五等装)》:布依族人口在水城县境内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彝族和苗族。主要居住在北盘江沿岸的猴场、红岩、花嘎、野钟、鸡场、发耳一带。各地支系装束不一,尤以猴场、红岩一带的“喜鹊布依”支系(因其长见的青年装多为白色上装配青色无袖外衣,形似喜鹊毛色,俗称为“喜鹊布依”)的五等装最具特色。其中以猴场打把村保存较为完好。五等装分为:特等装、一等装、二等装、三等装、四等装。特等装一般在办丧事祭祀场合穿;一等装在婚嫁场合穿;二等装在吃酒、聚会时穿;三等装在青年聚会赶表等社交场合穿;四等装在干活和平时穿。五等装的最多的为五至八件套,最少的为一至二件套。五等装上所用的刺绣、挑花,是布依服饰的核心和灵魂,其工艺有平绣、盘绣、辫绣、缠丝、锁扣、打子绣等。刺绣中各种技法相间,绣工严谨。传统花纹有盘龙、飞风、游鱼、蝴蝶、云勾、树叶、白果、牵牛、刺梨、稻穗等图案形式,用色多以青、紫辅底,用白、黄、绿、桃红、大红、深蓝、浅蓝等色相互衬托搭配,色调明朗鲜活,绣法或平顺满铺,或盘结缠绕,有较强的立体浮雕效果。五等装用料过去家家都有台土织布机,由自己种麻织布,制靛并染制剪裁装饰缝制。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猴场乡、六枝特区中寨乡,果布戛乡、蟠龙乡、红岩乡。
3、月亮河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布依族民间故事》、《布依族服饰》等项目,另外,在陇脚月亮河已经建设有《月亮河布依族文化风情园》。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陇脚乡。
(四)居都仡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资源评价: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项目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区域内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仡佬族吃新节》等
《仡佬族吃新节》:六枝特区箐口乡居都村是贵州省内仡佬族语言保留得较为完整的仡佬族社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语言基础,居都仡佬族创造了古朴、独特、神秘的祭祀文化。其中,以“吃新节”最具代表性。吃新节是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的第一或第二个虎场天,居都仡佬族“吃新节”便开始了,整个节日持续三天,目的是祭祀天地、缅怀祖先、祈祷丰年。它不但保留了许多远古时代的风俗信息,而且“吃新”气氛热烈,充满情趣。祭祀文化是“吃新节”的核心,其内涵体现为祖宗崇拜和自然崇拜。祭祀活动由长房主事人主持。长房主事人是本宗姓的长房长子,地位世袭。祭祀用语全为仡佬语,不准说其他民族语言。祭祀宰牛(宰马),讲求“血祭”,崇尚雄性和神力。祭祀物品除用牲畜、米饭之外,长房主事人还要上山采集数种野生植物,以此纪念祖先“开荒辟草”的艰辛。居都仡佬族“吃新节”为我们真实地记载着中国历史衍进过程中的仡佬族民俗风情,它承载着仡佬族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是我们研究仡佬族原始信仰和仡佬族历史人文生存变迁的一部“活态”教材。
主题定位:民族文化。
开发区域:居都寨、松林寨、丫口寨、旧寨。
G. 云南的人文地理
云南驿:古道千年,话“彩云之南”沧桑
--
云南驿古镇,属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位于大理州祥云县城东19公里,南侧为楚大高速,北侧为滇缅公路即今320国道3094公里处,距昆明车程约三小时。云南驿是古今之交通要冲,两千多年来先后有蜀身毒道、灵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马古道、明清官方驿道经过或者汇集这里。二战期间,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和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全省三个战略机场之一)更使得云南驿蜚声海内外。
汉廷打通了连接云南驿的三条道路:灵官道:起点为成都,经四川西昌地区和云南楚雄地区,终点到达云南驿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开创了两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从四川南部的宜宾启程,过金沙江,经滇东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县)到达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横断山脉的博南山(今永平县)而得名,属于蜀身毒道和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于云南驿,同灵官道、五尺道相连,向西经过大理市,越博南山,渡澜沧江,到达保山市,从腾冲或瑞丽出境。 茶马古道的起源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两种大宗商品——西藏输入的茶叶,内地输入的马匹而得名。后世泛指滇川藏之间或者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马帮运输路线。云南驿地处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从这里连通着川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经过的地区,山高谷深,气候多变,即便是马帮运输也属异常的艰难,运输多以藏族地区必需的茶叶、布匹为主。 一九九九年,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广大铁路(成昆线的广通—大理)同时建成通车
H.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1、黑龙江:1、发展两个大港口:总体上说最佳的发展方向就是走入俄罗斯,现在政治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资金短缺。哈尔滨原来就是松花江上的港口城市,但是现在的松花江内河上不适合建大港口,应该重点发展松花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同江港或者是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界处的抚远港。这两个地方在非封冻期时候江面非常开阔,通行万吨级以上货轮完全没问题,可直达庙街入日本海到太平洋。
2、发展两河特区:黑河应该是一个重点,这里过去就是海兰泡,可是现在连铁路都没通过去。这里可以向中央要更加优惠的政策建特区。绥芬河是另一个重点,但面积太小,最好能从牡丹江划出来直属省政府管理,再把东宁划给绥芬河,面向海参崴建立边境经济贸易新区。
3、哈尔滨是个大城市,但相比沈阳市,最近几年发展偏慢。建议首先从城市建设和绿化开始。其次,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军火产业。黑龙江企业的所有制和企业资本结构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政府干预太多,官员思想落后及腐败,可以说是全国最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引进外资和民资。个人感觉可以重点考虑引进温州资本。让温州人的思想去冲击当地人民和官员的老思想,这是最好的思想解放。
4、齐齐哈尔本来是省会,后来降为地级市,发展偏慢,最近搞了全冬会,建设好些了。但根本问题在于设省。黑龙江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大兴安岭四地市,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和兴安盟,应该合并起来建立兴安省,省会在齐齐哈尔。同时把大兴安岭地区改为大兴安岭市,这样一来也可顺便解决大兴安岭地区的多头管理问题。还有,把兴安盟改为乌兰浩特市,为地级市;把满洲里升格为地级市和边境特区。这样一来,新设立的兴安省管辖七个地级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市、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齐齐哈尔变成省会后,会成为东北经济的新增长极!
5、大兴安岭地区不让砍树后,经济发展偏慢,应争取设立国家级的冰雪旅游区!大兴安岭地区最大的优势不是砍树,而是这里的林海、雪原、原始、还有寒冷的气候,尤其是塔河、漠河、呼玛三县。可惜这里的本地人和加格达奇的官员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大兴安岭地区一年中有半年都可以滑雪,请问全中国哪里有这种资源;还有,现在中国各地在冬季的气温都变暖,哈尔滨市最冷也就零下三十度,但是大兴安岭地区现在最冷还可以到零下五十度,并且持续几个月,这就是旅游经济的优势。我是南方人,知道冰雪运动对南方人的魅力,我敢肯定,几乎所有的长江以南的南方人都没体验过零下五十度的严寒,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都有一种想去体验的欲望。现在是你们要迎合:首先建好加格达奇的机场,再把全地区内的运送木材的铁路和火车全部改造成旅游专列、把森工企业改成旅游公司、把大兴安岭林区深处的伐木厂改为小旅馆,可以大赚一笔钱。砍树应该全面禁止!国家要成立植树公司,雇佣这里的下岗工人,每天去种树,种树越多工资越高。
6、伊春市的发展方式和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一样。由于北靠俄罗斯,还多一个发展边境贸易的路子。这里的禁止砍树和鼓励植树,也比大兴安岭做得好。
7、鸡西鹤岗双鸭山三个地级市,应该往东边的俄罗斯移民,不然没有发展空间,资源迟早会弄完的。佳木斯绥化两地级市最不好发展,哪里都不靠,我也想不出办法。
8、大庆除了油,要利用现在有钱的时候,多想想退路。
2、辽宁:1、沈阳最近发展很快,中央振兴东北确实给了不少钱。但缺点是不沿海,最近的出海口就是营口的鲅鱼圈区。可以把鲅鱼圈区并入沈阳市,作为沈阳市在沿海的一块飞地。再建一条高铁连接沈阳市浑南新区和鲅鱼圈港即可。
3楼
3、广东人有很多优点:务实、朴素、低调、勤劳。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确实是很正宗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我很佩服他们那种勤劳创业的精神。但广东人的缺点在于考虑事情过于偏重经济利益,大局观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国税问题,如果按国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过去的上海,现在的江苏,都远远超过现在的广东。还有,现在广东上交的税收并未投入到长三角,而是东北和西部。并且这也是必须的。关于深圳的税收问题,确实很特殊,但广东暂时少提为好,因为效果会适得其反。以后深圳的税制会有个有利于广东的改变。
4、广东未来发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装玩具工厂,而在文化教育。岭南文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支,广东很多方言中,所蕴涵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远远超过普通话;甚至有些广东方言的词汇就是古汉语,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普通话又很必要,希望广东的兄弟姐妹能够理解。在广东,考虑很多事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层面,却要复杂很多。我在广州曁南大学小住过半年,感受到粤文化的独特性,粤语更有汉唐之音啊!我很喜欢!呵呵。。。总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话也必须学好。粤语和国语都说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头兵。呵呵。
5、湛江的未来一个是钢铁,一个是造船。茂名和阳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厂。个人感觉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方式应该是整合海岸线资源,走和广深不同的路子。并且,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这在广东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个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来广东省应该将发展重点转到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属于珠三角,虽政治上归广东,但经济上应该入闽台。汕潮揭三市应赶紧融入海西经济区,现在中央马上要拿大笔钱砸到海西经济区,你们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加入海西经济区,这才是关键。还有,到北京后,别光说为了发展经济,一定要让中央知道你们加入海西经济区对统一台湾有多么重要!
6、深圳的问题,一言难尽,去过十次,感觉说深圳的问题太复杂。深圳的问题不是被谁抛弃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抛弃掉一些东西,比如低端产业和过多的低素质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调,不要再讲升直辖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广州打压。不要再想着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这个政策能有利于统一台湾,否则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说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过香港。
7、在广东考虑问题和在北京考虑问题,差别非常大!简直就是两种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别一样大。我年轻时在这两地都生活过,出国多年后再回头看此事,平心而论,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兼备这两种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维。
5、浙江:1、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发展最平衡的省份,毫无疑问是除直辖市外中国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省份。该省总体实力肯定不是中国最高,但发展水平肯定是最高,并且未来十年肯定还是第一。广东要超新加坡,有点吹,但浙江超韩国,却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韩国9.9万平方公里,浙江面积10万平方公里。韩国人口4500万左右,浙江人口4600万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区,都有较长的海岸线,都有较多的沿海岛屿。由此可见,浙江韩国很相似,非常适合对比。我曾经去韩国旅游,总体感觉比浙江发达,但发展速度低于浙江。个人认为浙江10年内完全可以超过韩国,浙江超韩国肯定比广东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数据按07年汇率折算为6500美元,韩国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发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来速度会慢些,2015年大概为20000美元。考虑到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折算过来至少有3万美元。韩国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万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过首尔大概要八年,但宁波GDP超釜山五年后就可能实现,宁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后就可实现。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质量、高校知名度、研发能力、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标,都有可能超过韩国。浙江的缺陷在于中小企业过多而大企业不足,尤其是知名国际大型企业,浙江的重工业水平也偏低。
4、温州太怪异,我一直在观察这种现象,觉得温州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少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但是大规模推广却不行。温州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继续面向海外,成为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节点。还有,温州的交通发展还应该再快些,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丽三市相对落后,但比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都发达,比苏北也发达。我很佩服浙江人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各地市能整体协调发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视野很国际化,对全国各地的了解也很广泛,对商机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农民,他们也知道中国的什么地方好赚钱,浙江农民在这一点上和广东农民只知道坐在家里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说了这么多优点,最后必须要说缺点,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欢摆阔气,有的喜欢攀比财产、有的喜欢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们已经丢失了父辈的勤劳踏实的作风了、有的浙江富人有点暴发户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调这一点上,多学学广东人,富贵不过三代啊!
8、在全国各省上报中央的经济数据中,浙江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都少报了,其他的都是多报。因为这两个省都有藏富于民的传统。但是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差距太大,简直是欧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认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为全国各省最高。
6、山东:1、从长远规划、发展潜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实力、科教水平、文化影响力等深层次因素上说,山东到2020年的时候,许多人均指标肯定还不是全国第一,但绝大多数总量指标都将会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总值。到那时候,山东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山东是中华第一省
太多了 你说个邮箱 我发给你
。
I. 什么是人文地理,包括什么内容
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9)六盘水市的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人文地理研究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
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