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各类地理环境差异

中国各类地理环境差异

发布时间: 2021-02-15 15:08:14

㈠ 中国南北地域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中国的南北文化
差异很大。主要是受到了气候地形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显著的差异,还受到历史的影响~!

㈡ 中国南北方地理方面的差异 气候地形植被河流四方面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 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异的词汇还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调、南柔北刚、南甜北咸等等。总之,南北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复杂,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双方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差异简介

摘要 分别从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四个因素考虑,分析中国的特征及其南北方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南北方,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
一 中国南北的划分
1位置
北方 内蒙古高原以东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秦淮一线以北(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南方 秦淮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范围
北方包括黑,吉,辽,冀,鲁,晋,京,津,陕,豫大部分地区,甘、陇东南部,苏,皖北部。
南方包括苏、皖、川的大部,豫、晋南端,浙,沪,鄂,台,闽,甘,湘,贵,云,粤,桂,琼。
3地形
北方地形 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南方地形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
二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1)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
季风区气候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气候大陆性强
南方基本上为海洋性气候与海洋性过渡气候。
北方基本上为大陆性气候与大陆性过度气候。
3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按照气温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9个气候带,1个高原气候区。
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之分。
按照海拔高度,各山区气候垂直带谱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我国气候多种多样。
南北气候差异:
气温:北冷南热
秦淮一线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在冬季,北方在0度以下,南方在0度以上。
春季增温幅度大致是北方大于南方。
全国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愈向北,气温年较差越大。
降水:
我国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南北差异的原因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秦岭东西长约1600多千米,平均海拔约2000~3000米,对冬夏季风有巨大的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同时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北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下。
由于气候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形成了南水稻,北小麦;南水田,北旱地; 南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北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的分布特点。
(2)陆地水
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手降水补给,所以我国的河川径流受气候影响较明显。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降水变率大,降水量不是很大,又由于该区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所以比较缺水。河流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
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珠江。它们年径流量大,尤其是长江,流域面积广,径流也比较稳定,年内分配比较均衡。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
地下水
北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广大地区,分布盐基裂隙水,地下水储存较丰富。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地下水丰富,且富水程度比较均匀,开发也较高。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故地下水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3)植被
我国北方属温带,暖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南方属亚热带(最南部为面积不大的热带)
北方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
湿润区典型植被是针阔混交林,半湿润为稀疏草原,干旱区为草原。
北方暖温带
湿润区及辽东,山东两半岛,华北丘陵山地,棕壤上分布着各种落叶栎林。半湿润区黄土高原东南部分布杂类草草原,干旱区以本氏针茅,短花针茅为代表,亦有些超旱生灌木。
南方植被类型
南方亚热带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东西部植被略有差异。其中云南高原的典型植被为耐旱的滇青冈,高山栲,白皮柯等组成的常绿栎林。
(4)土壤
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为棕壤,褐土;东北平原多为黑土,黑钙土。
南方长江中下游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平原地区为肥沃的水稻土。
我国北方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暖温带土壤分布由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黒垆土,灰钙土。在温带,土壤从暗棕壤经东北草原的黑土,向西北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我国南方地区温度普遍较高,所以分布铁硅铝土,铁铝土,由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温度的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三 总结
我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解线。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按气候学角度看,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气候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也将有现在的秦岭、淮河一线,推进到黄河以北。

三个人的

㈢ 比较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 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是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 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出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台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涝北旱:我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党中央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以调节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矛盾,这样既可缓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决北方的水资源危机。

农耕制度:南方以水田为主,并且以水稻,油菜为主,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熟;而北方以旱田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大豆,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不同:南方以水运为主,北方已陆运为主
传统居民不同: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造成这些方面的原因为:地形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积温以及人类的需要。

㈣ 影响中国地理环境差异的三要素是什么

影响中国地理环境差异的三大要素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

㈤ 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环境差异是

北方地区──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及东南、华南、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学生必须明确掌握:1)、四大区域界线的位置,突出区域的主导因素及区域特征:四大地理区域的比较名称范围划分依据主要特征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人口密度大,汉族占绝大多数。平原广阔,主要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农产品丰富,旱作物为主,如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大,汉族占大多数。2.平原、丘陵交错分布,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3.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生产淡水鱼及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如蚕丝、甘蔗、柑橘等4.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其中汉族占2/3。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有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降水量少,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长绒棉等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在这一环境中,地形、水文、农牧业、资源都具有独特性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以畜牧业为主,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源丰富,尤其是太阳能和地热资源丰富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与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的区别:西北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它地处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所以,气候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在标题中明确了“干旱的西北地区”。3、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方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南北方的自然地理的差异: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北方地区的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从气候上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北方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而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南方地区的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教材安排设计了活动,可以从图像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落实教学内容要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少,800毫米以下多,800毫米以上主要地形高原、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小,有冰期,含沙量大,汛期短,季节变化大大,无冰期,含沙量小,汛期长,季节变化小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他 从植被类型来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常绿阔叶林,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河流流量来看,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与当地的降水量有关。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北方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也小,水资源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旱地为主;相反,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田为主。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说明二者的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

㈥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因为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它跨越了温热带和偏寒的地带,所以地理差异是非常的大的

㈦ 中国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的差异

1、南北气候差异

中国的西北部深居内陆,东南方地区临海,所以南方地区的气候想对北方湿润,南方有热带亚热带气候,北方主要是温带气候,南方降水多。

2、南北房屋建筑差异

南方的建筑大多是瓦”屋,屋顶倾斜,依山傍水而建,因为南方降水多,这样的屋顶,可以防止积水。北方则不同,北方多平顶方,降水又少,平顶房也利于储水。屋顶也可以晒粮食,很方便。

3、南北服饰差异

南方地区多水乡,南方人要比北方人长得较娇小,衣服做得比较偏小号或是短装较多。加上天气差别,南方夏季较长,样式要比北方略多、丰富。冬季的衣服北方就以羽绒服为主,而南方穿羽绒服的时间很少都以单薄的外套和毛衣为主。

4、南北饮食差异

南方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而且南方的菜式比较多样,精致。北方菜式注重食品本来的味道。

(7)中国各类地理环境差异扩展阅读:

由于我国南北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显著差异。

从总体上看,中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产业发达。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南方自南宋起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农业发达,同时也是贸易港口的主要集散地,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中国东南沿海传入,更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在政治、经济上的心态。

参考资料:网络-南北差异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