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天文地理讲座
❶ 求视频:中国古代常识之天文地理
你应该在优酷土豆那些视频网站找啊,知道上不让有网址链接的现在
❷ 谁解读过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
有本书,叫《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知识》,讲天文和历法的,比较详细。
❸ 寻找能讲中国古代天文的老师
中国古代的星座就是三垣二十八宿,一般的天文爱好者都能有些了解。不过要想专了解的很深,最好还是找属专业一些的。我建议到北京师范大学问问,那里有天文专业。肯定有研究天文史的。另外北大也有天文系,清华有研究生阶段的天文教育。
❹ 古代天文,地理如何学习或应看什么书籍。。
这方面的专著很多,你可以适当的看看:《开元占经》《浑天仪注》《普通天文学》《天文学史》《中国科技文明史》
介绍一点基本常识:
专职天学机构及其日常工作。
既然天学为天子垄断,很自然,天学机构及其直接象征观象台(类似于现代的天文台,当然用处不一样)也为皇家独占,其他任何地方政权或个人都不能建立,否则就是"犯上作乱"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犯法。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个例外,即北齐的张子信,他可能趁中原长期战乱时在海岛上建立过一个小型天文台,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或许是中国古代唯一可与西方私人天文台相媲美的例子。历代天学机构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官名变动沿革如下:
秦 太史令
西汉 太史公 太史令
东汉 太史令
魏晋南北朝 太史局;太史
隋 太史曹 太史监;太史令
唐 太史局 浑天监 浑仪监 太史监 司天台;太史局令 浑天监 太史监 司天台监。824人
宋 司天监 太史局 天文院;司天监 太史局令
辽 司天监;太史令
金 司天台;提点 司天监
元 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 太史院;提点 司天监 太史院史。259人
明 钦天监;太史令 监正。41-23人
清 钦天监;监正。154人
与现代社会中天文学家的身份截然不同,古代皇家天学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属吏都是政府官员;天学机构则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通常在地方上没有常设的下属机构和人员。有时为了特殊的观测任务,则委派临时人员,元明两代例外。不过这个部门在理论上的品级却一直不太高,最高时在唐代,曾达到三级左右,最低时在五品左右。天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世袭的天学官员,二是从社会上招集,三是本身的专门培训。
天学机构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是天象的观测记录,内容有恒星位置的测定,并编制成星表或绘制为星图;日月食和掩星观测;行星在恒星背景下的视运动状况;异常天象的观测记录,包括彗星新星流星太阳黑子等。对其中的某些天象还要有选择地向皇帝汇报。其次是观天仪器的研制和管理。三是修订历法,编算历书历谱并印制颁发。
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记载资料最丰富的天学典籍,当首推历代官制中的天学三志: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其中有少数几种官史中这三志的名称稍有变化,但其所述内容仍与传统相符。五行志专述该朝灾异、祥瑞的情况,为各地灾异、祥瑞报告的文献汇总;律历志是关于该朝律与历的文献汇总。天文志所记录的是该朝发生的天文大事,天象记录,以及对应的星占占辞等。此外,还有重要的星占著作如《开元占经》等,官修大型天学著作如《崇祯历书》等,私家著述如明朱载 育《圣寿万年历》等。
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版了不少有关天文学方面的著译,有:《西洋新法历书》,徐光启、李天经等修,崇祯中刊本;《天学大成》,1896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谈天》18卷,附表1卷,英国侯失勒撰,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删述;《测候丛谈》4卷,美国金楷里口译,华蘅芳笔述.
墨海书馆曾出版由伟烈亚力、李善兰译的《谈天》(1859年)一书,是英国天文学家侯失勒的名著,各卷名称依次为:论地、命名、测量之理、地学、天图、日躔、月离、动理、诸行星、诸月、彗星、摄动、椭圆诸根之变、逐时经纬度之差、恒星、恒星新理、星林、历法等。该书在晚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尔后,徐建寅又把到1871年为止的最新天文学成果补充进去,凡18卷,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74年出版。此外,尚有哈巴安德的《天文问答》、合信的《天文略论》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了侯失勒著,金楷理译、华蘅芳述的《测候丛谈》(1877年),共4卷,是晚清所译各种气象学术书籍中最有价值的一种。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石印《天学大成》一套4册全,白纸线装,《测侯丛谈》4卷;《谈天》18卷附表)
❺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的综合性学习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构分类,各家学派标准不同,分类也不同:有物质与精神两分法;有物质、制度、精神三分法;有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四分法;还有物质、社会、精神、艺术、语言、风俗六分法等。这些划分尽管层次不一,但都是按照人类创造文化的发展进程由物质到精神、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划分的,适用于专业人员的学习研究。中学生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文化,应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来划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在古文典籍之中,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因此,教学时应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每一类下分若干知识点,以课文中的某一古代文化知识点为突破口作分析,成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然后再探讨下一个知识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归类成系统,建立知识链条。二是教师们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三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❻ 上知天文,古人学的天文地理都是什么方面的,都讲些什
古人说天论地,古人观天,万物起源 ,天象记录,日食,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内连珠 ,太阳黑子容 ,石刻纪录 ,历法 ,历法成就 ,治历方法 ,节气 ,中西比较 《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授时历》
天文仪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浑仪, 浑天仪 ,地动仪, 浑象 ,简仪 ,仰仪 ,水运仪象台
著名天文学家 ,甘德 ,落下闳, 张衡 ,祖冲之 ,张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经》,《灵宪》
著名地理学家, 裴秀 ,郦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图六体 ,风的观测和仪器, 降水的观测和仪器, 湿度的观测和仪器 ,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海国图志》
❼ 古人是怎么了解天文地理的
最主要的是观天像,总结气像变化规律.
其次是借助其它器具,如地动仪,天文台等.
战国内时期的《甘石星经容》,当时丰富的天文学记载资料
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
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的地理学资料 介绍国内地理资源,地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书籍
❽ 我们所不知道的天文地理知识,有趣一点的,谢谢喽,我要讲课
有趣的地理知识
新的一天从哪里开始?
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传,子夜,黎明,中午,黄昏由东向西依
次周而复始地在地球各地循环出现,
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是从哪里开
始呢?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上,
有个小岛上有一块小石碑,
石
碑左边写着“今天”
,右边写着“昨天”
,石碑中间画着日界线通过该
岛的位置。石碑说明:
“这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
。
根据国际规定,在东西
12
时区中部即东西经
180
°处,划一条国
际日期变更线,又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是地球上新日期的开始,所
以此线两侧的时间相同,
日期相差一天。
如轮船在太平洋上由西向东
航行越过此线时,日期需推后一天;相反,轮船由东向西过此线,日
期就提前一天。
五岳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
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
1532
米)
,
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
1997
米)
,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
(
1512
米)
,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
2017
米)
,位
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
1440
米)
,位于河南登封县。古代封建帝
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
历代曾有
72
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
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恒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
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
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太阳将面临何种命运呢
天文学家说,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新图像显示了大小和太阳类
似的恒星死亡时的痛苦过程,
他还显示了中有一天太阳将如何耗尽他
的核能,
化成一颗红色的巨大星球然后再坍塌为一颗白矮星,
逐渐冷
却,最后也许会消失。天文学家邦德和其他人证明,像太阳这么大的
恒星将燃烧大约
100
亿年,
在一个
3000
万摄氏度的核熔炉中消耗氢。
最后,氢被耗尽,恒星核坍塌,缩成一个温度更高的星体。随后该恒
星迅速膨胀成一个巨大红色星球。
在这个红色巨星阶段,
太阳体积将
扩大大约
200
倍,
将地球炙烤到沸腾温度。再过几千年后,太阳将坍
塌成一个逐渐冷却的白矮星,
它的热能慢慢减少。
如果地球那时仍然
存在,它将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残骸。
星星有颜色吗?
在晴朗的夜晚,
我们看到天空有数不尽的星星,
星星的颜色没有
多大区别,基本上都是黄白色的。但实际上星星的颜色是不同的。如
果用望远镜观察这些星星,就会看到他们有各种颜色,非常漂亮,令
人赏心悦目。那么,星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星星的不同颜色是由它本身的温度所决定的。
星星表面的温度不
同,他发出光的颜色就不同。比如发白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很高,可
达
11500
度以上;发红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达
2600
——
3600
度;
发蓝色光的星星表面温度达
25000
到
40000
度。而太阳表面温度是
6000
度,看上去是黄颜色的。因为我们距离星星非常遥远,加之大
气的折射作用,所以用肉眼看不到星星五颜六色的光。
如果有问题请追问,希望楼主参考!
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界天文史学界公认,我国对哈雷彗星观测记录久远、详尽,无哪个国家可比。《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从那时起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30次,我国史籍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实际上,我国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我国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在晚年考证了《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认为当时出现的这颗彗星也是哈雷彗星。他计算了近四千年哈雷彗星的轨道,并从其他相互印证的史料中肯定了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应为公元前1056年,这样又把我国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的年代往前推了800多年。
❿ 中国古代天文学讲座视频
说实在的,在世界科学史上,中国乏善可陈!有功夫多看看英语,全世界目前最先进内的科学技术、容经济管理内容都是用英语表达的,搜寻中国落后的古代天文知识,比对古希腊(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观察,就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个我们的祖宗们哪里在一条起跑线上!)先进的天文水平,那不是给自己找不开心吗?你没有发现中学的各门功课都有英语名词或外国科学家,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事实吗?还是努力学习吧!不要再做这种类似论证“我爸是李刚”的事了。